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39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放射紫外区域的光的荧光灯及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在光触媒或广义的树脂硬化、除菌、美容、医疗等用途中利用波长为300nm 附近的紫外光。作为上述光的光源,使用在波长250 380nm附近具有强度峰值的在发光管内表面涂布有荧光体的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在如上所示的放射紫外光的荧光灯中,通过获得用以通过放电而使荧光体激发的较短波长(例如200nm以下)的紫外光,将该紫外光照射在荧光体而使荧光体激发,使通过转换成预定波长区域的光所得的紫外光透过荧光体层及发光管而进行放射,在原理上与获得可见光的灯相同。作为荧光灯的发光管,一般而言优选使用钠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玻璃等所谓的硬质玻璃。但是,在使例如波长在250 380nm附近的紫外光放射的荧光灯中,当将上述硬质玻璃用于发光管时,由于产生紫外线的吸收,会形成紫外光的透过率低、效率差的灯。因此, 作为构成发光管的玻璃,优选紫外光透过率更高的玻璃。因此,鉴于上述情况,发光管使用石英玻璃的荧光灯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2等中。如上述文献记载的技术所示,发光管使用石英玻璃来构成,则可使紫外光的透过率高, 且可高效地取出光。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30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34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一般而言在荧光灯中,在其制造工序中具有升温至构成发光管的基材的玻璃的软化点附近以粘合荧光体的工序。但是,由于石英玻璃的软化点在1600°C附近,因此若如上所示加热至高温度区域时,会有发生荧光体的劣化,无法获得预定的光的问题。有鉴于此,当使荧光体的烧成温度降低至发光特性不会产生问题的温度区域、例如900°C以下而进行烧成时,将无法达到石英玻璃的软化,荧光体层由管壁剥离而掉落,无法获得预定的配光分布。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中,通过使发光管上具备石英玻璃而获得紫外光的透过率高且效率佳的荧光灯,并且不会有荧光体剥离、掉落等问题,可靠性高的荧光灯。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以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此外,上述玻璃层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即可。
此外,上述玻璃层的平均厚度为1 30 μ m即可。此外,本发明是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管上预先形成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的层,在上述玻璃的层上涂布混合有荧光体与粘结剂的荧光体的悬浊液,将该荧光体进行烧成。此外,软化点比上述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系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即可。根据本发明的荧光灯,在石英玻璃制发光管与荧光体层之间形成有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的软化点低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层,因此无须将荧光体加热至1000°c以上的温度即可进行烧成,而形成荧光体的劣化少且对于紫外光的转换效率良好的荧光灯,并且介于荧光体层与发光管之间的玻璃会软化,因此可使荧光体层与发光管的结合更为强固,可形成荧光体层不会剥离、脱落且不会发生照度不勻的情形的荧光灯。而且,由于发光管由石英玻璃构成,因此可获得紫外光的透过率良好且紫外光的放射效率高的荧光灯。接着,上述玻璃层含有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及铝硅酸玻璃(Si-Al-O累玻璃)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玻璃,因而耐热冲击性良好,因此可充分耐于作为荧光灯使用时的温度变化,不会发生该玻璃层剥落或与荧光体层的结合降低的问题,可确实地保持荧光体层。此外,由于上述玻璃层的平均厚度为1 30 μ m,可确实地保持荧光体层,并且可形成无损紫外线的透过性而效率良好的荧光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在石英玻璃制发光管与荧光体层之间形成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的软化点低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层,之后形成荧光体层,因此可将荧光体的烧成温度设定为比较低,且形成荧光体的劣化少且对于紫外光的转换效率良好的荧光灯,并且由于该玻璃会软化,使荧光体层与发光管的结合变得强固,可形成荧光体层不会剥离、脱落且不会发生照度不勻的荧光灯。