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96636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至今,利用等离子体放电的交流型的显示装置,或称为AC(交流)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已经是公知的。
这种AC型的PDP在两电极结构和三电极的结构中可以使用。
在图27中以剖视图表示了三电极结构中普通的PDP,即,如打开状态的该示意结构图所示,例如由玻璃衬底作成的第一和第二衬底51和52彼此以通过置于它们之间的隔墙53规定的间隔相对设置,它们的周边部分由玻璃粉或类似物密封,这样构成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
例如,在第一衬底51的内表面上,形成扫描电极(第一放电维持电极)54,该电极也用做放电维持电极和其它放电维持电极(第二放电维持电极)55(在图27中,只表示与一个扫描行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之一,在第二电极52的内表面上,在与扫描电极54和放电维持电极55相交方向上形成寻址电极56。
在两个衬底51和52的电极形成表面上,通过印刷或其它方式层压电介层57,在该表面上进一步形成由MgO或类似物制作的表面保护层58。
在第二衬底52上,例如,涂上通过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发出可见光的荧光材料59。
把适合于放电的气体密封填充在由第一和第二衬底51和52形成的平板型显示器壳体中。
驱动电路与每个电极相连,在由衬底51和52及隔墙53包围的空间内产生放电,通过由这样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材料59发光,获得目标或需要的显示。
在图9中示意性地表示了驱动这样PDP的电压波形。这样的驱动分成确定引起通常放电象素的“扫描放电周期”、和维持这样所确定的象素放电的“维持放电周期”。
首先,在扫描放电周期中,当扫描需要放电的象素时,在扫描电极54和寻址电极56之间在与象素对应的一个位置施加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的一个电压。结果,将在该位置的象素设定在放电开始状态,因此,选择放电象素。对一个扫描电极的每一个寻址电极来说都要进行这样的选择。即,能够单独驱动与寻址电极数相同数量的象素。
因此,通过由每个扫描行顺序扫描多个电极,并根据需要显示的图象,每次都转换寻址电极56的电压,能够控制构成一个屏幕的所有象素。
接着,在维持放电周期中,在扫描电极54和放电维持电极55之间,施加一个称为放电维持电压的AC电压波形。同时,在扫描放电周期中,对于曾经用等于或高于放电开始电压施加的象素,仅仅施加放电维持电压之后,它的放电就能得到维持,发光显示继续进行。这就是所说的记忆效应。
图9表示显示有关一个寻址电极56的驱动波形。
图9A表示施加到该寻址电极56的显示信号波形,在这样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相交定位的象素放电或通电,在这样情况下,在部分τ1、τ2、τ4提供规定的ON电压Va。
另一方面,在与每个水平扫描行对应的每个扫描电极54中,如图9B1,B2,B3...所示,对在垂直方向中邻近的扫描电极54来说,转换与电压Va相反极性的规定的ON电压Vb,并在部分τ1、τ2、τ3、τ4...中施加该电压。同时,对用每个扫描电极54构成一对的放电维持电极55来说,不施加电压,如图9C所示。
在下面的维持放电周期中,在每个水平扫描行中,图9B1,B2,B3...和C所示的脉冲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54和面对的放电维持电极55。
当这样的驱动波形施加到相应的电极时,如图9D1,D2,D3...所示,在扫描放电周期中,在第一水平扫描行的扫描电极54和寻址电极56之间的部分τ1,在第二水平扫描行的扫描电极54和一个寻址电极56之间的部分τ2,以及尽管没有表示,在第四水平扫描行的扫描电极54和一个寻址电极56之间的部分τ4,有选择地施加电压Va+Vb。
同时,通过预先选择等于或高于上述所述放电开始电压的Va+Vb,在电压没有达到放电开始电压时选择每个电压Va和Vb,仅对在与选择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中的寻址电极54相交的象素来说,建立放电开始状态,即,ON状态。
当在能够扫描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连续施加图9E所示的需要的AC电压时,曾经导通的象素在连续维持放电周期中变成放电状态。
因此,放电,即有关整个屏幕的发光,即通过显示信号能够控制所有象素,并且能够显示目标或需要的图象。
在最近显著改善的显示装置中,如个人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站、壁挂电视接受机、大屏幕电视接受机或类似的装置,人们不断需要更高的清晰度、更好的发光、更低的功耗。同时,在大屏幕的发展方向中,由于电极电阻的增加,在功耗和响应中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很久以前就提出了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第10-32974号和日本专利申请第10-37546号。
在这些所提出的显示装置中,能够使一对放电维持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或者使放电维持电极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以便通过阴极发光放电可以连续实现放电模式。因此,通过使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可实现更高的清晰度,进一步能够改善阴极发光特性,如更好地发光、更低的功耗。
在上述提到的日本专利申请第10-32974号和日本专利申请第10-37546号中公开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公共衬底侧设置和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便于电极之间的相互定位和电极的制作。
即,在这种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例如,如图28所示的打开示意透视图,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跨过规定的间隔面对面设置,对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并密封,以构成气密密封的平板显示器的壳体,将放电气体装入该壳体中。
如图29平面示意图中表示的它的必要部分那样,在公共第一衬底1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组X和寻址电极组X。
放电维持电极组X由分别沿一个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成对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XB-2,XB-3...)构成,寻址电极组Y由沿与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相交方向形成的多个寻址电极Y1,Y2,Y3...平坦形成。绝缘层14至少与这些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寻址电极组Y的寻址电极Y1,Y2,Y3...相交设置。
对每个寻址电极Y1,Y2,Y3...来说,在衬底1上设置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相对于每对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电连接,它们与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以规定的窄间隔相对。
图30表示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寻址电极Y(Y1,Y2,Y3...),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关系的电极示意构成。
本发明涉及诸如上述提到的显示装置之类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本发明要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发光或简化驱动电路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在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在公共衬底或在相互不同的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以及布置多个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
对通过寻址电极的一个放电开始部分来说,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将相对于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放电维持中的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成等于或小于50μm,主要通过阴极发光放电实现等离子体显示。
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在相对于选择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和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开始部分的寻址电极之间,在放电开始状态下产生目标或要显示的图象。
另外,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上述提到的驱动方法中,在制作这样需要显示的过程中,作为通过第一和第二半帧形成一屏的驱动方法,在第一半帧内,通过对应于每个放电开始部分的一部分等离子体放电部分进行显示,在第二半帧内,通过对应于每个放电开始部分的其它等离子体放电部分进行显示。
进一步,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以上提到的驱动方法中,在进行这样需要的显示时,通过同时驱动并显示对应于放电开始部分的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来进行需要的显示。
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在公共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布置多个各具有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设置放电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以便经过绝缘层彼此相交,对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来说,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
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驱动方法基本与以上提到的每个驱动方法相同。
另外,在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彼此相对设置,同时它们之间保持一个规定的间隔,在第一衬底侧形成通过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形成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在第二衬底侧形成通过布置多个寻址电极形成的寻址电极组,在寻址电极的一个放电开始部分中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将在放电维持中相对于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形成一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成等于或小于50μm,主要通过阴极发光放电进行等离子体放电显示。
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驱动方法也基本与以上提到每个驱动方法相同。
另外,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彼此相对设置,同时它们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在第一衬底侧形成通过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形成的放电维持电极组,由在与放电维持电极的主要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同时保持规定间隔的多个隔墙形成寻址电极组,和多个沿隔墙延伸方向布置并在每个隔墙上形成的寻址电极在第二衬底侧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在寻址电极的一个放电开始部分中形成,将在放电维持中相对于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形成一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成等于或小于50μm,主要通过阴极发光放电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显示。
