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昼行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80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昼行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昼行灯。
背景技术
:欧盟于2008年9月24日公告,要求自2011年2月7日起,所有小轿车、小货车的新车型,都必须配置"昼行灯自动照明系统",让行进中的汽车更容易被看见,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以减少交通死亡事故,而其他货车、巴士则是自2012年8月7日起也须配备,在该法令推波助澜下,势必扩大汽车安装昼行灯的需求。因此许多车厂也相继投入研究,但目前大部分的车辆,还是以开启近光灯,当昼行灯使用,此举虽然提高了安全性,却也导致需频繁的更换光源、以及能源的浪费。为了让行车更加的安全,欧洲地区预计于2012年,以欧盟法规(ECER87),规范全部车种的新车,需安装专属昼行灯(DRL,DaytimeR皿ningLight),不像加拿大法规,可容许以近光灯代替昼行灯。昼行灯(DRL)在车辆行驶中,将一直保持亮度,传统的昼行灯的耗电量,为使用头灯的2530X,而LED因为有着环保、体积小、耗电量少、启动快、寿命长等优点,于是LED光源其所具备低功率消耗与长使用寿命的优点,成为目前最适合于昼行灯之光源,成为业者近年来研发趋势,若是使用LED昼行灯,只需用到头灯10%的耗电量。考虑行车的安全性及节能之需求趋势,开发LED昼行灯成为势在必行的潮流,也是业者拓展市场的好机会。有鉴于此,有业者提出一新型LED昼行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60804号"车辆昼行灯结构",公元2009年7月11日公告的专利文献l所示,为一种车辆昼行灯结构,系于灯座内装设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包括一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连接之LED发光源,该控制电路并与车辆之供电系统及头灯连接,以利用该控制电路控制该LED发光源在车辆电源被启动上头灯未被开启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发光之状态;另,在LED发光源前侧设置集光罩,且该集光罩在对应每一个LED发光源处均设有弧形之集光面,并令集光罩的上、下端面呈平面设计,且与集光面衔接,再于灯座的前侧结合灯罩。所欲解决的问题点前述专利文献1存在着下列问题点1.前述专利文献1中,只单纯拥有一昼行灯的功能,不具其他的发光用途,功能过于单一,且因为是一明显、常亮的光源,所以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会影响到其他指示灯的作用效果,使其效果不明显,产生一干扰现象,有鉴于此,如何让昼行灯具有其他用途、功用,并降低对其他指示灯的影响,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之一。2.对于后加装此种专利文献1之昼行灯的车辆,会增加一定程度的耗电量(相较于原耗电量),对其车辆机电装置,容易产生一长期过载、或是电流不稳定的问题,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容易产生故障问题。[0013]有鉴于此,如何让昼行灯对车辆机电装置的影响降低,稳定电流,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之二。3.专利文献1中,为使用LED作为发光源使用,其LED的优点虽然多,为目前最适合做为昼行灯的光源,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散热的问题,如果散热不佳,就会有因操作温度过高而烧毁、因长期高温而让亮度下降、或是使用寿命不够长的问题。有鉴于此,良好的散热设计,是使昼行灯能稳定工作的重要关键,是LED应用于昼行灯的重点,但是受车辆构造与成本上的考虑,散热装置不能太大,因此如何在各方考虑下,取得一平衡点,以提供最佳的散热效果,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持亮度的作用,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之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做为昼行灯、小灯、雾灯、或方向灯使用,能提高行车安全的多功能昼行灯。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多功能昼行灯,其包括—能与交通工具(M)结合、并一端设有一开口(11)、另端能散热的壳体(1);一设于该开口(11)处、并将开口(11)封闭的透明壳罩(2);—设于该壳体(1)与透明壳罩(2)之间内、能集中反射光线的灯罩(3),该灯罩(3)与壳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数个定位孔(31);—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并能朝壳体(1)外部照射的发光装置(4);以及一设于交通工具(M)内、并与发光装置(4)和交通工具(M)电连接的电路装置(5),能控制该发光装置(4),在交通工具(M)被启动、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开、驾驶者未进一步操控的状态下,保持在始终发光的状态下;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4)是由至少一个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且将各定位孔(31)封盖的定位电路板(41);及数个与定位电路板(41)电连接、分别设于各定位孔(31)内的发光组件(42)所组成,而该发光组件(42)是由一设于该定位孔(31)中央处的主LED(421)、及至少一个设于该主LED(421)周缘处的副LED(422)所组成;该电路装置(5)上设有一能控制发光装置(4)运作、以产生不同发光用途的控制电路(51),而该控制电路(51)是由一能控制电流之升降压转换的升降压控制IC(511)、一与升降压IC(511)电连接的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及一与升降压控制IC(511)电连接的功能判断控制IC(513)所组成。