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场馆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58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场馆顶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室内场馆的高效场馆顶灯。
背景技术
在一些室内场馆中,例如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排球馆等,通常需要使用照明灯具,来进行照明。现有的灯具通常包括电气箱、安装在电气箱下方的灯罩、以及安装在灯罩下方的透明件。电气箱内安装有电流处理装置以及灯座。所述灯座上安装有大功率的灯泡。所述电流处理装置一般包括镇流器、电容、触发器等元件,将外界的电源进行处理而点亮所述灯泡。现有的灯具的灯罩通常是圆弧形板件,其内表面为反光表面,从而将所述灯泡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所述透明件向外照射。为了增加光的照射亮度,在所述灯罩内还安装有围绕所述灯泡外围的反光镜。然而,现有的这些灯具的灯罩与反光镜的配合得到的配光曲线通常是靠近灯泡的中心位置很亮,而远离灯泡的边缘位置则较暗,形成中心亮点;或者,靠近灯泡的中心位置很暗,而远离灯泡的边缘位置则较亮,形成中心黑洞;这两种情况都无法适应室内场馆的照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灯具无法适应室内场馆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亮度均匀的配光曲线的、适用于室内场馆照明的高效场馆顶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效场馆顶灯,包括设有电流处理装置和灯座的电气箱、安装在所述灯座上的灯泡、连接在所述电气箱上的灯罩、以及安装所述灯罩下方的透明件;所述灯泡的外围安装有反光镜;所述灯罩的内侧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为特定曲线的绕所述灯泡轴线的旋转的回转面;所述特定曲线包括与所述电气箱连接的连接段,与所述连接段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圆弧段,与所述圆弧段的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渐变曲线段,以及在所述渐变曲线段向外设置的透明件连接段。
本发明的高效场馆顶灯中,所述圆弧段的半径为148.80mm,其两个端点的垂直距离为74.76mm。
本发明的高效场馆顶灯中,所述圆弧段与所述渐变曲线段通过半径为28.80mm的圆弧连接。
本发明的高效场馆顶灯中,所述渐变曲线段的上端点和下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7.11mm,所述上端点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42.265mm,所述下端点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63.41mm。
本发明的高效场馆顶灯中,所述渐变曲线段在其上端点和下端点之间的曲线段的点到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逐渐的增加,并且增加的量首先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
本发明的高效场馆顶灯中,所述透明件连接段与所述渐变曲线段通过与水平线成30°的斜边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场馆顶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灯罩与反光镜的配合,得到平缓的配光曲线,具有照射均匀、无亮点、无暗点的优点,适合在室内场馆中使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场馆顶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场馆顶灯的灯罩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场馆顶灯,包括设有电流处理装置和灯座1的电气箱2、安装在所述灯座1上的灯泡3、连接在所述电气箱2上的灯罩4、以及安装所述灯罩4下方的透明件5。所述灯泡3的外围安装有反光镜6,以提高灯泡3的出光率。所述电流处理装置一般包括镇流器、电容、触发器等元件,从而将外界接入的电源进行处理,为所述灯泡提供稳定的电源。
所述灯罩4的内侧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为特定曲线的绕所述灯泡轴线的旋转形成的回转面。所述特定曲线包括与所述电气箱连接的连接段AB,与所述连接段AB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圆弧段BC,与所述圆弧段BC的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渐变曲线段DO,以及在所述渐变曲线段DO向外设置的透明件5连接段。所述透明件5连接段PQ与所述渐变曲线段DO通过与水平线成30°的斜边OP连接。在安装所述透明件5时,将所述透明件5连接段的末端弯折,而将透明件5的圆周包裹起来,从而固定所述透明件5。
所述连接段AB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在组装时,所述垂直部的顶端弯折,紧密钩设在所述电气箱的连接件上;并且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电气箱的底部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灯罩与所述电气箱密封连接。
所述圆弧段BC与所述连接段的水平部的外侧末端圆滑连接,该圆弧段BC的半径为148.80mm,其两个端点的垂直距离为74.76mm。
所述圆弧段BC与所述渐变曲线段DO通过半径为28.80mm的圆弧CD连接。所述渐变曲线段的上端点D和下端点O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7.11mm,所述上端点D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42.265mm,所述下端点O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63.41mm。所述渐变曲线段DO在其上端点D和下端点O之间的曲线段的点到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逐渐的增加,并且增加的量首先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例如,E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87.89mm,回转半径为243.22mm;F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99.19mm,回转半径为245.16mm;G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111.19mm,回转半径为247.15mm;H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125.38mm,回转半径为249.39mm;I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141.53mm,回转半径为251.765mm;J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159.96mm,回转半径为254.215mm;K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180.92mm,回转半径为256.675mm;L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205.33mm,回转半径为259.045mm;M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234.19mm,回转半径为261.225mm;N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为268.86mm,回转半径为262.965mm。
通过灯罩与反光镜的配合,使得所述灯泡发出来的光线得到充分均匀的反射,从而得到平缓的配光曲线,具有照射均匀、无亮点、无暗点的优点,适合在室内场馆中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场馆顶灯,包括设有电流处理装置和灯座的电气箱、安装在所述灯座上的灯泡、连接在所述电气箱上的灯罩、以及安装所述灯罩下方的透明件;所述灯泡的外围安装有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内侧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为特定曲线的绕所述灯泡轴线的旋转的回转面;所述特定曲线包括与所述电气箱连接的连接段,与所述连接段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圆弧段,与所述圆弧段的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渐变曲线段,以及在所述渐变曲线段向外设置的透明件连接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场馆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半径为148.80mm,其两个端点的垂直距离为74.7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场馆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与所述渐变曲线段通过半径为28.80mm的圆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场馆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曲线段的上端点和下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7.11mm,所述上端点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42.265mm,所述下端点距离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为263.4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场馆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曲线段在其上端点和下端点之间的曲线段的点到所述灯泡轴线的距离逐渐的增加,并且增加的量首先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场馆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件连接段与所述渐变曲线段通过与水平线成30°的斜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场馆顶灯,包括设有电流处理装置和灯座的电气箱、安装在所述灯座上的灯泡、连接在所述电气箱上的灯罩、以及安装所述灯罩下方的透明件。所述灯泡的外围安装有反光镜。所述灯罩的内侧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为特定曲线的绕所述灯泡轴线的旋转的回转面;所述特定曲线包括与所述电气箱连接的连接段,与所述连接段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圆弧段,与所述圆弧段的下端平滑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渐变曲线段,以及在所述渐变曲线段向外设置的透明件连接段。通过灯罩与反光镜的配合,得到平缓的配光曲线,具有照射均匀、无亮点、无暗点的优点,适合在室内场馆中使用。
文档编号F21V17/00GK2872082SQ20062005417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
发明者周明杰, 赖珍珠 申请人:深圳市海洋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