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05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汽车(车辆)的顶饰板上的照明单元,以便照亮汽车 的乘客室。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辆)的乘客室的内顶上安装具有例如用于照明目的LED的发光元件的 内部照明装置。 作为上述的内部照明装置的照明单元,图17中所示的是现有的一种(参见,例如, JP-A-2008-049936)。该照明单元901包括用作发光元件的LED 902,其上安装有LED 902 的印制电路板903,经由电线904连接到印制电路板903的主板905,以及连接到主板905 以便将来自电池的电力提供到该主板的车辆线束906。 利用连接器907,电线904和车辆线束906电连接到印制板(电路部件)903和主 板(电路部件)905。 在上述构造的照明单元901中,经由车辆线束906从例如安装在汽车上的电池这 样的电源来提供电力,并且将LED 902打开或点亮。 现有的照明单元包括其上安装有LED的印制电路板(电路部件),用于将电力提供 到印制电路板的主板(电路部件),将印制电路板和主板连接在一起的电线和连接器等等, 因此零部件的数目大。需要很多时间来将这些零部件组装到一起,并且因此遇到了生产率 低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单元,其中零部件的数目减少,并 且组装操作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减少。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照明单元包括外壳;支撑在外壳上并且被供应电力的多 个金属端子;以及安装在金属端子上的电子元件。每个金属端子都具有通过焊接连接到电 子元件的端子的安装部分。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端子压配合孔形成在外壳中,并且每个 金属端子都包括一对弹性片部分,该对弹性片形成为被压配合到对应的端子压配合孔中并 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彼此接近或者分离地移动。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通过夹物模压将金属端子安装在外壳 中。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每个金属端子都包括电连接部分,该点连接部分剌入到电线的绝缘护套中,以与电线的芯线相接触,并且该电连接部分具有在其 一端开口的插缝,并且电线通过其开口端插入到该插缝中。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每个金属端子都包括用于连接到连接于 电线的配合金属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外壳包括隔块,其通过形成在外壳的外 壁上的开口而插入到外壳中,以被保持在外壳上,并且还防止固定到电线的每个配合金属 端子从外壳掉落,并且该外壳还包括保持片,每个该保持片分别保持与对应的配合金属端 子的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焊接将例如LED的电子元件连接到电力 供给到的金属端子的安装部分。因此,与包括其上安装有电子元件(例如LED)的印制电路 板、用于将电力供给到印制电路板的主板、连接于主板的电线和连接器等的现有的照明单 元相比,电力经由金属端子而提供到电子元件(例如LED)而无需使用现有的照明单元的这 些电子元件。因此,无需设置印制电路板、主板、连接器等。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照明单元, 其中通过省去印制电路板、主板、连接器等而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目,并且还能够减少将零 部件组装到一起所需的时间和劳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金属端子具有一对弹性片部分,其形成为被压配合到外 壳中的端子压配合孔中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以互相接近或者分离地移动。因此,利用其中金 属端子的该对弹性片部分朝着外壳中的端子压配合孔移动并且被压配合到其中的简单操 作,就能将金属端子连接到外壳,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夹物模压将金属端子一体地安装在外壳中。因此,金
属端子能够确定地安装在外壳中,并且照明单元还能够形成为紧凑的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金属端子的电连接部分剌入到电线的绝缘护套中,覆盖
其芯线,以与芯线相接触,并且电连接部分具有在其一端处开口的插缝,并且电线穿过其开
口端插入到插缝中。因此,利用其中使电线紧压金属端子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电线连接到
金属端子,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此外,金属端子和电线能够直接连接到一起而不使用任
何例如用于将金属端子和电线连接到一起的零件,并且因此能够得到其中零部件的数目减
少的照明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金属端子包括用于连接到固定于电线的配合金属端子的 端子连接部分。因此,利用其中将固定于电线的配合金属端子插入到外壳的端子容纳腔中 的简单操作,就能将配合金属端子连接到金属端子,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外壳包括隔块,该隔块通过穿过外壳的外壁而形成的开 口而插入到外壳中以被保持在该外壳上,并且还防止每个都固定于电线的配合金属端子从 外壳掉落;以及用于保持分别与配合金属端子的接合的保持片。因此,配合金属端子通过隔 块和各个保持片而以双重方式被保持,并因此能够确定地防止连接于各自的金属端子的配 合金属端子从外壳掉落。


图1是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金属端子压配合到外 壳中的方式。 图4是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电子元件安装到金属 端子上的方式。 图5是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电子元件被安装到 金属端子上的状态。 图6是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电线安装到外壳上的 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照明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用于组装图7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俯视说明图,示出了其中金属端子通过