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壳体(1)能散热的一端处,更枢设有一能与交通工具连接、以定位壳体(1)的n型支架(6)。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壳体(1)后侧,排列设有数个向外突出的散热鳍片(12)。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主LED(421)为白光LED;而所述副LED(422)可为下列之一黄光LED、橙光LED、红光LED。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电路装置(5)与发光装置(4)间,是以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主LED(421)发光强度的主LED控制线(52);及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副LED(422)发光的副LED控制线(53)电连接。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电路装置(5)是以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昼行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昼行灯启动线(54);—能将一使用或关闭小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小灯启动线(55);—能将一使用或关闭雾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雾灯启动线(56);以及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方向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方向灯启动线(57),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根据上述的多功能昼行灯,所述电路装置(5)更设有一接地线(58)、及一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能供应发光装置(4)电力的电源供应线(59)。本实用新型可获以下几点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装设有主LED(421)夕卜,更装设有至少一个的副LED(422),透过副LED(422)的应用,让本实用新型能多出一方向灯的功能,因此,能增加使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更能避免掉指示灯被弱化、干扰的问题,因为在使用方向灯的功能时,也就是说副LED(422)发亮时,主LED(421)能被关闭,让会车或是其他车辆,明确的看到使用本实用新型之车辆的动作、及要转的方向,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2.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的特点就是,透过升降压控制IC(511)、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及功能判断控制IC(513)所组成的控制电路(51),能控制LED(421)产生亮度的变化,能拥有多段电流大小的选择,让主LED(421)能当作昼行灯、小灯(位置灯)、或雾灯使用,与传统昼行灯、专利文献1的昼行灯,截然不同。3.本实用新型中的特点三就是,透过控制电路(51)中的各IC控制,能将电流稳定输出,只透过电压大小,来控制发光装置(4),为定电流控制,与传统昼行灯的定电压控制不同,能改善传统定电压式LED过热缺点,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4)中,不采用会造成过热的电阻组件,使热量降低,不仅寿命延长,亮度更能得到提升,相较于传统定电压式LED,更有寿命较长及光亮度更亮的优点,因此,能减少散热装置的设置,并真正的避免掉昼行灯,对后加装车辆机电装置,所有可能造成的伤害,不影响车辆的寿命。4.本实用新型中,透过n型支架(6)的使用,能以外挂的方式,在不影响壳体(1)其散热鳍片(12)散热效果的状态下,与交通工具(M)结合,十分的方便,可以减少对后加装车体的伤害。5.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白光LED作为主LED(421)用,能符合法规的规定需求,而副LED(422)的发光颜色,能配合消费者的车辆,进行变动,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使用的意愿,安装后,不会显得突兀。6.本实用新型中,透过数个不同功用的启动线,来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运作,能避免讯号的干扰与冲突,且当其中之一的功能有故障时,能快速的找查,提高维修的效率。7.本实用新型中,透过电源供应线(59)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在交通工具(M)被启动、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开、驾驶者未进一步操控的状态下,能供应发光装置(4)所需要的电力,让发光装置(4)保持在始终发光的状态下,达到自动照明的效果,强制性的启动,能确保驾驶人的安全。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作为昼行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作为小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作为雾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作为方向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结合交通工具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1壳体421主LED54昼行灯启动线11开口422副LED55小灯启动线12散热鳍片5电路装置56雾灯启动线2透明壳罩51控制电路57方向灯启动线3灯罩511升降压控制ic58接地线31定位孔512定电流输出控制ic59电源供应线4发光装置513功能判断控制IC6n型支架41定位电路板52主LED控制线M交通工具42发光组件53副LED控制线头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型态作详细说明。