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82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是指具有微控制器来调节电源输到光源的电量
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手电筒,功能方面一般都是简单的开和关功能,无法满足各种条件下工作。当需要较高亮度的照明环境时,由于手电筒的电源输至光源的电量是固定的,而无法提高手电筒的照明亮度。还有,在使用手电筒仅为实现照明指示作用时,则无需高亮度的照明,但由于手电筒的电源输至光源的电量是固定的,而无法降低手电筒的照明亮度,以至白白地消耗电量。此外,在电筒组装方面,电筒内部零件都是散件,需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装入电筒。这样的组装方式,给装配及维修方面带来了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可调节手电筒电源输至光源的电量,从而实现根据需要选择强光、弱光、强弱光循环等多种供选择的功能,并将内部零件集成一体,做为一个整体的组合件装入电筒,从而实现快速装配及拆卸,方便更换零件及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电筒,包括[0005] —个外壳,包括筒头、简体和尾盖;[0006] —个由一个电池或电池组构成的电源; —个具有光源的发光装置,装设于所述筒头内,与所述电源连通;[0008] —个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发光装置的联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一个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光源连通,所述微控制器接受来自所述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来调节所述电源输至所述光源的电量,使所述光源发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向所述光源发出第二控制信号,驱使所述光源由强光至弱光循环发光。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向所述光源发出第二控制信号,驱使所述光源由弱光至强光循环发光。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微控制器的表面紧贴有一个散热片,所述散热
片与所述筒头内壁相接触以将所述微控制器的热量散出。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优选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是可充电的。优选地,所述手电筒进一步包括一个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适于联接到一个电源以对所述电源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充电装置被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组件设于与所述筒头内。优先的,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筒头螺纹连接,将所述组件固定在筒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强光、弱光和强弱光循环的控制信号。[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强光、弱光、强弱光循环功能,既可有效地实现工作目的,同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由于将内部零件有效地制成一个整体的组件,大大方便了零件的更换及维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简化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片的发光装置的剖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筒头和筒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其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包括一个外壳100,包括筒头101、筒体102和尾盖103 ;—个由一个电池或电池组构成的电源200 ;—个具有光源301的发光装置300,装设于筒头101内,与电源200连通;一个开关400,用于控制电源200与发光装置300的联接。电源200、发光装置300和开关400组成一个回路,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参照图2和图3,发光装置300还包括一个微控制器302,分别与电源200、光源301连通,微控制器302接受来自开关400的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来调节电源200输至光源301的电量,使光源301发光。其中,光源301优选为发光二极管。[002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按启开关400,开关400将向微控制器302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微控制器302在接到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驱使光源301发光,手电筒将进入强弱光循环的工作方式,微控制器302产生强弱光循环的控制信号,可控制电源输出的电流进入从高到低逐渐递减且成循环状态模式,此状态输出到光源301,使光源301得到的电流与微控制器302上的电流同样变化,使光源301的亮度表现出从高到低逐渐递减且成循环状态。光源301先发出强光,随后强光逐渐转弱,当亮度到设定的最弱光时,便又再次转为强光,按此由强光转弱光,再转强光,持续循环,直至再次按压开关,关闭电源。优选的,微控制器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包括强光、弱光的控制信号。当在某些环境特殊需要时,可选择强光或者弱光。在强弱光循环状态时,再次按住开关400,持续一定的按压时间,可设定为2秒或者更长时间,手电筒则将进入强光或者弱光的工作方式。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可提供强光、弱光或强弱光循环的三种工作方式。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按启开关400,开关400将向微控制器302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微控制器302在接到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驱使光源301发光,手电筒将进入弱强光循环的工作方式,微控制器302产生弱强光循环的控制信号,可控制电源输出的电流进入从低到高逐渐递增且成循环状态模式,此状态输出到光源301,使光源301得到的电流与微控制器302上的电流同样变化,使光源301的亮度表现出从低到高逐渐递增且成循环状态。光源301先发出弱光,随后强光逐渐转强,当亮度到设定的最强光时,便又再次转为弱光,按此由弱光转强光,再转弱光,持续循环,直至再次按压开关,关闭电源。优选的,微控制器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包括强光、弱光的控制信号。当在某些环境特殊需要时,可选择强光或者弱光。在强弱光循环状态时,再次按住开关400,持续一定的按压时间,可设定为2秒或者更长时间,手电筒则将进入强光或者弱光的工作方式。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可提供强光、弱光或弱强光循环的三种工作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在微控制器302的表面紧贴有一个散热片303,散热片303与筒头101内壁相接触以将微控制器302的热量散出。[002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中,电源200是可充电的。手电筒进一步包括一个充电装置500,充电装置500适于联接到一个电源以对电源200进行充电。优选的,发光装置300和充电装置500被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组件104设于与筒头101内。 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包括一个固定件105,所述固定件105与筒头101螺纹连接,将组件104固定在筒头101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可以提供由强弱光循环发光的发光发式,并
还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选择强光或弱光的发光方式,这样既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也
可实现工作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的节能效果,实现了环保和节约成本的双重效果。 在上述的描述中,已充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新的特性和优点。然而,这个公开在
许多方面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此公开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
以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在细节上或布置方面进行变化,包括对本实用新型
的各种特征和优点的组合或分开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手电筒,包括一个外壳(100),包括筒头(101)、筒体(102)和尾盖(103);一个由一个电池或电池组构成的电源(200);一个具有光源(301)的发光装置(300),装设于所述筒头(101)内,与所述电源(200)连通;一个开关(400),用于控制所述电源(200)与所述发光装置(300)的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一个微控制器(302),分别与所述电源(200)、所述光源(301)连通,所述微控制器(302)接受来自所述开关(400)的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来调节所述电源(200)输至所述光源(301)的电量,使所述光源(301)发光。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302)向所述光源(301)发 出第二控制信号以驱使所述光源(301)由强光至弱光循环发光。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302)向所述光源(301)发 出第二控制信号以驱使所述光源(301)由弱光至强光循环发光。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302)的表面紧 贴有一个散热片(303),所述散热片(303)与所述筒头(101)内壁相接触以将所述微控制器 (302)的热量散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01)为发光二极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00)是可充电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进一步包括一个充电 装置(500),所述充电装置(500)适于联接到一个电源以对所述电源(200)进行充电。
8.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强 光、弱光的控制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件(105), 所述固定件(105)与所述筒头(101)螺纹连接,将所述组件(104)固定在所述筒头(101) 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300)和所述充电装置 (500)被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组件(104)设于与所述筒头(10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外壳,电源、发光装置和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一个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光源连通,所述微控制器接受来自所述开关的第一控制信号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来调节所述电源输至所述光源的电量,使所述光源发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强光、弱光、强弱光循环功能,既可有效地实现工作目的,同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21L4/00GK201539698SQ20092017896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文浩 申请人:东莞塘厦金唐五金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