在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驱动方法也基本与以上提到每个驱动方法相同。
因此,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对一个放电开始部分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即一个寻址电极或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寻址电极或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的数目可以减少,面积得到减小,以便象素的数目即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数目能够在相同面积内得到减少,同时保持电极象素有足够的宽度。
在其驱动中,根据后面的描述将会很清楚,不使用任何特定的信号处理电路或类似的电路,就能够驱动平板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通过同时使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通电和断电,可以高亮度进行显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2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例子的部分切开主要透视图;图3表示在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公共衬底上形成电极的状态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电极布局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制作方法过程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制作方法过程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一个例子第一衬底侧的主要长轴剖面图;图8是选择放电电极之间距离的说明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驱动方法一个例子的驱动波形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驱动方法其它例子的驱动波形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例子的部分切开主要透视图;图12表示在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公共衬底上形成电极的状态平面图;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电极布局例子的电极布局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一个例子的部分透视图;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图17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19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图20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电极布局例子的平面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它例子的部分透视图;图2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电极和突起之间布局关系的一个例子平面图;图23A和23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寻址电极制作方法一个例子的每个制作过程的透视图;图24A和24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寻址电极制作方法一个例子的每个制作过程的透视图;图25A和25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寻址电极制作方法一个例子的每个制作过程的透视图;图26是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寻址电极制作方法一个例子的每个制作过程的透视图;图27是传统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8是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相比较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部分切开主要透视图;图29是图27所示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30是图27所示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电极布局示意图。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和第二衬底,对它们的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并密封,以构成平板型显示器壳体。
在公共衬底上,例如在构成平板型显示器壳体的第一衬底上,形成通过布置多个平行放电维持电极形成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和通过布置多个与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相连的平行寻址电极形成的寻址电极。
放电维持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例如在平行方向上延伸,并平行布置,寻址电极例如在与放电维持电极相交的垂直方向上形成,至少在这些放电维持电极和要平坦设置的寻址电极相交部分放入绝缘层。
在寻址电极的侧面连接和布置例如多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同时这些电极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
对每个寻址电极来说,形成多个例如两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例如,布置放电维持电极,以便形成等离子体放电部分,通过通常夹在置于对应水平行的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在两侧设置每对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即在这样情况下,在寻址电极延伸方向中的邻近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布置两对、即两套成对的放电维持电极。
另外,在上述提到的寻址电极延伸方向中的邻近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布置三个放电维持电极,通常使用三个放电维持电极的中间的放电维持电极,可以通过该放电维持电极和在其两侧的放电维持电极的组合,形成一对放电维持电极,以便对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来说,构成两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
在寻址电极的延伸方向中,在邻近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中间设置分割绝缘层。
当两套放电维持电极在上述所说的邻近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设置时,至少在成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设置该分割绝缘层,在这两套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分割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或大于(较厚)它们的距离。
该分割绝缘层可以由同时具有放入在上述提到的放电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的绝缘层的相同的绝缘层构成。
在形成第一衬底区域的一个电极上,例如在其整个区域上形成电介层。
该电介层的厚度最好小于电极之间的距离,即成对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放电维持电极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电介层表面上,可以形成例如由氧化镁MgO构成的表面层,该层具有喷射阻抗特性保护层和降低功函数的双重功能。
另一方面,在第二衬底上,例如,可以形成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发光的荧光层。
例如,当由第一衬底侧观察发光显示时,该第一衬底是能够透过显示光的透明衬底。在这样情况下,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反射膜,以便由第一衬底侧出现高亮度的发光显示。即,例如可以在其它衬底和荧光层之间形成反射膜。
或者,在第一衬底侧形成反射膜,也可以构成为由第二衬底侧进行观察。
作为反射膜,可以使用高反射率的材料,例如,铝(Al),镍(Ni),银(Ag)、其它金属膜或类似物。
将在放电维持电极组的放电维持中形成一对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Ds设定成小于50μm,30μm或更小,最好为20μm或更小,5μm或更小,或1μm或更小,即窄的间隔主要用于产生阴极发光放电(即重点在于产生阴极发光放电)。
把其间开始放电的开始寻址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后面称为第一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既可以设定为与上述相同的主要用于产生阴极发光放电的间隔、等于或类似于放电维持电极之间间隔的间隔,也可以选择为主要产生例如负发光放电的间隔,例如100μm和70μm,。
用密封气体、例如从He,Ne,Ar,Xe和Kr中至少选择一种类型的气体、例如所谓Ne和Xe混合的Penning气体,在例如0.05到5.0个大气压下,填充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
由金属膜、例如单层透明导电膜,或由Al,Cr,Au,Ag或类似物,Al/Cr组合的两层膜结构,Cr/Al/Cr或类似物的三层膜结构,形成放电维持电极。
当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与放电维持电极组同时形成时,其可以用与放电维持电极组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当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与寻址电极同时形成时,其可以用与寻址电极相同的成分形成,如Al,Ag,或其它金属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用于彩色显示装置中,也可以用于单色显示装置中。
在彩色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一个象素由一套,例如红、绿、蓝单元放电区域(所说的点)构成,而在单色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一个象素由一个单元放电区域(点)构成。
参下面考图1到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必须注意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所描述的例子。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实施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它的主要部分的部分切开分解透视图。
在该显示装置中,例如以规定的间隔面对面设置都是由玻璃衬底作成的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对它们的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并进行气密密封,形成平板显示器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在衬底1和2之间定义平板空间。
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衬底1由用于透过显示光的透明衬底形成,由该第一衬底1观察发光显示。
用以上提到的放电气体,例如从He,Ne,Ar,Xe和Kr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类型的气体,例如所说的Ne和Xe混合的Penning气体,填充该空间。