夹物模压而安装到外壳中的状态。 图10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组装图7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电子元件被安装到 金属端子上的状态。 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图13的照明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了现有的照明单元的侧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至6来描述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第一 实施例的照明单元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组装图 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金属端子压配合到外壳中的方式。图4是用于组 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电子元件安装到金属端子上的方式。图5是 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电子元件被安装到金属端子上的状 态。图6是用于组装图1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将电线安装到外壳上的方式。
第一实施例的照明单元1形成内部照明装置,该内部照明装置安装于在汽车(车 辆)内的表面上安置的顶饰板或门饰板上。内部照明装置包括设计部分(未示出),以及照 明单元l。 设计部分由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通常的平板形状。该设 计部分连接于顶饰板或门饰板,同时暴露在乘客室内部。 发光单元1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3,容纳在外壳3中并且分别安装在电 线2上以便被供给电力的金属端子5,安装在金属端子5上的LED(发光二极管)6(用作光 源),以及是回转抛物面形状的并且安装在外壳3上以覆盖LED 6的透镜(未示出)。LED 6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电子元件"(该对应当然是非限制性的实例。)
在照明单元1中,当电力经由导电金属端子5供给到LED 6时,LED 6朝着乘客室 的内部发射灯光以照亮乘客室的内部。 每个电线2是所谓的具有由绝缘护套(未示出)覆盖的导电芯线(未示出)的护 套电线。该电线2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电线。在照明单元l中使用两个电线2。 一个电 线2a连接于例如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电池(未示出)这样的电源的正极。另一个电线 2b连接于电源的负极。 外壳3包括一对夹持部分7和8,用于将电线2保持在其之间;以及使该对夹持部 分7和8互相连接的铰接部9。外壳3形成内部照明装置的盒状主体,其将被安装在乘客室 内的顶饰板或门饰板上。 该对夹持部分7和8形成为盒状形状。该对夹持部分7和8在其内表面7a和8a 处叠置在一起。在本发明中,术语"该对夹持部分7和8的内表面7a和8a"是指"彼此相 对的表面"。第一电线保持部分IO和第二电线保持部分19(将在下面描述)容纳电力通过 其供应的电线2的中心部分,并因此这些中心部分安装在这些电线保持部分上。
夹持部分7通过铰接部9而一体地与夹持部分8连接。夹持部分7包括形成在其 将要叠置在夹持部分8上的内表面7a处的第一电线保持部分10,形成在其外表面7b处的 金属端子保持部分11,以及与夹持部分8的各自的锁定臂20 (在后面描述)可接合的接合 凸起12。 第一电线保持部分10包括用于分别容纳电线2的电线容纳槽13,以及用于穿过压 接触叶片34(用作电连接部分)的压接触叶片通孔15。 每个都是凹槽形式的电线容纳槽13形成在夹持部分7的内表面7a中,并且径直 地延伸。电线容纳槽13在外壳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电线 容纳槽13。该两个电线容纳槽13彼此平行地延伸。当所述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 时,电线容纳槽13分别与形成在夹持部分8中的电线容纳槽21相对。S卩,当所述对夹持部 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每个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边缘分别叠置在对应的电线容纳槽21 的纵向边缘上。电线2穿过由电线容纳槽13和21的每个配合对所形成的孔而纵向延伸。
在电线容纳槽13的底表面中还形成有每个都是凹槽形式的电线弯曲部分14。在 每个电线容纳凹槽13中形成两个电线弯曲部分14,并因此总共设置有四个电线弯曲部分 14。从而,该对电线弯曲部分14形成在每个电线容纳槽13中。该对电线弯曲部分14分别 从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相对的末端隔开。当该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电线弯曲 部分14分别与电线压紧部分22(在后面描述)相对。当电线压紧部分22压住按照且沿着 各自的电线容纳槽13延伸的电线2时,电线2被压住的部分弯曲成容纳在各自的电线弯曲 部分14中,并且因此电线2以弯曲状态容纳在外壳3中。 每个压接触叶片34的末端部分从夹持部分7的外表面7b穿过对应的压接触叶片 通孔15。压接触叶片通孔15穿过夹持部分7而延伸。当以平面图观看的时候,每个压接触 叶片通孔15具有大体矩形形状。该压接触叶片通孔15在垂直于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轴 的方向上延伸,即,与电线容纳槽13垂直相交。两个压接触叶片通孔15形成在两个电线容 纳槽13的每一个处,并因此总共设置有四个压接触叶片通孔15。从而,该对压接触叶片通 孔15设置在每个电线容纳槽13处。该对压接触叶片通孔15分别从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 相对的末端隔开。该对压接触叶片通孔15在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上分别向所述对电线弯曲部分14内侧设置。该对压接触叶片通孔15以彼此平行间隔的关系设置。当该对夹持部 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压接触叶片通孔15分别与形成在夹持部分8中的压接触叶片容纳 孔23相对。S卩,当该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压接触叶片通孔15分别与压接触叶 片容纳孔23相通。 