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42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V、计算机监视器等的阴极射线管用的偏转系统,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偏转线圈的形状。
背景技术
图11表示由阴极射线管与偏转系统形成的阴极射线管装置的侧面半个部分的剖视图(仅仅上半部的剖面)。阴极射线管8包括玻璃电子管3,其在前面板1的内面,具有显示面(荧光屏幕面)2;电子枪7,该电子枪7在颈部4内部,通过荫罩5,对显示面2,照射电子束6。偏转系统9安装于阴极射线管8的所谓的锥体部。
偏转系统9在与最内侧的阴极射线管接触的地方,具有水平偏转线圈11,在其外侧,按照依次重合的方式装配有隔离器12,垂直偏转线圈13,磁芯14。该隔离器12对水平偏转线圈11和垂直偏转线圈13进行绝缘,并且将它们固定。
水平偏转线圈和垂直偏转线圈为鞍型的线圈,其由前面板1侧的连接部(在下面将其称为“显示面侧连接部”)和电子枪7侧的连接部(在下面将其称为“颈侧连接部”),以及将显示面侧连接部与颈侧连接部连接起来的管轴方向部形成。另外,连接部也称为弧形部,管轴方向部也称为锥体部。
图12表示从显示面侧观看到的,垂直偏转线圈13的半个部分的图。左右方向的轴为X轴,上下方向的轴为Y轴,图中未示出的Z轴相当于管轴。在具有这样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13的偏转系统中,垂直偏转线圈13的显示面侧连接部15的形状象图12所示的那样,基本上呈圆弧状。
图13(a)表示通过产生一般的自会聚磁场的偏转系统而偏转的电子束造成的,显示面上的扫描线的变形(将其称为“光栅畸变”)。图13(a)所示的那样的,左右的线卷状的变形称为“左右枕形失真16”,内部的左右枕形失真称为“左右内部枕形失真17”。
在过去,作为对左右枕形失真16进行补偿处理的公知技术,针对TV、计算机监视器,具有下述技术,该技术采用使用枕形变压器的结构,或对水平偏转电路的电源电压进行调制的结构等,借助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进行补偿处理。该技术在比如,JP特开平6-315094号文献,JP特开平9-181931号文献等中公开。
图13(b)表示通过现有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后所残留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18。作为这样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18的补偿方法,包括有象现有的,比如,JP特开平9-149283号文献所公开的那样,在偏转系统中,设置有补偿线圈,该补偿线圈由水平和垂直偏转电流流动而动作的电抗线圈形成,象JP实公平7-39163号文献公开的那样,在偏转系统的较大直径侧(显示面侧)的X轴与Y轴上,各安装2个,共计4个磁铁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按照在JP实公平7-39163号文献中公开的补偿方法,由于为了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而新增加磁铁,故具有部件数量增加,结构复杂,装配工时也增加的问题。另外,在产生磁铁的安装误差的场合,存在着下述问题,即,伴随该误差,产生补偿能力的误差,显示图象时的失真尺寸不一致。另外,JP特开平9-149283号文献公开的补偿方法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新增加补偿线圈,其电流源采用水平、垂直偏转电流,故其偏转功率增加。
另外,近年来,由于使TV、计算机监视器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平面化,实现节省空间,故偏转角度正在扩大,偏转象差增加,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增大成为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偏转系统,该偏转系统不增加用于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的部件,不使偏转功率增加,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借助偏转线圈本身产生的磁场,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偏转系统包括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在该垂直偏转线圈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和颈部侧连接部用管轴方向部连接,该偏转系统安装于阴极射线管上,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上述垂直偏转线圈中的显示面侧连接部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在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具有距上述管轴的距离大于距沿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的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第2偏转系统包括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在该垂直偏转线圈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和颈部侧连接部用管轴方向部连接起来,该偏转系统安装于阴极射线管上,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上述垂直偏转线圈中的显示面侧连接部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在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
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偏转系统不需要增加补偿线圈和磁铁等多余的部件,可利用偏转线圈自身产生的磁场降低偏转图像变形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且结构简单。