如图3所示的平面图所示,图3示意性表示电极布置,在第一衬底1上,用上述提到的规定间隔平行布置成对的多条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4...)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XB-2,XB-3...),以构成放电维持电极组X,这些多条成对的电极沿一个方向,例如水平方向(X-方向)延伸,并以带的形式形成。
在该放电维持电极组X的布置或构成中,布置与其它的对相互邻近的放电维持电极,以便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可以彼此相对,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可以彼此相对。即如图3和图4所示,在每对放电维持电极XA-1和XB-1,XA-2和XB-2,XA-3和XB-3...中设置它们,以便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和XA-2可以彼此邻近,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2和XB-3可以彼此邻近,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3和XA-4可以彼此邻近,等等。
跨过放电维持电极组X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在另一个方向上、例如垂直方向(Y-方向)延伸的以带形式的平行电极的寻址电极Y(Y1,Y2,Y3....),穿过绝缘层14在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相交的部分之间形成。
设置在每个寻址电极Y(Y1,Y2,Y3...)的如图3例子中的一侧或左侧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与每个寻址电极电连接,每个放电开始电极对应邻近的两条成对的放电维持电极。
在这样情况下,为了以规定的距离d面对电极XA(XA-1,XA-2,XA-3,XA-4...),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或C11,C13,C15,...,C21,C23,C25...,C31,C33,C35,...被设置在邻近两对放电维持电极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即在XA-1和XA-2,XA-3和XA-4...之间。换句话说,两对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即四个放电维持电极置于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在C11和C13,C13和C15...,C21和C23,C23和C25...之间)。
因此,如图4所示,在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和在两侧相对以夹在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两条放电维持电极之间,形成一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P11和P21,P31和P41,P51和P61...,P12和P22...)。即,对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的放电开始部分来说,形成每对等离子体放电部P。
如图1所示,由放电维持电极组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的放电维持电极XA的每一端伸出的端子TX(TXA-1,TXA-2,TXA-3,...,和TXB-1,TXB-2,TXB-3...)指向由第二衬底2伸出的第一衬底1的一侧或相互面对的两侧,由寻址电极Y(Y1,Y2,Y3...)的每一端伸出的端子TY(TY1,TY2,TY3...)类似地指向衬底1的一侧和相互面对的两侧。
在彼此成对不干涉其间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的两套放电维持电极之间,即在所说明的例子中,在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之间,在XB-2和XB-3,XB-4和XB-5之间以D>d这样的关系定义间隔D,高度(厚度)等于和高于(厚于)这个距离D的分割绝缘层14B置于它们之间。可以用相同的绝缘层同时形成该分割绝缘层14B和上述提到的置于放电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的绝缘层14。
因此,通过在其它成条相互邻近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放入分割绝缘层14B,而不干涉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能够安全地避免其它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之间出现异常放电的危险。
在第二衬底2上,如图2所示,与在y-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Y(Y1,Y2,Y3...)相对,以带形式的隔墙18沿相同的方向形成。该隔墙18用于避免在每个单元放电区域内、即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内,相互干扰。
此外,在第二衬底2上形成通过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真空紫外线)发出可见光的荧光层19。例如,在彩色显示器的情况下,在隔墙18之间以规定的顺序和排列覆盖发出红、绿和蓝光的荧光材料R,G,B。
在这样布置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的所选择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中,如下面描述的那样,通过在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和面对规定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以及连续在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以有选择地进行放电,使荧光层19规定的区域发光,以制作目标或需要的显示。
在AC驱动中,覆盖至少包括放电维持电极组X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的整个寻址电极Y,在除了端子的引出部分外的整个区域上形成例如由SiO2作成的电介层16。
在该电介层16上,形成由例如MgO作成的表面层17,该层的功函数比电介层16小,并保护电介层16不受到由于放电等离子体带来的损坏。
为了便于理解具有这样结构的显示装置,下面描述它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放电维持电极组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是由相同的导电层形成的,即,通过相同的过程形成的。
首先,描述第一衬底的制作过程。如图5所示,制备例如玻璃衬底的第一衬底1,在它的一个主要表面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C11,C13,C15,...,C21,C23,C25...,C31,C33,C35,...)。
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感光性树脂层升离的方法形成这些电极。即,尽管没有表示,但是在衬底1的整个区域上覆盖了感光性树脂层,感光性树脂层要经过模式暴露和显影过程,通过在相应的电极单元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C(C11,C13,C15,...,C21,C23,C25...,C31,C33,C35,...)的最后形成部分移开感光性附脂层形成开口,然后在第一衬底1的整个区域上,例如通过蒸汽沉积形成导电层。
该导电层可以包括,例如透明的导电层ITO(氧化铟锡),诸如Al,Cu,Ni,Fe,Cr,Zn,Au,Ag,Pb之类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层或类似层,避免Al氧化的Al层和Cr层表面层的Cr/Al等的发光结构,或进一步包括底部层,例如非常好地粘结到玻璃衬底的Cr层的底部层的Cr/Al/Cr的多层结构的导电层。
通过移开感光性树脂层,结果是,移开了,即升离了在感光树脂层上形成的导电层,通过保留的导电层形成了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C(C11,C13,C15,...,C21,C23,C25...,C31,C33,C35,...)。
接着,如图6所示,形成绝缘层14。以包括按带形式、例如在上述提到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Y形成部分的点阵形式,在不干涉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的邻近成套放电维持电极之间(即,XB-2和XB-3,XA-4和XA-5...之间),形成绝缘层14,开口14W跨过由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和在两侧第一相互面对放电维持电极XA构成的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以夹在它们之间。
即,在该例子中,整体形成置于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和寻址电极Y之间的绝缘层部分、以及分割绝缘层14B。
为了形成该绝缘层14,在第一衬底1的整个表面上,例如,覆盖感光玻璃胶用于构成绝缘层,在80℃温度下加热20分钟,对该玻璃层进行模式暴光并显影,形成上述提到的点阵形式。然后在600℃温度下烘烤形成。
接着,如图3所示,形成寻址电极Y和在对应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上延伸并将它们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片15。在这样的形成中,也能够通过升离方法形成它们。即,在这样情况下,感光性树脂层也覆盖第一衬底1的整个区域,通过模式暴光和显影铺上感光性树脂,然后在整个表面上通过蒸汽沉积或类似的方法形成例如Al的导电层。然后,通过剥去感光树脂层,同时形成寻址电极Y和伸出的连接片15。
用这样的方法,在第一衬底上形成相应的电极。
能够借助于相应的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以及寻址电极Y(Y1,Y2,Y3...),通过使这些电极的每一个由异端延伸,同时形成与相应的电极对应的端子TX和TY。
然后,如图2所示,在除了这些端子延伸部分外的整个表面上,即通过CVD(化学蒸汽沉积)方法的衬底外周边部分,形成SiO2或类似材料的电介层16,在其上面,进一步如图2所示,通过蒸汽沉积或其它的方法形成MgO或类似材料的表面层17。
下面描述第二衬底2的制作方法。在这样情况下,制备例如也由玻璃衬底形成的第二衬底2。在它的主要表面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隔墙18。通过将发光的玻璃平板,例如,Green Sheet(杜邦的一个商标)粘结到衬底2的整个内表面上,并在210℃或410℃的温度下进行预烘烤,形成该隔墙18。
然后通过覆盖感光树脂层,并通过模式暴光和显影,通过剩下形成隔墙118的部分,即以隔墙18的模式,移开感光树脂层。
使用该感光树脂层作为掩膜,通过研磨束处理或所说的喷砂处理,当剩下感光树脂层的形成部分时,移开玻璃平板。
然后,移开感光树脂层,例如,在600℃的温度下对它进行烧结。这样,由玻璃形成了隔墙18。
在这样形成条状形式的隔墙18的第二衬底2的内表面上,例如在相应隔墙18之间的每两个凹槽中,顺序形成红、绿和兰色荧光材料R,G,B,并在例如430℃温度下进行烘烤,形成荧光层19。
在完成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的制作过程之后,设定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以便与第一衬底1的寻址电极Y(Y1,Y2,Y3...)以及第二衬底2的隔墙18相对,用玻璃对它们的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并通过例如在43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来密封。
在这样情况下,在外部引导部分和相应电极单元端子TX和TY的内部位置选择烧结位置。
在这样情况下,隔墙18和寻址电极Y(Y1,Y2,Y3...)位置的设定不需要特别高的精确。
例如,在380℃温度下,对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之间这样形成的平板空间进行加热,在这样状态下排气2个小时,在规定的气体压力下对该平板空间填充气体。因此,构成了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
图7表示它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通过该方法,当形成底层电极组之后进行这样高温热处理时,在该例子中,如果在这样高温热处理之前形成的导电层例如包括Al,那么放电维持电极组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可能伴随诸如Al氧化之类的特性损坏这样各种不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最好通过形成对Al氧化稳定的Cr不完全导电层用于保护它,来形成该导电层作为多层结构。