设置在夹持部分7的外表面7b处的金属端子保持部分11包括用于使金属端子 5(在后面描述)在此穿过的端子压配合孔16,以及围绕端子压配合孔16和压接触叶片通 孔15的框部分17。 每个端子压配合孔16都是这种形式的孔,即,金属端子5 (在后面描述)的一对弹 性片部分36能够插入到该孔16中。当以平面图观看时,该端子压配合孔16具有大致矩形 形状。该对端子压配合孔16分别设置在每个电线容纳槽13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处。该端 子压配合孔16平行于电线容纳槽13的纵向轴延伸。该对端子压配合孔16设置在电线容 纳槽13的大致纵向中心部分处。该对端子压配合孔16以彼此平行相对的关系设置。两个 端子压配合孔16设置在两个电线容纳槽13的每一个处,并且因此总共设置有四个端子压 配合孔16。该对端子压配合孔16在垂直于电线容纳槽13的纵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框部分17形成在夹持部分7的外周部分处,并且以直立的方式形成为正方框形 状。框部分17的中心部分如在17a处那样开口,并且设置在框部分17之中的端子压配合 孔16和压接触叶片通孔15通过该开口 17a而暴露。 接合凸起12形成在第一侧板部分7A处,该第一侧板部分7A形成在夹持部分7的 面向远离铰接部9的那个边缘处,此外该接合凸起12还分别形成在与第一侧板部分7A的 相对的末端一体地连接的一对第二侧板部分7B处。总共设置有四个接合凸起12。所述对 第二侧板部分7B以彼此相对间隔的关系设置。接合凸起12中的一对分别形成在第一侧板 部分7A的相对的端部处。此外,接合凸起12的另一对分别形成在所述对第二侧板部分7B 的靠近铰接部9设置的那些端部处。该凸形的接合凸起12从第一和第二侧板部分7A和7B 突出,并因此从夹持部分7进而从外壳3向外突出。 夹持部分8通过铰接部9与夹持部分7 —体地连接。夹持部分8包括形成在其内 表面8a处的第二电线容纳部分9,该内表面8a要被叠置在夹持部分7上;以及与夹持部分 7的各自接合凸起12可接合的锁定臂20。该夹持部分8能够通过铰接部9相对于夹持部 分7枢转地移动。该夹持部分8能够绕着铰接部9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该 关闭位置,夹持部分7和8的内表面7a和8a叠置在一起,同时锁定臂20与接合凸起12接 合;在该打开位置,夹持部分7和8的内表面7a和8a的大体设置为共面。
第二电线保持部分19包括用于容纳各个电线2的电线容纳槽21 ,以及压接触叶片 容纳孔23。 每个都是凹槽形式的电线容纳槽21形成在夹持部分8的内表面8a中,并且径直 地延伸。电线容纳槽21在外壳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电线容 纳槽21。该两个电线容纳槽21彼此平行地延伸。当所述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 电线容纳槽21分别与形成在夹持部分7中的电线容纳槽13相对。S卩,当所述对夹持部分7 和8叠置在一起时,每个电线容纳槽21的纵向边缘分别叠置在对应的电线容纳槽13的纵 向边缘上。电线2穿过由电线容纳槽13和21的每个配合对形成的孔而纵向延伸。每个电 线容纳槽21具有与其横向相对的侧边缘(纵向边缘)相交的压紧部分22。
两个电线压紧部分22设置在两个电线容纳槽21中的每一个处,并因此总共设置 有四个电线压紧部分22。从而,该对电线压紧部分22形成在每个电线容纳槽21处。当所 述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电线压紧部分22分别与电线弯曲部分14相对。当所述 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同时电线2按照且沿着各自的电线容纳槽21延伸的时候, 电线压紧部分22朝着各自的电线弯曲部分14压住电线2。 当所述两个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每个压接触叶片34的末端从夹持部分 7的外表面7b插入到对应的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中。每个都以是凹槽形式的压接触叶片 容纳孔23形成在夹持部分8的内表面8a中。当以平面图观看时,每个压接触叶片容纳孔 23具有通常的大致矩形形状。该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以在垂直于电线容纳槽21的纵轴的 方向上延伸,即,与电线容纳槽21垂直相交。两个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形成在每两个电线 容纳槽21中的每一个处,并因此总共设置有四个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从而,所述该对压 接触叶片容纳孔23设置在每个电线容纳槽21处。所述该对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分别从 电线容纳槽21的纵向相对的末端隔开。该对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在电线容纳槽21的纵 向上分别向该对电线压紧部分22内侧设置。该对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以彼此平行间隔的 关系设置。当所述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该对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分别与形成 在夹持部分7中的压接触叶片通孔15相对。S卩,当所述对夹持部分7和8叠置在一起时, 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分别与压接触叶片通孔15相通。 锁定臂20形成在第三侧板部分(未示出)处,该第三侧板形成在夹持部分8的面 向远离铰接部9的那个边缘处,此外该锁定臂20还分别形成在与第三侧板部分的相对的末 端一体地连接的一对第四侧板部分8B处。所述对第四侧板部分8B以彼此相对间隔的关系 设置。总共设置有四个锁定臂20。锁定臂20中的一对分别形成在第三侧板部分的相对的 端部处。此外,锁定臂20的另一对分别形成在所述对第四侧板部分8B的靠近铰接部9设 置的那些端部分处。每个锁定臂20包括板部分24,其从夹持部分8的外表面8b的外周缘 延伸并且垂直于夹持部分8的内表面8a而突出;以及穿过板部分24的远离夹持部分8的 端部分而形成的锁定孔25。该锁定孔25穿过板部分24形成。该锁定孔25在平面图中具 有大致矩形形状。每个锁定臂20与对应的接合凸起20保持地接合,使得接合凸起20配合 在锁定孔25中。 铰接部9能够被弯折。该铰接部9与夹持部分7和8 —体地形成。
通过采用下料操作(blank operation)、弯曲操作等,金属端子5形成为由铜或铜 合金(包括黄铜或铍铜)制成的导电金属片。如图3所示,金属端子5形成为单件式构造, 并且包括作为用于连接到电线2的电连接部分的压接触叶片34 ;每个都适于连接到外壳3 并且具有所述对弹性片部分36的压配合保持部分32 ;以及使压接触叶片34和压配合保持 部分32互相连接并且具有用于将LED 6安装在其上的安装部分33的主体部分30。
