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75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并且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控制电 路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于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家用的台灯、装饰 灯,亦或是道路上的红路灯、路灯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照明装置主要包含电 源、控制电路、开关以及与电源导电连接的光源。光源通常为灯泡或发光二极管。 这些灯泡或是发光二极管常利用电线与电源导电连接,以接收由电源所提供的电 力,并且通过控制电路与开关来控制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当通过开关启动灯 泡时,电路被接通使得灯泡发光;反之,当利用开关关灯时,电路被阻断灯泡无法 接收来自电池所提供的电力而终止发光。
照明装置利用控制电路及开关,产生不同亮暗组合的发光模式,据此达到预定 的灯光效果,比方演唱会闪烁的灯光效果。此外,利用控制电路及开关,还可控 制照明装置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关灯泡或是发光二极管一次(如每隔一秒开或 关一次),以达到闪光的效果。像是平交道的警示灯,当火车接近平交道时,警示 灯产生闪光,据此提醒用路人注意自身的安全。然而使用者却无法据助上述的照明 装置中的控制电路及开关来控制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的照度,也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 求改变闪光的频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使其产生不同的发光模式以 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控制电路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高电位接点、 一低
电位接点、 一开关接点、 一模式选择接点及数个光源开关接点;
一电源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电源模组包含至少一电池,该电源模组与该 电位接点及该低电位接点导电连接;一发光模组,包含数个可发射不同色光的发光元件,该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 壳体外并分别与该数个光源开关接点及该电源模组导电连接;
一开关,与该开关接点或该模式选择接点导电连接;以及
一用以导引由该数个发光元件所发射不同色光的导光元件,与该发光模组连接。
其中,该数个发光元件包含一红光发光二极管、 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绿光发 光二极管。
其中,每一个发光元件经由一电阻导电连接至该光源开关接点。 其中,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振荡输入接点及一振荡输出接点,该振荡输入接 点与该振荡输出接点之间外接一可变电阻。
其中,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振荡输入接点,外接一可变电容。 其中,该导光元件为一束导光杆。
其中,该束导光杆包含一第一端侧及一第二端侧,该第一端侧连接该发光模组, 该第二端侧呈辐射状发散排列。
其中,该控制电路模组经由控制该数个光源开关接点以分别控制该数个发光元 件发光。
其中,该控制电路模组经由控制该数个光源开关接点以分别控制该数个发光元 件发光。
控制电路模组根据开关接点及模式选择接点的状态,经由控制多个光源开关接 点以个别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此外,开关与控制电路模组中的开关接点或模式选 择接点导电连接,而导光元件与发光模组连接,用以导引由多个发光元件所发射的 不同色光。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具有控制电路模组,控制电路模组可以 分别控制发光模组中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据此产生不同的发光模式。此外,由于 每一个发光元件发射不同的色光,因此还可通过控制电路模组个别控制发光元件的 发光,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光,据此增加变化。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利用本实用新型 的发光装置,依照使用需求以产生所需的发光效果。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


图1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功能方块图。 图1B表示图1A的发光装置示意图。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电路图。图3A至图3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电路图。 图4A至图4D表示由图1B中发光装置所产生的发光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图1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1功能 方块图,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1包含壳体10、控制电路模组12、电源模组14、 发光模组16、开关18,以及导光元件19。如图1A所示,控制电路模组12、电源 模组14设置于壳体10中,并且电源模组14与控制电路模组12导电连接。而发光 模组16导电连接至电源模组14,据此发光模组16得以接收来自电源模组14的电 力以产生光线,除此之外,发光模组16还与控制电路模组12导电连接,由控制电 路模组12来控制发光模组16的发光。开关18则与控制电路模组12导电连接,而 导光元件19用来导引由发光模组16所发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1B,图1B表示图1A的发光装置1示意图,并请一同参阅图1A。如 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l,包含壳体IO,设置于壳体10中的控制电路 模组12、电源模组14,以及与控制电路模组12、电源模组14导电连接的发光模 组16,还有与控制电路模组12导电连接的开关18,和用来引导光线的导光元件 19。