在这样的方法中,通过升离方法形成相应的电极,但是并不限于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导电层,并通过光蚀刻法进行模式蚀刻形成该导电层的方法。
如上所述,分别以特定的间隔设定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面对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的间隔,或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之间的间隔,但是,如上所述,通过相同的导电层以相同的过程形成这些电极,能够精确地设定相应的间隔。然而,它们也可以由不同的过程由导电层形成。
通过分开单元放电区域,以能够避免放电相互泄漏的高度选择隔墙18。
如上所述,可以以0.05到5大气压设定密封到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之间空间的气体压力P。
根据Paschen定律选择该密封气体压力,即当以规定的电压选择放电开始电压时,例如,选择Pascgen定律的最小值,以便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即面对形成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平板的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与和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距离(后面称为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其乘积,即P·d可以是常数。
当例如以Paschen定律的最小值选择放电开始电压Vs时,可以允许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在此时确定的距离d的±10%的波动范围内。当选择放电开始电压Vs不是Paschen定律的最小值时,实际上,允许在此时确定的电极距离d的±30%的波动。
能够以小于50μm,30μm或更小,最好20μm或更小,5μm或更小,或1μm或更小,这样极小的间隔选择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也必须与电介层16的厚度相关选择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即,如图8A所示的放电模式,为了在电介层16上面进行等离子体放电,需要透过电介层16的厚度方向进行放电,如图8B所示,需要避免在电介层16内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和寻址电极C之间的放电,为此,建议表面层17的电介常数要足够小于电介层16的的电介常数,需要以2t<d这样的关系进行选择。
下面描述这样结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参考图9中的电压波形说明一个例子。
在该例子中,表示了用于进行有关一个寻址电极Y1显示的驱动波形。
图9A表示施加到该寻址电极Y1的显示信号波形,在这样情况下,例如,表示了放电,或对置于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相交点处的象素进行通电的操作,相距一定的距离或在部分τ1,τ2,τ4处提供规定的ON电压Va。
另一方面,对对应于水平扫描行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XA-2,XA-3...来说,转换与电压Va相反极性的规定的ON电压Vb,并在部分τ1,τ2,τ3顺序施加该电压,如图9B1,B2,B3...所示。同时,对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XB-2,XB-3...)不施加电压,如图9C所示。
结果,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在每个水平扫描行,图9B1,B2,B3....和C所示的脉冲电压施加到每对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XB-2,XB-3...)。
当这样的驱动波形施加到每个电极上时,如图9D1,D2,D3....,在扫描放电周期内,在部分τ1,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和在第一水平扫描行内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1之间,即,在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内,在部分τ2,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2和在第二水平扫描行内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1之间,即在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21内,在部分τ4,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4和在第四水平扫描行内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2之间,即在等离子体放电部分41内,施加电压Va+Vb。
同时,提供初步选择Va+Vb大于放电开始电压,并以单独没有达到放电开始电压的一个电压选择电压Va和Vb,只在所选择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内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21,P31,P41中小象素内开始ON(放电)。
因此,对以这样的方法曾经导通的象素来说,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在每个扫描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施加图9E所示的规定AC电压,以便继续它们的放电状态。
因此,在整个屏幕上放电或发光,即能够提供显示信号控制所有的象素,并能够显示目标或需要的图象。
或者,在扫描周期之前通过曾经使所有的象素导通,根据在扫描周期内显示的图象可以清除目标象素,可以显示图象。
如本文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中,通过对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施加转换的电压,对寻址电极Y(Y1,Y2,Y3...)施加图象信号,能够实现与通常矩阵性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相同的显示操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当进行隔行扫描方法时,能够省略该隔行扫描的信号处理电路。以便简化驱动电路。
即,在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对一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来说,形成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因此,在隔行扫描驱动中,在第一半帧内能够操作每一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在第二半帧内,能够操作其它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21,P22,P23...,P41,P42,P43...。即,如图10所示的驱动波形所示(该波形只表示了关于图象信号的电极单元Y1),在第一半帧之前期间,顺序对有关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XA-3,XA-5...施加上述提到的规定电压Vb,在第二半帧内,对其它的每一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2,XA-4,XA-6...顺序施加规定的电压Vb,因此使其能够进行隔行扫描显示。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不使用任何特定的信号处理单元能够执行隔行扫描显示。
即,在现在的一般电视广播中,发送隔行扫描广播的视频信号。因此,大多数电视接受机符合隔行扫描的标准,包媒也符合同样的标准。相反,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中,等离子体面板或类似的部分,以诸如顺序或非隔行扫描的过程之类的顺序扫描为基础,用于执行隔行扫描图象显示,一旦获得一帧(两个半帧)的视频信号并存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在这同时就顺序取出信号,并进行驱动和显示。实际上,通过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和或其它元件,保持视频信号,并顺序转换并扫描该信号。
特别是,当在480行屏幕上显示NTSC信号时,进行下面的操作。传输侧以一帧(30Hz)发出两屏。一屏具有跳跃240行的信息。因此,在接受两屏之后,显示顺序扫描480行。在由液晶表示的闪烁影响的极端显示中,在一帧扫描480行30Hz的写入的情况下,发生闪烁或类似的情况,通过两次发出相同的图象,或在每半帧重写每240行的图象信息,来避免这样的现象。然而,根据两次的写入,图象的分辨率降低,图象变暗。总之,为了通过这样的装置显示隔行扫描的图象,需要信号处理单元具有存储器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隔行扫描驱动方法,不需要这样的存储器功能,因此显示器的电路结构得到简化。
根据上述的每个驱动方法,当每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P11,P12,P13...P21,P22,P23...,P31,P132,P33)单独放电时,即当它们作为单个的象素构成时,通过使每对,即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同时导通,能够使发光亮度成倍增加。在这样情况下,通过例如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和XA-2,XA-3和XA-4...之间同时施加上述提到的电压Vb,在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中显示系统的信息。因此,根据该驱动方法,可实现高亮度的显示。
如上述的例子所示,通过使用于放电维持的成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并主要通过阴极发光放电执行显示,当驱动功率远远小于负发光放电时,能够增加亮度,例如,与负发光放电的情况相比,亮度增加大于40%。
另外,当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时,可以在有关放电开始部分中形成两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因此,在隔行扫描显示或同时发光的情况下,可获得足够高的精度。
在该实施例的例子中,如图4所示,例如,在寻址电极Y的延伸方向或垂直方向(y-方向),在邻近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设置两对放电维持电极,或四个放电维持电极,但是代替两对放电维持电极的是,使用一对电极的一个电极作为公共电极,也可以在邻近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设置三个放电维持电极。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垂直方向上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的间隔每个变窄,以便表现出许多优点,如能够提高发光区域的密度,能够增强有助于光发出的孔隙率,能够降低电极端子的数量,等等。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部分切开分解透视图,其中两对邻居的放电维持电极之一用于一个公共电极,图12是它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13是它的电极布置或构成的示意图。
在图11到图13中,与图2到图4对应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例子中,在垂直方向彼此邻居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之间,设置三个放电维持电极。在主要的结构中,同时在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的两侧,设置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与每个电极C相对,因此形成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31和P41...,P12和P22...。然而,在这样情况下,一个放电维持电极XB,即,XB-23,XB-45公共设置在邻居的两个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即XA-2和XA-3,XA-4和XA-5...之间,因此分别构成放电部分P。
