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66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全螺旋灯管的放电灯。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气体放电灯特别是以紧凑型荧光灯的形式而广泛应用。在相关技术中, 已知具有集成的镇流器的紧凑型荧光灯(CFLi)可以用作对白炽灯的改型翻新。CFLi的优 点包括寿命长、效率高等。具体地,CFLi的寿命为8000小时或更长,而白炽灯的寿命为1500 小时;并且CFLi的效率为60流明每瓦或更高,而白炽灯的效率为12 15流明每瓦。由于 照明消耗了全世界总电能消耗的20X,因此CFLi显示出巨大的节能潜力。 然而,对于相似光通量取代,CFLi灯通常会具有比白炽灯更大的尺寸。同时,大部 分成熟的照明器和固定装置被设计用于成熟的白炽照明光源。这给CFLi取代成熟的白炽 灯带来困难,并且可能限制此环境友好的照明光源的应用。 典型半螺旋型灯管的CFLi的结构包括螺旋型灯管、塑料壳体、灯帽和设置于塑 料壳体内部的电子镇流器,其中该电子镇流器包括例如由PCB (印刷电路板)制成的镇流器 板和安装于其上的电子元件。灯管的端部呈直管状,以垂直插配到塑料壳体中。灯管内所含 的灯丝经由连接至灯管端部的灯丝引线而连接至塑料壳体内部的电子镇流器的输出引脚。 要求塑料壳体足够大,以便容纳电子镇流器。通常,印刷电路板会是圆形的,具有位于边缘 处的四个槽口,四条灯丝引线从这些槽口延伸。CFLi的总长度由灯帽、塑料壳体和灯管的长 度之和决定。半螺旋型灯管的直管状端部使得CFLi较长。 名称为"螺旋荧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号02208315. 4公开了一种全螺旋紧凑型荧 光灯。两个灯管座从塑料壳体延伸出来,以便支撑灯管,并提供用来连接电子镇流器的输出 引脚和灯管端部的空间。 全螺旋设计通常与较小直径的灯管和其他一些灯管技术相结合。相比于半螺旋设 计,由于不使用直管状端部,所以全螺旋设计可以有效地削减CFLi的总长度。然而,由于存 在自壳体延伸出来的两个灯管座,使得灯的总长度不能够被充分的削减。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灯的总长度可以被充分削减 的放电灯,特别是紧凑型荧光灯。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灯,特别是紧凑型荧光灯,包括灯
帽、灯管以及把灯帽和灯管耦接在一起的壳体。壳体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放电灯
还具有对应于开口而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上、并位于壳体的底部的相对侧的第一支撑装置和
第二支撑装置,以便支撑并保持经由开口装配进入壳体中的灯管的端部。 优选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相应开口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分别被构建成用于灯管的端部的外
盖禾口内盖。[0011] 在一实施例中,灯管的端部覆盖有膏状材料,以便把灯管的端部辅助固定到壳体。 优选地,膏状材料具有把来自灯管端部的大部分可见光反射到放电灯的外部空间中的光反 射能力。 由于采用接合材料覆盖壳体内部的灯管端部,从而在把光线反射到外部空间的同 时,可以提供连接和保持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放电灯还包括集成在壳体内部的镇流器,该镇流器包括镇流器板 和安装于其上的电子元件。优选地,镇流器板具有位于其边缘的切口 ,使得在镇流器板与壳 体之间形成间隙。 该间隙被设计成足够大以装配灯管端部,这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 并且也易于制造和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灯管的端部的斜度大于灯管的除端部之外的剩余部分的斜度。 灯管端部的斜度被增大,以配合壳体底部的设计。从而使得组装更加容易,并减小 壳体的用于灯管的开放出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灯管出口连同壳体底部上的外盖和内盖一起提供了连接 全螺旋灯管与壳体的有效方式。由于不需要使用灯管座,因此在相同瓦数的情况下,根据本 实用新型的放电灯的总长度可以比现有技术中的更短。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了解本公开文件的以上及其它方面、特征 及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放电灯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放电灯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剖面图; 图3是示出依照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的不具有灯管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4以俯视图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的壳体的底部; 图5从下方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的带壳体底部的灯管组件的透视图; 图6是把图3所示结构部分切除所得到的视图,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的 壳体和灯帽;以及 图7是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放电灯的灯管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此说明书和附图 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和构成的构成要素并且省略了对这 些构成要素的重复解释。 为了縮短灯的总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合部分结构,以便装配壳体 的底部和灯管。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放电灯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放 电灯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剖面图。 图1中示出了构建为紧凑型荧光灯的放电灯I,其包括灯帽1、壳体2和全螺旋灯 管4,其中灯帽1和灯管4通过壳体2耦接在一起。灯管4可以由两个盘绕的放电管件组成并连接到壳体2内部的镇流器上,其中放电管件的一端(图1中示出的上端)彼此交汇。 如图2所示,壳体的底部21可以具有两个开口 7,称为灯管出口,以便使灯管端部 41装配进入壳体中。为描述清楚起见,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开口。易于理解,取决于实际情 况,例如放电管件的数目等,开口的数目可以有所不同。开口可以为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开口数目,细节不再赘述。 放电灯I还可以具有对应于每个开口 7的、设置于壳体底部21上的外盖81和内 盖82,其中外盖81和内盖82相对于壳体底部21分别是凸出的和凹入的。优选地,由塑料 制成的外盖81和内盖82与壳体底部21 —体成形。外盖81和内盖82用来支撑并保持经 由开口 7装配入壳体的灯管端部41,因此,外盖81和内盖82可以认为是灯管的支撑装置。 优选地,外盖81和内盖82可以相对于相应开口 7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以便有效地支撑并 保持灯管。如图所示,装配时,灯管端部41可以首先进入内盖82,然后经由相应开口7终止 于外盖81中。 利用此设计和灯管出口的形状,不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灯管座。由此,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放电灯可以做得更短。 