图1(a)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视图;图1(b)为图1(a)的A向视图;图2为表示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所产生的磁场与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形状与作用于偏转区域中的电子束的洛伦兹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a)为以已有技术与本发明之间比较的方式表示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电路补偿处理之前的左右枕形失真和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图;图4(b)为表示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电路补偿处理,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补偿的状态的图;图5(a)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视图;图5(b)为图5(a)的A向视图;图6(a)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的A向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正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正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正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一个实施例的形式的图;图11为阴极射线管和偏转系统的一个实例的侧面半剖视图;图12为表示已有的垂直偏转线圈的半个部分的一个实例的正视图;图13(a)为表示因自会聚磁场而产生的左右枕形失真和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图;图13(b)为表示在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电路补偿后所残留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在本发明的第1偏转系统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在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具有距上述管轴的距离大于距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的部位,在第2偏转系统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在显示面对角方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故在电子束的偏转区域内,在显示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的X分力相对较大,伴随该情况,左右内部枕形失真比左右枕形失真小。由此,在采用过去公知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时,可减小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残余量。
在上述第1偏转系统中,最好,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的,距上述管轴的距离,以及距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分别为上述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之间的距离。
另外,最好,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的,距上述管轴的距离,以及距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分别为上述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上述第2偏转系统中,最好,当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将垂线延伸下降到上述管轴上时,在上述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上述垂线的长度为最小。
还有,最好,当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将垂线下延到上述管轴上时,在上述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上述垂线的长度为最小。
再有,最好,在上述第1,第2偏转系统中,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位于同一面上。在该结构中,按照与显示面侧对角方向的部位相比较,其以外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较大的方式,形成偏转线圈。
另外,最好,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与其以外的部位位于不同的面上。按照该结构,只有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朝向电子枪侧后退,并且其可在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整个区域,沿隔离器延伸,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还有,由于可在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整个区域,使偏转线圈与阴极射线管外面,或隔离器紧密贴合,故不使偏转能量的效率降低。
此外,最好,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基本上呈直线状。同样根据该结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
还有,最好,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由朝向前述管轴突起的至少1个圆弧形成。同样根据该结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适合用于垂直偏转线圈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由于通过图11描述的阴极射线管和偏转系统的基本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相同的,故省略对其的描述,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偏转线圈的形状进行具体描述。
(第1实施例)图1(a)为从顶面,或底面,沿Y轴方向观看第1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面简化图。图1(b)为图1(a)的A向视图,即从阴极射线管显示面侧,沿管轴(Z轴)方向观看垂直偏转线圈的正面简化图。本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由左右一对垂直偏转线圈构成,但是图1(a),(b)示出一侧的半个部分。上述情况在后面的各图中是同样的。
垂直偏转线圈20由显示面侧连接部51,颈部侧连接部53,鞍型管轴方向部52构成,该鞍型管轴方向部52将显示面侧连接部51和颈部侧连接部53连接起来。
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位于与阴极射线管的管轴相垂直的平面上。从显示面侧观看上述结构的形状是这样的,象图1(b)所示的那样,在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距管轴的距离最小,在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距管轴的距离大。换言之,当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或外缘,将垂线(与管轴相垂直的线)延伸下降到管轴上时,在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垂线的长度最小。
