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27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壁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仿真壁炉结构中,对壁炉燃烧体的模拟通常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对壁炉燃 烧火焰的模拟,这一部分通常采用将变化的光线投射到具有成像作用的成像屏上来实现,如
公开日为2007年9月5日、公开号为CN 20094429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壁炉的火焰模拟装 置,包括光源、火焰板、半透明的成像屏、半透明的玻璃屏、带透光孔的遮光体、机壳空腔 前方位置的仿真燃料床,带透光孔的遮光体置于火焰板的后面,成像屏前固定玻璃屏,光源 与遮光体配合,遮光体与一传动机构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遮光体不仅可以水平安装,也 可以垂直安装与传动机构配合,形成轴向、径向运动的光线,光线经火焰板上的火焰孔形成 火焰的形状,再投射到成像屏和玻璃屏上,产生火焰的纵向升腾、横向飘荡视觉效果。另一 部分是对壁炉燃烧状态的木炭的模拟,这部分通常采用外形类似木材或炭块的固定结构,设 置在成像屏的下方,来模拟炭火,如
公开日为2009年1月7日、公开号为CN 101338916的专利 文件公开了一种内外炭床多层火焰电壁炉,包括电壁炉的壳体、设于壳体下侧的成像光源及 设于成像光源上方的光线处理装置、仿真炭床及紧靠仿真炭床的成像屏组成,成像屏的下端 前侧设有前仿真炭床,成像屏的下端后侧设有后仿真炭床,所述的后仿真炭床高于前仿真炭床 。
公开日为2004年4月7日、公开号为CN 261023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壁炉取暖器用的仿真 木材,它由仿真木材基体和光源构成,基体为外形仿真木材的不规则透明空腔体,在空腔体 内设有发光二极管或灯珠,各发光二极管或灯珠串接或并接后通过导线引出基体与外部电源 相连。仿真木材基体采用半透明材料体,其外表面不规则间隔涂覆有颜料层,颜料层可根据 仿真需要选择各种色彩,通常选用暗褐色的与木材相近的颜色。类似这种固定结构的木材或 炭床所模拟的炭火,其炭火的颜色深浅变化主要依靠木材或炭床外表面不规则间隔涂覆的颜 料层来实现,因此,每个电壁炉上炭火的外形及明暗程度都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缺少 真实炭火燃烧时具有时明时暗火星光点的发光特点,缺少真实感。此外,这类炭床通常只能 设置在成像屏的底部,所模拟的炭火均成片出现在成像屏的底部,这样,就会造成炭火形态 单一,影响了炭火的观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壁炉炭床存在的炭火形态单一、观赏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 种可以模拟出多个独立的炭火燃烧点,形式多样,观赏效果好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壁炉存在的炭火的亮度固定、缺少真实感的 问题而提供一种炭火燃烧时具有时明时暗的火星光点,真实感强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 焰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 幕,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焰幕包括透光板,透光板上设有成像机构及炭床,炭床包括若干个 位置固定的、带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将炭床直接固定在带成像机构的透光板上,可以将 通过优化设计的炭火图案固化在成像屏上,使其具备最佳的观赏效果。而将炭床直接固定在 带成像机构的透光板上,炭火可以出现在成像屏的任意位置,改变了传统电壁炉炭床紧靠在 成像屏底部设置,炭火只能成片出现在成像屏底部的结构特征,可以在一块成像屏上,模拟 出多个独立的炭火燃烧点,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由于火焰幕上需设置电壁炉的成像机构, 因此,平面或弧面结构的透光板符合一般电壁炉对成像屏的结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滞光 炭块上的透光面是指滞光炭块的某一面,它既可以让光线透过且对透过的光线产生折射及反 射作用,同时也能反射外来光线,从而使光线在滞光炭块内部及滞光炭块之间、滞光炭块与 成像屏之间产生无数次的折反射,最后达到滞光效果。此外,滞光炭块的形状、大小、透光 面的多少及其透光性等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滞光炭块上也可以设置若干不透光面。
作为优选,透光板为平面或弧面结构,成像机构为设置在透光板上的毛面结构,毛面结 构的面积与透光板相同,炭床设置在透光板的下部或下端,滞光炭块固定在透光板上。由于 火焰幕上需设置电壁炉的成像机构,平面或弧面结构的透光板符合一般电壁炉对成像屏的结
构要求。在透光板上设置毛面结构作为电壁炉的成像机构(如在平板玻璃上设置磨砂面作为 成像机构),则可以将作为炭床用的滞光炭块直接固定在透光板的任意一面上。此外,成像 机构也可以采用在透光板上涂覆成像膜的结构形式,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采用将滞光炭块 设置在成像膜一侧的结构方案,则可能出现受成像膜的强度限制而无法实施的情形。将炭床 设置在透光板的下部或下端,是为炭床上部出现的火焰留出一定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可以留 出 一半以上的位置作为燃烧火焰的模拟空间。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结构方案,透光板为平面或弧面结构,成像机构为紧贴透光板设置的 薄片状成像屏,成像屏的大小与透光板相同,炭床设置在透光板的下部或下端,滞光炭块固定在成像屏和/或透光板上。薄片状成像屏为现有技术,通常为毛面或磨砂结构,将其与透 光板结合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直接将炭床设置在成像屏上。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 技术的成像屏结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身具有足够强度、可以满足炭床设置要求的成像屏(如厚度 较大的成像屏),则可以直接将炭床设置在成像屏上,这时虽然没有独立结构的透光板,但 应该认为成像屏内已经包含了透光板结构。
