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72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一、所属领域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技术领域,可用于在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上开发显示信息的装置。
2.已知的一种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PDP)包括带有电极的两块介质基板,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在其中的一块基板的介质层上有荧光粉(法国专利发明申请N 2212632 HOIJ 17/48 1974)。这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缺点是因控制电压高而控制可靠性低。
3.与本发明所提出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结构最为接近的显示屏包括第一块介质基板,其内表面上有覆盖介质层的显示电极;第二块介质基板,其内表面上有控制电极,在控制电极上有荧光粉涂层(欧洲专利发明申请N 0554172 HOI J 17/49 1993-原型)。这种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缺点是控制电压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已知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结构中包括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一块介质基板,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带有控制电极的第二块介质基板,在控制电极上有荧光粉涂层,荧光粉涂层中掺入了导电材料的粒子,导电粒子在荧光粉中的浓度比例为5%-20%。
在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荧光粉涂层中掺入上述给定数量的导电材料的粒子,由于消除了荧光粉涂层表面的电荷积累而减小了显示电极和控制电极之间的内电场,因而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
在控制电极上涂敷介质层时可获得较高的控制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可靠性。在介质层上安置导电涂层可进一步加强上述效应。
使用铝、金属的硼化物、贵金属、氧化物等作为导电材料是适宜的,因为经过制作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工艺流程后,这些金属能保证荧光粉涂层有足够高的导电性。
参见

图1和图2,本发明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第一块介质基板1,在其内表面上布有显示电极2,显示电极表面覆盖有介质层3;第二块介质基板4,该基板上有控制电极5,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6和掺有导电材料粒子的荧光粉7,分隔映象单元的介质障壁8。
介质涂层和荧光粉涂层可由导电层9分隔(图2)。
本发明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工作方式如下在所有的显示电极上加不改变显示单元状态的维持电压。为了有选择的点燃显示单元,必需在控制电极上加部分写电压,另一部分加在被选的显示电极上。在被选的显示电极和控制电极的交叉点处产生放电,并被随后的显示维持电压脉冲所支持。为了改变信号,必须在控制电极和显示电极上加擦除脉冲并重新进行书写过程。
往气体放电显示屏的荧光粉涂层中掺5%-20%的导电材料的添加成分使得可减小“内部的”电场值,该电场是在显示屏工作过程中,在显示电极和控制电极之间点燃放电时产生的,因此也就提高了控制屏的可靠性。
申请人在研究中,在对荧光粉涂层中加导电材料的比例实验时发现,如果荧光粉涂层中导电材料粒子的比例少于5%时,则不能观察到反作用的“内部”电场的减小。荧光粉涂层中的粒子多于20%时,会降低显示屏的亮度。只有在5%-20%的范围是适合的。
因“内部”电场值的减小而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是当在控制电极上形成介质层或带有导电涂层的介质层时而获得的。使用铝、金属的硼化物、贵金属、氧化物作为导电材料的粒子掺入到荧光粉中,上述这些材料的导电率在制作显示屏的过程中进行热处理时不会发生变化。
发明人给出了以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交流显示屏由两块介质基板组成。在第一块介质基板上由金形成宽度为80μm-90μm的显示电极,显示电极间的距离为0.15mm。显示电极上由低熔点玻璃形成厚度为30μm-40μm的介质层和氧化镁的保护层。在控制电极的基板上由银形成宽度为120μm-140μm、节距为0.35mm的控制电极。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和掺有浓度为16%的In2O3导电粒子的荧光粉涂层。
映象单元由制作在控制电极基板上的障壁分隔。显示屏中充有压强为p=450Torr的Ne+5%Xe的混合气体。
荧光粉涂层中掺有导电粒子的显示屏的控制电压比荧光粉涂层中未掺入导电粒子的显示屏的控制电压低20V。
在荧光粉涂层中掺有导电粒子的显示屏中在整个记忆范围内信息的书写和擦除都是可靠的。这使得在电路中可应用稳定性较低的电源,可降低其成本。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和掺有浓度为20%的In2O3导电粒子的荧光粉涂层。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和掺有浓度为5%的In2O3导电粒子的荧光粉涂层。
类似以上的实施例可以列举出许多,如上所述,在控制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和掺有浓度为5%-20%范围的In2O3均是适合的。
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使得可制作控制可靠性高的表面放电型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
根据申请人所进行专利和科技信息资料的检索,以及对含有与所申请的发明相类似的产品报道的调查表明,没有发现有和本发明的特征类似的同类产品。申请人进行了对已知的技术方案的补充检索,未查出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即提高气体放电显示屏的控制可靠性是通过在荧光粉涂层中掺入5%-20%的导电材料的粒子,同样也是通过在控制电极上采用附加的介质层和带有如由铝、金属的硼化物、贵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导电覆盖层的介质层这样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一块介质基板,显示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带有控制电极的第二块介质基板,控制电极上涂敷有荧光粉涂层;其特征在于,在荧光粉涂层中掺入了导电材料粒子,其浓度比例为5%-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极上涂敷有介质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极上的介质层和荧光粉涂层之间置放有导电层。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涂层中的导电材料粒子是铝、金属的硼化物、贵金属、氧化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放电型彩色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包括: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一块介质基板,显示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带有控制电极的第二块介质基板,控制电极上涂敷有荧光粉涂层。在荧光粉涂层中掺入了浓度比例为5%-20%的导电材料粒子,可消除荧光粉涂层表面的电荷积累从而减小显示电极和控制电极之间的内电场,因而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在控制电极上涂敷介质层可进一步加强上述效应。采用铝、金属的硼化物、贵金属、氧化物等作为导电材料是因为经过制作交流气体放电显示屏的工艺流程后,这些金属能保证荧光粉涂层有足够高的导电性。
文档编号H01J17/49GK1387225SQ0211464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4日
发明者陆康宁, 孙鉴, 丁兴隆, A.N.依弗留什金, N.N.列维娜, V.G.薩马洛托夫 申请人:彩虹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