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led及其聚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83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光led及其聚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因具备节能、发光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在照明、信号显示等 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其逐渐取代现有的照明灯具如节能灯、荧光灯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灯型LED,其内部的发光晶粒(LED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封装的树脂体折射 后,透出于空气中;在封装树脂体正前方出射的光线会形成相对集中的出射角度,但其他方 向的光线会形成散射,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对能量造成一定的浪费。在LED的照明应用中,为了有效利用LED的光线,会从利用透镜的聚光作用、利用 灯杯的发射作用等入手,将出射光线作进一步的会聚,以保证光线的相对集中与有效利用。 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透镜、反光杯等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效果较佳、光能利用率较高的LED聚光结构 及聚光LED。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光LED,包括基座、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 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被封装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一聚光结构,设于所述基座并罩 于所述发光晶粒上;所述聚光结构包括圆锥台、第一 R弧和第二 R弧;所述圆锥台下端与所 述基座相接,上端与所述第二 R弧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 R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R弧相接; 所述第一 R弧位于所述第二 R弧上部,形成弧形顶面。上述的聚光LED,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为柱体,所述发光晶粒被封装于所 述柱体内。上述的聚光LED,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 R弧与第二 R弧弧面相切相接;所 述第二 R弧弧面与圆锥台侧面相切相接。上述的聚光LED,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片上形成有一倒圆锥形凹槽,发光 晶粒封装于该凹槽内。上述的聚光LED,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 R弧的R角为3-3. 5mm,第一 R弧高 度为1-1. 3mm ;第二 R弧的R角为3. 9-4. 2mm,第二 R弧高度H2为1. 3-1. 5mm ;所述圆锥台 顶部直径为7. 4-7. 8mm,底部直径为7. 8-8. 2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2-4. 6mm。 上述的聚光LED,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 R弧的R角为3. 3,第一 R弧高度为 1. 2mm ;第二 R弧的R角为4. 07mm,第二 R弧高度为1. 4mm ;所述圆锥台顶部直径为7. 6mm, 底部直径约为8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4mm。 同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光LED的聚光结构,用于封装于LED的发光晶粒上;包 括圆锥台、第一 R弧和第二 R弧;所述圆锥台下端与所述基座相接,上端与所述第二 R弧的
3下端相接;所述第二 R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R弧相接;所述第一 R弧位于所述第二 R弧上 部,形成弧形顶面。上述的聚光LED的聚光结构,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 R弧的R角为3-3. 5mm, 第一 R弧高度为1-1. 3mm;第二 R弧的R角为3. 9-4. 2mm,第二 R弧高度H2为1. 3_1. 5mm ; 所述圆锥台顶部直径为7. 4-7. 8mm,底部直径为7. 8-8. 2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2-4. 6mm。上述的聚光LED的聚光结构,其中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 R弧的R角为3. 3mm,第 一 R弧高度为1. 2mm ;第二 R弧的R角为4. 07mm,第二 R弧高度为1. 4mm ;所述圆锥台顶部 直径为7. 6mm,底部直径约为8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4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聚光结构,使本发明的聚光LED发出 的光线更加集中,光束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出射角度内,可以提供应用于适宜的聚光照明 范围的需要;由于光线更加集中,损失少,光线强度增强,光能的利用效率高。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聚光LED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聚光LED的封装结构外观示意图;图3为图2的封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封装结构的仰视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请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例所采用的聚光结构,包括一段圆锥台和两 段R弧第一 R弧Rl和第二 R弧R2相切相接;第一 R弧Rl位于顶部,第一 R角为3mm,第一 R弧高度Hl为Imm ;第二 R弧的R角为3. 