作为优选,滞光炭块为表面设有多个折射面的透明多面体,其与透光板或成像机构紧贴 的部分构成炭火光亮区,其周边呈楔状的空隙形成滞光区。具有多个折射面的多面体滞光炭 块具有折射与反射功能,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发出的不规则光线照射下,由于滞光炭块的 折射作用,某些时候及某些角度的光线会聚焦在成像屏上,从成像屏上看,滞光炭块与成像 屏紧贴的面会形成炭火光亮区,非常类似于木炭燃烧时星星点点的火星光点,由于火焰发生 装置的光线时有时无,因此,火星光点时明时暗,与真实炭火的燃烧发光情形非常相似,真 实感很强。另外,某些光线经滞光炭块多次折反射后有滞留在炭床内的感觉,并在炭火光亮 区周边呈楔状的空隙内形成滞光区,滞光区给人以火焰停留在炭块间隙空间内的感觉,更增 强的了炭床真实性,大大提高了电壁炉的观赏美感。此外,滞光炭块也可以采用半透明结构 ,由于半透明结构的透光效果较差,炭床的透光率降低,火星光点及滞光区的亮度较弱,但 所模拟的炭床炭火具有朦胧感,另有一番意境。
作为优选,炭床内还设有具有天然木炭外形的仿真炭块,仿真炭块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 ,仿真炭块与滞光炭块的比例是1比2至1比8。在滞光炭块中混入适量的透明或半透明结构的 仿真炭块,可以使炭床结构更接近真实炭火,这里的木炭外形可以是块状结构,也可以是条 状或带分叉的条状结构。对于透明或半透明结构的仿真炭块,优选采用半透明结构的仿真炭 块,由于半透明结构的仿真炭块透光少,因此在成像屏上看上去亮度较暗,这样就会在炭床 中出现部分燃烧程度较低的炭块,同时由于这些半透明结构的仿真炭块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 置发出的光线及多面体结构的滞光炭块的折反射光的照射下,其轮廓处的亮度会明显大于炭 块中心部位的亮度,这种结构符合炭块刚开始燃烧时的结构特征,因此,可以明显提高炭火 的仿真效果。 一般仿真炭块与滞光炭块的比例是1比2至1比8,仿真炭块过多,会影响滞光炭 块功能的发挥。
炭床上的滞光炭块或仿真炭块为单层或多层叠加结构,优选为多层叠加结构,多层叠加 结构的炭床其远离透光板的炭块固定在紧靠透光板的炭块上。单层结构的滞光炭块会在成像 屏上留下炭块的空隙,影响炭床的真实感,通常采用2至3层的炭块来组成炭床,层数过多不但增加体积、成本,同时也会影响成像光线的通过,削弱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的成像效果, 降低炭火的亮度。另外,由于滞光炭块及仿真炭块的大小、形状并不一致,因此,层数慨念 并不严格,且炭块通常采用交错排列,透光板上不同位置的炭块层数也不可能一致,排列完 成的炭床整体厚度大体一致即可。
作为优选,成像机构及炭床设置在透光板的后侧,滞光炭块固定在成像机构上,透光板 、成像机构及炭床为一体化的结构。虽然本发明容许将滞光炭块固定在透光板的前后两侧, 现有技术中也有在成像屏的前后两侧设置炭床的结构,且成像机构也存在设置在透光板的前 侧、后侧及前后两侧等不同方案,不同的方案均有不同有益效果,但作为优选方案,采用成 像机构及炭床设置在透光板的后侧,滞光炭块固定在成像机构上,透光板、成像机构及炭床 连接为一体化的结构。这种一体化结构的火焰幕简化电壁炉的结构,同时,成像机构紧贴炭 床可以提高炭火的清晰度,有利于提高观赏效果。
火焰幕一般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的前侧,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电机带动的转动
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或采用包括芯轴、转筒及设置在转筒上的反光条的轴套式火焰 发生装置。本发明的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的前侧,其火焰幕上的透光板处于传 统电壁炉成像屏的位置,两种优选结构的火焰发生装置均为现有技术,除此以外,应用本发 明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火焰发生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变化结构,透光板下端向前弯曲呈L形结构,炭床设置在透光板直立 部分下部或下端及弯曲部分的后侧或下方。这种方案在电壁炉上形成的斜面结构的炭床,强 化了炭火的底部结构,使炭火的结构具有立体性,从而大大增强了炭火的立体感,使其更接 近炭火的自然形态。无论是平面还是弧面结构的透光板,均可在下端设置弯曲结构。
作为优选,透光板弯曲部分的下方设有火焰发生装置,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电机带动 的转动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也可以采用包括芯轴、转筒及设置在转筒上的反光条 的轴套式火焰发生装置。由于弯曲部分的透光板基本上呈横向设置状态,透光板后侧的光线 很难在弯曲部分的成像机构上形成有效的模拟像,因此,在透光板弯曲部分的下方专门设置 针对弯曲部分成像机构的火焰发生装置,使成像光线能在弯曲部分的成像机构上模拟出炭火 时明时暗火星光点,增强炭火的真实感。
