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53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调整照明方向的发光二极管 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照明灯具所消耗的能源极为可观,发展照明节能是重要的新能源科技,而半 导体照明采用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该新光源以其高发光效率、节能、长寿、 环保(不含汞、有毒气体)、启动快、指向性、耐震及抗冲击等优点,具有广泛取代传统照明 光源的潜力。应用LED在照明的新光源上,必须配合高效率的散热机构以尽量降低LED的结点 温度(Junction temperature),才能发挥上述诸多优点,否则照明装置的发光亮度、使用 寿命将大打折扣,影响所及将使该照明装置的节能效果不彰,并直接冲击该照明装置的可 靠度,引发严重的光衰甚至使照明装置失效;结点温度是衡量LED封装散热与环境散热能 力的重要技术指标,由于散热不良导致的结点温度升高,将严重影响到光源的发光波长、光 强、光效和使用寿命。螺旋式灯头已广为现有灯具用以与旋入式灯座接合达到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及支 撑灯具的目的,由于现有灯具为向其周围均勻发光,因此只要将灯具旋紧于该灯座即可达 到电连接与照明效果。另,发光二极管光源虽具有指向性,但对于沿螺旋式灯头的径向无特 定出光要求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也见采用该灯头,因此只要将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所述灯头 旋紧于该灯座即可实现与传统灯具相同的电连接与基本的照明效果,达到方便将现有灯具 直接替换成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目的。然而因上述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出光方向与灯头的旋入 方向一致而使发光面积受限,且散热面积也因只能朝背向光源的方向延伸,除严重影响灯 具的照明配光与散热效果,也造成外观过长及灯具重量的欲小不易,因此只适用于例如小 灯泡、指示灯、小夜灯、装饰灯等较低输出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对于沿灯头旋入的径向以单边出光单边散热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或具有特定径向 出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与现有灯具而言,因可延伸较大的发光面积与散热面积,从而可应 用于较高输出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提供较大的配光处理空间以得到较佳的照明效果与 较多元的照明应用、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以提升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光效、稳定性及寿命、以 及美化外观与轻化灯具等优点。然而,由于上述螺旋式灯头只有在旋紧于所述灯座时才能 发挥电连接的特性,然而在缺乏控制照明方向的情况下旋紧时往往会与要求的照明方向产 生偏差。如要藉旋出灯头一角度以达该灯具特定方向的照明,又可能无法克服电连接及易 松脱而造成无法长久维持灯具正确照明方向的困扰,因此不论就现有灯具或发光二极管灯 具而言,该现有灯头并不适用于须在一特定径向出光的照明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整照明方向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部、一光学部及一电气部。该散热部具有一散热 件,该光学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及一导光罩,该发光二极管光源设于散热件上并与散 热件导热连接,该导光罩设于散热件上并将发光二极管光源罩设于内。该电气部设于散热 部及光学部的一端,包括一壳体、一电路板以及一灯头。该壳体包括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周 缘朝向散热部及光学部延伸的一环形的侧壁,并由该侧壁与散热部及光学部接合。该电路 板设于该壳体内并与发光二极管光源电连接。该灯头设于壳体的底板的外端,包括一导电 套筒及沿轴向插设于该导电套筒内的一导电柱,该导电柱靠近壳体的一内端可转动地穿设 于壳体的底板上所设的一通孔中以将灯头与壳体枢接,该导电柱远离壳体的一外端伸出导 电套筒之外并与导电套筒固定且相互绝缘,该灯头与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以 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出光方向。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提供一种可旋入传统灯座且单边出光单边散热的高光效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贴 设发光二极管光源于散热件的吸热面将该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光时所释出的热量经由散热 件散发,达到该发光二极管灯具恒常维持在低温升的稳定出光功效。提供一种可旋入现有灯座且可调整朝径向的任一特定方向出光的发光二极管灯 具,通过在壳体与灯头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达到使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兼具调整 照明方向并同时与外部电源保持良好电连接的功效。