在照明单元l中使用两个金属端子5。 一个金属端子5安装在电线2a上,并且连 接于在汽车的车身上安装的电源(例如电池)的正极。另一个金属端子5安装在电线2b 上,并且连接于电源的负极。 当以平面图观看时,主体部分3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该电线2伏在主体部分30 的一侧(表面)上并且平行于主体部分30的纵轴延伸。LED 6将要连接到的安装部分33 设置在主体部分30的另一侧(表面)处。
LED 6的端子(未示出)被焊接到金属端子5的安装部分33。从而,LED 6电连
接于金属端子5并且在此固定。 所述对压接触叶片34分别从主体部分30的纵向相对的末端(或边缘)垂直延伸, 并且设置在主体部分30的一侧处。所述对压接触叶片34以彼此平行相对的关系设置。每 个压接触叶片34具有能够剌入到电线2的护套中以与其芯线相接触的凹口 35。该压接触 叶片34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电连接部分"(该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性的 实例。) 凹口 35从压接触叶片34的末端(远离主体部分30)朝着主体部分30延伸。该 凹口 35剌入电线2的护套中,并且与电线2的芯线相接触,使得电线2的芯线穿过凹口 35 而不被切断。每个压接触叶片34的末端部分都穿过对应的压接触叶片通孔15并且插入到 对应的压接触叶片容纳孔23中。该凹口 35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插缝"(该 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性的实例。) 所述对压配合保持部分32在与压接触叶片34相同的方向上分别从主体部分30 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垂直地延伸。所述对压配合保持部分32以彼此平行相对的关系设置。 每个压配合保持部分32具有一对弹性片部分36。所述对弹性片部分36在其靠近主体部分 30设置的近端处互相连接,而其远离该主体部分的远端部分是自由的。这些远离该主体部 分30的远端部分彼此稍微分开。该对弹性片部分36能够弹性变形以彼此靠近或远离地移 动。凸起37分别形成在该对弹性片部分36处。该凸起37分别形成在该对弹性片部分36 的远离主体部分30的末端处,并且彼此远离地向外凸出。每个压配合保持部分32的所述 对弹性片部分36都压配合到对应的端子压配合孔16中,并且与对应的端子压配合孔16的 内表面弹性地接触。 下面,将描述组装上述照明单元1的方法。首先,将一个金属端子5的压配合保持 部分32的末端分别朝着形成在夹持部分7的外表面7b中的所述对端子压配合孔16移动。 然后,将该一个金属端子5的所述对压接触叶片34的末端分别与所述对压接触叶片通孔15 对齐,并且将该一个金属端子5压紧夹持部分7。通过这样做,该一个金属端子5连接到夹 持部分7。此后,利用上述方法,将另一个金属端子5连接到夹持部分7。
然后,将电线2a朝着形成在夹持部分7的内表面7a中的一个电线容纳槽13移动。 然后,将电线2a穿过该一个金属端子5的压接触叶片34的凹口 35。然后,电线2b朝着形 成在夹持部分7的内表面7a中的另一个电线容纳槽13移动。然后,电线2b穿过所述另一 个金属端子5b的压接触叶片34的凹口 35。通过这样做,每个金属端子5的压接触叶片34 剌入到覆盖芯线的电线2的绝缘护套中。从而,每个金属端子5电连接到电线2。
然后,通过围绕铰接部9枢转地移动夹持部分8,两个夹持部分7和8的内表面7a 和8a叠置在一起。结果,电线压紧部分22压住电线2的护套,并且使电线2弯曲使得该电 线2的弯曲部分分别容纳在夹持部分7的弯曲部分14中。而且,接合凸起12分别配合或 者接合在锁定臂20的锁定孔25中。从而,该电线2容纳在外壳3中。
然后,LED 6的端子焊接到一个金属端子的安装部分33。然后,LED 6的另一个端 子焊接到另一个金属端子5的安装部分33。从而,LED 6电连接到两个金属端子5,并且在 此固定。以这种方式,完成照明单元1。 在第一实施例中,LED 6通过焊接连接到对其供给电力的金属端子5的安装部分33。因此,与包括其上安装有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用于将电力提供到印制电路板的主板、 连接于主体的电线和连接器等的现有的照明单元相比,电力经由金属端子5提供到LED 6 而无需使用现有的照明单元的这些电子元件。因此,无需设置印制电路板、主板、连接器等。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照明单元1,其中通过省去印制电路板、主板、连接器等而能够减少零部 件的数目,并且还能够减少将零部件组装到一起所需的时间和劳动。 此外,金属端子5的压配合保持部分32具有一对弹性片部分36,其形成为压配合 到端子压配合孔16中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彼此朝着或者远离地移动。因此,利用其中金属 端子5的每对弹性片部分36朝着端子压配合孔16移动,并且压配合到其中的简单操作,就 能将金属端子5连接到外壳3,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金属端子5的每个压接触叶片34剌入到覆盖其芯线电线2的绝缘护套中, 并且与该芯线相接触。压接触叶片34具有在其一端处开口的凹口 35,并且电线2穿过其开 口端插入到凹口 35中。因此,利用其中使电线2压紧金属端子5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电 线2连接到金属端子5,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此外,金属端子5和电线2能够直接连接 到一起而不使用任何用于将金属端子5和电线2连接到一起的例如连接器的零件,并且因 此能够得到其中零部件的数目减少的照明单元1。 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金属端子5通过压配合安装在外壳上,但是也能够使用通 过夹物模压而提前安装或者嵌入外壳3中的那种金属端子。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7至12来描述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7是本 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是图7的照明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 9是用于组装图7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俯视说明图,示出了其中金属端子通过夹物模压而 安装到外壳中的状态。图10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1是用于组装图7 的照明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中电子元件被安装到金属端子上的状态。图12是沿 着图1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的部分相同的那些部分将分别 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照明单元l,第二实施例的照明单元101形成内部照明装置,该 内部照明装置安装于在汽车(车辆)内的表面上安装的顶饰板或门饰板上。内部照明装置 包括设计部分(未示出),以及照明单元101。 照明单元101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3,容纳在外壳103中并且适于被供 给电力的阳型金属端子105 (此后称作"阳端子"),安装在阳端子105上的LED (发光二极 管)6(用作光源),以及是回转抛物面形状并且安装在外壳103上以覆盖LED 6的透镜。