更具体地说,象图1(b)所示的那样,在由X轴和Y轴划分的第1象限(右上部分)的垂线中,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的垂线23的长度最小,垂线23小于X轴附近部51b的垂线22,以及Y轴附近部51c处的垂线24。
在图1(b)中,针对各垂线从显示侧连接部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的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同样在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下延到管轴上的垂线的场合,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的垂线的长度也是最小的。
另外,对角方向指显示面的对角方向。另外,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对角方向附近部指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夹持通过管轴的对角方向的轴的区域,更具体地说,指当使对角方向的轴以管轴上的点为中心,分别沿正向,负向旋转10度时,该旋转的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相重合的范围。
此外,通过第1象限的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同样在第2象限(左上部分),第3象限(左下部分),第4象限(右下部分),显示面侧连接部呈在对角方向附近部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的形状。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对角方向附近部51a与隔离器12的外周21(相当于图11中的a部)紧密贴合,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与隔离器12的外周21之间,设置有间隙25,距管轴的距离较大。
下面对本发明的垂直偏转线圈造成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补偿作用进行描述。图2为表示因偏转磁场,使电子束朝向显示面的第1象限(从显示面侧观看)偏转时的电子束的轨道71,流入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偏转电流的方向73,从显示面侧连接部5 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74,作用于该磁场中的电子束的洛伦兹力的X方向分力Fx的图。在图中,符号●表示电子束的截面,空白箭头表示洛伦兹力。人们知道,作用于磁场中的电子束的洛伦兹力的X方向分力Fx由下述的(1)公式表示。
Fx=-e×Vy×Bz ……(1)在这里,e表示电子的电荷量,Vy表示电子的速度的Y分量,Bz表示磁场的Z分量。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形状进行处理,针对每个显示面的位置,调整洛伦兹力。图3为本发明的垂直偏转线圈半部分的显示面侧连接部51,电子束的偏转区域82,作用于偏转区域82中的3点的电子束(符号●)的洛伦兹力Fx(空白箭头)之间的关系的图。电子束因偏转磁场,在偏转区域82内部偏转。偏转区域82内的,产生左右内部枕形失真附近的顶端部附近处的磁场Bz的值由Bzc表示,洛伦兹力的X分力Fx由Fxc表示,对角方向的角部附近处的Bz由Bza表示,Fx由Fxa表示,X轴端部附近处的Bz由Bzb表示,Fx由Fxb表示。
象图3所示的那样,由于显示面侧连接部51与电子束之间的距离在偏转区域82的对角方向角部,或其附近处为最小,故显示面侧连接部51所产生的磁场的Z分量的大小关系为Bza>Bzb,Bza>Bzc,根据公式(1),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的X分力的大小关系为Fxa>Fxb,Fxa>Fxc。
此外,由于增加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与管轴之间的距离,故与和隔离器12紧密贴合的过去的场合相比较,Fxb和Fxc变小。其结果是,象图4(a)所示的那样,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形状基本上呈圆弧状的过去的垂直偏转线圈相比较,由于就左右枕形失真来说,Fxb变小,故从过去的曲线16(由虚线表示)到曲线91(由实线表示)变大,由于就左右内部枕形失真来说,Fxc变小,故从过去的曲线17(由虚线表示)到曲线92(由实线表示)变小。
象这样,由于在本发明中,与过去相比较,使左右枕形失真变大,与过去相比较,使左右内部枕形失真变小,故可采用过去公知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同时适当地对左右枕形失真与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
按照本发明,由于左右内部枕形失真小于左右枕形失真,故在采用过去一般使用的前述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直至变为直线的场合,左右枕形失真的补偿量比过去的大,但是同时进行补偿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的补偿量足以小于过去的补偿量。由此,即使在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的情况下,仍不残留过去(图13(b))那样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象图4(b)所示的那样,如直线42那样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
(第2实施例)图5(a)表示从顶面,或底面观看到的第2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视图。图5(b)为将图5(a)所示的垂直偏转线圈安装于隔离器12上的状态的A向视图,其相当于沿图11中的I-I线的剖视图。
在第1实施例中,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位于与管轴相垂直的面上,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显示面侧的端部,象图5(a)所示的那样,显示面对角方向的部位与其以外的部位不在同一面上,而位于不同的面上。
显示面侧连接部51中的,X轴附近部51b与Y轴附近部51c位于同一面上,只有对角方向附近部51a以向电子枪侧后退的方式设置。位于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位置处的隔离器的外径,小于X轴附近部51b与Y轴附近部51c的相应外径。其原因在于由于安装有偏转系统的阴极射线管的部位为圆锥形或方锥形,故越靠近电子枪侧,阴极射线管的外径,即隔离器12的外径越小。
因此,如果显示面侧连接部51在其内面的整个区域形成沿着隔离器的形状,则从显示面侧观看到的形状与图1(b)所示的相同,在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距管轴的距离最小。换言之,当将垂线从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内缘或外缘延伸到管轴时,在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部51a处,垂线的长度最小。
