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米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395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光米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照明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微型聚光米泡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照明灯泡,由于泡壳全部是透光的,因而灯泡发出的光也散射到不十分需要光线的区域。这无疑是能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往往采取各种方法,如加反光灯罩的方法,即在灯罩的内表面加上反光材料,由于灯罩暴露于空气中,易被灰尘污染。因而一段时间之后,反光材料的反光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又有在灯泡的内壁加上聚光涂层材料,但是生产这类产品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有人申请的名为“一种聚光圣诞灯灯泡”(专利号为02225849.3),它包括灯泡、钨丝、镀美丝,镀美丝一端连接钨丝,另一端伸出灯泡外部作接线脚,灯泡的顶部将薄壁玻璃加厚,形成聚光头。该专利将传统圆头灯泡的头部特别制造加厚,当灯泡点亮后,可使光线经过加厚的圆型聚光点产生光束集中的特殊光亮,使亮度加倍;又有人申请的名“灯泡结构”(专利号为01270629.9),该专利是一种灯泡构造,其结构主要是将灯泡玻璃外壳之顶端设为具有凸透镜功能的端面,藉以使外壳内灯丝于发光时,从该端面可将光射产生聚光的作用,从而提供灯泡获得特殊的装饰效果。虽然,这两个专利都对传统灯泡的改进达到聚光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体形较为瘦长,泡体内的空腔较大,抽成真空时,残余的氧分子相对较多,钨丝易于氧化,同时,生产消耗的材料较多,生产成本较高,影响灯泡的整体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聚光效果不甚好,使用寿命短,原材料消耗大,灯泡的整体强度不甚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聚光效果好,使用寿命较长,生产成本更低的聚光米泡。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单位体积内光通量不甚高,经济性不甚好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安装不稳定,固定灯泡的接线脚需要用固定珠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聚光米泡,它包括灯体和设于其内的空腔,设置于其上的两根接线脚,在所述接线脚的另一端经灯体插入灯体内的空腔内,并在其间设置有灯丝,并在所述灯体的前端部设有一聚光体,所述的空腔体呈圆柱状,其外周的壁体大体等厚,其前端面为平面,其后端设有内凸体。这样,即大大减少了制作灯体的材料,又提高了灯体的整体强度,并能延长灯丝被氧化的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灯体的后部两侧设有一偏平体,且所述灯丝设置于灯体上端平面旁。有利于灯体稳定地安装在灯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体的前后间距与空腔体的直径之比为0.6~1.2∶1。使灯丝更接近地安置在灯体上端平面旁。这样有利于光线的聚焦。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体的前后间距为3mm-6mm;所述两接线脚的间距为1mm-2mm,其端部向外侧弯曲,设于其上的灯丝呈弧形。空腔体的体积小有利于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和节约制作灯泡的材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空腔体小,抽成真空后,剩余的氧分子较少,因而钨丝氧化的慢,使用寿命长;整体结构较小,生产时所消耗的原材料相对较少;空腔体的后端是向内凸的,能把光线向腔体内散射,加强了经聚光体发射出的光线的强度,并无需在空腔内的接线脚间设置固定珠等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聚光米泡包括灯体1和设于其内的空腔体7,设置于其上的两根接线脚5。所述空腔体7的前后间距略小于空腔体的直径,并且所述空腔体7的前后间距为5mm;所述两接线脚的间距为1.5mm,其端部向外侧弯曲,设于其上的灯丝呈弧形,在所述接线脚5的另一端经灯体1插入灯体内的空腔体7内,并在其间设置有灯丝3,且所述灯丝3设置于灯体上端平面旁,并在所述灯体1的前端部设有一聚光体2,所述的空腔体7呈圆柱状,其外周的壁体大体等厚,其前端面为平面,其后端设有内凸体4(参见图1)。所述灯体1的后部两侧设有一偏平体6(参见图1,图2)。
灯丝3设置于灯体上端平面旁,其间隙很小,这将有效的将发射的光线通过聚光体2的焦点进行聚光,更多的利用了发射的光线。两接线脚端部向外侧弯曲,使设于其上的呈弧形灯丝整体长度加长,在较小的灯体内,提高了发光体的长度,有利于单位体积的发光量。空腔体7的体积小,从而使灯体的整体体积减小,使原材料的消耗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空腔体7的体积小,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当灯体抽成真空后,残余的氧气分子将很少,这有利于钨丝的不易被氧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聚光米泡,包括灯体和设于其内的空腔,设置于其上的两根接线脚,在所述接线脚的另一端经灯体插入灯体内的空腔内,并在其间设置有灯丝,其特征是在所述灯体(1)的前端部设有一聚光体(2),所述的空腔体(7)呈圆柱状,其外周的壁体大体等厚,其前端面为平面,其后端设有内凸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米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的后部两侧设有一偏平体(6),且所述灯丝(3)设置于灯体前端平面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的聚光米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7)的前后间距与空腔体的直径之比为0.6~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的聚光米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7)的前后间距为3mm-6mm;所述两接线脚(5)的间距为1mm-2mm,其端部向外侧弯曲,设于其上的灯丝(3)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聚光米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7)的前后间距为3mm-6mm;所述两接线脚(5)的间距为1mm-2mm,其端部向外侧弯曲,设于其上的灯丝(3)呈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聚光米泡结构的改良。它包括灯体和设于其内的空腔,设置于其上的两根接线脚,在所述接线脚的另一端经灯体插入灯体内的空腔内,并在其间设置有灯丝,在所述灯体的前端部设有一聚光体,所述的空腔体呈圆柱状,其外周的壁体大体等厚,其前端面为平面,其后端设有内凸体。它的空腔体小,抽成真空后,钨丝氧化的慢,使用寿命长;生产时所消耗的原材料相对较少;空腔体的后端是向内凸的,能把光线向腔体内散射,加强了经聚光体发射出的光线的强度,并无需在空腔内的接线脚间设置固定珠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K1/00GK2657190SQ0325619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潘辉相, 陈公跃 申请人:朱介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