如图l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多功能昼行灯,其包括—能与交通工具(M)结合、并一端设有一开口(11)、另端能散热的壳体(1);—设于该开口(11)处、并将开口(11)封闭的透明壳罩(2);—设于该壳体(1)与透明壳罩(2)之间内、能集中反射光线的灯罩(3),该灯罩(3)与壳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数个定位孔(31);—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并能朝壳体(1)外部照射的发光装置(4);以及—设于交通工具(M)内、并与发光装置(4)和交通工具(M)电连接的电路装置(5),能控制该发光装置(4),在交通工具(M)被启动、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开、驾驶者未进一步操控的状态下,保持在始终发光的状态下;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4)是由至少一个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且将各定位孔(31)封盖的定位电路板(41);及数个与定位电路板(41)电连接、分别设于各定位孔(31)内的发光组件(42)所组成,而该发光组件(42)是由一设于该定位孔(31)中央处的主LED(421)、及至少一个设于该主LED(421)周缘处的副LED(422)所组成;该电路装置(5)上设有一能控制发光装置(4)运作、以产生不同发光用途的控制电路(51),而该控制电路(51)是由一能控制电流之升降压转换的升降压控制IC(5H)、—与升降压IC(511)电连接的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及一与升降压控制IC(511)电连接的功能判断控制IC(513)所组成。其中,发光组件(42)中,除了装设有主LED(421)夕卜,更装设有至少一个的副LED(422)(如图1、有两个、一左一右),透过副LED(422)的应用,让本实用新型能多出一方向灯的功能,因此,能增加使用车辆的安全性,同时,更能避免掉指示灯被弱化、干扰的问题,因为在将使用方向灯的功能时,也就是说副LED(422)发亮时发光组件(42)的主LED(421),能被关闭,让会车或是其他车辆,明确的看到使用本实用新型之车辆的动作、及要转的方向,能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其次,虽然透过升降压控制IC(511)、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及功能判断控制IC(513)所组成的控制电路(51),能控制LED(421)产生亮度的变化,能拥有多段电流大小的选择,让主LED(421)能当作昼行灯(约400mA)、小灯(位置灯约100mA)、或雾灯(约1A)使用,与传统昼行灯、专利文献1的昼行灯,截然不同。再者,透过控制电路(51)中的各IC控制,能将电流稳定输出,只透过电压大小,来控制发光装置(4),为定电流控制,与传统昼行灯的定电压控制不同,能改善传统定电压式LED过热缺点;《定电流》,顾名思意,就是固定电流输出,不会因你的输入电压,而改变输出电流,这对于为白光LED的主LED(421)运用,是最方便的了,只要设定好你的LED串并数,计数所需电流,输入电压就可以非常的广,且不会有烧掉的危险;定电流控制及定电压控制,两种模式的说明分别如下所示[1]定电流控制不管负载阻抗变化,会自动调整电压以维持供应一定的电流。[2]定电压控制不管负载阻抗变化,会自动调整电流以维持供应一定的电压。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4)中,为改善传统定电压LED过热缺点,不采用会造成过热的电阻组件,使热量降低20%,不仅寿命延长,亮度更能得到40%以上的提升,相较于传统定电压式LED,更有寿命较长及光亮度更亮的优点,因此,能减少散热装置的设置,并真正的避免掉昼行灯,对后加装车辆机电装置,所有可能造成的伤害,不影响车辆的寿命。还有,发光组件(42)的LED灯源,因颜色或使用的LED颗数不同,要点亮各个灯源即需要不同的电压值,若使用定电压式电源供应(如12V/24V),来点亮不同的灯源时,必须依LED颗数,在各个灯源上加上数量不等的串联限流电阻,以限制电源供应器,输出过高的电压到灯源上,如此虽可以点亮LED,但也同时带来功率损耗,并转成热能累积在灯源上,不只违反照明节能目标,也使LED衰减加速。此外,虽然可以在理论上,计算出所需的限流电阻值,但因灯源点亮后,或环境的热效应,会造成电阻值变动,最常发生的情形是,温度升高时、灯源本身电阻会下降,此时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流,会大幅超越额定电流值,并造成LED过度驱动发亮而縮短寿命。另一方面,若灯源与电源供应处,距离太远时(接线过长)会造成压降,而大大降低亮度输出。定电压控制系统中,当串联的LED上,有单颗损坏时,外围LED也会整体电压快速降低,而使得电流加大,而陆续过热损坏;使用了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的定电流系统,因会依回授电阻、电流值来调整,因此能避免此现像。另外,就LED照明的电源供应来说,LED与传统灯泡发光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灯泡是靠电子流过产生的热能而发光,而LED是靠电子流过激发出光子来发光;故转换效率越高,或是电子数量越大,光就越亮,而当电子数量过大,就会造成LED烧毁,因此为得到更好的亮度,驱动电流都会设计到逼近LED的最大电流上限值,因处于临界值,要避免危险,就要选用定电流的方式驱动,会比电流不恒定的定电压驱动方式优良。也因为如此,使用定电压的方式驱动LED,会因担心LED烧毁,因此必须牺性亮度,使用较低的电流驱动LED,故当视觉照明,需要较高亮度时,就无法达到。而使用定电流驱动,不论在亮度、稳定度及寿命,均会优于同样亮度的定电压驱动灯源,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透过使用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来让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4),能有良好的照明效果。