如图1B所示的控制电路模组12,包含多个接点(以空心圆圈标示)高电位接 点、低电位接点、开关接点、模式选择接点、多个光源开关接点,以及振荡输入接 点及振荡输出接点。而电源模组14包含一或多个电池,并且此一或多个电池的正 负极分别导电连接控制电路模组12中的高电位接点及低电位接点。而发光模组16 包含多个设置于壳体10外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红光发光二极管160、绿光发光二 极管1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164。此三个发光二极管会发射出红光、绿光,以及 蓝光,并分别经由一电阻(未绘示于图中)并通过电源线导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模组 12中的光源开关接点,且分别还与电源模组14导电连接。补充说明的是,前述电 阻及导电连接于红光发光二极管160、绿光发光二极管162,蓝光发光二极管164 及电源模组14的线路可直接整合至控制电路模组12中,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通过与控制电路模组12的导电连接,控制电路模组12得依根据开关接点及模式选 择接点的状态,来控制红光发光二极管160、绿光发光二极管162及蓝光发光二极 管164的发光。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1的开关18可为如图1B中所示的弹簧开关,或摇摆开 关、触碰开关等等,但不以此例为限。并且开关18为一种选择器开关,可选择性 地与控制电路模组12中的开关接点或模式选择接点导电连接。控制电路模组12依 据开关18与开关接点和模式选择接点的导电连接状态(开关与哪个接点连接),据此分别控制红光发光二极管160、绿光发光二极管1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164发 光、渐暗、渐亮,或闪烁发光。
当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中的发光模组16发射光线时,可通过设于发光模组 16的上的导光元件19来引导光的行进、传输光线,或是用以反射由发光装置l所 产生的光线。根据该具体实施例,导光元件19为一束导光杆,包含第一端侧及一 第二端侧,第一端侧连接发光模组16,第二端侧呈辐射状发散排列以便反射光线 和制造不同样式的发光图案。于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光学玻璃纤维来制作此导光杆, 以便减少光能的消耗。
请参阅图2,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电路图。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电路架构主要包含有,控制电路模组4、电源 模组5、发光模组6,以及开关7。其中控制电路模组4包含高电位接点HV、低电 位接点LV、开关接点SW、模式选择接点M0,以及多个光源开关接点R1、 Gl、 Bl, 除此之外,控制电路模组4还进一步包含振荡输入接点IN、振荡输出接点OUT。而 发光模组6包含三个发光元件红光发光二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 发光二极管64。
控制电路模组4中的高电位接点HL、低电位接点VL与电源模组5导电连接以 便从电源模组5接收电力。开关7选择性的与开关接点SW或模式选择接点MO导电 连接。红光发光二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则分别与光 源开关接点R1、 Gl、 Bl导电连接。据此,控制电路模组4依据开关接点SW与模式 选择接点MO与开关7的导电连接关系,来控制红光发光二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 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以产生不同的发光模式,当开关7与开关接点SW导 电连接时,控制电路模组2可经由光源开关接点R1、 Gl、 Bl分别控制红光发光二 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发光。而当开关6与模式选择 接点MO导电连接时,控制电路模组2可经由光源开关接点R1、 Gl、 Bl个别控制红 光发光二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以一特定模式发光, 例如渐进发光或闪烁发光,甚至是渐进变暗,或不同频率的闪烁。补充说明的是, 于实作上,控制电路模组4得包含一个以上的选择器以实施上述作动。选择器的电 路布局及其作动程序系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者,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当开关7与开关接点SW导电连接,且无其他元件与控制电路模 组中的振荡输入接点IN及振荡输出接点OUT导电连接时,红光发光二极管60、绿 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将以某一频率产生发光。此外,可于振荡 输入接点IN及振荡输出接点OUT间外接一可变电容,图3A所示。图3A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发光装置电路图。如图3A所示,开关7与开关 接点SW导电连接,外加可变电容8于振荡输入接点IN上,据此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使得红光发光二极管60、绿光发光二极管62,及蓝光发光二极管64所产生发 光的频率较图2所示的情况来的慢,当然由于电容8为一可变电容8,使用者可以 照需求调整发光频率。
如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电路图,于振荡输入接点IN及振荡输出接点间OUT还 可外接一可变电阻。请参阅图3B,图3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 的发光装置电路图。如图3B所示,当开关7与模式选择接点M0导电连接,且外加 可变电阻器9连接振荡输入接点IN及振荡输出接点OUT时,发光模组6所发光的 频率会较图2所示的情况来的高。
由上可知通过改变控制电路,可产生不同的发光频率,并且控制电路模组4可 个别控制发光元件60、 62、 64以产生不同的发光状态,据此组合出多样的发光模 式,请参阅图4,图4A至图4D表示由图1B中发光装置2所产生的发光模式。图 4A及图4D中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以及蓝光发光二极管分别以R、 G、 B表示,且利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 b, c….)表示不同的时刻,而实心圆圈以及空 心圆圈表示发光状态,实心圆圈表示不发光,空心圆圈表示发光。
于图4A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以及蓝光发光二极管B分 别由如图2所示的控制电路模组4所控制以便产生红光、蓝光以及绿光。由图4A 得知于a时段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渐进变亮,绿光发光二极管G保持照度的持续 发光、蓝光发光二极管B渐进变暗。于b时段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持续发光,绿 光发光二极管G逐渐变暗,而蓝光发光二极管B不发光。其他时段的发光情形,详 见图4A所示在此不再赘述。由图4A可知,通过控制电路模组4的控制,红光发光 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即使处于同一时段,亦可产生不 同或是相同的发光状态渐进变暗、渐进变暗、保持发光,或是不发光。于每个时 段中,不同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皆不尽相同,加以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 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可以混合出不同颜色的色光,如时段b所示绿光与红 光混合出黄光。通过控制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 B的发光,来组合成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发光模式或色光。
