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54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型装饰灯具,尤其是一种以有色或无色塑料包覆的塑料霓虹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霓虹灯的灯蕊部分主要是由串联微型发光体和含有电源引入导线的实体蕊棒、或有用于横向放置微型发光体的空心管以及不连续的灯座(与串联发光体成一一对应关系)和包容灯座的透明塑料内管三种型式构成,并外覆透明塑料管。
在上述现有的产品中,灯蕊采用实蕊棒结构、由于用料较多,而塑料霓虹灯本身对灯蕊的强度要求不高,较多的用材则造成了浪费,增高了成本。灯蕊采用空心管结构虽然耗材较实蕊棒少,但发光体是在管内安装时容易移位,不便于使用且发光效果较实蕊棒差。灯蕊采用串联微型发光体和灯座组合成发光体组,用内管包容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进一步改进了发光效果。由于各发光体(灯座)间存在较大轴向间隙。在制作灯蕊的过程中,用现有园形管包容的制品,使装配的工序间的转运,以及外管的包覆困难,因此,该种产品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灯蕊采用发光体的灯座组合后,用现有园形薄壁管包容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既能紧密包容各灯座且能使灯座之间轴空隙自锁封闭,使装配的工序间和外管包覆方便的自锁式内管,便于加工制作塑料霓红灯半成品。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霓虹灯,有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第一电源引入导线,第二电源引入导线和具有自锁结构的透明塑料内管,所述第一、第二电源引入导线,沿具有自锁结构的透明塑料管长度主向布置,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的一外接端与第二电源引入导线导电连接,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的另一外接端与第二源导入线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的下方式实现在透明塑料管内壁轴向增设的凹凸镶块在外力作用下强力压合,从而封闭整个圆管。若需更换发光体或其他构件时,可以强力拆开,修复后,再次强力压合。其有益效果用于自锁的凹凸镶块被设置在透明塑料管内壁上,其凹凸镶块按照要求的锁紧力设置其结构,既保证在装入灯座后的灯蕊,在工序间转运时,不沿轴向张开,使灯座脱出,又保证包覆外管时不沿轴向张开漏料,同地在后续工序中能容易地解除自锁,便于第一、第二电源线与发光体组的两端导线的导电连接,并能重复解锁或自锁。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涉及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塑料霓虹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局部放大图图3是A-A的剖视放大图如图1-3所示,4为包覆灯蕊的外管,本实施例中的塑料霓虹灯具有串联微型发光体组与第一电源引入线1,第二电源引入线2和透明内管6,所指的第一、第二电源引入内部布线导线沿轴被包覆在透明塑料内管内,内管内壁上沿轴向设有用于自锁的凹镶块9和凸镶块10。1、2沿透明塑料导管6的长度方向布置。其特征是透明塑料内管6内布置有透明塑料制成的发光体座3,所设发光体座与串联微型发光体7成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串联发光体组的两端有用于分隔发光体组的塞子5能免防水浸入发光体组。所制得的微型发光体座在内管对凹镶块9和凸镶块10扣自锁后,与内辟紧密贴合,发光体组在透明塑料内管内不会移动,微型发光体组之间有间隙8。
权利要求一种塑料霓虹灯,具有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第一电源引入导线,第二电源引入导线和透明塑料内管和外管,所述第一、第二电源引入线被包履于透明塑料内管内,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的一外接端与第一电源引入导线导电连接,串联微型发光体组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电源引入导线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容灯座的内管壁上,沿轴向具有用于自锁扣合的凸形镶块和凹形镶块,通过其凸形镶块和凹形镶块的嵌入,达到将开口的环状管,锁闭成封闭管状的目的。
专利摘要塑料霓虹灯,用透明塑料制得的沿内管内壁沿轴向,具有能够自锁形成封闭管状的结构。其特征是透明塑料内管内布置有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发光体座,所设发光体座与串联微型发光体成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串联发光体组两端有用于分隔发光体组,具有防水浸入功能的塞子。沿透明塑料管内壁上有凹凸的镶块,用以完成开口环变成封闭环的自锁,使塑料霓虹灯制作过程中工序间的转运和外管的包覆能够容易地实现。
文档编号F21V31/00GK2833320SQ20052003334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日
发明者陈泽 申请人:陈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