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68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充电放电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极。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背光模块系用以供应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光线,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出正常且亮度匀称的显示影像。
背光模块中常用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图1A示出了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的示意图。冷阴极荧光灯100包括一灯管102以及两电极104。此两电极104分别配置在灯管102两端,且灯管102内填充金属及惰性气体。冷阴极荧光灯100的发光原理与一般日光灯相似,由灯管102的前后两端的电极104产生电场,游离电子撞击惰性气体再撞击灯管内的气态水银,水银因能级变化释放不可见的紫外线(UV)辐射能,管壁荧光粉吸收辐射能后放射光线。
图1B示出了传统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极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此电极104为一圆筒状金属组件。此圆筒状金属组件的末端与电线106连接,以供施加电压在其上。然而,此种传统电极的电极表面积有限,因此传统冷阴极荧光灯具有发光效率不佳、高电极温度、高操作电压以及短使用寿命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就是提供一种冷阴极荧光灯,借由改变其至少一电极的形状来增加电极表面积,以增加冷阴极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降低电极温度、降低操作电压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此冷阴极荧光灯包括一灯管、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别安装在灯管的两端。第一电极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之内,且电性连接在第一管状电极组件。
本发明借由改变传统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极形状,例如增加管状电极组件的数目,来增加电极的表面积。电极的表面积越大,则因偏压而释放出的电子数目越多,因此可增加冷阴极荧光灯的发光效率。再者,增加用于释放电子的电极表面积,则使用较低的操作电压即可得到足够的电子,电极温度也因较大的散热面积以及较低的操作电压而被降低,并因此可延长此冷阴极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A示出了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传统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极的示意图;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B系为图1A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图3A至图3G为图2A的第一电极通过剖面线AA’的截面图;图4A至图4C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数种不同开口角度的变化实施例;图5A至图5B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不同长度的变化实施例;图6A至图6B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不同连接方式的变化实施例;以及图7示出了第一电极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100冷阴极荧光灯102灯管104电极106电线200冷阴极荧光灯202灯管204第一电极205第二电极206电线214第一管状电极组件
224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14a、314b、314c、314d、314e、314f、314g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24a、324b、324c、324d、324e、324f、324g第二管状电极组件414a、414b、414c第一管状电极组件424a、424b、424c第二管状电极组件514a、514b第一管状电极组件524a、524b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06a、606b电线614a、614b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24a、624b第二管状电极组件704第一电极 706电线714第一管状电极组件724第二管状电极组件734第三管状电极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改进冷阴极荧光灯的至少一电极,使该电极具有至少两个管状电极组件,以增加电极的表面积。电极表面积被气体离子溅镀所影响。因此,电极表面被气体离子溅镀完全覆盖所需的时间越久,则其使用寿命越长。而且,电极表面积越大意味其所能释放的电子数目越多,放电的效率也越好。此外,电极表面积越大,其用以承受气体离子溅镀的面积也越大,因此电极上所产生的温度也会较低。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此冷阴极荧光灯200包括一灯管202、一第一电极204及一第二电极205。第一电极204以及第二电极205系分别安装在灯管202的两端,并分别与两电线206相连接以供对其施加电压。图2B为图1A的第一电极204的示意图。第一电极204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以及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之内,且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
在此优选实施例中,冷阴极荧光灯200还包括一放电气体208,密封在灯管202之中,以供与电极所释放的电子碰撞。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的材质可包括钼、镍、铌或其它传统适用的电极材料。此外,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的表面可为凹凸起伏,以更增加两者的电极表面积。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的开口方向大体上相同。然而,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的开口方向间亦可具有一角度,以最佳化放电的过程。
再者,第二电极205可如图2A所示,具有与第一电极204相同的结构,即第二电极205亦同样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214以及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224。或者,基于两者电压不同等其它考虑,第二电极205亦可具有与第一电极204不同的结构,例如第二电极205具有与传统电极104相同的结构。
图3A至图3G为图2A的第一电极204通过剖面线AA’的截面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数种不同开口形状的变化实施例。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可为圆形或多边形,而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亦可为圆形或多边形,且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可为相同的或不同的。
如图3A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a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a的开口形状亦为圆形;或如图3B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b的开口形状为三角形,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b的开口形状亦为三角形;或如图3C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c的开口形状为方形,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c的开口形状亦为方形。甚至,可如图3D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d的开口形状为方形,而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d的开口形状则为圆形,两者具有不同的开口形状。
除了上述所举的普通开口形状外,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亦可为其它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3E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e的开口形状为十字形,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e的开口形状亦为十字形;或如图3F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f的开口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f的开口形状亦为不规则形状。甚至,可如图3G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314g的开口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324g的开口形状则为方形。
图4A至图4C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数种不同开口角度的变化实施例。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开口角度,例如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角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角度。也就是说,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可向外扩大、向内缩小或是平行延伸,而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亦可向外扩大、向内缩小或是平行延伸。
如图4A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414a的开口角度小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424a的开口角度;或如图4B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414b的开口角度大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424b的开口角度;或如图4C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414c的开口角度等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424c的开口角度。
图5A至图5B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不同长度的变化实施例。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例如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长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长度。
如图5A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514a的长度小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524a的长度;或如图5B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514b的长度大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524b的开口角度。或者,如前数个实施例所示,第一管状电极组件514a的长度可等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524a的长度。
在上述图4A至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外侧底部直接连接在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内侧底部。然而,其它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间的不同连接方式亦可运用在本发明之中。或者,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亦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图6A至图6B示出了第一电极的数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用以说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不同连接方式的变化实施例。
如图6A所示,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a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a之内。然而,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a电性连接在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a的管壁上,且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a的部分突出在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a之外,并连接电线606a。
如图6B所示,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b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b之内。然而,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b的外侧底部并不直接连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b的内侧底部。第二管状电极组件624b以及第一管状电极组件614b两者借由电线606b电性连接。
图7示出了第一电极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除了上述的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之外,此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电极还可包括另一第三管状电极组件。换句话说,包括两个以上的管状电极结构的第一电极,也符合本发明的精神以及保护范围。
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704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714、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724以及一第三管状电极组件734。第二管状电极组件724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714之内,而第三管状电极组件734位于第二管状电极组件724之内,且三者彼此间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业内人士可视设计以及规格所需,调整至少二个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方向、开口形状、开口角度、长度或连接方式,或是更增加管状电极组件的个数,如此以增加冷阴极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降低电极温度、降低操作电压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业内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冷阴极荧光灯,包括一灯管;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分别安装在该灯管的两端,其中该第一电极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位于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之内且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与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与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开口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电极的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外侧底部连接在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内侧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的表面凹凸起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表面凹凸起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冷阴极荧光灯还包括一放电气体,密封在该灯管之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灯,其中该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该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的材质包括钼、镍或铌。
全文摘要
一种冷阴极荧光灯,包括一灯管、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别安装在灯管的两端。第一电极包括一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以及一第二管状电极组件。第二管状电极组件位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之内,且电性连接于第一管状电极组件。
文档编号H01J61/04GK1670903SQ20051006509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蔡宜轩, 林怡君, 王以靓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