在照明单元101中,当电力经由导电阳端子105提供到LED 6时,LED 6朝着乘客 室的内部发射灯光以照亮乘客室的内部。 每个电线2是所谓的具有由绝缘护套(未示出)覆盖的导电芯线(未示出)的护 套电线。该电线2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电线。在照明单元IOI中使用两个电线2。 一个 电线2a连接于例如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电池(未示出)的电源的正极。另一个电线2b 连接于电源的负极。用于连接到各自的阳端子105的配合金属端子102分别固定地连接于 电线2的端部。 阴型配合金属端子102(此后称作"阴端子")具有单件式构造,并且包括压紧固到电线2的护套的压紧固片部分110 ;以及钳压片部分104,其在电线2的端部处(护套从其 移除)钳压或者夹压于芯线的暴露部分以电连接于芯线,并且其适于连接到阳端子105(在 后面描述)的端子连接部分120。阴端子102在箭头X1的方向上(g卩,在其纵向方向上) 分别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在后面描述),并且容纳在其中。箭头X1的方向表示将阴 端子102(固定于电线2)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的方向。阴端子102对应于所附权利要
求书中所引用的"配合金属端子"(该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的实例。) 钳压片部分104与压紧固片部分110接续,并且形成为管状以便在将端子连接部
分120容纳在其中。钳压片部分104具有形成在其下外表面上并且从该下外表面突出的凸
起104a,该凸起104a在端子容纳腔112中与保持片114(在后面描述)的末端114b是可保
持地接合。 外壳103包括盒状主体部分106。该主体部分106包括底壁107 ;以和底壁107相 对间隔的关系设置的顶壁108 ;以及一对与底壁107和顶壁108互相连接的侧壁109。顶壁 108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外壁"(该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的实例。)
用于使隔块117(在后面描述)从其穿过的第一开口 108a和用于使LED 6从其穿 过的第二开口 108b穿过外壳103的顶壁108形成。第一开口 108a在箭头Xl的方向上设置 在顶壁108的后部。第一开口 108a穿过顶壁108形成。当以平面图观看时,第一开口 108a 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外壳103的外部和内部通过第一开口 108a彼此连通。即,每个端子容 纳腔112的外部和内部通过第一开口 108a彼此连通。隔块117穿过第一开口 108a。第一 开口 108a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开口"(该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的实例。)
第二开口 108b在箭头Xl的方向上设置在顶壁108的前部。第二开口 108b穿过 顶壁108形成。第二开口 108b具有槽缝式的形状。设置一对第二开口 108b并且该对第二 开口彼此平行地布置。两个端子容纳腔112中的每一个的外侧和内侧通过对应的第二开口 108b而彼此连通。阳端子105的安装部分133 (在后面描述)穿过各自的第二开口 108b而 暴露在外壳103的外部。 主体部分106包括用于分别容纳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的阴端子102的端子容纳腔 112 ;隔块117,其通过第一开口 108a而插入到主体部分106中以被保持在该主体部分106 上(并因此保持在外壳3上)并且还防止阴端子102(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从各自的端 子容纳腔112掉落;以及保持接合部分(未示出),用于保持与隔块117的保持部分(未示 出)的接合以将隔块117保持在主体部分106上(并因此保持在外壳103上)。
设置两个端子容纳腔112。该两个端子容纳腔112彼此平行地设置。每个端子容 纳腔112是设置在主体部分106中的直线延伸的空间。端子容纳腔112在其纵向相对的末 端处对于主体部分106的相对端面是开口的(并因此对外壳103的相对端面是开口的)。 固定于电线2的阴端子102穿过端子容纳腔112的一个开口端113。 保持片114分别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2之中。保持片114在端子容纳腔112的底 壁107的内表面上的其一端114a处一体地形成。当保持片114设置在其中间状态(非弹 性形变状态)时,保持片114的另一端(末端)114b在垂直于端子容纳腔112的纵轴的方 向上朝着该一端114a向里设置。保持片114的所述另一端114b能够与阴端子102的钳压 片部分104的凸起104a保持地接合。保持片114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弹性变形,即其所述另 一端114b在端子容纳腔112之中向外移动。
