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8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anti-howling)装置,尤其是用于阴极射线管的具有突出的振鸣衰减效果并易于制造的抗振鸣装置。
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阴极射线管一般带有一在其内表面上涂有荧光膜的玻屏和一在其内表面涂有导电石墨的玻锥。在该玻锥的末端有一电子枪,在该玻锥的管颈处有一用于使电子束发生偏转的偏转线圈。一荫罩位于该玻屏内来选择色彩以照亮荧光膜。从而,通过偏转线圈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束偏移至所需位置,并通过荫罩射向荧光膜从而将画面还原在屏幕上。
在这期间,当外部负载作用于阴极射线管时,由于荫罩非常薄从而会引起振鸣,因此便需要一种抗振鸣装置来减弱荫罩的振动。

图1示出了一种相关技术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参考该图将对相关技术的抗振鸣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荫罩5安装于玻屏1的内部。该荫罩5具有一带有槽11的有效区域5a,其中该槽11用于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束穿过,并具有一非有效区域5b,该荫罩5配有大约60-80微米厚的抗振鸣导线7。该导线7依照下述步骤安装在荫罩5上。首先,将导线固定元件,如卡钉9安装在导线7的两端。接着,将卡钉9分别安装在荫罩支撑架3上直至完全装配好。导线7以竖直方向(例如12时-6时的方向)安装在荫罩的中心部位上,此时应留心以防止导线7横跨在荫罩5的槽11上。由于导线7很细,所以通常需要电子显微镜来完成装配。
下面说明该相关技术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在外部负载的作用下该荫罩5振动时,该振动会传导给导线7。该振动在导线7和荫罩5之间产生的碰撞和摩擦的作用下会衰减。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能对导线7施加张力以达到导线的固有频率小于荫罩5的固有频率。该振鸣衰减特性依赖于导线的厚度,所施张力的强度,导线固定的位置,导线的材料,以及工作的状态。
然而,前述相关技术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该相关技术用于阴极射线管中抗振鸣装置,在振动出现后需要有大约15-60秒的时间来衰减振动,所以该振动衰减的效果是差的,振动衰减周期较长。而且,由于相同外部负载下不同装置间振动衰减时间间隔有一定的偏差,所以该装置的可靠性也较差。
其次,向荫罩装配导线这一复杂的操作也会产生废品并提高产品的成本。正如所述的那样,该导线穿入操作需要有提供导线的步骤,将导线安装于卡钉的步骤,将导线安置在荫罩所需位置的步骤,以及将卡钉定位于荫罩支撑架上的步骤。由于该导线非常细,需要精密的制作过程,并且由于该导线还易于断裂或在制造过程中易引起误焊,从而使制造周期延迟,并且由于自动操作的困难经常需要人工作业,这些都使其制造成本大大上升。
第三方面,即使装配成功了,随着在阴极射线管加热过程中导线或荫罩的变形,该导线的固定也会松动,从而便不能正常地工作,或在屏幕上显示出该导线。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可以改善振动衰减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能简化装配的过程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其它的特点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一步进行说明,并且这些描述中也会使这些特点和优点更加清楚、或者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可看出。从本发明的书面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所附附图指出的结构中可以更清楚了解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正如所体现和概括描述的那样,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的优点,该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包括具有均与荫罩接触、用于接收并消除振动的接触元件的抗振鸣装置,和用于连接相邻接触元件的连接元件,以及用于使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接触荫罩的固定装置,其中接触元件接收荫罩的振动,并通过接触元件和荫罩间的碰撞与摩擦将该振动消除。
该接触元件是球形的、或圆柱形的,带有一用于穿过连接元件末端的通孔。
该接触元件具有一在其一侧带有通孔的接触部,一连接部和该接触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该连接元件具有实际上和该接触元件一样的形状。
该接触元件具有环形的形状,同样该连接元件也具有环形的形状。
最好该抗振鸣装置安装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上。
固定装置安装在该连接元件相对的两端,或安装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上,或安装在荫罩支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带有具有用于支撑该抗振鸣装置相对端的支撑部的固定装置,和从该支撑部伸出用于安装荫罩的安装部,其中该接触元件通过该支撑部的弹性张力来接触荫罩。