相应部分的结构、具有这样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也可以与相应部分的结构、前面实施例例子的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相同。
同样,说明这样情况下的驱动方法,对与水平扫描行对应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XA-2,XA-3...来说,转换与电压Va相反极性的规定的电压Vb,并在部分τ1,τ2,τ3,τ4顺序施加该电压,如图9B1,B2,B3所示。同时,对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0,XB-23,XB-45...)不施加电压,如图9C所示。
结果,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在每个水平扫描行内,图9B1,B2,B3...和C所示的脉冲电压施加到每对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和XB(XB-10,XB-23,XB-45...)。
当这样的驱动波形施加到每个电极上时,如图9D1,D2,D3...,在扫描放电周期内,在部分τ1,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和在第一水平扫描行内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1之间,即在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内,在部分τ4,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2和在第二水平扫描行内的相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1之间,即等离子体放电维持电极XA-4和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12之间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41内,施加电压Va+Vb。
同时,也通过预先选择Va+Vb等于或大于放电开始电压,并以没有达到放电开始电压的一个电压单独选择每个电压Va和Vb,仅仅在所选择的第一和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内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21,P41中的象素内开始ON(放电)。
因此,对于曾经通电的象素来说,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如果在每个扫描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顺序施加图9E所示的规定AC电压,它们的放电状态能够继续。
因此,通过显示信号能够控制整个屏幕的放电或发光,即所有的象素,能够显示需要的图象。
在这样情况下,也通过在扫描周期之前曾经使所有象素通电,在扫描周期内根据显示小图象可以清除目标象素,可以显示图象。
如文中所述,在该构成中,通过对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XA-2,XA-3...)施加转换的电压,对每个寻址电极Y(Y1,Y2,Y3....)施加图象信号,能够实现与通常矩阵性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相同的显示操作。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特别是,当进行隔行扫描方法时,能够省略该隔行扫描的信号处理电路,以便可以简化取驱动电路。
即对于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来说,构成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即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因此,在隔行扫描驱动中,在第一半帧内,操作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而在第二半帧内,能够操作其它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21,P22,P23...,P41,P42,P43...。即,如图10所示的驱动波形所示(该波形只表示了关于图象信号的电极单元Y1),在第一半帧之前期间,顺序对有关每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XA-3,XA-5...施加上述提到的规定电压Vb,在第二半帧内,对其它的每一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2,XA-4,XA-6...顺序施加规定的电压Vb,因此使其能够进行隔行扫描显示。
同时,在这样情况下,通过同时使每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通电也可以使发光亮度成倍地增加。即,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对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和XA-2,XA-3和XA-4...同时施加电压Vb,在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中显示相同的信息。因此,根据该驱动方法,实现高亮度的显示。
同时在具有图11到图13所示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该例子中,也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图1到图4说明的装置中的相同效果,另外与具有图1到图13所示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比较,由于每个减少放电维持电极的数量,可以实现更高的清晰度和更高的密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公共衬底上设置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但是也可以在相互相同的衬底设置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现在描述根据这样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和它的驱动方法(作为第二实施例)。在该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也面对面地设置,同时它们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因此构成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在该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
对寻址电极的一个放电开始部分来说,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将在放电维持中对于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成对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成等于或小于50μm,最好是20μm或更小,例如,是10μm或更小,基本上,不依靠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即,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控制的放电)的负发光放电,维持等离子体放电。
选择寻址电极和相应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例如,在100μm或更大,或130μm,能够形成负发光放电的放电开始,即放电开始状态。
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主要有阴极发光放电进行放电维持,与负发光放电相比,它的驱动电源非常小,同时增强了亮度。
此外,在放电由阴极发光放电进行的情况下,与负发光放电相比,如果驱动电源相同,那么亮度增加40%。
另外,由于由该阴极发光放电的模式使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变窄,增强了每个等离子体发光部分的密度,实现较高的清晰度和较高的密度。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一个例子的部分透视图。
即,在该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例如由玻璃衬底构成的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也面对面地设置,同时它们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尽管没有表示,但是它们的周边部分例如提高烧结和密封气密密封,在两个衬底1和2之间形成平坦的空间,因此构成平板壳体。
在该例子中,也由第一衬底1侧观察发光显示,在该情况下,至少第一衬底1由透明玻璃形成,用于透过显示光线。
在第一衬底1的内表面,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组X,该电极组由多个条形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形成,主要在沿衬底表面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且由透明电极或好的导电率、例如不透明的金属电极以规定布置形成,如下面所述。
放电维持电极组X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例如由透明的导电层ITO,导电并且不能透过显示光或具有足够厚度的单层金属导电层,例如,Al,Ag,Cr,Cu,Ni或类似的金属元素,两层薄膜结构、例如Al/Cr这样金属层的组合,或Cr/Al/Cr三层薄膜结构,等等形成。
在放电维持电极组X中,形成与上述提到例子中相同的SiO2或类似物的电介层16,进一步与上面的情况相同,形成MgO或类似物的表面层。
在第二衬底2的内表面上,形成寻址电极组Y,该电极组由多个条形的寻址电极Y1,Y2,Y3...形成,在与X方向相交的方向、例如垂直方向沿衬底的表面延伸,并彼此平行设置,且由导电并且不能透过显示光的材料或具有厚度的不透明的金属电极构成。
寻址电极组Y的每个寻址电极例如由导电性非常好的单层金属导电层,如,Al,Ag,Cr,Cu,Ni或类似的金属元素,两层薄膜结构、例如Al/Cr这样金属层的组合,或Cr/Al/Cr三层薄膜结构,等等构成。
在寻址电极层Y上,形成由例如SiO2构成的电介层(绝缘层)26。进一步,在寻址电极Y(Y1Y2,Y3...)之间的位置形成沿y-方向延伸条形的隔墙18。在隔墙18之间,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以规定的顺序覆盖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真空紫外线)激发的发红、绿、和蓝光的荧光材料R,G,B。
隔墙18具有间隔物的功能,用于以规定的厚度保持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之间的空间,并且具有确定相对于x-方向放电空间的功能。
图15表示放电维持电极组X和寻址电极组Y之间布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示意平面图。
在该例子中,放电维持电极组X是这样的一个电极组,以便对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来说,在它的两侧,设置每个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
即,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的两侧,设置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XB-3和XB-4,XB-5和XB-6...),并夹在它们之间。
在这样情况下,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XB-3和XB-4,XB-5和XB-6...)之间的间隔,即在放电维持中形成一对的记数电极之间的间隔,以上述提到间隔Ds,即等于和小于主要产生发光放电的距离50μm,最好是20μm或更小,例如10μm,来进行选择。在这样情况下,由于记数电极之间的任何一个放电路径都不是最短的路径,即使负发光放电与阴极发光放电同时发生,阴极发光放电也总是占优势的。
另一方面,以D>Ds这样的关系定义邻近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之间的间隔D。
以例如100μm或更大,例如130μm来选择寻址电极Y(Y1,Y2,Y3,....)和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间隔,以便基本上由负发光放电开始放电,即形成放电开始状态。
抽空由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形成的气密空间,用规定的放电气体、例如诸如He,Ne,Ar,Xe,Kr,之类的惰性气体的一种或多种气体,或所说的混合Ne和Xe,最好是Ne(96%),Xe(4%)的Penning气体,在例如0.05到5大气压下填充该空间。相对于寻址电极Y(Y1,Y2,Y3,....)和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之间的间隔来说,在能够维持高亮度、高效率的稳定放电的压力下选择该气体密封压力。