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一实施例与一灯座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及灯座的组装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一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一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一壳体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第四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一定位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第一实施例与一灯座400的立体图,图2是图 1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100及灯座400的组装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100 中一壳体32的立体图。该发光二极管灯具100主要包括一散热部10、一光学部20及一电 气部30。散热部10包括一散热件11,由导热性佳的金属制成。该散热件11包括一散热基 座111及沿该散热基座111 一侧凸伸的若干鳍片112,所述散热基座111是沿散热件11的 纵向延伸的板体,该散热基座111背向鳍片112的一侧为一吸热面113,所述吸热面113依照明配光的需要可以是一平面或呈不同角度的若干平面,也可以是一曲面,本发明的实施 例仅以平面作说明。光学部20设于散热部10的右侧,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1及一导光罩22。该发 光二极管光源21设于散热件11的散热基座111的吸热面113上,包括一矩形的导热基板 211、设置于该导热基板211上的若干发光体212、以及形成于该导热基板211上的若干电极 213,其中所述发光体212由至少一发光二极管(LED)芯片经透明封装所形成。该发光二极 管光源21的导热基板211设于散热基座111的吸热面113上,该导热基板211与散热基座 111的吸热面113之间的紧密热接触可先在其间涂抹一层热界面材料(TIM),再将螺丝分别 穿过导热基板211上所设的若干固定孔2111,以便分别锁固于散热基座111对应设置的若 干螺孔内,也可通过回焊方式将发光二极管光源21直接黏贴(SMT)于该散热基座111的吸 热面113上,以将发光二极管光源21所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散热件11的散热基座111及鳍 片112,并通过鳍片11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热量散发。该导光罩22为一半圆弧形的透光罩盖,其设于散热件11的散热基座111上并将 发光二极管光源21罩设于内,以提供发光二极管灯具100所需的照明分布、发光特性及对 发光二极管光源21保护的功能。电气部30设于散热部10及光学部20的底端,包括一电路板31、一壳体32及一灯 头33。该电路板31设于该壳体32内,并通过若干电线301与发光二极管光源21的电极 213电连接以及通过一对电线302与灯头33电连接,再将该灯头33旋入灯座400以与外部 电源连接从而对发光二极管光源21供电。该电路板31用以提供该发光二极管光源21所 需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管理。该壳体32呈碗状,其朝向散热部10及光学部20—端开口。该壳体32包括一圆 形的底板321及由该底板321的周缘朝向散热部10及光学部20延伸并逐渐向外扩张的一 环形的侧壁322。该壳体32的内壁设有若干定位座323以便与电路板31上所设对应的定 位柱311接合以固定该电路板31于该壳体32内。该壳体32的侧壁322上于靠近散热部 10及光学部20的一端设有若干气孔324,以便将电路板31产生的热量散出该壳体32夕卜。 该壳体32的开口端用于与散热部10的散热件11及光学部20的导光罩22的底端接合。该灯头33设于壳体32的底部外侧,包括一导电套筒331及沿轴向插设于该导电 套筒331内的一导电柱332。该导电套筒331为由导电性佳的金属薄板制成的一朝向壳体 32开口的圆筒,包括一环壁3311及位于该环壁3311底端并向外凸出的一锥形盖板3312。 该环壁3311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牙,用以与旋入式灯座400螺锁。该盖板3312的中心处设 有一开孔以供导电柱332穿设。该导电柱332由导电性佳的金属制成,其具有靠近壳体32 的一内端3321及远离壳体32的一外端3322。导电柱332设于该导电套筒331内且沿轴向 延伸,其内端3321与外端3322沿轴向分别伸出导电套筒331的两端。该盖板3312的内表 面铺设有一绝缘体3314,该导电柱332的外端3322通过该绝缘体3314与导电套筒331连 为一体并与导电套筒331形成电绝缘。该对电线302的其中的一将导电柱332的内端3321 与电路板31电连接,该对电线302的其中的另一将导电套筒331的内壁与电路板31电连 接。壳体32的底板321的中心处设有一通孔3211,该导电柱332的内端3321穿过底 板321的通孔3211并与设于底板321内侧的一阻挡件303结合,从而将该导电柱332与壳体32枢接,并以该导电柱332作为壳体32相对于灯头33转动的转轴。本实施例中,该阻挡 件303为与导电柱332的内端3321锁合的一螺母,该螺母与导电柱332之间还可进行胶固 或焊固,以防止螺母与导电柱33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该导电套筒331内设有一弹簧333, 该弹簧333套设于导电柱332的外围且夹设于壳体32的底板321与导电套筒331的盖板 3312之间。所述弹簧333呈压缩状态以提供张力,从而防止灯头33相对于壳体32在轴向 发生相对移动。当灯头33的导电套筒331与灯座400螺锁时,为使灯头33的导电柱332相 对于壳体32不发生偏摆,该导电柱332的外围还套装有一外径较大的定位筒334,并将该弹 簧333套设于该定位筒334的外周面。另外,该定位筒334靠近导电套筒331的盖板3312 一端的周缘沿径向向外凸设有一承压板3341,弹簧333的底端抵压于该承压板3341上。