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76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框架,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本身弹性限度内可张力的范围
来达到固定效果的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具有省电、无幅射、体积小、低耗电量、平面直角、高解析度、画质稳 定等多项优势的液晶显示器,为原先处独占地位的传统映像管荧幕(简称CRT)带来了莫大 的冲击,尤其是现今各式通讯产品如手机、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PDA、液晶荧幕等产品越 来越普及,也使得液晶显示器(LCD)的需求量大大提升。 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配置于此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其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 身并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必须提供一背光模组,用以提供此液 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并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进 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请参阅图一A,是为公知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具有一 模组前框11 (Bezel)、一液晶显示面板12 (LCD Panel unit)、一光学膜片层13 (Films)、一模 组侧框14 (Side-frame)、一反射片15 (Reflector)、一灯管组16 (Lamps unit)以及背板组 17(Back-cover)。其中,模组前框ll是背光模组的最外层,为一中空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其 功能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2,且不会挡住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画面。另外,除了前述 的固定功能外,由于模组前框11是包覆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外缘,因此也保护了液晶显示 面板12的外缘以及内部控制电路不会受到使用者触碰而损毁。通常,为了提供液晶显示器 足够的结构强度,模组前框都会使用铝合金或镀锌钢板等材质构成,同时利用板金冲压技 术一体成形。 中小尺寸背光模组的模组前框体积较小,故一般成型机台均能轻易地制作一体成 形的模组前框。但是,若将液晶显示器的机种尺寸放大至32时或37时以上时,一体成形 的模组前框制作便需要用到大尺寸的机台搭配大尺寸的冲压模具方可完成,然而大尺寸冲 压模具十分昂贵,此一成本对于液晶显示器制造厂商而言,更是必须考量的一重要因素。因 此,设计者趋向于将模组前框的结构分由两件式边架或是四件式边架组合而成,以增加制 造模组前框上的价格优势。 进一步说明组装四件式模组前框时,其接合方式如图一B所示,是以螺丝锁附的 方法来进行。图中的模组前框20是由两第一组合构件21以及两第二组合构件22组成,且 该两组合构件21、22的两端均各具有至少一孔231、232,至少一孔设计一螺纹结构,该螺纹 结构以抽牙方式来制造。其中,第一组合构件21的孔231与第二组合构件22的孔232如 第一 C图定位后,可利用一螺丝24穿过孔231与孔232锁附,并利用螺丝24锁穿孔232并 与孔231锁附,使得将第一组合构件21与第二组合构件22的接合处固定,此即完成模组前框四个角中的一部,依照此方式完成其他三个角固定即可达到固定整个模组前框的效果。 然而,依照上述的方法,将模组前框以多件式边架组装后再以螺丝锁固,虽能解决 公知技艺所面临的困境,却衍生了另一个难题。回溯图一B所示,若该模组前框是以四件式 组合构件组合而成,则共需要十六颗螺丝24来将第一组合构件与第二组合构件的接合处 固定,始能完成模组前框一完整框体的组装。此举不仅仅会导致部分材料成本的增加,也造 成了组装工时的浪费,反而削弱了产品竞争力。另外,以螺丝或其他固定件(例如卡榫) 来固定两组合构件间的接合处,也很可能在液晶显示器长期使用后,或是在搬运过程中,发 生螺丝松脱或是螺丝崩牙的状况。因而,如何发展出一种能够节省材料成本又不减液晶显 示器整体结构强度的模组框架结构乃是设计者汲思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应用于一背光模
组,可用以解决上述公知技艺所遭遇的困境,降低液晶显示器整体的材料成本。 此框架是由两第一边架以及两第二边架所组装而成。其中,第一边架的一端是由
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且该第一板面、该第二板面及该第三板面
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第二边架的一端则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
三板块连接而成,且该第一长板块、该第二长板块与该第三板块其中的一具有一第二突出
部。其中,上述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背侧的凹洞可相互嵌合以固定第一边架与第二
边架的接合处。
—种电子装置,至少包含 —显示面板; —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该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框架,该框架包含 —第一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该第一板 面、该第二板面及该第三板面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以及 —第二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三板块连接而成,其中
该第一长板块、该第二长板块与该第三板块其中的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突出部
