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波管用多级降压收集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60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波管用多级降压收集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中的电真空器件,特别是一种与行波管配套用多级降压收集极。
背景技术
与行波管配套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包括收集极壳体、环形设于壳体内的各级电极及相 应的电源引出线、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陶瓷绝缘体以及设于绝缘体内的电源线引出
(管)?L、位于壳体后部且带电源线引出孔的绝缘体后盖。此类多级降压收集极是将经过
高频作用后的电子按速度分类、分别进行收集,使动能大的电子打到低电位电极上,动能 小的电子打到较高电位电极上,从而使电子到达相应电极表面时速度都接近于零。这样,
电子注的剩余能量就回交给了电源,从而提高了行波管的总效率;此外,还可以降低对冷 却系统的要求,进而降低行波管成本和维护费用。根据多级降压收集极的原理,收集极各 电极需要外接不同电压的电源,其电压等级为数千伏,因而各电极均需设置独立的外接电 源线,并在收集极内各电极及其电源引线与其它电极之间亦需进行绝缘处理,且绝缘性能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波管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常规2级及其以上级(别)降压收集的各电 极电源引线的设置方式为电源引线自两电极之间的间隙沿电极径向方向引至陶瓷绝缘
体、再经由绝缘体内的电源线引出孔沿收集极轴线方向从收集极后盖引出。为了适应此类 电极电源线的引出方式,其绝缘体需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陶瓷类绝缘体,且陶瓷绝缘部件 及对应段壳体必须制成各极分立的散件,装配时再组装成整体,因而整套绝缘体及其壳体
不但形状复杂,而且加工工艺性差、装配难度大,对绝缘材料的适应性差;同时因绝缘层 内需设电源线引出管孔、亦将导致收集极体积增大,而有碍行波管在有体积、重量限制领 域的应用、如空间等领域;附图4即为"采用小型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行波管"(NASA Technical Paper, 1987)中所公开的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示意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弊端,研究设计一种行波管用多级降压收集极, 以简化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降低加工、装配难度,减小体积及重量;达到结构简单、紧 凑,加工及装配工艺简便,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对绝缘材料的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等 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将前端电极的电源引线沿轴向直接从后端电极体内引出,在电源 引线与各电极之间设置绝缘管;而将与原各电极对应的散件式收集极壳体及绝缘体改进设 计成结构简单的整体式筒形壳体及筒形绝缘体,同时将最后一级电极由环形设置改为中心 设置、即直接设于绝缘体后盖内壁中心位置,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本发明包括壳体、 设于壳体内的各电极及其电源引出线、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以及位于壳体内后 部且带电源线引出孔的绝缘体后盖,前端盖,关键在于壳体及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均为整体式筒形壳体及筒形绝缘体,最后一级电极直接设于绝缘体后盖内壁中心位 置,其余各后端电极体内均设有用于前端电极电源线引出的带绝缘导管的电源线引出孔, 各电极与筒形绝缘体内壁紧固连接,而筒形绝缘体则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绝缘体后盖及 前端盖分别与壳体紧固密封成一体,各电极的电源引出线则通过电源线引出孔密封式引 出。
上述整体式筒形绝缘体为陶瓷类绝缘体。
本发明由于将收集极壳体及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均设计成结构简单的整 体式筒形体,同时将最后一级电极直接设于绝缘体后盖内壁中心位置,并在其余各后端的 电极体内设置带绝缘导管的电源线引出孔。从而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及装配工艺简 便,对绝缘材料的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


图1为本发明及实施例1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示意图(A-A视图);
图2为实施例1多级降压收集极电源引出线孔分布示意图(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示意图4为背景技术多级降压收集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极壳体,2.绝缘筒,3.前端盖,4-1.第1级电极,4-2.第2级电极, 4-3.第3级电极,4-4.第4级电极,5.(电源引出线用)绝缘导管,6.电源引出线, 7.绝缘后盖,7-1.电源线引出孔,7-2.电极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以行波管用4级降压收集极为例,收集极壳体1内、外径分别为4>42 mm 及045mm,长90咖;绝缘筒2、绝缘后盖7及绝缘导管5本实施例均采用常规陶瓷绝缘 体,绝缘筒2内、外径分别为d)36mm及4>42咖、轴向长65mn,绝缘后盖7外径4>43咖、 总厚12imn、其上电源线引出孔7-1的中心孔位于轴心、其余3个孔按各相距120° 、半 径R13. 5 mm设置,电极座7-2直径4> 18鹏、高6咖;绝缘导管5外径4>5 mm、管壁厚2 mm;第1-3级电极4-1、 4-2、 4-3主体内径均为小19咖、外径均为4>36咖,轴向长分别 为7 mm、 25咖及35咖,第4级电极4-4轴向高9. 5咖、与绝缘后盖7配合处凹槽深3咖、 锥体部分轴向高4.5咖;前端盖3外径为4>43咖、中部轴向厚3.5咖、周边厚1.5咖。
实施例2;附图3为本实施例3级降压收集极结构示意图;收集极壳体1及绝缘筒2 的内、外径均与实施例l同、轴向长分别为76mm及51mm,绝缘筒2本实施例采用氧化铍 (BeO)陶瓷;第2级电极4-2及第3级电极4-3分别与实施例1中的第3级电极4-3及第 4级电极4-4相同,第1级电极4-1主体内径为<l)19m、外径亦为4>36咖、轴向长为20 mm;前端盖3、绝缘导管5的外径、管壁厚及绝缘后盖7的外径、总厚,中部电极座7-2 的直径亦均与实施例l相同,绝缘后盖7上的3个电源线引出孔7-l设于同一直径线上、 两侧引出孔距中心孔均为13. 5咖。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波管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各电极及其电源引出线、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以及位于壳体内后部且带电源线引出孔的绝缘体后盖,前端盖,其特征在于壳体及设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均为整体式筒形壳体及筒形绝缘体,最后一级电极直接设于绝缘体后盖内壁中心位置,其余各后端电极体内均设有用于前端电极电源线引出的带绝缘导管的电源线引出孔,各电极与筒形绝缘体内壁紧固连接,而筒形绝缘体则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绝缘体后盖及前端盖分别与壳体紧固密封成一体,各电极的电源引出线则通过电源线引出孔密封式引出。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行波管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筒形绝缘体 为陶瓷类绝缘体。
全文摘要
该发明属于一种与行波管配套用多级降压收集极,包括筒形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各电极及其电源引出线,位于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体,设有电源线引出孔的绝缘体后盖,前端盖;该发明由于将原散件式壳体及其绝缘体设计成结构简单的整体式筒形体,且将最后一级电极设于后盖内壁中心位置,其余各后端电极体内均增设了用于前端电极电源线引出的带绝缘导管的电源线引出孔。因而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及装配工艺简便,对绝缘材料的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散件式壳体及其绝缘体形状复杂且绝缘层内需设电源线引出孔,其加工工艺性差、装配难度大,对绝缘材料的适应性差等缺陷。
文档编号H01J23/02GK101447384SQ20081014807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宫玉彬, 岳玲娜, 王文祥, 魏彦玉, 黄勇飞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