本发明的实质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壁炉存在的炭火形态单一、观赏效 果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壁炉存在的炭火的亮度固定、缺少真实感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模拟出多个独立的炭火燃烧点,形式多样、具有时明时暗的火星光点且光线有 滞留感,观赏效果好,真实感强。


图l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实施例l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实施例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带有本发明火焰幕的电壁炉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滞光炭块附近的光线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l
在图l所示的实施例l中, 一种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包括透光板l,透光板l为红 色平板玻璃,其中一面为作为成像机构的磨砂毛面,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1的下端的磨砂毛面 上,炭床3包括带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4及具有天然木炭外形的、半透明的仿真炭块7,仿 真炭块7与滞光炭块4的比例是1比6,滞光炭块4与仿真炭块7混合后按事先设定的形状直接固 定在在透光板的磨砂结构上,并形成2至3层相互粘接的炭床结构,使透光板l、成像机构2及 炭床3成为一体化的固定结构。由于滞光炭块4为表面设有多个折射面的透明多面体,因此, 滞光炭块4与磨砂结构紧贴的部分将构成炭火光亮区5,其周边呈楔状的空隙则形成滞光区6 (见图5)。
实施例1的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8的前侧,其设有炭床的一面靠近火焰发生 装置,另外一面面向使用者,为电壁炉面板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电机带动 的转动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
实施例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2中,透光板l为弧面结构,成像机构2为紧贴透光板1设置的薄片状 成像屏,成像屏的大小与透光板l相同,设置在透光板的凹面一侧并固定在透光板上,炭床 3固定在透光板下端的成像屏上,炭床3包括带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4及具有天然木炭外形 的、半透明的仿真炭块7,仿真炭块7与滞光炭块4的比例是1比4。其余和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2的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8的前侧,透光板的凹面靠近火焰发生装置 ,凸面面向使用者,为电壁炉面板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采用包括芯轴、转筒及设置在转筒上的反光条的轴套式火焰发生装置。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透光板1为平面结构,透光板1下端向前弯曲呈L形结构,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 l直立部分下端及弯曲部分的后侧,炭床3固定在透光板下端的成像屏上,炭床3包括带多个 透光面的滞光炭块4及具有天然木炭外形的、半透明的仿真炭块7,仿真炭块7与滞光炭块4的 比例是1比2 (见图3 )。其余和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3的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8的前侧,透光板l弯曲部分的下方另设有 针对透光板1弯曲部分的火焰发生装置9 (见图6),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电机带动的转动 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透光板1为平面结构,透光板1下端向前弯曲呈L形结构,其弯曲部分后侧的炭 床设置与实施例3相同,弯曲部分的前侧也设有炭床结构,所述的炭床为单层结构,包括带 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4及具有天然木炭外形的、半透明的仿真炭块7,仿真炭块7与滞光炭 块4的比例是1比8,滞光炭块4及仿真炭块7为可移动结构(见图4)。
除上述实施例外,如果将本发明的成像机构设置在透光板的前侧或前后两侧,或者炭床 采用分片设置在透光板上的结构,则构成新的实施例。
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使用时,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的前侧,电壁 炉的光源通过火焰发生装置反射到火焰幕上,火焰幕上部没有设置滞光炭块的位置所呈现的 图像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在跳动的成像光线照射下形成了木材燃烧的火焰像。当光线照射 到火焰幕下部的滞光炭块时,某些时候及某些角度的光线会聚焦在成像屏上,从成像屏上看
