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24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照明用的电子节能灯的灯管。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0920199807 · 7 “对角排列的八U节能灯管”,其单个U形管的管径6-8mm,行业内称T2型灯管,整灯由八个U形管通过三条过桥连接而成,为一体 式灯管,只有两个发射头。这类灯管的形状多式多样,一般由5-6个U形管组合的整个节能 灯管的高度和直径均为80mm左右,灯管的有效长度小于700mm,功率小于20瓦,属小型的电 子节能灯管,用于室内装潢的照明,深受欧美等国的用户欢迎。近年,用户对这类小型电子 节能灯管提出高功率的要求,提高功率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增加灯管的有效长度,当增加长 度受小型化的限止而趋向极限时,只有分段供电,由一体式改为分离式,提高灯管电压,以 满足高功率灯管的管压要求,实现灯管的超动。经检索和市场调查,尚未发现T2型小型化 电子节能灯管有关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的资料报道和实物面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消费社会的现实需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高功 率的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包括八个U形管、 过桥、发射头上的导线、芯柱、铟网片和钨丝,其特征是整体由四个U形管、二条过桥、二个 发射头、二个平头和两条上端带汞腔的直管组成形状和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件组合而成, 整灯的八个U形管以四四相对排列于左右两侧,互相分离,各自有分别位于上外侧与下外 侧的一对发射头、居中的一端带有汞腔的直管和两条过桥组成,其中有连接二个U形管的 一条过桥,连接另一个U形管与一条顶端带汞腔的直管的又有一条过桥。所说的居中的一端带有汞腔的直管的另一端为平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用T2型管制作小型化电子节能灯管的同时,还 达到了高功率高亮度的目标,满足室内装潢中采用小而亮灯具的新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予以详述图1明确显示U形管1、发射头 6上的导线5、芯柱4、铟网片3和镀丝2,以及位于上侧的汞腔7和平头8 ;图2是图1的俯 视图,显示本灯管上侧的排列状况,四个平头8位于左右外侧两两相对排列,四个发射头6位于上下外侧两两相对排列,四个弧形弯9呈两个八字形顶对顶排列,同侧一端带平头8的 两个U形管1之间各有一条过桥10连接,二个汞腔7居于整个灯管的中间,各有一条过桥 10与U形管连接;图3为图1的仰视图,八个弧形弯9以四个对应四个地排列左右侧,二个 平头居中,四条过桥10分别连接两个U形管,或连接一个U形管与一条带汞腔7的管。图 2和图3明确显示本灯管的两部 分的分离方式。作为电子节能灯管的弯管技术、涂粉技术, 导线5、芯柱4、铟网片3和钨丝的制作安装,固汞置于汞腔内等均属常技术,不赘述。 按T2型管制作的节能灯管如整体灯管的高度和直径限制在80mm左右的小型化规 格,则欲达到25瓦功率,其灯管的有效发光长度应大于720mm,显然很难置身于这么狭小的 范围内,因此分体式分段供电可避开增加有效发光长度的做法,同样能达到管压高的起动 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包括八个U形管(1)、过桥(10)、发射头(6)上的导线(5)、芯柱(4)、铟网片(3)和钨丝(2),其特征是整体由四个U形管(1)、二条过桥(10)、二个发射头(6)、二个平头(8)和两条上端带汞腔(7)的直管组成形状和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件组合而成,整灯的八个U形管(1)以四四相对排列于左右两侧,互相分离,各自有分别位于上外侧与下外侧的一对发射头(6)、居中的一端带有汞腔(7)的直管和两条过桥组成,其中有连接二个U形管的一条过桥(10),连接另一个U形管与一条顶端带汞腔的直管的又有一条过桥(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其特征是所说的居中的一端带有汞 腔(7)的直管的另一端为平头(8)。
专利摘要一种分离式八U电子节能灯管,包括八个U形管(1)、过桥(10)、发射头(6)上的导线(5)、芯柱(4)、铟网片(3)和钨丝(2),整体由四个U形管(1)、二条过桥(10)、二个发射头(6)、二个平头(8)和两条上端带汞腔(7)的直管组成形状和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件组合而成,整灯的八个U形管(1)以四四相对排列于左右两侧,互相分离,各自有分别位于上外侧与下外侧的一对发射头(6)、居中的一端带有汞腔(7)的直管和两条过桥。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照明用的电子节能灯的灯管,相比现有的小型化八U电子节能灯不但具有小型化的特点,同时具有高功率高亮度,迎合新的消费潮流需要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J61/36GK201576651SQ20102004980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4日
发明者钱文元 申请人:钱文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