支撑部的长度短于抗振鸣装置的有效长度,以在当抗振鸣装置被该支撑部支撑时能将张力施加在该抗振鸣装置上。
该支撑部带有一和位于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的一侧面相吻合的凹槽。
该安装部带有一和该抗振鸣装置的接触元件的下部相适应的接触孔,用于使该接触元件通过接触孔与荫罩相接触。
最好该安装部带有一沿荫罩方向伸出的凹口。
最好,该固定装置还包括一用于连接支撑部的连接部,并且,更好该连接部的长度短于该抗振鸣装置的有效长度,以在当该抗振鸣装置被支撑部支撑时能将张力施加在抗振鸣装置上。
最好该连接部包括尺寸几乎与接触元件相同的装配孔和与该装配孔相连的、具有大体上与抗振鸣装置中的连接元件的直径相同的槽,而且该支撑部包括一和连接部的槽相连的槽。
最好该连接部包括一大体位于该连接部边缘中心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包括一具有用于将该抗振鸣装置的接触元件与荫罩相连的导向部的固定装置,一用于支撑该抗振鸣装置连接元件的支撑部,和安装在荫罩上、与该支撑部一侧和该导向部相连的一安装部。
最好,该安装部固定在荫罩支撑架上,或固定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上。
最好该安装部包括一沿荫罩伸出的凹口。
从而,本发明可有效衰减振动,并且使装配过程变得简单,以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先前概括性的描述和下面细节性的描述都只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将在权利要求中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图3A—图3C示出了本发明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抗振鸣装置各种变化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抗振鸣装置的另一种变化的透视图;图5A—图5C示出了本发明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其抗振鸣装置另一种变化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一种用于测量振鸣和测量该振鸣状态的装置;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图8示出了图7中所示固定装置的透视图;图9示出了图7中所示装配有抗振鸣装置的固定装置的一个截面;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所示固定装置的透视图;图12示出了图10中所示装配有抗振鸣装置的固定装置的一个截面;图13示出了图12的一个平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表示在所附附图中。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透视图,参考该图,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的整个结构。
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抗振鸣装置20包括连接在荫罩5上用于衰减振动的抗振鸣装置30,和用于将衰减装置30固定在与其相连的荫罩5上的固定装置100。
考虑到其结构,相关技术中抗振鸣装置的导线只能固定横跨在荫罩的有效区5a上。然而,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可固定在荫罩上预定的位置,例如,在有效区域5a或在非有效区域5b上。但最好该抗振鸣装置是固定在非有效区域5b上以有利于固定的方便,并能防止该抗振鸣装置在安装后显示在屏幕上。
参见图3A—图3C,将对该抗振鸣装置中的抗振鸣设备作一描述。
该抗振鸣装置30包括与荫罩相连用于接收并消除振动的接触元件32,和用于连接接触元件32的连接元件34。接触元件32的一部分与荫罩相连以首先用于接收由外部负载带来的、产生在荫罩处的振动,然后通过碰撞以及与荫罩之间的摩擦来衰减该振动。有多个连接元件34用于连接接触元件32,而且最好它们之间并不直接相连。
参见图3A,接触元件32是球形的,且带有相对的通孔35a。连接元件34是一根棒,两端均插进接触元件32的通孔35a中。接触元件32可以是实心或中空的。当接触元件32是中空的时,可在其中放置辅助性的接触元件35。
根据上述的系统,当接收到外部振动时,接触元件32就沿方向V作上下运动,撞击荫罩,并且沿H方向左右移动以和荫罩进行摩擦。最终,该振动被有效地衰减。该球形接触元件32沿可衰减振动的R进行转动。从而,本发明能有效地衰减振动。而且因为即使在荫罩进行细微振动时,球形接触元件32也能与荫罩保持接触,所以球形接触元件32和荫罩之间点对点的接触对振动后期出现的细微振动还有很好的衰减效果。
同时,为了增强这种摩擦或碰撞,接触元件32和连接元件34可进行加热处理,或模压。该接触元件并不限于仅仅为球体,其也可是圆柱体、或六面体。参见图3B,将说明圆柱形接触元件。
当然,图3B所示的抗振鸣装置也包括接触元件32a和连接元件34,只是该圆柱形接触元件32a与荫罩间是以线连接的,由于其接触面积大于点对点的接触方式,故其对由外部负载引起的初始瞬值振动表现出了极好的衰减效果。
下面,参考图3C说明六面体接触元件。六面体接触元件32b和荫罩间面对面的进行接触,从而具有比线接触更大的摩擦面积。因此,六面体接触元件32b和荫罩之间更强的摩擦和碰撞在初始瞬值态时表现出了优良的振动衰减效果。因为荫罩具有很大的硬度和只许少量变形的弹性模量,从而其局部变形很小,因此六面体接触元件32b尤其适宜于初始瞬值振动的消除而不是消除细微振动。
此外,如图4所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的接触元件32、32a、32b可结合在一起,其通过线接触的接触元件32a和面接触的接触元件32b衰减初始瞬值振动,并通过点接触的接触元件32衰减以后的细微振动。