当阴端子102在箭头X1的方向上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时,保持片114被阴端 子102的钳压片部分104压住,并且弹性变形以使得另一端所述114b在端子容纳腔112之 中向外移动。然后,当阴端子102的钳压片部分104滑到(或滑过)所述另一端114b时, 由于保持片114的弹性回复力,该另一端114b返回到其在端子容纳腔112中的中间位置, 并且与阴端子102的钳压片部分104的凸起104a保持地接合。从而,保持片114防止阴端 子102从端子容纳腔112掉落。 隔块117在垂直于端子容纳腔112的纵轴的方向上插入到主体部分106中,并且 以局部封闭端子容纳腔112的内部的方式来压住电线2,从而防止电线2从各自的端子容纳 腔112掉落并因此防止其从外壳103掉落。隔块117包括用于局部封闭端子容纳腔112的 内部的盒形隔块主体部分118。 隔块主体部分118在平面图中具有和第一开108a相同的形状。当隔块117保持 在外壳103上时,隔块主体部分118的外表面与顶壁108的外表面齐平,第一开口 108a穿 过该顶壁形成。隔块主体部分118具有用于将隔块117保持在外壳103上的保持部分(未 示出)。 隔块主体部分118的保持部分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上的保持接合部分(未 示出)保持地接合,从而使隔块117和外壳103相对于彼此而保持。 通过采用下料操作、弯曲操作等,阳端子105形成为由铜或铜合金(包括黄铜或铍 铜)制成的导电金属片。阳端子105具有大致平卧(recumbent)的U形形状。阳端子105 形成为单件式构造,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LED 6安装在其上的安装部分133的阳端子主体 部分130、用于插入到阴端子102(固定于电线2)中以与其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分120、以及 将阳端子主体部分130和端子连接部分120相连接的互连部分121。阳端子105对应于所 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金属端子"(该对应关系当然是非限制的实例。)
在照明单元101中使用两个金属端子105。电线2a经由阴端子102连接于一个阳 端子105,使得该一个阳端子105连接于例如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电池(未示出)这样的 电源的正极。电线2b经由阴端子102连接于另一个阳端子105,使得该另一个阳端子105 连接于电源的负极。两个阳端子105分别容纳在端子容纳腔112中。 当以平面图观看时,阳端子主体部分130具有大体矩形形状。阳端子主体部分130 一体地安装或者嵌入在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的顶壁108中。阳端子主体部分130具有 用于将LED 6安装在其上的安装部分133,以便LED 6能够安装在阳端子105的外表面上。
LED 6的端子(未示出)焊接于安装部分133。因此,LED 6电连接于阳端子105 并且固定于此。阳端子105的安装部分133穿过形成在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中的相应 第二开口 108b而暴露在外壳103的外部。 端子连接部分120形成为平板状形状。端子连接部分120的纵向相对侧的边缘部 分弯曲成彼此相对,使得端子连接部分120呈现为大体条状形状。端子连接部分120以与 阳端子主体部分130相对的关系设置。端子连接部分120插入到阴端子120的管状的钳压 片部分140的内部中。从而,端子连接部分120(并因此阳端子105)连接于阴端子102。
互连部分121具有条状形状。互连部分121在其一端处以与其垂直相交的关系与 阳端子主体部分130的一端一体地相连接。而且,互连部分121在其另一端处以与其垂直 相交的关系与端子连接部分120的一端一体地相连接。
12
下面,将描述组装上面的照明单元101的方法。两个阳端子105通过夹物模压预 先嵌入或者模压在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中,使得阳端子105分别设置在端子容纳腔112 中。在这种情况下,阳端子105的安装部分133穿过各自的第二开口 108b而暴露在外壳 103的外部,而且每个阳端子105的阳端子主体部分130和端子连接部分120的远离互连部 分121的末端对准端子容纳腔112的一个开口端113。 然后,每个阴端子102的钳压片部分104在电线2的端部处(护套从其去掉)钳压 或者夹压于芯线的暴露部分。从而,电线2电连接于阴端子102。然后,压紧固片部分IIO 压紧固在电线2的护套的外周上,从而将阴端子102固定于电线2。然后,阴端子102以这 样的方式朝着端子容纳腔112的一个开口端113移动,即钳压片部分104的凸起104a能够 设置成靠近主体部分106的底壁107。然后,每个阴端子102在箭头X1的方向上插入到端 子容纳腔112中。此时,端子容纳腔112之中的保持片114弹性变形,并然后与钳压片部分 104的凸起104a保持地接合。结果,阳端子105的端子连接部分120插入到管状的钳压片 部分104中。从而,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的阴端子102分别电连接于阳端子105,并且还分 别容纳在端子容纳腔12之中。 然后,隔块117插入到第一开口 108a中,并且在垂直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 的纵轴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这样做,隔块主体部分118紧压电线2的外表面。然后,隔块117 的保持部分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的保持接合部分保持地接合。从而,隔块117保持 在外壳103上。在这种情况下,隔块117防止阴端子102(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从各自的 端子容纳腔112掉落并因此防止其从外壳103掉落。 然后,LED 6的一个端子穿过一个第二开口 108b,并且焊接于一个阳端子105的安 装部分133。然后,LED 6的另一个端子穿过另一个第二开口 108b,并且焊接于另一个阳端 子105的安装部分133。从而,LED 6电连接于两个阳端子105,并且在此固定。以这种方 式,完成照明单元101。此外,金属端子105通过夹物模压一体地安装在外壳103中。因此,金属端子105 能够确定地安装在外壳103中,并且照明单元1还能够形成为紧凑的设计。
此外,阳端子105包括用于连接到固定于电线2的阴端子102的端子连接部分 120。因此,利用其中将固定于电线2的阴端子102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的简单操作, 就能将阴端子102连接到阳端子105的端子连接部分120,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外壳103包括隔块117,该隔块通过穿过外壳103的顶壁108形成的第一开 108a而插入到该外壳103中,并且被保持在外壳103上,并且还防止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的 阴端子102从外壳103掉落;以及用于分别保持阴端子102的保持片114。因此,能够确定 地防止连接于各自的阳端子105的阴端子102从外壳103掉落。在第二实施例中,虽然阳端子(金属端子)105通过夹物模压嵌入在外壳103的主