请参阅图4B,图4B表示由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2所产生的另一发光模式。 于此发光模式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分别 由如图2所示的控制电路模组4所控制,并且每隔四个时段,重发光状态一次,红 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于a至d时段中的发光 模式相同于e至h时段,以此类推,据此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 蓝光发光二极管B可产生周期性的发光模式。
请参阅图4C,图4C表示由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2所产生的另一发光模式。 于此发光模式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仅在b时段发出红光,但于其他时段并不发光;绿光二极管G由其仅在a时段发出绿光,但于其他时间区间并不发光;蓝光二极管 B仅在C时段中发出蓝光,但于其他时段并不发光,且于此发光模式中红光发光二
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并无产生渐暗或渐亮的发光效果。
当然于实际应用上可控制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 极管B,每隔几个时段就重复发光模式一次,请参阅图4D。图4D表示本实用新型 的发光装置6所产生的另一发光模式。于此发光模式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 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极管B分别由如图2所示的控制电路模组4所控制,并 且每隔四个时段,重复发光状态一次,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 光发光二极管B,于a至d时段的发光状态相同于e至h时段以此类推,与图4B 不同的是,于此发光模式中,红光发光二极管R、绿光发光二极管G、蓝光发光二 极管B的发光状态仅有发光和不发光两种,而无渐进发光与渐进变暗的情况,但与 图4B相同的地方为,皆是周期性发光。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包含控制电路模组,用以控制本实用新 型的发光装置,以产生不同的发光状态,每个发光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于每个时段中 发光状态可相同或不同于其他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据此不同发光状态的组合,产 生混光或是周期性闪光的效果,并且本发光装置还可外加可变电阻或电容,据此改 变发光的频率,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 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 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 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一控制电路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高电位接点、一低电位接点、一开关接点、一模式选择接点及数个光源开关接点;一电源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电源模组包含至少一电池,该电源模组与该电位接点及该低电位接点导电连接;一发光模组,包含数个可发射不同色光的发光元件,该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外并分别与该数个光源开关接点及该电源模组导电连接;一开关,与该开关接点或该模式选择接点导电连接;以及一用以导引由该数个发光元件所发射不同色光的导光元件,与该发光模组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个发光元件包含一红光发 光二极管、 一蓝光发光二极管及一绿光发光二极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发光元件经由一电阻导 电连接至该光源开关接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振荡输 入接点及一振荡输出接点,该振荡输入接点与该振荡输出接点之间外接一可变电 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模组包含一振荡输 入接点,外接一可变电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为一束导光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导光杆包含一第一端侧及 一第二端侧,该第一端侧连接该发光模组,该第二端侧呈辐射状发散排列。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模组经由控制该数 个光源开关接点以分别控制该数个发光元件发光。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模组经由控制该数 个光源开关接点以分别控制该数个发光元件发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壳体、控制电路模组、电源模组、发光模组、开关以及导光元件。其中,控制电路模组及电源模组皆设置于壳体内,且电源模组导电连接控制电路模组。发光模组包含数个设置于壳体外的发光元件,每一个发光元件发射不同色光,并分别与控制电路模组及电源模组导电连接,由控制电路模组分别控制发光元件发光。此外,开关则与控制电路模组导电连接,而导光元件与发光模组连接,用以导引由数个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使用者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依照使用需求以产生所需的发光效果。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1373288SQ20092014593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曾胜克 申请人:曾胜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