背侧的凹洞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嵌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是因直接使用第一边架31的第一突出部312与第二边架32的第 二突出部324背侧的凹洞相互嵌合,来达到固定的效果,故可以有效地减少框架组装时螺 丝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整体背光模组的价格。 (2)另外,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将第一边架31直接压入第二边架32,并使前述
的第一突出部嵌入第二突出部背侧的凹洞中而结合,故相较于公知技术可有效地整体背光
模组的组装时间,在目前竞争激烈的产业面上,较公知技艺更具有优势与竞争力。 (3)再者,观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于第一边架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或第三板面的
突出部搭配第二边架的第一长板块、第二长板块或第三板块上相对应的凹洞,以及用螺丝
锁合的孔洞,再加上分别设置于两边架上的四边形遮板等装置,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是自
x、y、z三方向来固定框架,使整体的结构自由度为零,其固定效果相较于公知技术更适合应用于目前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以及更详细的实施方式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 以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一A是为公知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示意图;[0022]图一B是为公知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的前框组装示意图;[0023]图二A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二B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俯视图;图二c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组装示意图;图三A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以及图三B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组装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液晶显示器11 模组前框12液晶显示面板13 光学膜片层14模组侧框15 反射片16灯管组17 背板21第一组合构件22 第二组合构件231、232 孑L24 螺丝30框架31 第一边架32第二边架311长板件311a第一板面311b第二板面311c第三板面312第一突出部313长板面315第二四边形遮板321第一长板块322第二长板块323第三板块324第二突出部325第一四边形遮板314、326 孔洞D!凹洞直径4 突出部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二A,此图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框架30主要是由两第一边架31以及两第二边架32所组装而成。其中,第一边架31的一 端是由一第一板面311a、一第二板面311b与一第三板面311c连接而成,且第一板面311a、 第二板面311b及第三板面311c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312。 特别说明的是,第一边架31主要包含一长板件311,第一板面311a是由长板件 311的一短边朝向外侧水平延伸。且第一板面311a、第二板面311b以及第三板面311c均 为四边形板块,且第一板面311a与第三板面311c是位于311b第二板面的相对两边,而形 成一"U"字形结构。其中,第一边架31更具有一长板面313,长板面313以一长边与长板件 311的一长边连接并夹有一角度。通常,本实用新型的框架30的第一边架31的长板面313与长板件311所夹的角度需配合欲装载保护的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为约90度角,而形成一 L
型构件。但是,本实用新型所谓的夹角并不受限于此,端视应用途径而随的调整。 第二边架32的一端则由一第三板块323、一第一长板块321与一第二长板块322
连接而成,且第三板块323与第二长板块322彼此相对且其板面沿展方向一致。其中,第一
长板块321、第二长板块322与第三板块323其中的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324,且第二突出
部背侧的凹洞可与第一边架31的第一突出部312相互嵌合以固定该两边架31、32的接合处。 如图所示,进一步说明第二边架的各个板块间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一长板块321 与第二长板块322是以一长边相连接,且夹有一角度,至于所夹角度大致与第一边架31的 长板件311与长板面313相同,并已揭示于前文,无须赘述亦得以明了。而第三板块323的 形状与大小大致与第一边架31的第三板面311c相同,且其一边与部分的第一长板块321 一长边连接,换句话来说,即第三板块323的边长小于第一长板块321长边的长度。此时, 第三板块323、第一长板块321与第二长板块322构成一容置空间。然而,上述的描述仅为 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板面或板块的形状大小均可随设计者需要而调整,并 不受限于此。 另外,第二边架32还有一第一四边形遮板325,该第一四边形遮板325的相邻两边 是分别连接于第一长板块321与第二长板块322的一短边,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三板块323一致。 请参考图二B,这是图二A的俯视示意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突出部 324是设置第二边架32的第三板块323与第二长板块322的表面,而第一突出部312是设 置于第一边架31的第一板面311a以及第三板面311c,并相对于第二边架32的第二突出 部324背侧的凹洞。其中,第一突出部312的直径为4,而第二突出部324背侧的凹洞的直 径为且D工是略大于4。