参考图5A—图5C将说明对本发明阴极射线管(CRT)抗振鸣装置中的抗振鸣设备的各种变化。虽然上述实施例的接触元件和连接元件是分开的,但本实施例却是合一的接触和连接元件,除此之外,这些变化大体上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的接触元件40带有一用于和荫罩相连的接触部42,和在接触部42一侧、用于导引另一相邻接触元件40运动的连接部44。即,连接部44连接在球形接触部42的一侧,通孔43位于球形接触部42的另一侧用于连接其它接触元件的接触部。因此,类似于上述的实施例,接触元件40与荫罩碰撞和摩擦,并沿自己的轴线转动。虽然图5A示出了球形的接触部,但该接触部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它可以是线接触的圆柱形,或是面接触的六面体形。
参见图5B,连接在接触部42上的连接部44a可以缩短。
参见图5C,接触元件46可以是封闭的曲线,以链的方式与接触元件46相连,最好,连接元件46a也具有链的形状。
同时,上述的抗振鸣装置30,具体地说,是接触元件32由于需要与荫罩进行部分接触,从而需要固定装置100用于将抗振鸣装置30固定在同时相接触的荫罩上。图2中的固定装置100示出了一种和抗振鸣装置30两端相连,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荫罩上的固定装置。在该情况下,最好该抗振鸣装置30在用于更好接触的张力作用下连接在固定装置100上。固定装置100也可固定在荫罩支撑架3或荫罩非有效区域5b上。
然而,该固定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其可以是能将抗振鸣装置30与荫罩相接触并将抗振鸣装置30固定在所需位置上的任何形式。试验证明,抗振鸣装置30和荫罩间接触的越好,振动消除性能就越好。因此,最好,该固定装置具有不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其都能将抗振鸣装置30与荫罩紧密接触的结构。而且,该抗振鸣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具有固定模式,用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参见图7至图9,将说明该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所述那样,固定装置300用于支撑抗振鸣装置30并将其固定在荫罩5的所需位置上。固定装置300包括用于支撑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的支撑部220,和从支撑部220前端伸出,用以将固定装置30固定在荫罩5上的安装部230。固定装置300带有一对支撑部220来支撑位于抗振鸣装置30相对两端的接触元件32a和32b。该系统有利于使接触元件32通过支撑部220的弹性张力与荫罩相接触。
参见图8,最好有一连接部210用于和一对支撑部220相连接。然而,该固定部可仅包括一对支撑部220和安装部230,而不需要连接部210。
同时,最好,固定装置200和抗振鸣装置30都具有能简易装配的结构。因此,最好装配孔212和槽214和224位于连接部210和支撑部220的一侧。即,尺寸基本上与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相同的装配孔212,和尺寸基本上与抗振鸣装置30的连接元件34的直径相同的槽214位于装配孔212的一侧。另一个槽224沿连接部210上的槽214延伸。在将抗振鸣装置30装配在固定装置200上时,只需将抗振鸣装置30放置在固定装置200下,并在相对端拉动接触元件32a和32b穿过装配孔212,以及沿槽214和224移动就可完成对上述系统的装配。最好支撑部220带有一凹槽226以适合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其可用于防止抗振鸣装置30在制造过程中在外部碰撞时,或当在抗振鸣装置30装配到固定装置200上后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从固定装置200上滑落。此外,凹槽226也有助于接触元件32恢复到其原始位置即使是在接触元件32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移动时。
为了在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和荫罩5之间获得更好的接触,最好抗振鸣装置30是在张力作用下安装在固定装置200上的。因此,使支撑部220间的长度短于抗振鸣装置30的有效长度“L”,例如,抗振鸣装置的全部长度减去接触元件32a和32b其相对两端的长度。一旦在抗振鸣装置30安装在连接部210的操作完成后,因为支撑部220向接触装置32a和32b其相对两端施加了张力,所以本系统提高了其振动消除性能。当然,当连接部210位于支撑部220间时,连接部210的长度应短于抗振鸣装置30的有效长度“L”。
最好每一个安装部230其上都形成有接触孔232,从而使位于相对端的接触元件32a和32b能与荫罩5保持接触,以达到振动消除的效果,由于其增大了荫罩5和接触元件3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也就增强了其消除振动的性能。
同时,安装部230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荫罩5上。因此,为了改善安装部230和荫罩5之间的接触,增强其末端的连接和焊接,最好安装部230带有一焊珠,也可以是,一凹口234。
最好,考虑到振动的消除,该抗振鸣装置安装在有效区域5a内。然而,将抗振鸣装置安装在有效区域5a可能会对从电子枪来的电子束产生干扰,因此,最好抗振鸣装置5安装在荫罩5的非有效区域5b内。在此情形下,为了使电子束能最大程度的到达有效区域5a,同时又能避免对指向在12时或6时的参考点的电子束产生干扰,最好连接部210在其边缘的中心处有一切口216。