当灯头33的导电套筒331与灯座400螺锁后,为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照 明方向,该壳体32与灯头33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该调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32 上的一环形的凹槽326、设于该凹槽326内的至少一挡止部327及设于灯头33上的一凸肋 3315。该凹槽326设置在壳体32的底板321上且与底板321上的通孔3211呈同心设置。 灯头33与壳体32相枢接在一起时,灯头33的凸肋3315凸伸至壳体32的凹槽326内。当 灯头33锁合于灯座400内后,旋转壳体32可使灯头33的凸肋3315在壳体32的凹槽326 内相对滑动,并通过凹槽326内所设挡止部327限制灯头33与壳体32之间的相对转动角 度。本实施例中,该壳体32的凹槽326设于底板321的外端面,该灯头33的凸肋3315 设于导电套筒331靠近壳体32的一端并朝向壳体32延伸。另外,该壳体32的底板321 的外端面上还设有与通孔3211同心的一环形的外凸缘325,该外凸缘325围设于导电套筒 331的外围以引导导电套筒331的转动并具安全保护功能。壳体32的底板321上还设有一 线孔3212以供电连接导电套筒331与电路板31的电线302穿设。该灯座400为一传统的旋入式灯座,灯座400朝向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一端设 有一圆柱形的收容空间41,用以收容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灯头33。该灯座400设有两不 同极性的电触点,即于收容空间41内的一内壁上所设的一螺套42及于收容空间41内的底 部中央所设的一簧片43。该螺套42及簧片43分别通过接线端子44与外部电源的零线401 及火线402形成电连接。如图2所示,该发光二极管灯具100通过灯头33与连接外部电源的灯座400进行 电连接并可调整照明方向。当施力于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壳体32以将灯头33旋入灯座 400时,最初使灯头33上的凸肋3315在壳体32的凹槽326内滑动,直到该凸肋3315顶住 凹槽326内的挡止部327后才使灯头33开始随壳体32转动,驱使导电套筒331旋入灯座 400的螺套42中,直到使导电柱332的外端3322抵紧灯座400底部中央的簧片43,达到使 灯头33的导电套筒331与导电柱332分别与灯座400内具有两不同极性的电触点即螺套 42与簧片43电连接。然后,将壳体3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灯头33上的凸肋3315与壳 体32上的挡止部327分离而沿壳体32的凹槽326滑动,以致反向旋转壳体32时不再对灯 头33施力从而使灯头33仍与灯座400维持原锁紧的电连接状态。因此,通过沿相反方向 将壳体32旋转一定角度可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100至所需的任何照明方向。在此过程中, 由于弹簧333施加恒定的张力于承压板3341与壳体32的底板321上,使壳体32相对于灯 座400转动时保持稳固状态。
图4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IOOa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发 光二极管灯具IOOa中一壳体32a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具IOOa的电气部 30a包括电路板31、一壳体32a及一灯头33a。该壳体32a与灯头33a之间通过导电柱332 枢接并在两者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该调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32a上的一环形的 凹槽326a、设于该凹槽326a内的至少一挡止部327a及设于灯头33a上的一凸肋3315a。当 灯头33a锁合于灯座400内后,旋转壳体32a可使灯头33a的凸肋3315a在壳体32a的凹 槽326a内相对滑动,并通过凹槽326a内所设挡止部327a限制灯头33a与壳体32a之间的 相对转动角度。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IOOa与图1至3中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100 的主要区别在于调向结构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壳体32a的底板321的外端面凸伸有与底板321的通孔3211同心的 一环形的内凸缘328。灯头33a与壳体32a相枢接时,壳体32a的内凸缘328收容于灯头33 的导电套筒331a内。壳体32a的凹槽326a设于该内凸缘328的外周面上并靠近底板321 设置。该内凸缘328的外周面上另设置有一轴向的直槽329,该直槽329与凹槽326a连通 以供凸肋3315a滑入至所述凹槽326a内,该挡止部327a靠近直槽329设置且挡止部327a 的一侧边与直槽329的一边缘对齐。灯头33a的凸肋3315a设于导电套筒331a靠近壳体 32a的一端并沿径向朝向壳体32a的内凸缘328延伸。另外,壳体32a的底板321的外端面 于内凸缘328的外围设有与该内凸缘328同轴的一环形的外凸缘325a,该外凸缘325a围设 于导电套筒331a的凸肋3315a的外围以引导导电套筒331a的转动并具安全保护功能。图6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IOOb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发 光二极管灯具IOOb中一壳体32b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具IOOb的电气部 30b包括电路板31、一壳体32b及一灯头33b,该壳体32b与灯头33b的间通过导电柱332 枢接并在两者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该调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32b上的一环形的 凹槽326b、设于该凹槽326b内的至少一挡止部327b及设于灯头33b上的一凸肋3315b。