结果,可简单且确实地获得发光管由石英玻璃构成、紫外光的透过率良好且紫外光的放射效率高的荧光灯。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是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3是垂直于本发明的荧光灯用发光管的管轴的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将本发明的荧光灯用发光管沿着管轴切断的说明用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外部电极型荧光灯的(a)管轴方向剖视图、(b)在与管轴垂直的方向切断的剖视图。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部电极型的水银荧光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该荧光灯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是作为灯的发光管用材料的玻璃管,图3是说明发光管的制造工序的垂直地切断管轴的剖视图及将主要部位放大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荧光灯整体的说明用剖面。由图2至图4可知,第1实施方式的荧光灯的发光管11具有如下形态将内侧管111与外侧管112配置成大致同轴,通过分别封固两端部IlAUlB而在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放电空间S。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管11构成用玻璃管80是熔融石英玻璃制。以下按照图1的流程图,参照图2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1.制作分散有用来构成玻璃层的玻璃粉末的浆体(步骤1)。将玻璃层构成用的块状玻璃粉碎得较细,并使用球磨机加工。将粉碎后的玻璃粉末通过筛网按照粒径分类,制作出平均粒径为0. 5 10 μ m(优选为1 5 μ m)的玻璃粉末。将该玻璃粉末与硝化纤维素(nitrocellulose)、乙酸丁酯液以重量比1 4的比例加以混合。将混合液连同氧化铝球一起放在球磨机充分研磨,制作出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以下将分散有该玻璃粉末的浆体称为“玻璃浆体”。构成玻璃层的玻璃是具有软化点比作为发光管的基材的石英玻璃的软化点 (1600°C )低的玻璃。优选是软化点在荧光体的烧成温度GOO 900°C )范围的玻璃,更优选的是耐热冲击性良好的硬质玻璃。其中,优选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软化点约800°C )、铝硅酸玻璃(Si_Al_0 类玻璃、软化点约900°C),上述硬质玻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比例混合使用。2.接着,将玻璃浆体涂布在发光管构成用的玻璃管的内表面(步骤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如图2所示以使放电空间形状成为圆筒状的方式具有内侧管81与外侧管82,在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 (以下也将之简称为“玻璃管80”)的长边方向中的双方端部形成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气管83A、83B。在垂直于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保持并充满玻璃浆体的容器的液面放入排气管的其中一方的例如83B,由其中一方的排气管83A进行抽吸,将玻璃浆体上吸,在玻璃管80内部填充玻璃浆体,之后, 由另一方排气管8 抽出而进行涂布。通过调整玻璃浆体的粘度或涂布次数,可改变最终获得的玻璃层的厚度。此时,玻璃浆体的厚度优选形成在1 30μπι的范围。其中,由于针对预定的紫外光获得较高的透过率,因此优选玻璃层厚度在可保持在后工序中形成的荧光体的范围内尽可能得小。3.使玻璃浆体干燥(步骤3)。由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的其中一方的排气管83Α朝向另一方排气管8 流过干燥氮气,由此使玻璃浆体所含有的乙酸丁酯蒸发。结果,在玻璃管80的内表面上形成已堆积了厚度为1 30 μ m的玻璃粉末的层。用于干燥的气体也可为干燥空气。4.将玻璃管加热,烧成玻璃粉末的层(步骤4)。烧成条件为在大气中约500 1000°C,以时间而言,若以最高温度下的保持时间表示为0. 2 1小时。若使用上述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玻璃时,优选以600 900°C进行。 通过该烧成工序使粒子之间相结合,并且熔接在玻璃管,玻璃层会强力地结合在基材上。其中,玻璃层由于不会升温至熔融温度,因此一般维持粉末状的形态,但是也可以是进一步提高温度而使其熔融的状态。5.将玻璃管冷却至常温(步骤幻,将调制完毕的荧光体的浆体通过上吸法涂布在发光管内(步骤6)。荧光体的涂布方法与之前在2.