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将第一边架31中第一板面311a、第二板面 311b与第三板面311c所形成的"U"字形结构压入第二边架32中由第三板块323、第一长 板块321与第二长板块322所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此时,第一突出部312附近的板金会因 挤压而受力产生些许变形,但当第一边架32的第一突出部312到达第二边架32的第二突 出部324背侧的凹洞的位置并嵌合于其中后,即可藉由板金本身弹性限度内的可张力而恢 复并达到固定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第二边架32的第三板块323与第二长板块322内侧表面上的 第二突出部324,其背侧凹洞凹入的方向相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突出部312位于同一延伸线 上,以确保第一边架31以及第二边架32结合后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考图二C,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组装示意图。其中,当第一边 架31与第二边架32结合时,第一边架31的该第一板面311a、第二板面311b以及第三板面 311c的外侧表面是分别贴合于第二边架32的该第二长板块322、第一长板块321以及第三 板块323的内侧表面。且第二边架32的第一四边形遮板325,其连接于第一长板块321 — 边的相对另一边是邻接于第一边架31的长板面313的一短边。 请同时对照图二A所示,进一步指出,于第一边架31的第二板面311b上具有一孔 洞314,且为一抽牙孔洞。其中于第二边架32的第一长板块321上亦具有一孔洞326,当第 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结合时,两边架31、32的孔洞314、326是彼此相对,可透过孔洞314、326以螺丝(未图示)锁附第一边架31以及第二边架32。需特别说明的是,虽上述的 较佳实施例是利用设置于第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上的孔洞314、326以螺丝锁合该两边 架的接合处。然而,虽未图示,本实用新型亦可利用扣合的方式来完成此一固定动作,例如 于第一边架31的第二面板311b以及相对应的第二边架32的第一长板块321上设置一组 扣合件。当然,其他一般可用以固定的方式亦可适用于此,例如贴合或卡合等,且不受限于 上述的任一方式。 接着,请参考图三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三A所显示 的结构大致与图二 A或图二 B相同,即框架30同样由两第一边架31以及两第二边架32所 组装而成,且上述的边架32的组成构件亦大致相同,其中的差异仅在于第一边架31还包含 有一第二四边形遮板开孔315,且第一边架与第二边架相对应的第一突出部312与第二突 出部324的位置,以及利用螺丝锁合两边架的位置不同,即本实用新型亦可做如下变化 如图所示,第一边架31还有第二四边形遮板315,是由长板面313邻近于第一板 面31 la的一短边延伸,且与该长板面313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长板面313间具有一阶梯 落差。当第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结合时,第二四边形遮板315的外侧表面是贴合于第 一四边形遮板325的内侧表面。 此时,第一实施例中提到的孔洞314是设置于第一边架31的第二四边形遮板315 上,且为一抽牙孔洞。相对地,第二边架32的第一四边形遮板325上亦具有一孔洞326,当 第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结合时,该两边架31、32的孔洞314、326是彼此相对,可透过孔 洞314、326以螺丝(未图示)锁附第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 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312是设置于第一边架31的第二板面311b的 外侧表面上,而第二突出部324是设置于第二边架32的第一长板块321的内侧表面上,当 第一边架31与第二边架32结合时,第一边架31的第一突出部312相对第二突出部324背 侧的凹洞且相互嵌合于其中。至于,第一边架31的第一板面311a与第三板面311c上的第 一突出部312,以及第二边架32的第三板块323与第二长板块322上的第二突出部324间 的设置方式或连结关系均已见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故在此不加赘述。 最后,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是因直接使用第一边架31的第一突出部312与第二边架32的第 二突出部324背侧的凹洞相互嵌合,来达到固定的效果,故可以有效地减少框架组装时螺 丝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整体背光模组的价格。 (2)另外,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将第一边架31直接压入第二边架32,并使前述
的第一突出部嵌入第二突出部背侧的凹洞中而结合,故相较于公知技术可有效地整体背光
模组的组装时间,在目前竞争激烈的产业面上,较公知技艺更具有优势与竞争力。 (3)再者,观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于第一边架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或第三板面的
突出部搭配第二边架的第一长板块、第二长板块或第三板块上相对应的凹洞,以及用螺丝
锁合的孔洞,再加上分别设置于两边架上的四边形遮板等装置,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是自
x、y、z三方向来固定框架,使整体的结构自由度为零,其固定效果相较于公知技术更适合应
用于目前产业的发展趋势。 —种电子装置,至少包含 —显示面板;[0063] —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该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框架,该框架包含 —第一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该第一板 面、该第二板面及该第三板面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以及 —第二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三板块连接而成,其中 该第一长板块、该第二长板块与该第三板块其中的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突出部 背侧的凹洞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嵌合。 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精神与发明实 体仅止于上述实施例。