为了将能量进行有效的运用,或将抗振鸣装置30固定一个位置,可以改变固定装置200的材料或硬度。也就是说,不同的材料也可结合在固定装置200的一些部位上,例如结合在与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相接触的部位上,固定装置200可以进行加热处理,其厚度,或固定装置200的截面可以变化,或者可采用铸模来将固定装置200的内部成型。
参见图10—图13将说明该固定装置另一个实施例。
固定装置300包括一支撑部350,用于将抗振鸣装置30支撑在荫罩所需位置上,一导向部320,用于使抗振鸣装置30接触荫罩5,和一安装部310,其使支撑部350与导向部320侧面相互连接并作为一个整体连接在荫罩5上。
下面将详细说明支撑部350。
支撑部350安装在相邻的接触元件32间的一个部位,例如,安装在连接元件34上。因此,最好,支撑部350具有压板的形状,更加好的是,具有狭窄的形状。此外,支撑部350最好在其前部的末端带有一个半圆形的框架352,用于在其中放置连接元件34。框架352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弯钩的形状、环形形状和多边形的形状。
支撑部350的对子(pair)350a和350b最好安装在连接元件34a和34b的最外侧的对子上。因为支撑部350a和350b避免了接触元件32的滑落,所以该系统有利于使支撑部350的部分支撑连接部34,以将抗振鸣装置30固定在所需位置上。为了更好的支撑抗振鸣装置30,可再使用一个支撑部350c。
为了使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和荫罩5之间有更好的接触,最好,抗振鸣装置30是在张力作用下固定在固定装置300上的。
下面,详细说明导向部320。
因为随着抗振鸣装置30和荫罩5接触的越好,衰减的性能就越好,所以形成导向部320用于改善抗振鸣装置300的接触。导向部320朝着抗振鸣装置30倾斜,用于按压抗震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
最好,安装部310带有一焊珠,也可以是,一凹口312来改善安装部310和荫罩5之间的接触,以增强末端的连接和焊接。
考虑到振动的消除,最好,抗振鸣装置20安装在有效区域5a内。然而,将抗振鸣装置20安装在有效区域5a内可能会对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束产生干扰,因此,该抗振鸣装置安装在荫罩5的非有效区域5b内。在此情形下,为了能使电子束最大程度的到达有效区域5a,而同时又能避免对指向12时或6时的参考点的电子束产生干扰,最好导向部320在其边缘的中部有一切口322。
虽然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30需要安装在有效区域或非有效区域,但用于固定抗振鸣装置30的固定装置300却可安装在将玻屏1固定在荫罩上的荫罩支撑架3上。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图解并说明了合一的支撑部350、导向部320和安装部。由于该系统通过形成薄板使固定装置300的制作简便,所以制作固定装置300是很容易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固定装置300也可通过制作分别作为单独元件的支撑部350、导向部320和安装部,然后再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来制作。
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或将抗振鸣装置30固定在一位置上,可改变固定装置300的材料或硬度。即,不同的材料可结合在固定装置300的部位上,例如,结合在与抗振鸣装置30的接触元件32相接触的部位上,固定装置300可进行热处理,其厚度,或固定装置300的截面也可变化,或可通过铸模来使固定装置300的内部成型。
如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首先,施加在荫罩上的振动可被有效地衰减。图6所示为一用于检验振动衰减的振鸣测量装置。用一个高度H为50毫米的500克钢珠碰撞阴极射线管,并对该碰撞引起的振动持续时间进行测量。在相同的振动条件下,对不同的抗振鸣装置,例如,对相关技术的导线型抗振鸣装置,球型抗振鸣装置,和链型抗振鸣装置的持续时间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是,相关技术中导线型抗振鸣装置的持续时间是40秒,链条型抗振鸣装置的持续时间为10秒,球型抗振鸣装置的持续时间为40秒。也就是说,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具有优于相关技术中导线型抗振鸣装置的振动消除效应。和与上述的一个振动条件不同的情形下,测量持续时间得出一个结论,其中相关技术中导线型抗振鸣装置具有20-40秒的持续时间,而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具有大约6-10秒的持续时间。即,由于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并不太受震动条件的影响,从而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形状和可以用肉眼进行装配,所以简化了制造过程,降低了次品率,并且缩短了生产延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方面,和相关技术中的导线型抗振鸣装置不同,本发明的抗振鸣装置可安装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上,这就避免了在装置安装好以后导线会显示在屏幕上。
