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54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再生能源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灯光发电的灯具结构,尤其是一种光能与电能交互转换的使 用太阳能电池兼具照明与发电的再生能源灯具。
背景技术
通常,灯具的发光体通过电能发光用于照明,其大部分可用光线为发光体的直射 或通过灯罩的反射光。相对于直射光,通过灯罩的反射光相对要暗弱许多,尤其是灯罩反射 性能不良的情况下,射向灯罩的光线和热量(包含大量的红外线频谱)大部分被灯罩吸收 而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可用的照明光线。因此,传统灯具的效能仍有改善的余地。鉴于近年 来光伏元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及光谱利用范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本发明人结合现代技术 理念,提出本发明申请,以期提高传统灯具的能效比,达到高效、节能,且灵活、方便的实用 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能源灯具,以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缺陷,提高传统 灯具的能效比,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本发明的结构如下一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发光体和用于光电转换的光伏元件,其特征 在于,光伏元件设置于与发光体照明空间相对的一侧。一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发光体和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光伏元件与 发光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传导光线的导光介质。由于光伏元件均具有很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据此,通过本发明,只要合理选择对适 当光谱范围敏感的光伏元件,通过其光电转换,特别是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能量,被再次转 换为电能,这些电能便可再用来点亮电光转换效率很高的电光源,如LED,再次投向照明空 间。这样的转换效率事实上远高于通过一般的灯罩对发光体光源的反射效率,且充分利用 了可见及不可见的光谱范围。再者,通过光伏元件所转换的电能亦可应用于其他适用的场 合,甚至,发光体与光伏元件可通过导光介质传导光线,使光伏元件可远离发光体而灵活设 置,提高了应用的便利性。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二种优选实施例。


图1 (a、b)为本发明再生能源灯具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侧视、仰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一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作为照明光源的发光体1和光伏元件2,光伏元件2设置于与发光体1照明空间相对的一侧,即通常使用状态下的光源上方。照明光源目前多采用电光源,其供电电源可为市电或电池,但并不排除如燃油、燃 气、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形式的激发发光方式,并皆可运用于本发明的结构中。本实施例中, 所述发光体1为柱状荧光灯管;实际上,也可以采用环状、束状等常用的状态;根据发光原 理,亦可以采用白炽灯泡、LED等点状光源。发光体1与光伏元件2之间根据实际需要也可 以填充透光介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元件2为一由多个光伏单元排列构成的组件,也可为涂覆 在柔性基板上的膜片,整体结构呈曲面,但亦可根据实用场合采用平面形状。发光体1向上 发射的光线便可通过光伏组件2转化为电能。根据本发明,所述发光体可为电光源;所述发 光体可为柱状或环状;所述发光体可为荧光灯;所述发光体可为点状;发光体可为白炽灯 泡或LED ;以及,所述光伏元件为曲面或平面,亦包括由平面拼组构成的折面。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2,光伏元件2’与发光体1’之间设置有光纤 3作为导光介质,可以将回收的光能传导到另一需要的场合进行光电转换。其中,所述导光 介质可为光纤。本实施例仅在于阐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并不作为限定。根据本发明原理所作的 任何结构上的变化,均不超出本发明的实质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发光体和用于光电转换的光伏元件,其特征在 于,光伏元件设置于与发光体照明空间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电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柱状或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荧光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点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发光体为白炽灯泡或LE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元件为曲面或平面。
8.—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发光体和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光伏元件与发 光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传导光线的导光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再生能源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介质为光纤。
全文摘要
一种再生能源灯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发光体(1,1’)和用于光电转换的光伏元件(2,2’),光伏元件(2,2’)设置于与发光体(1,1’)照明空间相对的一侧。通过其光电转换,将可见或不可见的光能再次转换为电能,再次投向照明空间或通过导光介质传导至其他适用的场合,从而充分利用了可见及不可见光谱范围所提供的光能,提高了应用的灵活、便利性。
文档编号F21V8/00GK102116450SQ20101013818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杜敏 申请人:杜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