图5(b)具体表示上述情况。虚线34表示向电子枪侧后退的部分的隔离器12的外径,连接部51的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内缘在虚线34的位置接触。即,从对角方向附近部51a下延到管轴上的垂线35的长度,小于从X轴附近部51b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36,以及从Y轴附近部51c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37的长度。
与第1实施例相同,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Fx与图3的场合相同,处于Fxa>Fxb,Fxa>Fxc的关系,可减小左右内部枕形失真。
在第1实施例的场合,由于从管轴,到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距离为最小,故在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与隔离器12之间,必须设置一定程度以上的间隙。然而,按照本实施例,由于在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整个区域,可与隔离器12紧密贴合,故具有可避免偏转能量的效率降低的有利的效果。
(第3实施例)图6(a)表示从顶面,或底面观看到的第3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的A向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管轴方向的厚度t,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厚度大于其以外的部位51b,51c的厚度。由于使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管轴方向厚度t较大,可减小该部位的径向的厚度,故象图6(b)所示的那样,可在使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内径基本上保持圆弧状的同时,仅仅减小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从管轴到外缘的距离。
与第1和第2实施例相同,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Fx处于Fxa>Fxb,Fxa>Fxc的关系,可减小左右内部枕形失真。
作为为了使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管轴方向厚度t,大于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的厚度的形式,包括有下述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使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厚度大于过去的偏转线圈的厚度,另一种是减小X轴附近部51b和Y轴附近部51c的厚度,增加径向的尺寸。其中,对于后者,具有下述效果,即,显示面侧连接部的表面积增加,散热性提高,可减小偏转线圈的温度上升。
另外,如果与第2实施例相同,采用本实施例,由于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内缘呈圆弧状,故可在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整个区域,与隔离器12紧密贴合。
(第4实施例)图7为表示第4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正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X轴附近,Y轴附近,分别形成不存在线圈绕组的空间100。由于设置这样的空间100,与使从管轴到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距离为最小的情况相同,与前述的各实施例相同,可相对地提高对角方向附近部处的磁场的强度。
按照本实施例,作用于电子束的洛伦兹力Fx处于Fxa>Fxb,Fxa>Fxc的关系,可减小左右内部枕形失真。
另外,由于设置空间100,还具有下述效果,即,偏转线圈的表面积增加,散热性提高,可减小偏转线圈的温度上升。
(第5实施例)图8表示第5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正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从显示面侧观看,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形状呈直线状,从管轴到对角方向附近部51a的距离为最小,相对地提高对角方向附近部处的磁场的强度。
(第6实施例)上述各实施例是这样的实施例,即在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的显示面侧连接部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然而,实施例6在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具有显示面侧连接部距管轴的距离大于距沿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的部位。
图9表示第6实施例的垂直偏转线圈30的正视图。轴31为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线32,线33分别表示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从夹持轴31两侧的部位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线32和线33的长度,大于轴31中的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之间的长度31a。
上述关系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长度31a小于线32和线33的长度,但不是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在图9的实例中,长度31a大于X轴上的长度34、Y轴上的长度35。
象前述的各实施例那样,最好,长度31a为最小值,但是,如果象本实施例那样,即使在长度31a不是最小值的情况下,只要显示面侧连接部在夹持对角方向的轴31的两侧,具有长于长度31a的线31和线32的形状,则可获得下述效果,即,因垂直偏转线圈本身产生的磁场,可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
另外,针对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之间的距离的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在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之间的距离的场合,也是同样的。此外,也可将本实施例,与前述的第2~第5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进行组合。