因此,相对于寻址电极Y(Y1,Y2,Y3,...)和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相交处形成放电开始部分,与每个放电开始部分相对应,形成两个放电部分P(P11和P21,P31和P41...,P12和P22,P32和P42)。
现在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实施例的一个例子,但是,在这个情况下,基本上也能够由与第一个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同的方法进行驱动。这里,也参考图9中的波形进行说明。
在该例子中,借助于用做公共的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通过在其两侧设置的每个第二放电维持电极Y(Y1和Y2,Y3和Y4,Y5和Y6...)形成两个水平扫描行。
这是为了表示用于显示有关一个寻址电极Y1的驱动波形。
图9A表示施加到该寻址电极Y1的显示信号的波形,该情况表示有关位于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相交处象素放电或通电的一个例子,在这样情况下,在部分τ1,τ2,τ4施加规定的ON电压Va。
另一方面,对与每个水平扫描行相对应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来说,转换与电压Va极性相反的规定ON电压Vb,并在部分τ1,τ2,τ3,τ4......顺序施加该电压,如图9B1,B2,B3...所示。同时,对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XB-2,XB-3...)不施加电压,如图9C所示。
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在每个扫描行,对每个成对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和XB(XB-1,XB-2XB-3...)施加图9B1,B2,B3,...和C所示的脉冲电压。
当这样的驱动波形施加到每个电极时,如图9D1,D2,D3,...,在扫描放电周期内,在第一水平扫描行内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2和寻址电极Y1之间,即在部分τ1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上,在第二水平扫描行内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12和类似的寻址电极Y1之间,即在部分τ2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21,进一步在第四水平扫描行内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34和寻址电极Y1之间,即在部分τ4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41上,有选择地施加电压Va+Vb。
同时,通过预先将该Va+Vb设定成等于或大于上述给定的放电开始电压,通过选择Va或Vb每个都不达到放电开始电压,只在选择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水平扫描行上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21,P41中的象素上开始ON(放电)。
对上述提到的曾经通电的象素来说,在接着的维持放电周期内,当在每个扫描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顺序施加图9E所示的规定AC电压时,维持放电状态。该放电状态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来维持,如上所述,以等于或小于50μm、最好是20μm或更小的窄的间隔选择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之间的间隔。
按照上述提到的驱动方法,能够通过显示信号控制整个屏幕上即整个象素的放电或光发射,并能够显示需要的视频信号。
按照该方法,在扫描周期之前,通过曾经使所有的象素通电,在扫描周期内通过依靠显示图象清除需要的象素可以形成视屏显示。
如这里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中,通过对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施加转换的电压,对寻址电极Y(Y1,Y2,Y3,...)施加图象信号,能够实现与普通矩阵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相同的显示操作。
同时,在该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能够进行隔行扫描的驱动方法。即在这样情况下,例如,在第一半帧内,通过彼此邻近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Y(Y1,Y2,Y3,...)、即相对于第一、第三、第五...水平扫描行,实现放电发光,在第二半帧内,类似地通过彼此邻近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Y(Y2,Y4,Y6...)、即相对于第二、第四、第六...水平扫描行,实现放电发光。
即,在根据本发明结构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由于对一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C来说,包括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在隔行驱动方法中,在第一半帧内操作一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P12,P13,...,P31,P32,P33...,在第二半帧内操作另一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21,P22,P23,...P41,P42,P43。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不使用任何特定的信号处理电路就能实现隔行扫描显示。
另外,在该驱动方法中,每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单独放电,即,它们作为单个的象素构成,但是通过使每对、即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同时通电,能够使发光密度成倍地增加。在这样情况下,关于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XB-3和XB-4...),通过同时施加放电维持电压,在每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中显示相同的信息。在这样情况下,对一个象素也形成高亮度的显示。
因此,在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11和P21,P12和P22,P13和P23...同时执行发光显示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可以以互相连接模式形成要夹在设置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两侧的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之间的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XB-3和XB-4...),以便夹在成对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之间。
在图16中,与图15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省去对它的详细说明。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每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的两侧,设置成对的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XB-3和XB-4...),以便夹在第一放电维持电极之间,或如图17所示,安装多个,例如每两个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和XA-34,XA-56和XA-78...)作为一套,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和XB-23和XB-4,XB-5和XB-67和XB-8...)可以设置在成套的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的两侧,可以对每个放电开始部分设置四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每个P1和P21和P31和P41,P12和P22和P32和P42。
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的布置形式并不只局限于所描述的例子,各种各样的布置形式是可行的,这样能够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可以包括透明的电极,或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另外,只有一个放电维持电极、例如只有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可以由不透明的金属电极构成,第二放电维持电极可以由透明的电极形成。
例如,如图18所示,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由透明的电极20形成,沿它的一侧边缘、层压并形成不透明、高导电率金属总线电极20b。
或者,可以如图19或20所示形成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在这些图中沿上述提到的x-方向选择主要延伸方向,但是相互放电维持的面对边缘,即放电间隔g可以在电极XA和XB宽度方向中以弯曲或弯折的蜿蜒弯曲形式形成。当按照该方式放电间隔g的形状是弯折或弯曲的形式时,面对边缘的长度长,以便能够增加真空紫外线的光的发射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亮度。
因此,能够以弯曲或弯折的形式形成放电间隔,因为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之间的间隔变窄,与传统的具有100μm或更大、例如平均130μm间隔的负发光放电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的宽度。
另外,由于增加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的宽度,如上面提出的那样,能够减少这些电极的电阻,通过有效地增加一个或两个电极XA和XB的宽度,能够省去总线电极的沉积。
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之间的间隔变窄,如果对一个象素同时执行多个光发射,那么可维持高清晰度和高密度,同时能够增加亮度。
如例子中所示,对它的放电维持来说,可以形成主要的阴极发光放电,但是通过在负发光放电的情况下,以较大的间隔、例如150μm,选择开始放电的寻址电极Y和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间隔,通过有效地增加放电空间、荧光材料R,G和B的布置空间、荧光材料R,G和B的布置区域,可实现光亮的显示。
现在描述第二个实施例平板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描述图14所示第一衬底1的制作方法。例如,制备由透明玻璃衬底构成的第一衬底1,在该衬底1的内表面形成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
以这样的方式在整个衬底1的内表面上形成这些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通过诸如喷射方法或类似方法之类的薄膜技术,把用于构成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的上述透明导电层的ITO或各种金属形成为薄膜,且该薄膜要经过模式蚀刻,例如通过光蚀刻法,或通过导电粘接剂的丝网印刷,因此形成需要的形式。
为了形成总线电极20,在整个区域通过喷射和类似的方法,形成构成该总线电极的导电金属,例如Ag,Al,Ni,Cu,Cr,或类似的金属,通过光蚀刻法执行模式蚀刻形成需要的模式,或对导电粘接剂进行丝网印刷,形成需要的模式。
然后,在整个区域上,通过CDV(化学蒸汽沉积)方法或类似的方法,形成SiO2的电介层16,例如通过电子束蒸汽沉积方法或类似的方法,以大约0.5到1.0μm的厚度在其上形成小功函数并且具有可见光透过性的MgO,并且形成表面层17。
另一方面,在第二衬底2的制作方法中,例如,制备由玻璃衬底构成的第二衬底2,其上形成寻址电极Y(Y1,Y2,Y3,...)。为了形成寻址电极,通过喷射或类似的方法形成诸如Au,Ag,Al,Ni,Cu,Cr或类似金属这样的导电金属,然后通过光蚀刻法的模式蚀刻形成需要的模式,或对导电粘接剂进行丝网印刷,形成需要的模式。