对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元件 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者,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的设置 位置,亦或以螺丝锁合的孔洞位置等,均可自由依设计者的构想而变换,并不受限于前述任 一方式为之。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框架,适用于一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该第一板面、该第二板面及该第三板面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以及一第二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三板块连接而成,其中该第一长板块、该第二长板块与该第三板块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突出部背侧的凹洞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嵌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架的该第一板面、该第二板面以及 该第三板面的外侧表面是分别贴合于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二长板块、该第一长板块以及该第 三板块的内侧表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突出部是设置于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三板块与该第二长板块的内侧表面,该第一 突出部是设置于该第一边架的该第一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且相对于第二边架的该第二突 出部,或者该第二突出部是设置于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一长板块的内侧表面上,该第一边架的该第 一突出部相对该第二突出部且与其背侧的该凹洞相互嵌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架为一长板件,该第一板面是由该 长板件的一短边朝向外侧水平延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面、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为 四边形板块,且该第一板面与该第三板面是位于该第二板面的相对两边,而形成一"U"字形 结构。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架还具有一长板面,该长板面以一 长边与该长板件的一长边连接并夹有一角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架还具有一第一四边形遮板,该第 一四边形遮板的相邻两边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长板块与该第二长板块的一边,且其延伸方 向与该第三板块一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一四边形遮板中,其邻 近于该第二长板块的一边是接于该第一边架的该长板面的一短边。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边架的该第二板面上具有一孔洞, 于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一长板块上亦具有一孔洞,该两边架的该孔洞是彼此相对,可透过该 孔洞以螺丝锁附该两边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架还具有一第二四边形遮板,是 由该长板面邻近于该第一板面的一短边延伸,且与该长板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长板 面间具有一阶梯落差,该第二四边形遮板的外侧表面是贴合于该第一四边形遮板的内侧表 面。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边架的该第二四边形遮板上具有一孔洞,于该第二边架的该第一四边形遮板上亦具有一孔洞,该两边架的该孔洞是彼此 相对,通过该孔洞以螺丝锁附该两边架。
12. —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显示面板;一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该显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框架,该框架包含一第一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该第一板面、 该第二板面及该第三板面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以及一第二边架,其一端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三板块连接而成,其中该第 一长板块、该第二长板块与该第三板块其中的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突出部背侧 的凹洞与该第一突出部相互嵌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应用于一背光模组。此框架至少包含一第一边架以及一第二边架。其中,第一边架的一端是由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连接而成,且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及第三板面的至少一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第二边架的一端则由一第一长板块、一第二长板块与一第三板块连接而成,且第一长板块、第二长板块与第三板块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二突出部。其中,上述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背侧的凹洞可相互嵌合以固定第一边架与第二边架的接合处。
文档编号F21V21/00GK201475923SQ2009201460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廖文渊, 林文郁, 谢忠志 申请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