图3中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的不具有灯管的放电灯部分;且图4以俯视图示出了 壳体的底部。 图5从下方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的放电灯的带壳体底部的灯管组件的透视图。如 图所示,放电灯还可以包括集成在壳体内部的镇流器,该镇流器可以包括例如由PCB(印刷 电路板)制成的镇流器板5和安装于其上的电子元件6(见图6)。在图5中,除底部以外的 壳体部分被取走,而可以看到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镇流器板5。 如图5所示,灯管端部41-l、41-2的一部分会在壳体的内侧露出,如果没有其他 盖,这会造成光损失。优选地,可以采用具有光反射能力的膏状材料来覆盖灯管端部41-1、 41-2,使它与壳体更有效的连接,以便把灯管端部41-1、41-2辅助固定到壳体。同时,覆盖 灯管端部的膏状材料可以把来自灯管端部41-l、41-2的大部分可见光反射到放电灯的外 部空间中,以便提高发光效率。这里使用的膏状材料例如可以是硅凝胶。 优选地,为了使得镇流器板5与进入壳体内部的灯管端部41-1、41-2相配合,而不 增加放电灯的总长度,镇流器板5的圆形形状也可以被改变,因为整圆形的板会与灯管端 部41-1、41-2冲突,所以可能需要留出镇流器板5下方的一些不被利用的空间。图5中示 出了镇流器板5的新设计形状。板的边缘可以被切割,以留出用于容纳灯管端部的空间,因 此不需要在镇流器板5下方另外留出用于灯管端部的空间。此外,对于具有集成的镇流器 的紧凑型荧光灯,大部分驱动电路是自谐振类型的,所以切割后的镇流器板5的面积会足 够容纳电路中的所有元件。 如图5所示,在与放电灯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镇流器板5可被构建成与壳体 之间存在两个间隙9-l、9-2,且每个间隙会适合相应的灯管端部41-l、41-2。按照这种方 式,不需要保持从镇流器板5至壳体底部的大的距离,因此壳体可以保持与它的最初设计 相类似的尺寸。 按照本实用新型,由于修改了镇流器板的形状,从而使得塑料壳体的内部空间能 够配合伸入的灯管端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放电灯具有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放电灯相同或类似的效果。不同之处在于,灯管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可以稍作移动,使它更远离壳体。这 样,灯管端部伸入到壳体中的部分更短,需要的壳体底部的开口面积也更小。相应地,需要 调整外盖和内盖,以配合灯管端部与壳体的组装和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 完成这种调整,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利用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全螺旋灯管可以容易地装配到壳体中。开口面积相比 于图l所示的实施例可以更小,并且灯管出口可以更牢地保持住灯管。此外,覆盖壳体内部 的灯管端部并反射光的接合材料的量也可以较少。 图7是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放电灯的灯管的透视图。如图所示, 灯管端部41-l'、41-2'的斜度可以增加,使它大于灯管4'的其余部分的斜度,以减小壳体 底部的开口面积。由于灯的总长度不应太长,所以优选仅仅增加灯管端部41-l'、41-2'的 斜度,即增大在灯管端部41-1' 、41-2'伸入壳体时它与壳体底部所处平面A-A之间形成的 角度a。示例的,原角度a在10-15度范围内,加大后的角度a可以在20_30度范围内, 从而有助于减小壳体底部的开口面积。 按照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灯管出口连同与之相对应的壳体底部上的外盖和内盖一 起,提供了耦接全螺旋灯管与壳体的有效方式。由于不需要使用灯管座,因此在相同瓦数的 情况下,放电灯的总长度可以更短。 尽管已经描述了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外盖和内盖作为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设置 在壳体底部两侧的其他合适的支撑装置来支撑并保持灯管,例如跨过开口用于连接通过该 开口分离的壳体底部的两个部分的塑料条。 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设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 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帽、灯管以及把灯帽和灯管耦接在一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放电灯还具有对应于所述开口而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上、并位于壳体的底部的相对侧的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以便支撑并保持经由开口装配进入壳体中的灯管的端部。
2. 按照权利要求l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相对于相应 开口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分别被构 建成用于灯管的端部的外盖和内盖。
4. 按照权利要求3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外盖和内盖与壳体底部一体成形。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灯管的端部覆盖有膏状材料,以便辅助 地把灯管的端部固定到壳体。
6. 按照权利要求5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膏状材料具有把来自灯管端部的大部 分可见光反射到放电灯的外部空间中的光反射能力。
7. 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放电灯,还包括集成在壳体内部的镇流器,所述镇流器包括镇 流器板和安装于其上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镇流器板具有位于其边缘的切口 ,使得 在镇流器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装配进入壳体中的灯管的端部的间隙。
8. 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灯管的端部的斜度大于灯管的除端部之 外的剩余部分的斜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电灯,特别是具有全螺旋灯管的放电灯,其包括灯帽、灯管以及把灯帽和灯管耦接在一起的壳体。壳体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放电灯还具有对应于开口而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上、并位于壳体的底部的相对侧的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以便支撑并保持经由开口装配进入壳体中的灯管的端部。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可以分别被构建成用于灯管的端部的外盖和内盖。此外,放电灯还包括集成在壳体内部的镇流器。按照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开口连同壳体上的外盖和内盖一起提供了连接全螺旋灯管与壳体的有效方式。由于不需要使用灯管座,因此放电灯的总长度可以更短。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1539726SQ2009201749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刘全羽, 吴理博 申请人: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