然后,如图14所示,覆盖寻址电极Y(Y1,Y2,Y3,...),通过CVD或类似的方法,在整个区域上类似地形成、例如由SiO2或类似物作成的电介层26。
然后,在电介层26上的相应的寻址电极Y(Y1,Y2,Y3,...)之间,以大约100μm或更高的高度、例如大约130μm的高度形成隔墙18。通过反复印刷和使玻璃胶干燥、例如几次形成隔墙18。另外,通过在整个区域覆盖玻璃胶,通过光蚀刻法以规定模式形成感光树脂层掩膜,通过喷砂去掉没有覆盖掩膜的突起状的玻璃胶,以便形成需要模式的隔墙18。
之后,在邻近隔墙18侧表面之间凹槽的底部,通过使用感光泥浆丝网印刷或暴光印刷,覆盖相应颜色的荧光层R,G,B,以规定的顺序沿每个凹槽形成,即沿隔墙18的延伸方向形成。
之后,以这样的方式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以便放电维持电极X的每个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寻址电极组Y的每个电极及隔墙18的延伸方向以直角相交,对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的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和密封,因此由两个衬底1和2构成平板型壳体。
这样,通过隔墙18的高度,由间隔确定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两个衬底1和2之间的间隔、即寻址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被确定。
抽空由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形成的平板型壳体,用放电气体、例如Penning气体,以规定的压力进行填充。
在这样情况下,至少每个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的一个边缘实际上也由相互的另一个衬底外侧形成突出,每个电极的端部伸到气密空间外侧的该突出区域,以便形成每个电极的电流输送端。
在上述提到的第二个实施例中,以100μm或更大,例如130μm,设定开始放电的寻址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通过负发光放电进行这个放电开始,但是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放电主要实现这个放电开始,下面将描述这样情况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也面对面设置第一和第二衬底,通过烧结或类似的方法对周边部分气密密封,在两个衬底之间形成平板型空间,以作为平板型壳体。
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在第二衬底上,除了平行形成的多个隔墙外,形成布置多个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
放电维持电极组包括多个在维持放电时形成一对的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平行设置、同时相互保持规定的间隔,主要在沿第一衬底的衬底表面的一个方向(x-方向)上延伸。
沿第二衬底表面平行形成隔墙,同时相互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在与x-方向相交的一个方向、例如在垂直方向(y-方向)上延伸,在至少每个隔墙的一侧表面上形成寻址电极。
可以形成该寻址电极以跨过邻近隔墙相互面对侧凹槽的底部。
如上所述,可以沉积寻址电极并在每个隔墙的侧面形成寻址电极,或可以形成沿每个隔墙内隔墙延伸方向延伸的导电层,以便一侧边缘可以与隔墙的侧表面相对或接近侧表面而定位,并在移动到该侧面的位置定位。
因此,当按照这样方式通过导电层形成寻址电极时,每个隔墙包括例如隔墙主体,和在其上面形成的层压绝缘层,在隔墙主体和层压绝缘层之间设置上述提到的导电层,即寻址电极。
能够在每个隔墙的两侧设置寻址电极,在这样情况下,形成与每个隔墙的两侧相关的寻址电极。特别是,与邻近隔墙的相互面对的表面相关的寻址电极在他们的端部电连接。另外,寻址电极跨过面对表面上的寻址电极,在隔墙之间的凹槽底部延伸,以便上述提到的寻址电极相互电连接。
由相互连接的寻址电极能够引出公共端子。
在邻近隔墙相互面对表面之间的凹槽上,覆盖用于通过后面要描述的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发发光的荧光材料。
例如在执行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按规定的顺序在每隔一个凹槽的内部覆盖发出红、绿和蓝光的荧光材料,并以规定的布置形成这些荧光材料。
用于开始放电或激发放电的寻址电极和作为与寻址电极形成一对面对放电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少于50μm,最好是20μm或更小,例如10μm。
当维持放电维持电极组的放电时,成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也选择在50μm或更小,最好是20μm或更小,例如10μm。
进一步,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十字形的突起。
十字形突起由例如沿与每个第二衬底的隔墙相对的y-方向延伸的突起形成,相交的突起在一套用于维持放电维持电极放电并与这些突起相交的面对电极之间的x-方向上延伸。
参考图21描述第三实施例,图21表示部分切开示意透视图,但是该实施例并不限于这个例子。
在该例子中,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也由例如玻璃衬底面对面地形成,尽管没有表示,但两个衬底1和2的周边部分也由烧结或类似的方法气密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衬底也用做前侧衬底,由该衬底1的侧面观察发光显示。在这样情况下,至少第一衬底1由透明的玻璃衬底形成,用于透过显示的光。
在第一衬底1的内表面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组X,该电极组由多个、例如条形的、主要沿衬底表面方向延伸的(x-方向)、彼此平行设置的、由后面要描述的规定布置的透明电极或导电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形成。
放电维持电极组X的每个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例如由ITO透明的导电层,导电并且显示光可透过的材料或具有足够厚度的单层金属导电层、如Al,Ag,Cr,Cu,Ni或类似的金属,由例如Al/Cr这样金属层组合的两层薄膜结构,或Cr/Al/Cr三层薄膜结构来形成。
同时在第一衬底1上,如图22的示意平面图中表示的它的主要部分,跨过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在与x-方向相交或正交的方向中,例如y-方向中延伸的突起30y,与对应在第二衬底2侧面形成的隔墙18设置间隔的规定的间隔相平行形成,后面将要描述,同时,与这些突起30y相交,形成相交突起30x,以在x方向上延申,因此构成十字形突起30。
在成套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通过跨过或不跨过放电维持电极部分形成相交突起30x,后面将描述。
在第一衬底1内表面的整个区域上,形成SiO2或类似物作成的电介层16,进一步,在其上面形成由MgO和类似物制作成的小功函数的表面层17,以便保护电极。
在第二衬底2的内表面上,平行形成多个在y-方向延伸条形的隔墙18。
以与第一衬底1突起30的突起30y相对应的间隔选择隔墙18。
除了例如隔墙18的顶部,在它的侧表面上,沿y-方向形成构成寻址电极Y1,Y2,Y3...的寻址电极组y。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在邻近隔墙18之间形成寻址电极Y(Y1,Y2,Y3,...)。
在第三实施例中,放电维持电极组也包括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它们的布局、形式等与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相同,即,与图15到图20所示的布局和形式相同。即,在该实施例中,对一个放电维持电极来说也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
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个寻址电极Y(Y1,Y2,Y3,...)和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间隔变窄。即,例如在每个寻址电极Y(Y1,Y2,Y3,...)中,以窄的间隔、即小于50μm、最好20μm或更小,设定隔墙18侧表面上的面对第一衬底1侧面的边缘与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间隔,当开始放电时,构成主要阴极发光放电。其他点可以与第二个实施例驱动方法中的相同。即,如图9所解释的那样,通过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XA-12,XA-34,XA-56...)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B(XB-1,XB-2,XB-3...),可以对其进行设计以显示有关每个水平扫描行,或通过隔行扫描也能够进行驱动,或用其他的方法也能够同时照亮一个象素的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平板型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实施例的例子,这是一个获得具有图21所示结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并不只限于该例子。
首先,描述第一衬底1制作方法的例子。
在该例子中,例如,也在整个区域上形成构成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XA和XB的透明导电层或金属层,该层要经过光蚀刻法的模式蚀刻,因此形成图15到图20所示需要的模式。
在这样情况下,如果需要,也形成总线电极。
然后,例如通过印刷方法,以例如20μm高、30μm到40μm的宽度,形成包括突起30y和相交突起30x的十字形突起30。
如上所述,之后,例如通过CVD方法在整个区域上形成SiO2的电介层16,例如对MgO进行蒸汽沉积以在其上形成表面层17。
参考表示每个步骤中部分透视图的图23到26描述第二衬底2制作方法的例子。
在这样情况下,首先如图23A所示,制备由玻璃衬底制作成的第二衬底2,在第二衬底2的主要表面上形成在y-方向延伸并与x-方向规定的间隔平行设置的隔墙18。形成连接部分18c,以用于相互连接这些隔墙18的两端(在图23A中只表示了一端)。
通过印刷方法能够形成隔墙18和连接部分18c。例如,多次印刷玻璃胶。在这样情况下,一次印刷的厚度大约是10μm,通过反复印刷,印刷50μm到80μm高(厚度)的长条。之后,在500℃到600℃温度下对玻璃胶进行烘烤。结果,形成30μm到60μm高的隔墙18。
然后,至少在隔墙18的一个侧表面,除了隔墙18的顶部外,形成导电层和寻址电极。在该例子中,在隔墙18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在隔墙18之间形成的凹槽32的底部形成寻址电极Y(Y1,Y2,Y3,....)。
在这样情况下,首先如图23B所示,对沿y-方向形成的隔墙18来说,如箭头所示从对应于隔墙18一个侧表面上面倾斜,沉积导电元件31,以主要覆盖该侧表面。
接着,如图24A箭头所示,从隔墙18的其他侧表面上面倾斜,即,由图23B所示倾斜侧相对侧倾斜,通过蒸汽沉积方法沉积在飞行方向具有方向性的例如由Al构成的导电元件31,因此主要覆盖隔墙18的其他侧表面。
如图24B箭头所示,由衬底1上面,几乎沿垂直衬底表面的方向喷射Al或类似金属的导电元件31,将导电元件31用来覆盖邻近隔墙18之间凹槽32的底部。
如图25A所示,然后,在每个凹槽32中和在连接部分18c上面延伸,通过光蚀刻法形成条形的例如感光性树脂的抗腐蚀剂33。
在这样情况下,以能够使在隔墙18的顶部形成的导电元件31暴露于凹槽32内的外部的厚度,选择抗腐蚀剂33的厚度。使用该抗腐蚀剂作为掩膜,然后,通过对导电元件31进行蚀刻,在整个连接部分18c上去掉隔墙18顶部的导电元件31,使在每个隔墙18的亮光侧表面上形成的导电元件31电隔离。
按照这样的方法,如图25B所示,去掉抗腐蚀剂33。
因此,相对于每个凹槽32,在每个底部和跨过底部的每个面对隔墙18一侧形成的导电元件31的旁边,通过寻址电极Y(Y1,Y2,Y3,....)形成寻址电极组Y。
在这样情况下,能够分别在寻址电极Y1,Y2,Y3,...的端部形成在隔墙18的连接部分18c上延伸的端子Ya。
在图25B的例子中,在相同的一端形成寻址电极Y1,Y2,Y3,...的所有端子Ya,但是,例如在每隔一个邻近寻址电极Y上,可以由凹槽32的两端引出端子。
如图26所示,然后,在隔墙18之间的凹槽32中,通过反复覆盖和烘烤顺序具有彩色荧光材料R,G,B的感光性荧光泥浆,形成红、绿和蓝荧光材料R,G,B。
进一步,如图21所示,在整个区域上形成MgO或类似物的表面层28。
按照这样的方法,制作第二衬底2。
之后,按上述提到的位置关系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对它们的周边部分进行烧结和密封,通过抽真空并用规定的气体填充,来获得目标和需要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在这样情况下,每个电极端子也引出到在气密空间外侧延伸的衬底1和2的外侧,因此形成电流输送端。