中所说明的顺序相同,在垂直于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保持并在充满荧光体浆体的容器液面放入排气管其中一方的例如83B,由其中一方排气管83A进行抽吸,将玻璃浆体上吸,在管80内部填充荧光体浆体,之后,由另一方排气管8 抽出而进行涂布。可适于本发明的荧光灯的荧光体例如是铕活化的硼酸锶(Sr-B-0:Eu(以下称为 SBE)、中心波长为368nm)荧光体、铈活化的铝酸镁镧(La-Mg-Al-0 Ce (以下称为LAM)、中心波长为338nm(其中为broad))荧光体、钆、镨活化的磷酸镧(La-P-0:Gd、Pr(以下称为 LAP:Pr、Gd,中心波长为311nm)荧光体等。上述荧光体均吸收波长不满250nm的区域的紫外光,转换成各自具有的中心波长区域的紫外线且进行放射。6.使荧光体浆体的水分飞溅而干燥(步骤7)。由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的其中一方排气管83A朝向另一方排气管8 流过干燥氮气,由此使荧光体浆体含有的乙酸丁酯蒸发。用于干燥的气体也可为干燥空气。7.烧成荧光体(步骤8)。将发光管用玻璃管放入炉内且进行烧成。烧成条件在大气环境中约为500 800°C,在最高温度下的保持时间下,加热0. 2 1小时。在该烧成工序中,在荧光体层与玻璃层的边界面发生玻璃的软化而使荧光体结合在玻璃层上,结果获得强固的结合状态。结果,如图3所示,获得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的内表面上, 依次层积有由低软化点玻璃粉末构成的玻璃层14、荧光体层15的状态。另外,若为在大气中的劣化激烈的荧光体,则升温至硝化纤维素在大气中烧毁的温度之后,通过形成非氧化气氛或还原气氛,可进行到约800度左右的加热。8.将玻璃管冷却至常温(步骤9),在该玻璃管内部封入稀有气体并气密地密封 (步骤10)。更具体而言,在将附着在排气管83A、83B的内表面的荧光体层15及玻璃层14去除后,将其中一方排气管83A进行加热密封,由另一方排气管8 进行排气,封入预定的稀有气体(封入物)并气密密封(★ 7 才7 )。结果,获得如图4所示的形成有圆筒状的气密的放电空间S的荧光灯用发光管11。所封入的稀有气体例如为氙(Xe)、氪(Kr)、氩(Ar)、 氖(Ne),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组合混合使用。其中,通过上述稀有气体的放电所得的波长为氙 160-190nm、氪 124、140_160nm、氩 107_165nm、氖 80_90nm。9.接着,沿着内侧管的内周面配置内侧电极,沿着外侧管的外周面配置外侧电极 (步骤11)。在步骤10中获得的发光管11上配置由内侧电极12与外侧电极13构成的一对外部电极,而完成准分子灯10。内侧电极12是由例如两片剖面C型的金属板相对配置,沿着内侧管111的内周面进行配置而得到的。外侧电极13是由例如网状电极构成,配置成覆盖外侧管112的外表面上的全部区域。以上说明的荧光灯是一对电极均位于放电空间的外部的灯,但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例子,例如至少其中一方电极被配置在内部的灯也可以适用。其中,在放电空间内配置电极的情况下,在发光管的密封工序(步骤8)之前安装电极即可。如果针对如上所述获得的荧光灯的最终制品的尺寸列举具体数值例,则如下所不。发光管11的全长为约300 2000mm、内侧管111的壁厚为1 2mm、外侧管112 的壁厚为2 3mm。此外,荧光体层15的平均厚度为10 20 μ m,形成在荧光体层14与发光管11之间的由低软化点玻璃构成的玻璃层14的厚度为1 30 μ m。
在图4所示的荧光灯中,内侧电极12与外侧电极13以内侧管111、外侧管112及放电空间S介于其间的状态相对配置。在内侧电极12与外侧电极13上连接有引线W11、 W12,连接有电源装置16,由电源装置16施加高频电压时,形成在电极12、13之间介有介电体(111、112等)的放电,通过作为放电气体的例如氙气(Xe)的发光而发生波长为172nm的紫外光。在此获得的紫外光是荧光体的激发用的发光,由于该波长为172nm的紫外光照射荧光体层,因此荧光体被激发,通过选择例如荧光体的种类,可放射波长为250 380nm的紫外光。这样获得的波长为250 380nm的紫外光依次透过荧光体层15、玻璃层14、发光管11、外侧电极13(空隙部)而放射至外部。玻璃层14的紫外光的透过率比石英玻璃更差,但是该层14的厚度最大为30 μ m 左右以下即可。因此,波长250 380nm的紫外光的吸收较少,大部分会透过而被放射至外部。结果,相较于以低软化点的玻璃形成发光管整体的灯,可以特别高的效率放射所希望的波长区域的紫外光。其中,通过氙气的放电而发生的波长为172nm的真空紫外光由于用于玻璃层的硼硅酸玻璃或铝硅酸玻璃的吸收端为200nm级因而大部分无法透过。因此,不需要的短波长的紫外光不会被放射至外部。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下所述。实施例1玻璃浆体液的调制将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及铝硅酸玻璃(Si-Al-O类玻璃)以1 1的比例加以混合而成的玻璃在微细粉碎后,进而使用球磨机加工,调制成平均粒径为1 5μπι 的粒度。将该混合玻璃粉末以重量比1 4的比例混合在乙酸丁酯、硝化纤维素的混合液, 另外使用球磨机进行搅拌,制作出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其中,将该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称为“玻璃浆体Α”。