很显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可对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正和变化。因此,对本发明及其等同物做出的各种修正和变化都应理解为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包括抗振鸣装置,其具有均与荫罩相接触的接触元件,用于接收和消除振动,和用于连接相邻接触元件的连接元件;以及固定装置,用于使该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接触荫罩,其中,该接触元件接收荫罩的振动,并通过该接触元件和荫罩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来消除该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接触元件是球形的,其带有一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元件末端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接触元件是圆柱形的,其带有一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元件末端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包括在一侧带有通孔的接触部,以及和接触部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具有实际上与所述接触元件相同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具有环形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具有环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抗振鸣装置安装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连接元件的相对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荫罩支撑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抗振鸣装置相对端的支撑部,以及从支撑部伸出的用于安装荫罩的安装部,其中,所述接触元件通过使用该支撑部的弹性张力来接触荫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间的长度短于所述抗振鸣装置的有效长度,以用于在当所述抗振鸣装置被所述支撑部支撑时,将张力作用在该抗振鸣装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一用于安装所述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侧面的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一接触孔,其与所述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的下部相一致,用于使该接触元件通过该接触孔与荫罩相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一沿荫罩方向伸出的凹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短于所述抗振鸣装置的有效长度,用于在当该抗振鸣装置被该支撑部支撑时将张力作用在该抗振鸣装置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尺寸均大致与所述接触元件相同的装配孔,和均连接在该装配孔上、尺寸大致与所述抗振鸣装置中的该连接元件的直径相同的槽,并且所述支撑部包括一与该连接部的槽相连接的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大致位于该连接部边缘中心的切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导向部,用于使所述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与荫罩接触,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抗振鸣装置中的连接元件,以及一安装部,其安装在荫罩上并使支撑部和导向部的侧面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固定在荫罩支撑架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固定在荫罩的非有效区域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抗振鸣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一沿荫罩方向伸出的凹口。
全文摘要
一种阴极射线管中的抗振鸣装置包括带有均与荫罩接触、用于接收和消除振动的接触元件的抗振鸣装置,和用于连接相邻接触元件的连接元件,以及用于使该抗振鸣装置中的接触元件接触荫罩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接触元件接收荫罩的振动,并通过该接触元件和荫罩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来消除该振动。
文档编号H01J29/07GK1396620SQ0113687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2日
发明者郑平守, 崔钟彦, 朴珍澈 申请人:Lg飞利浦显示器(韩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