在上面描述的例子中,在每个凹槽32的内侧表面和底部形成每个寻址电极Y(Y1,Y2,Y3,....)。当在凹槽32的底部这样形成寻址电极Y(Y1,Y2,Y3,....)时,这些电极Y(Y1,Y2,Y3,....)用做光反射平面,发出的光在荧光材料R,G,B的后面反射,并由前平面侧、即第一衬底1有效地引向前,以便可以顺序明亮的显示。然而,也可以只在凹槽32的一侧表面上形成这些电极,在这样情况下,能够省略图24A和B所示的步骤。
另外,当只在凹槽32的两侧、不包括底部,形成寻址电极(Y1,Y2,Y3,...)时,能够省略图24B的步骤。
在该方法中,通过玻璃胶模式的重复印刷、以重叠印刷的方法,形成隔墙18,但是另外通过在整个区域上按例如50到80μm的厚度印刷胶,并进行干燥,通过喷砂可以形成需要的模式。在这样情况下,形成喷砂的掩膜。为了形成掩膜,在整个区域上层压感光性薄膜,以平行条形的形式对该薄膜进行暴光及烘烤、并显影,形成需要的掩膜模式。之后,通过掩膜的开口进行喷砂,去掉不需要部分的玻璃胶,然后去掉感光性薄膜,在500℃到600℃的温度下进行烘烤,可以形成需要高度的隔墙18。
在该例子中,在凹槽32内形成寻址电极Y(Y1,Y2,Y3,...),然而,例如通过沿隔墙18等的延伸方向(y-方向)掩埋寻址电极来形成金属导电层的寻址电极Y(Y1,Y2,Y3,...),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形成。
在上述提到的结构中,隔墙18和十字形突起30的突起30y,通过电介层和在说明的例子中的表面层,彼此相邻,通过它们的高度和厚度选择第一和第而衬底1和2之间的间隔,同时,以规定的间隔选择寻址电极Y(Y1,Y2,Y3,...)和开始放电第一放电维持电极XA之间的间隔,特别是,产生如上所述的阴极发光放电的间隔,即小于50μm,最好是20μm或更小,例如10μm。
通过由突起30y和隔墙18的协作截留放电,形成与其他区域相隔离的放电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形成用于分别发出彩色光的象素区域。
对由第一和第二衬底1和2形成的气密空间进行抽真空,用规定的气体,如He,Ne,Ar,Xe,或Kr,或Ne和Xe的混合气体,即所说的Penning气体,在能够维持稳定高亮度和高效率的压力下,例如0.05到5.0大气压下,填充该空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构成放电维持和放电开始,以便与负发光放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驱动功率。
如上所述,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当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实现放电维持时,即,主要按阴极发光放电的模式,或进一步如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当放电开始也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实现时,如上所述驱动功率减少,因此可以不使用冷却扇,或冷却扇的数量减少,或功率减少,因此能够节省冷却扇的数量和空间,在大面积的显示中能够减小整个装置的规模和重量。
另外,如果驱动功率与已有技术中相同或相当,能够增加发光亮度。
如文中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对一个放电开始部分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但是结构、驱动方法、和它们的制作方法并不只限于所描述的例子,能够进行各种不同的修改。
由文中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在根据本发明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由于对一个放电开始部分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第一放电维持电极的数目能够得到减少,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制作更容易,能够降低有缺陷的入射,,也能够增强可靠性。
在执行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放电维持的结构中,获得高的亮度,节省了进一步的驱动功率。进一步,当放电开始也主要由阴极发光放电实现时,进一步节省驱动功率。在阴极发光放电中,由于电极之间的间隔变窄,能够高清晰度高密度地做出明亮的点。
通过降低驱动功率,如上所述,降低了热的产生,以便可以不使用冷却扇,或可以减少冷却扇的数目或功率,因此能够节省冷却扇数目和空间。结果,在大面积的显示中,能够减小整个装置的规格和重量,可以获得许多其他的益处。
另外,由于对每个放电开始部分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进行隔行扫描,在该隔行扫描驱动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具有存储功能的信号处理电路,能够简化电路的结构。
另外,通过同时操作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很容易实现高亮度的明亮显示,即使在大屏幕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也能够实现足够亮的显示。参考附图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精神和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公共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布置多个各具有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设置所说放电维持电极和所说寻址电极,以便经过绝缘层彼此相交,对每个所说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将构成所说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于50μm,主要通过阴极发光放电实现等离子体放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一个所说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两侧设置两套用于形成两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所说放电维持电极,以将放电维持电极夹在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位于彼此相邻的寻址电极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形成部分之间设置分隔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位于彼此相邻的寻址电极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形成部分之间设置分隔绝缘层,并且将该分割绝缘层的高度设定为大于构成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成套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位于彼此相邻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形成部分之间设置分割绝缘层,并且通过公共绝缘层以整体矩阵形式形成所说分割绝缘层和在所说放电维持电极与所说寻址电极相交处存在的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在彼此相邻的放电开始电极之间平行布置三个放电维持电极,位于三个放电维持电极中间的放电维持电极用做公共电极,通过与位于它们两侧的放电维持电极的组合构成包括两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两对放电维持电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同时它们中间保持规定的间隔,第一和第二衬底的周边部分气密密封,以构成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所说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至少一个做成透明衬底,用于透过显示的光,所说第一衬底用作公共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所说寻址电极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同时它们中间保持规定的间隔,第一和第二衬底的周边部分气密密封,以构成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所说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至少一个做成透明衬底,用于透过显示的光,所说第一衬底用作公共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所说寻址电极组,和在所说第二衬底上形成一荧光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同时它们中间保持规定的间隔,第一和第二衬底的周边部分气密密封,以构成平板型显示器的壳体,所说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至少一个做成透明衬底,用于透过显示的光,所说第一衬底用作公共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所说寻址电极组,和在所说第二衬底上形成驱动一个单元放电区域的隔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形成一电介层,以覆盖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的整个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形成一电介层,以覆盖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的整个形成区域,和当电介层的厚度取为t,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和面对的放电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取为d时,选择2t<d。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形成一电介层,以覆盖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的整个形成区域,在所说电介层上形成有功函数小于电介层并用于降低放电电压的一个表面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其中形成一电介层,以覆盖所说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寻址电极组的整个形成区域,在所说电介层上形成有具有喷射电阻特性的一个表面层。
15.一种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该装置中,在公共衬底上形成布置多个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和布置多个各具有放电开始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设置所说放电维持电极和所说寻址电极,以经过一绝缘层彼此相交,对每个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其中在放电开始状态下,通过在有关选择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放电开始寻址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形成有关部分,来执行目标和需要的显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在执行需要的显示时,作为通过第一和第二半帧形成一屏的驱动方法,在第一半帧内,执行通过与每个放电开始部分对应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一部分的显示,在第二半帧内,执行通过与每个放电开始部分对应的其他等离子体放电部分的显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在执行需要的显示时,通过同时驱动放电开始部分形成的一对等离子体放电部分和使其放电,形成显示。
全文摘要
一种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组(X)和具有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组(Y),对其一个放电开始部分形成多个等离子体放电部分(P),并质序或同时驱动相对于一个放电开始部分的等离子体放电部分,能在该平板型等离子体放电显示装置中执行高清晰度和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
文档编号H01J11/22GK1746953SQ20051008950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3日
发明者森启, 安倍浩信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