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80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装置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背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键盘的设计愈来愈多样化,除了考虑产品的功能外,产品 的视觉效果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销售量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举例而言,目前市面上已 有推出发光键盘,除了在视觉上产生吸引力外,在夜间或灯光不足的地方亦可以使用。因 此,此等产品将比不具备发光效果的产品更具备市场潜力。 然而,针对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的设计来说,最后一排两角落按键的发光辉度常 会比较低,经量测后会低于5nit (尼特),造成键盘角落会有阴暗的光场,也使得整体发光 键盘的光亮均匀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两个第一发光组件
以及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在实际应用中,背光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及该
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此外,发光组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 导光板具有第一边及与该第一边平行的第二边。该导光板上界定与该第一边及该
第二边平行的参考轴,且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第一凹槽及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一发光组
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且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往第一方向发射光线。此外,每一个
第一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一边并与该参
考轴间具有第一夹角,而另一个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二边并与该参考轴间
具有第二夹角。 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二凹槽,且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往相反 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发射光线。此外,每一个第二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该 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 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导光板上界定分别与该参考轴垂直的第一轴向与第二 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隔一距离,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一轴向上,而该 两个第二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二轴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两个第一发光组件、 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第三发光组件以及第四发光组件。在实际应用中,背光装置还包括电路 板,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该第三发光组件以及该第四发光组件电性 连接于该电路板上。 导光板具有第一边及与该第一边平行的第二边。该导光板上界定与该第一边及 该第二边平行的参考轴,且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且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往第一方向 发射光线。此外,每一个第一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 倾向该第一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一夹角,而另一个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 第二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三发光组件容置于该第三凹槽,且该第三发光组 件往该第二方向发射光线。该第三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且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主要 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第四发光组件容置于该第四凹槽,且该第四发光组件往该第一方 向发射光线。该第四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且该第四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 该参考轴。 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导光板上界定分别与该参考轴垂直的第一轴向与第二 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隔一间距。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位于 该第一轴向上,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四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二轴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其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装置。 在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中,键盘包含复数个按键以及背光装置,其中背光装置设置 于该复数个按键之下并用以照射该复数个按键。需注意的是,此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中 的背光装置应用上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关于其详细的组成组件在此则不再赘 述。 在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中,键盘同样包含复数个按键以及背光装置,需注意的是,此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中的背光装置应用上述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关于其详细的 组成组件在此则不再赘述。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键盘上按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背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 置,此背光装置可使键盘角落的发光辉度提升,不致于造成键盘角落会有阴暗的光场。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背光装置1包含导光板10、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两个第二发光组件 12以及电路板13。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及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1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 13上,而导光板10设置于电路板13上,其中导光板10具有两个第一凹槽130及两个第二 凹槽132,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130,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 12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二凹槽132。在实际应用中,发光组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 需注意的是,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往第一方向Dl发射光线,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12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Dl的第二方向D2发射光线。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Dl代表 导光板10的右侧方向,而第二方向D2代表导光板10的左侧方向。 导光板10具有第一边100及与该第一边100平行的第二边10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可为矩形导光板10,而第一边100及第二边102为该矩形导光板10的两个长 边。 此外,导光板10上界定与第一边100及第二边102平行的参考轴R。要特别说明 的是,每一个第一发光组件11具有一主要出光轴Al,其中第一发光组件ll(即上方的第一 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Al倾向导光板10的第一边100并与该参考轴R间具有第一夹角 9 1,而另一个第一发光组件11 (即下方的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Al倾向导光板10 的第二边102并与该参考轴R间具有第二夹角9 2。每一个第二发光组件12亦具有一主要 出光轴A2,但相较于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ll,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12的主要出光轴A2平
行于该参考轴R。需注意的是,第一夹角ei及第二夹角e 2的大小可决定于第一发光组件