稀有气体荧光灯的制作接着,按照图4的结构,制作出实施例1的稀有气体荧光灯。其中,关于之前在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在由发光管构成用的熔融石英玻璃构成的玻璃管的内表面上,通过上吸法涂布玻璃浆体A且使其干燥。之后,通过以700°C保持1小时来进行烧成。在烧成后,可以确认在玻璃管的内表面上,粉末的玻璃适度熔解,在熔接在发光管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得以固定。接着,使用LAP:Pr、Gd作为荧光体来调制荧光体浆体,将该浆体液上吸,通过自然落下法,涂布在形成有玻璃层的状态的玻璃管的内表面上。在使荧光体浆体干燥后,以 500°C加热1小时而烧成荧光体。然后,在密封玻璃管的单端部后,以静压27kPa(200Torr) 封入稀有气体( 气体(氙气)),另一端也气密密封,形成放电空间S,制作成发光管11。发光管11中的外侧管112的外径为Φ 30mm,内径为Φ ^mm(壁厚2mm),内侧管 111的外径为φ20 πι、内径为18mm (壁厚1mm)。在发光管气密密封后,在外侧管的外周面上配置网状电极,并且在内侧管的内表面上配置铝制的箔状电极。比较例1-1
除了不使用玻璃浆体液而在石英玻璃管直接涂布荧光体浆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1的稀有气体荧光灯。其中,荧光体的烧成条件为在500°C下加热1小时。比较例1-2未使用玻璃浆体液而直接在石英玻璃管涂布荧光体浆体,并且将荧光体的烧成条件设为IOOOtM小时,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及顺序制作出比较例1-2的稀有气体荧光灯。实施例2玻璃浆体液的调制在将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微细粉碎后,另外放在球磨机中加工,调制成平均粒径为1 5 μ m的粒度。将该硼硅酸玻璃粉末以重量比1 4的比例混合在乙酸丁酯、硝化纤维素的混合液,再放入球磨机加以搅拌,制作成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其中,关于该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被称为“玻璃浆体B”。稀有气体荧光灯的制作使用玻璃浆体B,制作出图5所示的形状的外部电极型的稀有气体荧光灯20。其中,该图(a)是垂直于管轴切断的剖视图,(b)是(a)中的A-A切断后的管轴长边方向的剖视图。以下详加说明。发光管21用的玻璃管为外径Φ 10mm、内径Φ 9mm(壁厚0. 5mm)、全长1500mm,为熔
融石英玻璃制。在该玻璃管通过上吸、自然落下法来涂布玻璃浆体B,且使液体干燥。之后, 通过在600°C下保持1小时来进行烧成。烧成后的玻璃管中,粉末的玻璃适度熔解,在玻璃管内表面熔接并被固定。在少量的硝化纤维素与乙酸丁酯的混合溶液中混合适量的荧光体粉末,调制出分散有荧光物质经分散的悬浊液,并使其粘度为20mPa*s。其中,使用LAM作为荧光体。荧光体浆体是乳浊色的分散溶液。通过上吸、自然落下法而将该荧光体浆体涂布在内表面形成有预定的玻璃层的状态的玻璃管。将荧光体浆体干燥后,在500°C下加热1小时而烧成荧光体。在将玻璃管的单端部密封后,以静压21kPa(160TOrr)封入稀有气体,获得在发光管21的内表面上依次层积有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层M和荧光体层25 的发光管21。在该发光管21的外表面上,以宽度2mm、长度1450mm的尺寸涂布、形成银膏, 在发光管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朝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外部电极22、23,制作出实施例2 的稀有气体荧光灯20。接着,在其中一方与另一方的电极22、23连接引线W21、W22,并且连接到稀有气体荧光灯20用的预定的电源26。比较例2-1除了未使用上述玻璃浆体液地直接在石英玻璃管涂布荧光体浆体以外,与实施例 2相同地制作稀有气体荧光灯,制作出比较例2-1的稀有气体荧光灯。其中,荧光体的烧成条件是在600°C下加热1小时。比较例2-2在未使用上述玻璃浆体液的情况下直接在石英玻璃管涂布荧光体浆体,并且将荧光体的烧成条件设为IOOOtM小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2-2的稀有气体荧光灯。在以上的实施例1、2中,针对使用氙气(Xe)作为放电气体,通过介有介电质的放电来获得波长172nm的发光,且将其通过荧光体转换成3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紫外光的例加以说明。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稀有气体荧光灯,也可适用于低压水银灯。以下针对其它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3接着,按照图6的结构,制作出实施例3的内部电极型的低压水银荧光灯。用以构成发光管的玻璃管为熔融石英玻璃。在该玻璃管的内部,通过上吸法,涂布通过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的玻璃浆体A,在干燥后,以700°C烧成1小时。