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罩及应用该灯罩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71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罩及应用该灯罩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罩及应用该灯罩的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它可以起到照明作用从而使人们在室内外正常地自由活动。常用的灯具通常包括灯体与灯罩。灯体内部设置有光源,灯罩设置光源的光出射路径上。在较为大型的灯具如灯箱结构中,其灯罩通常包括一个框架结构以及透光板。透光板通常藉由粘结或者螺丝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框架结构上。然而,若采用粘结的方式将透光板固定在框架结构上,透光板的拆卸和更换将会变得不容易。若采用螺丝固定的话,由于螺丝或螺母等固定组件的体积较小,其容易在组装过程中遗失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 在上述两种固定方式中,透光板与框架结构结合的较为紧密,其并不利于空气的流通,从而对灯箱的散热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简单的灯罩及应用该灯罩的灯具。一种灯罩,包括顶板、自顶板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透光菱镜。所述侧板包括若干由第一折痕线和第一切割线围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以及若干由第二折痕线及第二切割线围成的第二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封闭区域沿第一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沿第二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固定部夹持在透光菱镜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固定在灯罩上。一种灯具,包括灯体和灯罩。所述灯罩固定于灯体上。所述灯罩包括顶板、自顶板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透光菱镜。所述侧板包括若干由第一折痕线和第一切割线围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以及若干由第二折痕线及第二切割线围成的第二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封闭区域沿第一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沿第二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固定部夹持在透光菱镜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固定在灯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灯罩的侧板上设置若干弯折而成的固定部和定位部,在灯罩的组装过程中,只需要先将定位部弯折,然后将透光菱镜放置于定位部上,然后再将固定部弯折,使定位部和固定部分别夹持透光菱镜的两个相反表面而使透光菱镜固定于灯罩上。由于在灯罩的组装过程中不需要应用到螺丝或者螺母等固定元件,本发明的灯具组装起来较为方便。


图1是本发明灯具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的灯具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2中的灯具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灯罩的倒置图。
图5是图4中的灯罩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的灯罩的变化实施例倒置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灯体10
底部110
侧部120
容置腔体130
第二开孔140
卡槽150
灯罩20
顶板210,310
侧板220,320
透光菱镜230,330
定位部240、340
承载部241
连接部242
固定部250,350
第一封闭区域260
第一折痕线261
第一切割线262
第二封闭区域270
第二折痕线271
第二切割线272
第一开孔280
卡扣装置290
连接装置30
固定装置4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灯具包括灯体10和固定在灯体10上的灯罩20。灯体10由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灯体10由钢板、铝板或铜板等金属板材通过钣金加工而成。所述灯体10包括一底部110及自底部110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个侧部120。 所述底部110和四个侧部120共同围成一容置腔体130。光源(图未示)即设置在该容置腔体130之中,光源所发出的光可通过该容置腔体130的开口端出射。所述的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者激光二极管。请一并参阅图3,在两个相对的侧部120上分别开设有一第二开孔140,所述第二开孔140呈长条状。该第二开孔140的延伸方向为倾斜向上延伸一端距离后,再沿平行于底部110的方向延伸。在侧部120上还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卡槽150,该卡槽150垂直于底部110设置。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灯罩20包括顶板210、自顶板210向下延伸的侧板220、以及透光菱镜230。顶板210上开有一长方形的开口,用于出射灯体10中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所述侧板220垂直于顶板210向下延伸。侧板220上具有向内弯折的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所述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夹持在透光菱镜230的两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230 固定在灯罩20上。在本实施例中,灯罩20为长方形结构,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分为两组,该两组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设置在靠近长方形对角线两端的位置。请参见图5,所述侧板220包括第一封闭区域260和第二封闭区域270。第一封闭区域260由第一折痕线 261和第一切割线262围绕而成。第二封闭区域270由第二折痕线271和第二切割线272 围绕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痕线261和第二折痕线271垂直于顶板210设置。第一封闭区域260为长方形结构,第一折痕线261组成长方形的一边,第一切割线262组成长方形的另外三条边。同样,第二封闭区域270也为长方形结构,第二折痕线271组成长方形的一边,第二切割线272组成长方形的另外三条边。所述第一封闭区域260沿第一折痕线261向内弯折后形成定位部240。定位部240 包括承载部241和连接部2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42与侧板220的分界线为第一折痕线261。所述连接部242设置在承载部241与侧板220之间。并且承载部24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242的宽度。所述第二封闭区域270沿第二折痕线271向内弯折后形成固定部 250。该固定部250与定位部240的承载部241 —起夹持在透光菱镜230的两相反表面。在侧板220上开设有第一开孔280。该第一开孔280的位置与灯体10中第二开孔 140的位置相对应。一固定装置40穿过该第一开孔280和该第二开孔140使灯罩20和灯体10形成枢轴连接。这样,灯罩20可相对于灯体10旋转以实现灯具的打开和闭合,从而方便了对灯具内部的元件进行维修和更换。相应地,在侧板220上还设置有卡扣装置290, 该卡扣装置290呈倒“U”字形状。在灯具闭合的时候,该卡扣装置290可伸入灯体10的卡槽150中,从而使灯罩20和灯体10相互搭接在一起。所述透光菱镜230设置在定位部240的承载部241及固定部250之间。其中,由于承载部24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242的宽度,当透光菱镜230设置在承载部241上时,透光菱镜230与侧板220之间将会有一定的间隙以促进空气流通。所述透光菱镜230的制作材料选自玻璃、聚碳酸酯(PC)和聚乙烯丙稀酸甲酯(PMMA)其中之上述的灯具可进一步包括一连接装置30,该连接装置30设置在灯体10的一侧部 120上。所述连接装置30用于将所述灯具与外界的固定装置或者其他灯具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为板状,其靠近底部110的一端弯折而贴附在底部110上。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灯具只要将第一封闭区域260和第二封闭区域270沿相应的折痕线弯折即可形成的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通过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将透光菱镜230固定于灯罩20上。由于不需要螺丝或者螺母等固定元件,本发明的灯具的组装较为简便,有利于节省成本。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灯具厚度较小,将第一折痕线261和第二折痕线271垂直于顶板210设置,则可以有效地选择定位部240或者固定部250的长度,使其不会受到灯罩20的厚度所限制,从而有效地对透光菱镜230进行固定。同时,在本发明中,将灯罩20和灯体10设置成枢轴连接,并通过在灯罩20和灯体10上分别设置相应的卡扣装置290和卡槽150,使到灯具可以方便地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方便了灯具的维修和更