11的设置位置及导光板10的尺寸,基本上以能够使主要出光轴朝向导光板10的角落104 即可。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导光板10上界定分别与该参考轴R垂 直的第一轴向XI与第二轴向X2。第一轴向XI与第二轴向X2相隔一距离,该两个第一发光 组件11位于第一轴向XI上,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12位于第二轴向X2上。在位置的安 排上,以图1为实施例,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可分别正对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12,但不以 此为限。 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发光二极管为指向性发光,且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11旋转 预定角度,故当背光装置1应用于发光键盘时,源自第一发光组件11且发光能量较强的主 要出光轴Al可以朝向导光板10的角落104出光,将光线导引至键盘的角落,使键盘角落的 发光辉度提升,不致于造成键盘角落会有阴暗的光场。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要说明的是,相较于图1的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的背光装置增加了第三发 光组件14以及第四发光组件15。第三发光组件14以及第四发光组件15也电性连接于电 路板13上。此外,导光板10亦对应增加了第三凹槽134及第四凹槽136,第三发光组件14 容置于第三凹槽134,且第三发光组件14往第二方向D2发射光线。第三发光组件14具有 一主要出光轴A3,且第三发光组件14的主要出光轴A3平行于该参考轴R。第四发光组件 15容置于第四凹槽136,且第四发光组件15往第一方向Dl发射光线。第四发光组件15亦 具有一主要出光轴A4,且第四发光组件15的主要出光轴A4平行于该参考轴R。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的分解图。 如图3所示,键盘4包含复数个按键3以及背光装置l,其中背光装置1设置于该 复数个按键3之下并用以照射该复数个按键3。需注意的是,此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4中的 背光装置1应用上述图1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l,关于其详细的组成组件先前已提及,在此 则不再赘述。 要特别说明的是,传统上在设计发光键盘时,最后一排按键的发光辉度常会比较 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光装置中的第一发光组件旋转预定角度,故当本实用新型的背光 装置应用于发光键盘时,源自第一发光组件且发光能量较强的主要出光轴可以朝向键盘的
6角落出光,将光线导引至键盘的角落,故可提升发光键盘的光亮均匀度。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键盘上按键的分解图。 每一个按键3包含键帽30、支撑装置31、薄膜电路板32与底板34,其中另有弹性 构件33设置于薄膜电路板32之上。底板34具有对应键帽30的贯穿孔340,致使背光装置 产生的光线可由贯穿孔340导引至键帽30。膜电路板32设置于键帽30及底板34之间,键 帽30由支撑装置31设置于底板34之上,致使键帽30相对于底板34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的分解图。 于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键盘5同样包含复数个按键3以及背光装置2,但需注意的 是,此具体实施方式
的键盘5中的背光装置2应用上述图2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背光装置 2,关于其详细的组成组件先前已提及,在此则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发光二极管为指向性发光,且本实用新型的背光装置中的第一发 光组件旋转预定角度,故发光能量较强的主要出光轴可以倾向发光键盘的角落出光,将光 线导引至键盘的角落,使键盘角落的发光辉度提升,故可提升发光键盘的光亮均匀度。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 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具有第一边及与该第一边平行的第二边,该导光板上界定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平行的参考轴,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第一凹槽及两个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往第一方向发射光线,每一个第一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一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一夹角,另一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二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二夹角;以及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发射光线,每一个第二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导光板上界定分别与该参考轴垂直的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隔一距离,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一轴向上,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二轴向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正对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更包括电路板,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及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
5. —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按键;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中任意一项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之下并用以照射该复数个按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按键包含键帽、支撑装置、薄膜电路板与底板,该底板具有对应该键帽的贯穿孔,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键帽由该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之上,致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
7. —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具有第一边及与该第一边平行的第二边,该导光板上界定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平行的参考轴,该导光板具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往第一方向发射光线,每一个第一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一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一夹角,另一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倾向该第二边并与该参考轴间具有第二夹角;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发射光线,每一个第二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其中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第三发光组件,容置于该第三凹槽,该第三发光组件往该第二方向发射光线,该第三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且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以及第四发光组件,容置于该第四凹槽,该第四发光组件往该第一方向发射光线,该第四发光组件具有一主要出光轴,且该第四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平行于该参考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界定分别与该参考轴垂直的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隔一距离,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一轴向上,而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四发光组件位于该第二轴向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正对该两个第二发光组件,该第三发光组件正对该第四发光组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第一至第四发光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
11. 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个按键;以及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或10中任意一项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之下并用以照射该复数个按键。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按键包含键帽、支撑装置、薄膜电路板与底板,该底板具有对应该键帽的贯穿孔,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键帽由该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之上,致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背光装置及键盘,包含导光板、两个第一发光组件以及两个第二发光组件。更进一步,导光板具有两个第一凹槽及两个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一凹槽,而两个第二发光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分别旋转预定角度,致使该两个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分别倾向导光板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本实用新型的背光装置应用于发光键盘时,源自第一发光组件的主要出光轴可以朝向键盘的角落出光,使键盘角落的发光辉度提升,不致于造成键盘角落会有阴暗的光场。
文档编号F21V17/00GK201487727SQ2009201781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2日
发明者陈楷升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