95mm,第二 R弧高度H2为1. 2mm ;第二 R弧R2下接 圆锥台,该圆锥台顶部直径D2为7. 2mm,底部直径Dl为7. 7mm,圆锥台高度H3约为4. Imm, 圆锥台锥度B约为87度;底部为基座,是直径D为10mm,高度H4为2mm的圆柱体,缺边对 齐圆锥台。本例的聚光LED,负极管脚的上端连接负极片,负极片上形成有一倒圆锥形凹槽, 发光晶粒封装于该凹槽内;正极管脚较短,正极片与负极片保持适当距离,通过导线与发光 晶粒连接;发光晶粒、正负极片被封装于基座圆柱体内,前述的聚光结构与基座相接,罩于 所述发光晶粒之上。结合生产工艺,采用透明塑料对发光晶粒、正负极片进行一体化封装, 则基座和聚光结构一体化成型。发光晶粒发出的光线经过圆锥台内表面、第二 R弧的多重反射,再经第一 R弧的聚 光作用,透射形成光束集中而明亮、出射角度a集中在8-10度的有效光线。适于对聚光照 明范围有要求的应用场合。由于光线更加集中,损失少,光线强度增强,光能的利用效率高。实施例二请同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例所采用的聚光结构,整体为一体化的 透明件,包括一段圆锥台和两段R弧第一R弧Rl和第二R弧R2弧面相切相接;第一R弧Rl 位于顶部,第一 R弧的R角为3. 3mm,第一 R弧高度Hl为1. 2mm ;第二 R弧的R角为4. 07mm, 第二 R弧高度H2为1. 4mm ;第二 R弧R2下接圆锥台,弧面与圆锥台侧面相切相接,该圆锥台顶部直径D2为7. 6mm,底部直径Dl约为8mm,圆锥台高度H3约为4. 4mm,圆锥台锥度B约 为87. 5度;底部为基座,是直径D为10. 2mm,高度H4为2mm的圆柱体,缺边对齐圆锥台。晶粒发出的光线经过圆锥台内表面、第二 R弧的多重反射,再经第一 R弧的聚光作 用,透射形成光束集中而明亮、出射角度a集中在8度左右的有效光线。适于对聚光照明范 围有要求的应用场合。由于光线更加集中,损失少,光线强度增强,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以上各例中,R角是指弧的圆角半径。如第一 R角为3mm,是指第一 R弧的圆角半 径为3mm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例如,对于第一 R弧R1、第二 R弧R2或圆锥台的参数略作调整,依然可以实现本发明 的基本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聚光LED,包括基座、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被封装于所述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聚光结构,设于所述基座并罩于所述发光晶粒上;所述聚光结构包括圆锥台、第一R弧和第二R弧;所述圆锥台下端与所述基座相接,上端与所述第二R弧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R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R弧相接;所述第一R弧位于所述第二R弧上部,形成弧形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柱体,所述发光晶粒被封 装于所述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弧与第二 R弧弧面相切相 接;所述第二 R弧弧面与圆锥台侧面相切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弧的R角 为3-3. 5mm,第一 R弧高度为1_1. 3mm ;第二 R弧的R角为3. 9-4. 2mm,第二 R弧高度H2为 1. 3-1. 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台顶部直径为7.4-7. 8mm, 底部直径为7. 8-8. 2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2-4. 6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弧的R角为3. 3mm,第一 R 弧高度为1. 2mm ;第二 R弧的R角为4. 07mm,第二 R弧高度为1. 4mm ;所述圆锥台顶部直径 为7. 6mm,底部直径约为8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4mm。
7.一种聚光LED的聚光结构,用于封装于LED的发光晶粒上;包括圆锥台、第一 R弧和 第二 R弧;所述圆锥台下端与所述基座相接,上端与所述第二 R弧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 R 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R弧相接;所述第一 R弧位于所述第二 R弧上部,形成弧形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弧的R角为3_3. 5mm,第 一 R弧高度为1-1. 3mm ;第二 R弧的R角为3. 9-4. 2mm,第二 R弧高度H2为1. 3-1. 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台顶部直径为7.4-7. 8mm, 底部直径为7. 8-8. 2mm,圆锥台高度约为4. 2-4. 6mm。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弧与第二 R 弧弧面相切相接;所述第二 R弧弧面与圆锥台侧面相切相接。
全文摘要
一种聚光LED,包括基座、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和发光晶粒被封装于所述基座;还具有一聚光结构,设于所述基座并罩于所述发光晶粒上;所述聚光结构包括圆锥台、第一R弧和第二R弧;所述圆锥台下端与所述基座相接,上端与所述第二R弧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R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R弧相接;所述第一R弧位于所述第二R弧上部,形成弧形顶面。由于采用了聚光结构,使本发明的聚光LED发出的光线更加集中,光束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出射角度内,可以提供应用于适宜的聚光照明范围的需要;由于光线更加集中,损失少,光线强度增强,光能的利用效率高。
文档编号H01L33/58GK101950789SQ20101024715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李晓锋 申请人:李晓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