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53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以光学板模块作为光源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照明灯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灯具的照明装置从传统的白炽灯、卤素灯,发展至发光二极管灯。白炽灯的作用原理是使电流通过高电阻灯丝产生高温发光。卤素灯是在灯的玻璃外壳填充卤素元素气体(通常是碘或溴),灯丝发热时,钨原子蒸发与卤素原子结合形成商化钨,当商化钨遇热后又会重新分解成商素蒸气与钨,钨沉积在灯丝上,弥补蒸发的部份。二极管灯是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发光二极管由 P与η结构的半导体芯片组成,电流能从ρ极流向η极,空穴和电子在不同的电极电压作用下,从电极流向P与η极,使空穴和电子结合,电子跌落较低能阶,释放能量发光。其中,发光二极管灯因低消耗功率、寿命长、省电与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现今照明装置发展主流之一。然而无论是白炽灯、卤素灯或发光二极管灯,皆属于点状光源,会产生亮暗分布不均的现象,造成使用者困扰。同时,由于一般光源所产生的光线无特定方向性,因此当光线投射至照射面时,不同角度的反射光容易造成炫光现象,致使使用者感到眼睛疲劳或头痛等不适状况。再者,为产生面状的光源效果,需装设多个灯于同一面板上,既耗损能源也增加照明灯具的重量,造成安装照明灯具时的不便。因此,积极寻求一种可解决亮暗分布不均产生的问题,且可同时减少所使用的光源灯数,达到节能与轻量化目的的照明灯具,以符合现代需求,是一尚待解决的议题。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座、光学板及多个光源, 光学板设置在灯座之中。照明装置的光学板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邻接的底面,以及相对于底面的出光面。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光源设置于对应光学板的入光面的一侧,且光学板上进一步包括胶体,设置于入光面上,且胶体包括多个光学折射微粒。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由于在光学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有包括光学折射微粒的胶体,可将光源的入射光均勻分布至照明装置中,改善光均齐度,及降低亮暗分布不均的现象。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由于入光面上具有可均光的胶体,以及相邻入光面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因此由于第一光学微结构及胶体中光学折射微粒的光学作用,可增进发光效率,使本照明装置仅设置较少光源,即能达到较佳的照明效果,以节省能源及减少灯具重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由于具有光学板,使得射出于出光面的光线具有方向性,因此可减少光线反射所造成的炫光现象。


图I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I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另ー实施状态的示意图。图IC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照明装置1灯座19光学板11入光面111底面112出光面113靠近入光面的ー侧 1131第一光学微结构 114胶体115第二光学微结构 116光源12扩散片13增亮膜1具体实施例方式由于本发明披露了ー种照明装置,其中所利用的光学原理与照明装置制作,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已了解,因此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吋,以下文中所対照的 附图,意在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含义,并没有也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在先声 明。请參考图1A,图I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照明装置1包 括光学板11,多个光源12以及灯座19。光学板11设置在灯座19之中。光学板11具有入 光面111、与入光面111邻接的底面112,以及相对于底面112的出光面113。底面112上 设置有多个第一光学微结构114。第一光学微结构114的型态包括但不限于网点、V形沟、 或U形沟等。多个光源12设置于对应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的ー侧。光源12可以是发 光二极管或是小灯泡等。光学板11可为平面式,或为楔形。另外,照明装置1之中又可进 一歩包括扩散片13、增亮膜14,以增进照明装置1的发光效率与勻光的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照明装置1的特征在于光学板11上进ー步包括胶体115,并设置 于入光面111上,此外,胶体115之中可具有多个光学折射微粒。其中,胶体115的材质是 可以墨水混入金属微粒,或可为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材料可优选为为压克カ类树脂、环氧 类树脂、氟类树脂、硅类树脂、聚酯类树脂、PU类树脂或前述树脂的任意組合等材质。该光 学折射微粒的材质可优选为聚酯类树脂、压克カ类树脂、聚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胺 脂类树脂、无机粒子等材质或前述材质的任意組合。而且,依据本发明的概念,设置于照明装置1之中的胶体115优选为多个(如图 IA所示),且各胶体115涂布于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上,且涂布位置与各光源12对应,或涂布方式为各胶体115彼此间隔一预设距离。此外,为保持光源12的入射光射入光学板 11后能够均勻散布,各胶体115的涂布面积,优选为不小于其对应的各光源12于该入光面 111的照射面积。此外,胶体115的总面积可与入光面111的面积相近。另外,请参考图1B,在另一种实施状态中,胶体115也可以完整覆盖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的方式设置;又优选为将胶体115与光学板11利用双层射出技术一体成形制作的方式。请再参考图1C,图IC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在光学板 11的出光面113靠近入光面111的一侧1131处,可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116, 使光源12经胶体115射入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的入射光能够更均勻地散布至光学板11整体。而且,为比较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未设置胶体115以及设置有胶体115两者的差异,检验光均齐度的测量结果。光学板11的入光面111分别在「未设置」及「设置有」胶体115的情况下,测量其在出光面113上的不同位置a至j等10处的光度,测量结果以光度单位(烛光/平方公尺;cd/π )表示,并根据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种测试条件下的均勾度。表一光均齐度测量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一光学板,至少一光源以及一灯座,所述灯座设置有该光学板,该光学板具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邻接的底面,以及相对于该底面的一出光面,该光源设置于对应该光学板的该入光面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板的入光面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胶体包括多个光学折射微粒,其中,该多个光学折射微粒的材质选自由聚酯类树脂、压克力类树脂、聚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胺脂类树脂、无机粒子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各胶体对应于各光源而设置于该入光面上, 且该胶体的总面积与该入光面的面积相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各胶体的最大面积不小于所对应的各光源于该入光面的最大照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胶体与该光学板由双层射出一体成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该胶体的材质选自由高分子材料及以墨水混入金属微粒所组成的群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板的该出光面上靠近该入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光学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源选自由发光二极管及小灯泡所组成的群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板选自由一平面式光学板及一楔形光学板所组成的群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出光面上进一步相邻设有至少一光学膜片,其中该光学膜片选自由扩散片及增亮膜所组成的群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灯座、光学板及多个光源。光学板设置于灯座之中,而光学板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邻接的底面,以及相对于底面的出光面。光源设置于对应光学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此外,光学板上进一步包括胶体,其设置于入光面上。
文档编号F21V5/00GK102374414SQ2010102640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余鸿文, 王虹文, 许宝元 申请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