在上述灯具中,灯罩2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一个金属板体,该金属板体包括顶板210及位于底板四周的侧板220。该金属板体可以是铝合金板、钢板或者是铜板。通过冲压或者剪切的方法在顶板210上形成开口。同时,通过冲压或者剪切的方法在侧板220上制作若干第一封闭区域260和若干第二封闭区域270。其中第一封闭区域 260由第一折痕线261和第一切割线262围绕而成,第二封闭区域270由第二折痕线271和第二切割线272围绕而成。将侧板220弯折,使其沿顶板210向上延伸。然后将第一封闭区域260沿第一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定位部Mo。所述定位部240包括承载部241和连接部M2,连接部242设置在侧板220和承载部241之间且连接部242的宽度大于承载部Ml的宽度。将透光菱镜230放置于定位部240上。其中,透光菱镜230与承载部241相接触, 使到透光菱镜230的侧面与侧板220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将第二封闭区域270沿第二折痕线271向内弯折,形成固定部250。S卩,所述定位部240与固定部250夹持在透光菱镜230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230固定于灯罩20 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20围成为长方形结构。在侧板220的较短的两条边的中央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定位部M0。在侧板220的两条长边上,每条长边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定位部对0。同时,在每条长边设置有四个固定部250,该四个固定部250设置在长边两端的两个定位部24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定位部240和固定部250亦可为2个或者3个或者多个,其只要可以有效地对透光菱镜230进行固持即可。根据需要,定位部和固定部的位置和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定位部和固定部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其可以分步在侧板上的任意位置,只要有效对透光菱镜进行支撑即可。图6为本发明的灯罩的一变化实施例的倒置图。该灯罩可以用于替换图2 中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顶板310、自顶板310向下延伸的侧板320、以及透光菱镜330。侧板320上具有若干定位部340和固定部350,该定位部340和固定部350夹持在透光菱镜 330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330固定在灯罩上。在本实施例中,灯罩为长方形结构,在长方形的长边靠近顶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部340,在长边的两个定位部340之间设置有四个固定部350。在长方形的两条短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部340。定位部340和固定部350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将透光菱镜330固定在灯罩上。根据需要,亦可以在长边的两个定位部340之间只设一个固定部350,这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应该指出,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灯罩,包括顶板、自顶板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透光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若干由第一折痕线和第一切割线围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以及若干由第二折痕线及第二切割线围成的第二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封闭区域沿第一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沿第二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固定部夹持在透光菱镜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固定在灯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痕线和第二折痕线分别垂直于底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承载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承载部与侧板之间,所述承载部的宽度小于连接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菱镜的制作材料选自玻璃、聚碳酸酯和聚乙烯丙稀酸甲酯其中之一。
5.一种灯具,包括灯体和灯罩,所述灯罩固定于灯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为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灯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底部及自底部向上延伸侧部, 所述底部和侧部共同围成一容置腔体,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之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灯体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一开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开孔,一固定装置穿过该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使灯罩和灯体形成枢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呈长条状,所述固定装置可沿着第二开孔的延伸方向自由运动。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侧板上进一步包括卡扣装置,在灯体的与卡扣装置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该卡扣装置搭接在卡槽上使灯罩和灯体固定在一起。
全文摘要
一种灯罩,包括顶板、自顶板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透光菱镜。所述侧板包括若干由第一折痕线和第一切割线围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以及若干由第二折痕线及第二切割线围成的第二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封闭区域沿第一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沿第二折痕线向内弯折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固定部夹持在透光菱镜的两个相反表面使透光菱镜固定在灯罩上。通过折弯而成的定位部和固定部来固定透光菱镜,本发明的灯罩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灯罩的灯具。
文档编号F21V5/02GK102401316SQ20101028120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张国正 申请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