之后,作为荧光体,使用SBE来调制荧光体浆体,将荧光体浆体与上述相同地通过上吸、自然落下法进行涂布,在荧光体浆体干燥后,以500°C烧成1小时,由此使荧光体固定在玻璃管。然后,在发光管的端部配设将(Ba、Sr、Ca) 0对三碳酸盐进行活性处理所得的灯丝架32、33。在玻璃管内部封入作为稀有气体的氩4kPa(30Torr)及水银lOmg/cm3并气密地密封,由此最终获得图6所示的低压水银荧光灯。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水银作为放电物质,因此获得185nm、2Mnm、320-370nm等波长区域的紫外线。但是,在实施例3的低压水银灯中,185nm与2Mnm的波长的能量占辐射的大部分,因此基本上无法期待300nm级的光的放射。使用荧光体将波长185nm及波长254nm的光转换成波长300nm级的光时,相较于仅利用通常仅以水银放电所得的波长320-370nm附近的光,可特别高效地放射波长300nm 级的光。在此,参照图6,说明低压水银荧光灯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管31的外径Φ 10mm、内径Φ8. 8mm(壁厚0. 6mm)、全长 1200mm。由灯丝架(mount)构成的内部电极32、33通过密封用构件37、38支持于发光管31, 并相对配置。在上述内部电极32、33上连接引线W31、W32,并连接于预定的电源装置(未图示)。其中,在发光管31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玻璃层34及荧光体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10 μ m、15 μ m。比较例3-1除了未使用玻璃浆体液而直接在石英玻璃管涂布荧光体浆体以外,与实施例3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3-1的内部电极型荧光灯。其中,荧光体的烧成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为以700°C加热1小时。比较例3-2未使用玻璃浆体液而直接在石英玻璃管涂布荧光体浆体,并且将荧光体的烧成温度设为1000°C、1小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3-2的内部电极型荧光灯。实验例1使用适于各荧光灯的点灯电源将灯点灯,来测定紫外线照度。紫外线照度是使用分光器(牛尾电机公司(USHIO he.)制,USR40),配置在灯的长度中心位置,亦即受光器配置在距离发光管的管壁20mm的位置来进行测定。将实施例1、2、3的荧光灯的紫外线照度设为100,以相对值来表示比较例的灯的紫外线照度。该结果示于表1中的“紫外线照度” 栏中。实验例2此外,关于上述实施例1-3的荧光灯与比较例1-1 3-2的荧光灯,针对荧光体的密接性进行评估。荧光体层的密接性的评估是在使灯由木制板上5cm处落下时,简单地全部剥落的情况X,一部分剥落的情况Δ,完全未剥落的情况〇来加以评估。该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的“密接性”栏中。表权利要求
1.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以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层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层的平均厚度为1 30 μ m0
4.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管上预先形成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的层, 在上述玻璃的层上涂布混合有荧光体与粘结剂的荧光体的悬浊液,将该荧光体进行烧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
全文摘要
在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中,通过在发光管具有石英玻璃,获得紫外光透过率高且高效的荧光灯,并且提供一种不会有荧光体剥离、掉落等问题的可靠性高的荧光灯。本发明是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10),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11);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14);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15)。此外,本发明是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管上预先形成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的层(14),在该玻璃的层(14)上涂布混合有荧光体与粘结剂的荧光体的悬浊液,将该荧光体(15)进行烧成。
文档编号H01J9/22GK102169808SQ2010101264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田川幸治 申请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