13体部分106中,并且设置在各自的端子容纳腔112中,但是也能够使用从远离其一个开口端 113的另一个开口端压配合到各自的端子容纳腔112之中的那类阳端子105。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3至16来描述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13是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图13的照明单元的俯视图。图15 是沿着图14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16是沿着图1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与上 面的第二实施例的对应的部分相同的那些部分将分别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 略其说明。 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照明单元1和第二实施例的照明单元101,第三实施例的照明 单元201形成内部照明装置,该内部照明装置安装于在汽车(车辆)内的表面上安装的顶 饰板或门饰板上。该内部照明装置包括设计部分(未示出),以及照明单元201。
照明单元201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03、容纳在外壳103中并且适于被 供给电力的金属端子205、安装在金属端子205上的LED (发光二极管)6 (用作光源),以及 是回转抛物面形状的并且安装在外壳103上以覆盖LED 6的透镜。 在照明单元201中,当电力经由导电金属端子205提供到LED 6时,LED 6朝着乘 客室的内部发射灯光以照亮乘客室的内部。 每个电线2是所谓的具有由绝缘护套(未示出)覆盖的导电芯线(未示出)的护 套电线。该电线2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电线。在照明单元201中使用两个电线2。 一个 电线2a连接于例如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电池(未示出)的电源的正极。另一个电线2b 连接于电源的负极。金属端子205分别固定地连接于电线2的端部。
外壳103包括盒状主体部分106。该主体部分106包括底壁107,以和底壁107相 对间隔的关系设置的顶壁108,以及一对与底壁107和顶壁108互相连接的侧壁109。用于 使隔块117(在后面描述)从其穿过的第一开口 108a和用于使LED 6安装在其上的LED支 撑部分208b设置在外壳103的顶壁108处。 第一开口 108a在箭头Xl的方向上设置在顶壁108的后部。第一开口108a穿过 顶壁108形成。当以平面图观看时,第一开口 108a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外壳103的外部和 内部通过第一开口 108a而彼此连通。即,每个端子容纳腔112的外部和内部通过第一开口 108a而彼此连通。隔块117(在后面描述)穿过第一开口 108a。 LED支撑部分208b在箭头XI的方向上设置在顶壁108的前部。LED支撑部分208b 以凹槽的形式形成在顶壁108的外表面中。第二开口 208c形成在LED支撑部分208b的底 表面中。LED 6适于放置在LED支撑部分208b上。 第二开口 208c穿过顶壁108而形成。当以平面图观看时,第二开口 208c具有槽 缝式形状。设置一对第二开口 208c。该对第二开口 208c彼此平行地设置。两个端子容纳 腔112的每一个的外侧和内侧都通过各自的第二开口 208c而彼此接通。金属端子205的 安装部分233 (在后面描述)通过各自的第二开口 208c暴露在外壳103的外部。
主体部分106包括端子容纳腔112,用于分别容纳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的金属端子 205 ;隔块117,其穿过第一开口 108a插入到主体部分106中以被保持在该主体部分106上 (并由此保持在外壳103上)并且还防止金属端子205(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从各自的端 子容纳腔112掉落;以及保持接合部分(未示出),用于保持与隔块117的保持部分(未示出)的接合,以将隔块117保持在主体部分106上(并因此保持在外壳103上)。
设置有两个端子容纳腔112。该两个端子容纳腔112彼此平行设置。每个端子容 纳腔112是设置在主体部分106中的直线延伸的空间。端子容纳腔112在其纵向相对的端 处对于主体部分106的相对端面是开口的(并因对外壳103的相对端面是开口的)。固定 于电线2的金属端子205穿过端子容纳腔112的一个开口端113。 保持片114分别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2之中。保持片114以其一端114a—体地 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2的底壁107的内表面上。当保持片114设置在其中间状态(非弹性 形变状态)时,保持片114的另一端(末端)114b在垂直于端子容纳腔112的纵轴的方向 上朝着所述一端114a向里设置。该保持片114的另一端114b能够与金属端子205的钳压 片部分204保持地接合。保持片114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弹性变形,即其另一端114b在端子 容纳腔112之中向外移动。 当金属端子205在箭头X1的方向上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时,保持片114被金 属端子205的钳压片部分204推压,并且由此弹性变形而使得所述另一端114b在端子容纳 腔112之中向外移动。然后,当金属端子205的钳压片部分204滑到(或滑过)该另一端 114b时,由于保持片114的弹性回复力,该另一端114b返回到其在端子容纳腔112中的中 间位置,并且与金属端子205的钳压片部分204保持地接合。从而,保持片114防止金属端 子205从端子容纳腔112掉落。 隔块117在垂直于端子容纳腔112的纵轴的方向上插入到主体部分106中,并且 以部分地封闭端子容纳腔112的内部的方式来压住电线2,从而防止电线2从相应端子容纳 腔112掉落并因此防止其从外壳103掉落。隔块117包括用于部分地封闭端子容纳腔112 内部的盒形隔块主体118。 隔块主体部分118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第一开口 108a相同的形状。当隔块117保 持在外壳103上时,隔块主体部分118的外表面设置成与顶壁108的外表面齐平,第一开口 108a穿过该顶壁108而形成。隔块主体部分118具有用于将隔块117保持在外壳103上的 保持部分(未示出)。 隔块118的保持部分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上的保持接合部分(未示出)保 持地接合,从而使隔块117和外壳103相对于彼此而保持。 通过采用下料操作、弯曲操作等,将金属端子205形成为由铜或铜合金(包括黄铜 或铍铜)制成的导电金属片。金属端子205具有大致的棒状形状。金属端子205形成为单 件式结构,并且包括压紧固片部分203,其压紧固在电线2的护套的外周上以从而将金属端 子205固定到电线2 ;钳压片部分204,其与压紧固片部分203接续并且其在电线2的端部 处(护套从其去掉)钳压或者夹压于芯线的暴露部分以电连接于芯线;以及端子主体部分 230,其从钳压片部分204延伸并且具有用于连接到LED 6的安装部分233。