,滞光炭块与成像屏紧贴的面会形成炭火光亮区,非常类似于木炭燃烧时星星点点的火星光 点,由于火焰发生装置的光线时有时无,因此,火星光点时明时暗,与真实炭火的燃烧发光 情形非常相似,真实感很强。另外,某些变化着的光线经滞光炭块多次折反射,同时某些变 化着的光线直射至成像屏上,部份光线又经滞光炭块表面的多次反射,即在所述的楔状空隙 内多次反射,诸多光线的相互叠加,加上人的视觉残留及大脑对视觉图像的合成作用,最后 在炭火光亮区周边呈楔状的空隙内形成滞光区,滞光区给人以火焰停留在炭块空隙附近不断 翻滚和变幻燃烧着的感觉,这样更增强的了炭床真实性,大大提高了电壁炉的观赏美感(见 图7)。对于设有半透明仿真炭块的结构,由于半透明的仿真炭块透光少,因此在成像屏上 看其亮度较暗,这样就会在炭火结构中出现部分燃烧程度较低的炭块,这些半透明结构的仿 真炭块在电壁炉成像光及滞光炭块的折反射光的照射下,其轮廓处的亮度会明显大于炭块中心部位的亮度,这种结构符合炭块刚开始燃烧时的结构特征,因此,可以明显提高炭火的仿 真效果。
对于透光板下端弯曲呈L形的结构,由于弯曲部分的透光板基本上呈横向设置状态,透 光板后侧的光线很难在弯曲部分的成像机构上形成有效的模拟像,因此,照射光线主要依赖 其下方的火焰发生装置,使成像光线能在弯曲部分的成像机构上模拟出炭火时明时暗火星光 点,从而大大增强了炭火的立体感与真实感,这种结构炭床内的上下炭火衔接自然,更接近 炭火的自然形态。另外,对于弯曲部分的前侧设有可移动炭块的结构,改变这些炭块的相对 位置结构比例,炭床就会形成不同的形态,这样,随着炭块形态的改变,不但炭床的外形得 以改变,炭床内部光线的折反射线路、光亮区及滞光区也随之全部改变,因此,呈现在使用 者面前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景象,具有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是所述的火焰幕包括透光板(1),透光板(1)上设有成像机构(2)及炭床(3),炭床(3)包括若干个位置固定的、带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4)。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透光板(1)为平面或弧面结构,成像机构(2)为设置在透光板(1)上的毛面结构 ,毛面结构的面积与透光板(1)相同,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1)的下部或下端,滞光 炭块(4)固定在透光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透光板(1)为平面或弧面结构,成像机构(2)为紧贴透光板(1)设置的薄片状成 像屏,成像屏的大小与透光板(1)相同,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1)的下部或下端,滞 光炭块(4)固定在成像屏或透光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固定有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滞光炭块(4)为表面设有多个折射面的透明多面体,其与透光板(1)或成像机构( 2)紧贴的部分构成炭火光亮区(5),其周边呈楔状的空隙形成滞光区(6)。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炭床(3)内还设有具有天然木炭外形的仿真炭块(7),仿真炭块(7)为透明或半 透明结构,仿真炭块(7)与滞光炭块(4)的比例是1比2至1比8。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炭床(3)上的滞光炭块(4)或仿真炭块(7)为单层或多层叠加结构,多层叠加结构的炭 床其远离透光板(1)的炭块固定在紧靠透光板(1)的炭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 焰幕,其特征在于成像机构(2)及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1)的后侧,滞光炭块(4)固 定在成像机构(2)上,透光板(1)、成像机构(2)及炭床(3)为一体化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火焰幕设置在电壁炉火焰发生装置(8)的前侧,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 电机带动的转动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或采用包括芯轴、转筒及设置在转筒上的反光 条的轴套式火焰发生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板(1)下端向前弯曲呈L形结构,炭床(3)设置在透光板(1)直立部分下部或下 端及弯曲部分的后侧或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其特征在 于透光板(1)弯曲部分的下方设有火焰发生装置(9),所述的火焰发生装置为电机带动的 转动轴及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反光条,也可以采用包括芯轴、转筒及设置在转筒上的反光条的 轴套式火焰发生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固定炭床的电壁炉火焰幕,所述的火焰幕包括透光板,透光板上设有成像机构及炭床,炭床包括若干个位置固定的、带多个透光面的滞光炭块。将炭床直接固定在带成像机构的透光板上,可以将通过优化设计的炭火图案固化在成像屏上,使其具备最佳的观赏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壁炉存在的炭火形态单一、观赏效果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壁炉存在的炭火的亮度固定、缺少真实感的问题,本发明可以模拟出多个独立的炭火燃烧点,形式多样、具有时明时暗的火星光点且光线有滞留感,观赏效果好,真实感强。
文档编号F21S10/04GK101556018SQ20091030046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
发明者朱宏锋 申请人:义乌市安冬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