当 灯头33b锁合于灯座400内后,旋转壳体32b可使灯头33b的凸肋3315b在壳体32b的凹 槽326b内滑动,并通过凹槽326b内所设挡止部327b限制灯头33b与壳体32b之间的相对 转动角度。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IOOb与图1至3中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主 要区别在于调向结构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壳体32b的底板321的外端面凸伸有与底板321的通孔3211同心的 一环形的外凸缘325b。灯头33b与壳体32b相枢接时,灯头33b的导电套筒331b靠近壳体 32b的一端收容于该外凸缘325b内。壳体32的凹槽326b设于该外凸缘325b的内周面上 并靠近底板321设置,该外凸缘325b的内周面上另设置有一轴向的直槽329b,该直槽329b 与凹槽326b连通以供凸肋3315b滑入至所述凹槽326b内,该挡止部327b靠近直槽329b 设置且挡止部327b的一侧边与直槽329b的一边缘对齐。灯头33b的凸肋3315b设于导电 套筒331b靠近壳体32b的一端并沿径向朝向壳体32b的外凸缘325b延伸。另外,壳体32b 的底板321的外端面设有与外凸缘325b同轴且收容于该外凸缘325b内的一环形的内凸缘 328b,该内凸缘328b与外凸缘325b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容置空间,以收容导电套筒331b的 凸肋3315b。图8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IOOc第四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发 光二极管灯具IOOc中一定位件335的立体图。发光二极管灯具IOOc的电气部30c包括电路板31、壳体32 (图3所示及一灯头33c,该壳体32与灯头33c相枢接并在两者之间设有相 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该调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32上的环形的凹槽326、设于该凹槽326内 的至少一挡止部327及设于灯头33c上的一凸肋3354。当灯头33b锁合于灯座400内后, 旋转壳体32可使灯头33c的凸肋3354在壳体32的凹槽326内滑动,并通过凹槽326内所 设挡止部327限制灯头33c与壳体32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IOOc与图1至3中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100的主要区别在于灯头33c。本实施例中,灯头33c除了包括一导电套筒331c、导电柱332、弹簧333及定位筒 334外,还包括一定位件335。该定位件335包括一圆形的定位板3351及由该定位板3351 的周缘背向壳体32延伸的一环形的内凸缘3352。该定位板3351背向壳体32的一侧设有 若干平行的柱体3353,定位筒334朝向壳体32的一端对应定位件335的柱体3353相应地 设有若干孔道3342。该灯头33c的凸肋3354设于定位件335的定位板3351朝向壳体32 的一端面上。另外,该定位件335的定位板3351的中心设有供导电柱332穿设的一开孔 3355及供电线302穿设的一线孔3356。组装该灯头33c与壳体32时,定位筒334套设于导电柱332的外围并能带动导电 柱332 —起转动。定位件335套设于导电柱332的顶端外围且位于壳体32的底板321与 定位筒334之间,定位件335的柱体3353收容于定位筒334的孔道3342内以通过定位件 335带动定位筒334 —起转动。定位件335的凸肋3354设于壳体32的凹槽326内,弹簧 333呈压缩状态夹设于定位件335的定位板3351与定位筒334的承压板3341之间。定位 件335的内凸缘3352与壳体32的外凸缘325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以容置导电套筒331c 靠近壳体32的一端部。在该发光二极管灯具IOOd的灯头33c旋入或旋出灯座400的过程中,当灯头33c 的定位件335上的凸肋3354抵紧壳体32的凹槽326内的挡止部327时,该定位件335随 壳体32 —起运动并由该定位件带动整个灯头33c转动。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已进一步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达成的功效,包括(1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旋入传统灯座且单边出光单边散热的高光效发光二极管灯 具,通过贴设发光二极管光源于散热件的吸热面将该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光时所释出的热量 经由散热件散发,达到该发光二极管灯具恒常维持在低温升的稳定出光功效。(2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旋入现有灯座且可调整朝径向的任一特定方向出光的发光 二极管灯具,通过在壳体与灯头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达到使该发光二极管灯具 兼具调整照明方向并同时与外部电源保持良好电连接的功效。