金属端子205在箭头XI的方向上分别插入到各自的端子容纳腔112中,并且容纳 在其中。箭头X1的方向表示将金属端子205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2中的方向。
在照明单元1中使用两个金属端子205。 一个金属端子205固定并且连接于电线 2a,并且连接于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例如电池(未示出)这样的电源的正极。另一个金 属端子205固定并且连接于电线2b,并且连接于电源的负极。该两个金属端子205分别容 纳在端子容纳腔112中。
当以平面图观看时,端子主体部分230具有大体矩形形状。端子主体部分230具 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安装部分233,并且LED 6连接于该安装部分233。
LED 6的端子(未示出)被焊接到两个金属端子205的安装部分233。因此,LED 6电连接于金属端子205并且在此固定。 下面,将描述组装上面的照明单元201的方法。每个金属端子205的钳压片部分 204在电线2的端部处(护套从其去掉)钳压或者夹压于芯线的暴露部分。从而,电线2电 连接于金属端子205。然后,压紧固片部分203压紧固在电线2的护套的外周上,从而将金 属端子205固定于电线2。然后,金属端子205的远离电线2的端部的末端朝着端子容纳腔 112的一个开口端113移动。然后,每个金属端子205在箭头XI的方向上插入到端子容纳 腔112中。结果,端子容纳腔112之中的保持片114弹性变形,并然后与钳压片部分204保 持地接合。从而,固定于各自的电线2的金属端子205容纳在各自的金属端子容纳腔112 之中。 然后,隔块117插入到第一开口 108a中,并且在垂直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 的纵轴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这样做,将隔块主体部分118紧压电线2的外表面。然后,隔块 117的保持部分与外壳103的主体部分106的保持接合部分保持地接合。从而,隔块117保 持在外壳103上。在这种情况下,隔块117防止金属端子205(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从各 自的端子容纳腔112掉落并从而防止其从外壳103掉落。 然后,LED 6置于并且安装在LED支撑部分208b上。然后,LED6的一个端子焊接 到穿过一个第二开口 208c而暴露的一个金属端子205的安装部分233上。然后,LED 6的 另一个端子焊接到穿过另一个第二开口 208c而暴露的另一个金属端子205的安装部分233 上。从而,LED6电连接于两个金属端子205,并且在此固定。以这种方式,完成照明单元201。
在第三实施例中,LED 6通过焊接直接连接到电力供给到的金属端子205的安装 部分233。因此,与包括其上安装有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用于将电力提供到印制电路板的 主板、连接于主板的电线和连接器等的现有的照明单元相比,电力经由金属端子205供给 到LED 6而不使用现有的照明单元的这些电子元件。因此,无需设置印制电路板、主板、连 接器等。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照明单元201,其中通过省去印制电路板、主板、连接器等而能 够减少零部件的数目,并且还能够减少将零部件组装到一起所需的时间和劳动。
此外,外壳103包括隔块117,该隔块通过穿过外壳的顶壁108而形成的第一开口 108a而插入到该外壳103中,并且被保持在外壳103上,并且还防止每个都固定于电线2的 金属端子205从该外壳103掉落;以及用于分别保持金属端子205的保持片114。因此,能 够确定地防止金属端子205从外壳103掉落。 在上面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虽然LED 6用作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引用的 "电子元件",但是电子元件不限于LED。例如,其能够被用在任何合适的相关设备的操作中 所使用的开关所替代。 上述实施例仅仅示出了发明的代表形式,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的各实施例。 即,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题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1权利要求
一种照明单元,包括外壳;多个金属端子,该多个金属端子支撑在所述外壳上并且被供给电力;以及电子元件,其被安装在所述金属端子上;其中每个所述金属端子都具有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多个端子压配合孔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并且 每个所述金属端子都包括一对弹性片部分,该弹性片部分形成为被压配合到对应的端子压 配合孔中并且能够在彼此靠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通过夹物模压将所述金属端子安装在所述外 壳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金属端子都包括电连接部分,该电 连接部分剌入到电线的绝缘护套中以与所述电线的芯线相接触,并且所述电连接部分具有 插缝,该插缝在其一端处开口 ,并且所述电线通过该插缝的开口端而插入到该插缝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金属端子都包括端子连接部分,该 端子连接部分用于连接到固定于电线的配合金属端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单元,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隔块,该隔块穿过形成在所述 外壳的外壁上的开口而插入到所述外壳中,以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上并且防止所述每个都固 定于各个电线的所述配合金属端子从所述外壳中掉落,并且所述外壳还包括保持片,每个 该保持片分别保持与对应的所述配合金属端子的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单元,其具有少量的零件并且需要相对少的工作时间来用于其组装。该照明单元包括外壳;支撑在所述外壳上并且被供给电力的金属端子;以及安装在所述金属端子上的电子元件。每个所述金属端子都具有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
文档编号F21V23/00GK101761805SQ20091024953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山本真也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