上述中,所述壳体(1)能散热的一端处,更枢设有一能与交通工具连接、以定位壳体(1)的n型支架(6);又上述中,所述壳体(1)后侧,排列设有数个向外突出的散热鳍片(12)。其中,壳体(1)透过一n型支架(6)的使用,能以外部加挂的方式,在不影响壳体(1)其散热鳍片(12)散热效果的状态下,与交通工具(M)结合,不但十分的方便,更可以减少对后加装车体的伤害。其次,壳体(1)透过散热鳍片(12),配合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电路装置(5),在降低原有发光装置(4)发热量的前提下,配合此种被动式的散热设置,便能有效将热量散出,不需要其他主动式的散热设置,除了能降低成本外,受其构造简单的影响,整体不容易损坏,所以还能避免因为散热设置故障,而造成发光装置(4)或电路装置(5)的受损,后续维修也很方便。上述中,所述主LED(421)为白光LED;而所述副LED(422)可为下列之一黄光LED、橙光LED、红光LED。其中,使用白光LED作为主LED(421)用,能符合欧盟法规(ECER87)的规范需求,而副LED(422)的发光颜色,能配合消费者的车辆,进行变动,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当原车的方向灯为黄光时,能用黄光LED;当方向灯为橙光时,能用橙光LED;当方向灯为红光时,能用红光LED,不会有破坏车体外观美感的问题。上述中,所述电路装置(5)与发光装置(4)间,是以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主LED(421)发光强度的主LED控制线(52);及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副LED(422)发光的副LED控制线(53)电连接。其中,电路装置(5)透过主LED控制线(52)与副LED控制线(53),电连接至发光装置(4),藉由此种设置,能将主LED(421)与副LED(422)的功能区分开来,以真正的实现,前述的昼行灯、小灯、雾灯、及方向灯等功能,成为真正的多功能昼行灯,并当发生故障时,还可以快速的找到问题点。上述中,所述电路装置(5)是以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昼行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昼行灯启动线(54);—能将一使用或关闭小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小灯启动线(55);—能将一使用或关闭雾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雾灯启动线(56);以及[0094]—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方向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方向灯启动线(57),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其中,藉由昼行灯启动线(54)、小灯启动线(55)、雾灯启动线(56)、及方向灯启动线(57)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将功能区分开来,产生数条不同功用的启动线,以来控制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4)的运作,不但能避免讯号的干扰、冲突,当使用过程中,其中之一的功能有故障时,对应其故障的功能,亦能快速的找查,找到问题点,可以提高维修时的效率。上述中,所述电路装置(5)更设有一接地线(58)、及一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能供应发光装置(4)电力的电源供应线(59)。其中,透过一电源供应线(59)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能在交通工具(M)处于引擎为启动状态、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有开启、且驾驶者未进行操控的状态下,受电路装置(5)控制,能让交通工具(M)供应发光装置(4)所需要的电力,让发光装置(4)于此状态下,始终保持在一不断发光的状态之下,以达到一自动照明的效果,强制性的自动启动,能符合欧盟法规(ECER87)的规范,能确保驾驶人的安全,降低白天车祸的机率。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昼行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小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作为雾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方向灯使用时的电路方块实施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合交通工具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本实用新型能与一交通工具(M)[如汽车]结合,特别是能结合于交通工具(M)的前方处(如图9),当交通工具(M)处于引擎为启动状态、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有开启、且驾驶者未进行操控的状态下时,透过电源供应线(59)供电,昼行灯启动线(54)传递一讯号至电路装置(5),其电路装置(5)便能透过主LED控制线(52),以400(mA)的电流,控制主LED(421)发光,作为昼行灯使用(如图5),以确保驾驶员白天的安全。而当头灯(L)开启后,便会再透过昼行灯启动线(54)传递一讯号至电路装置(5),其电路装置(5)便能透过主LED控制线(52),将主LED(421)关闭,避免产生过亮的照明效果。另一方面,当要使用小灯(如图6)、雾灯(如图7)、及方向灯(如图8)等功能时,便要透过相应的小灯启动线(55)、雾灯启动线(56)、及方向灯启动线(57),来传递一讯号,以启动发光组件,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当收到小灯启动线(55)的讯号时,功能判断控制IC(513)运作,判断启动小灯时,电路装置(5)便以100(mA)的电流,来启动运作小灯。