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 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9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一散热件;一光学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及一导光罩,该发光二极管光源设于散热件上并与 散热件导热连接,该导光罩设于散热件上并将发光二极管光源罩设于内;及一电气部,设于散热部及光学部的一端,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周缘朝向散热部及光学部延伸的一环形的侧 壁,并由该侧壁与散热部及光学部接合;一电路板,设于该壳体内并与发光二极管光源电连接;以及一灯头,设于壳体的底板的外端,包括一导电套筒及沿轴向插设于该导电套筒内的一 导电柱,该导电柱靠近壳体的一内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的底板上所设的一通孔中以将灯 头与壳体枢接,该导电柱远离壳体的一外端伸出导电套筒之外并与导电套筒固定且相互绝 缘,该灯头与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出光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调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上的 一环形的凹槽、设于该凹槽内的至少一挡止部及设于灯头上的一凸肋,该灯头的凸肋设于 壳体的凹槽内,当灯头锁合于一灯座内后,旋转壳体使灯头的凸肋在壳体的凹槽内相对滑 动,并通过凹槽内所设挡止部限制灯头与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凹槽设于底板的外端 面,该灯头的凸肋设于导电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并朝向壳体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板的外端面凸伸有 与底板的通孔同心的一环形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收容于灯头的导电套筒内,壳体的凹槽设 于该内凸缘的外周面,灯头的凸肋设于导电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并沿径向朝向壳体的内凸 缘延伸,该壳体的内凸缘的外周面上另设置有一轴向的直槽,该直槽与凹槽连通以供凸肋 滑入至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板的外端面凸伸有 与底板的通孔同心的一环形的外凸缘,灯头的导电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收容于该外凸缘 内,壳体的凹槽设于该外凸缘的内周面上,灯头的凸肋设于导电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并沿 径向朝向壳体的外凸缘延伸,该外凸缘的内周面上另设置有一轴向的直槽,该直槽与凹槽 连通以供凸肋滑入至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套筒内 设有一弹簧,该弹簧套设于导电柱的外围且夹设于壳体的底板与导电套筒的底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柱的外围套装有一定位 筒,该弹簧套设于该定位筒的外周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头还包括一定位筒及一定 位件,该定位筒套装于导电柱的外围并能带动导电柱一起转动,定位件套设于导电柱的顶 端外围且位于壳体的底板与定位筒之间,该定位件与定位筒相接合并能够带动定位筒一起 转动,灯头的凸肋设于该定位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一定位板,该定位 板背向壳体一侧设有若干柱体,该定位筒朝向壳体的一端对应定位件的柱体相应地设有若 干孔道以收容定位件的柱体,灯头的凸肋设于定位件的定位板朝向壳体的一端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头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 套设于该定位筒的外周面并夹设于定位件的定位板与导电套筒的底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呈碗状,其朝向散热部 及光学部一端开口,该壳体的侧壁由底板朝向散热部及光学部延伸并逐渐向外扩张。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侧壁上于靠近散热部 及光学部的一端设有若干气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包括一散热基座及沿 散热基座一侧凸伸的若干鳍片,发光二极管光源设于散热基座另一侧的一吸热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的散热基座沿壳体 的轴向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部、一光学部及一电气部。散热部具有一散热件,光学部包括设于散热件上的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及将该发光二极管光源罩设于内的一导光罩。该电气部包括一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一电路板以及一灯头。该壳体包括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周缘朝向散热部及光学部延伸的一环形的侧壁,并由该侧壁与散热部及光学部接合。该灯头设于壳体的底板的外端,包括一导电套筒及沿轴向插设于该导电套筒内的一导电柱。灯头与壳体的间通过导电柱枢接。该灯头与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调向结构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出光方向。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2003635SQ20091030637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泰健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