图10为表示用于46厘米(19英寸)彩色阴极射线管用的偏转系统的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51的形状尺寸的一个实例的图。在图10中,线26表示从连接部内缘,沿对角方向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线27表示从对角方向附近部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线28表示从X轴附近部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线29表示从Y轴附近部的内缘,下延到管轴处的垂线,长度30表示X轴上的管轴与连接部内缘之间的长度,长度31表示Y轴上的管轴与连接部内缘之间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线26的长度为55.972mm,线27的长度为55.663mm,线28的长度为63.374mm,线29的长度为56.962mm,长度30为61.458mm,长度31为47.622mm,与X轴附近部的线28,以及Y轴附近部的线29的长度相比较,对角方向附近部的线27的长度短。
通过这样的尺寸关系,连接部的形状象图10所示的那样,在对角方向附近部,形成朝向管轴呈凸状的圆弧状。
在显示面侧连接部基本上呈圆弧状的过去的偏转系统的场合(图12),左右枕形失真(与理想直线的差的最大值)为15.5mm,左右内部枕形失真为6.7mm,在通过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后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为0.8mm。然而,在本发明的前述的实施例中,左右枕形失真为15.9mm,左右内部枕形失真为6.4mm,通过过去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补偿后的左右内部枕形失真为0.4mm。
即,左右枕形失真在补偿处理前,增加0.4mm,左右内部枕形失真减小0.3mm。另外,在通过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呈直线状地对左右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后,所残留的左右枕形失真减小0.4mm。
如果象上面描述的那样采用本发明,由于可通过垂直偏转线圈本身产生的磁场,相对地减小左右内部枕形失真,故在不增加多余的部件,不使偏转功率增加的情况下,可采用一般的左右枕形失真补偿电路,使左右内部枕形失真减小。
另外,如果本发明用于水平偏转线圈,则还可进行上下枕形失真的补偿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偏转系统,该偏转系统包括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在该垂直偏转线圈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和颈部侧连接部由管轴方向部连接,该偏转系统安装于阴极射线管上,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上述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在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具有距上述管轴的距离大于距沿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的距上述管轴的距离,以及距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分别为上述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夹持通过管轴的显示面对角方向的轴的两侧的距上述管轴的距离,以及距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的管轴的距离,分别为上述管轴与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位于同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与其以外的部位位于不同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基本上呈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形成朝向前述管轴突起的至少1个圆弧。
8.一种偏转系统,该偏转系统包括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在该垂直偏转线圈中,显示面侧连接部和颈部侧连接部由管轴方向部连接,该偏转系统安装于阴极射线管上,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上述垂直偏转线圈的显示面侧连接部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在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距管轴的距离为最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外缘,将垂线下延到上述管轴上时,在上述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上述垂线的长度为最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内缘,将垂线下延到上述管轴上时,在上述显示面侧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上述垂线的长度为最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位于同一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的显示面侧的端部中的上述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与其以外的部位位于不同的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基本上呈直线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中的显示面对角方向附近的部位,形成朝向上述管轴突出的至少1个圆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转系统,该偏转系统可通过偏转线圈本身产生的磁场,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一种偏转系统,该偏转系统包括鞍型垂直偏转线圈(20),在该垂直偏转线圈(20)中,显示面侧连接部(51)和颈部侧连接部(53)由管轴方向部(52)连接起来,该偏转系统安装于阴极射线管上,当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面侧,沿管轴方向观看上述垂直偏转线圈(20)的显示面侧连接部(51)时,上述显示面侧连接部(51)距上述管轴的距离,在沿显示面对角方向的部位为最小。由此,可不添加用于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的部件,不使偏转功率增加,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借助偏转线圈本身产生的磁场,对左右内部枕形失真进行补偿处理。
文档编号H01J29/76GK1409354SQ0214703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9日
发明者谷轮贤一郎, 松本浩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