当收到雾灯启动线(56)的讯号时,功能判断控制IC(513)运作,判断启动雾灯时,电路装置(5)便以1(A)的电流,来启动运作雾灯,藉由不同的电流高低,让主LED(421)能产生多种的照明功能。当收到方向灯启动线(57)的讯号时,功能判断控制IC(513)运作,判断启动方向灯时,电路装置(5)便供应足够的电流,来启动运作方向灯。而当其中一种发光效果[现在]正在作用时,又想[输入]以进行另一个发光效果时,其优先级、运作如下表所示,0为能亮、X为不能亮<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0107]由图中能得知,发光效果的优先级,以方向灯第一、雾灯第二、小灯第三、昼行灯最后,虽然昼行灯是启动后常亮的,但是一有讯号输入,便要依此顺序来运作根据此种顺序,以安心的使用,以安全为最优先考虑,透过功能判断控制IC(513),配合升降压控制IC(511)与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将发光组件(42)的性能极致的发挥。由上述能得知,本实用新型中,透过发光装置(4)与电路装置(5)的配合,能产生更多的照明功能、更有效的利用电源,更有效的增加行车安全性,降低车祸发生的机率,相较于现今的传统昼行灯,更优于专利文献1,更具有实用性、功效性与产业利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昼行灯,其包括一能与交通工具(M)结合、并一端设有一开口(11)、另端能散热的壳体(1);一设于该开口(11)外、并将开口(11)封闭的透明壳罩(2);一设于该壳体(1)与透明壳罩(2)之间内、能集中反射光线的灯罩(3),该灯罩(3)与壳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数个定位孔(31);一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并能朝壳体(1)外部照射的发光装置(4);以及一设于交通工具(M)内、并与发光装置(4)和交通工具(M)电连接的电路装置(5),能控制该发光装置(4),在交通工具(M)被启动、而交通工具(M)的头灯(L)没开、驾驶者未进一步操控的状态下,保持在始终发光的状态下;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4)是由至少一个设于该壳体(1)与灯罩(3)间、且将各定位孔(31)封盖的定位电路板(41);及数个与定位电路板(41)电连接、分别设于各定位孔(31)内的发光组件(42)所组成,而该发光组件(42)是由一设于该定位孔(31)中央处的主LED(421)、及至少一个设于该主LED(421)周缘处的副LED(422)所组成;该电路装置(5)上设有一能控制发光装置(4)运作、以产生不同发光用途的控制电路(51),而该控制电路(51)是由一能控制电流之升降压转换的升降压控制IC(511)、一与升降压IC(511)电连接的定电流输出控制IC(512)、及一与升降压控制IC(511)电连接的功能判断控制IC(513)所组成。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能散热的一端处,更枢设有一能与交通工具连接、以定位壳体(1)的n型支架(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后侧,排列设有数个向外突出的散热鳍片(12)。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LED(421)为白光LED;而所述副LED(422)可为下列之一黄光LED、橙光LED、红光LED。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5)与发光装置(4)间,是以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主LED(421)发光强度的主LED控制线(52);及一能让电路装置(5)、控制副LED(422)发光的副LED控制线(53)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5)是以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昼行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昼行灯启动线(54);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小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小灯启动线(55);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雾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雾灯启动线(56);以及一能将一使用或关闭方向灯之讯号传递至电路装置(5)的方向灯启动线(57),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昼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5)更设有一接地线(58)、及一与交通工具(M)电连接、能供应发光装置(4)电力的电源供应线(59)。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作为昼行灯、小灯、雾灯、或方向灯使用,能提高行车安全的多功能昼行灯。其技术手段为包括有壳体、透明壳罩、具有数个定位孔的灯罩、发光装置、及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是由至少一个设于该壳体与灯罩间、且将各定位孔封盖的定位电路板;及数个与定位电路板电连接、分别设于各定位孔内的发光组件所组成,而该发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定位孔中央处的主LED、及至少一个设于该主LED周缘处的副LED所组成;该电路装置上设有一控制电路,而该控制电路是由一升降压控制IC、一定电流输出控制IC、及一功能判断控制IC。文档编号F21V29/00GK201502941SQ20092017797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发明者林建富申请人:创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