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005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转接头,特别是涉及一种令荧光灯管可安装在现有 不同规格的荧光灯座上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管状荧光屏灯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的管状荧光灯直径为38毫米的
T12型号,以电感镇流器起稳定作用,现时大多已经被T8所取代,其光效约每 瓦特70流明范围。第二代的管状荧光灯直径为26毫米的T8型号,以电感镇流 器或电子镇流器起稳定作用,其光效约每瓦特80流明范围。第三代的管状荧光 灯为新的T5型号,直径为16毫米使用高频电子镇流器,由于其发光效率的输 出较佳每瓦特达95Lm以上,不仅具有舒适、光效高、显色性好、光衰小、寿命 长、无频闪等照明质量高的特点,而且具有节能、护眼、环保、长寿命等优势, 将很快取代原有的T8型灯管。
但T5荧光灯管由于其管径较小,因此其两端的插脚的距离亦较小,因此无 法将T5的荧光灯管直接插置于现有的T8灯座。因此,若要将T5灯管替换已有 的T8灯管,必须更换现有的灯具设备,增加了节能配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 浪费。
目前的T8转T5日光灯转接器,普遍采用一体化结构,即由荧光灯、铝合 金支架、镜面反光罩、T5电子镇流器及转接头组合为与原T8灯管长度相同的一 体化系统,直接替代T8灯管。但是其中如铝合金支架、镜面反光罩等组件与原 有T8灯具重复,增加了灯具改造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该转接头具有防滑自 对准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灯座设备存在的缺陷,并尽可能的利用原有 灯具,节约改造成本,能够在不添加铝合金支架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利用该转接 头将荧光灯管直接安装于现有的不同规格的荧光灯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 灯管夹紧装置、 一盖体和一灯管插槽座,其中灯管夹紧装置包括一螺纹套和一套 筒;螺纹套旋在套筒上,灯管插槽座定位在套筒里,灯管插槽座的一侧开有一对 灯管插槽,其插孔间距离配应荧光灯管的一对插脚间的距离;盖体装配在套筒的 后端,其上留有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其间距与现有荧光灯座的一对插孔一样。
如上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螺纹套前端锥形部分设有内 螺纹,与套筒前端部分外侧的外螺纹配合。
如上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套筒上的前端部分内侧有防 滑凸肋,该部分在垂直于螺纹方向开有缺口,在套筒上的中前端部分的套筒内侧 设计有定位凸台,套筒的后端内侧有对准卡口。
如上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灯管插槽座中,在灯管插槽 所在一侧的圆周部分开有定位卡口。
如上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盖体上内侧的圆周位置设定 有对准卡柱,与套筒上的对准卡口配合,嵌合在灯管转接头的后端。
如上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荧光灯座为T8 荧光灯座,而该荧光灯管为T5荧光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转接头具有下列优点-
(1) 可将荧光灯管经由本实用新型灯管转接头直接安装在现有的不同规格 的荧光灯座上。
(2) 不需要铝合金支架支撑或对准,避免对原灯具的浪费,节约改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管转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管夹紧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管插槽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管转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标记的说明1-锥形螺纹套,2-套筒,3-盖体,4-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
图2中标记的说明5-内螺纹,6-缺口, 7-防滑凸肋,8-定位凸台,9-外螺 纹,10-对准卡口。
图3中标记的说明11-灯管插槽座,12-定位卡口, 13-灯管插槽,14-对准卡柱。
图4中标记的说明15-插柱,16-荧光灯管。
如图l、 2、 3所示,本实用新型灯管转接头包括有一灯管夹紧装置, 一盖体 3和一灯管插槽座11,其中灯管夹紧装置包括一锥形螺纹套1和一套筒2。
灯管夹紧装置采用一个锥形螺纹套1,如图2 (b)所示,在其前端锥形部 分有内螺纹5,该内螺纹5与套筒2上的前端外螺纹9具有公差配合。利用锥形 螺纹套1和套筒2上前端的外螺纹9部分的公差配合,可以实现当锥形螺纹套1 旋转向套筒2后端旋紧时,套筒2上开有缺口6的前端部分向筒内收紧,夹紧荧 光灯管16—端灯头部位,以达到将转接头固定在荧光灯管16上的目的,有效的 防止了转接头和荧光灯管16之间的滑动。套筒2上的前端部分(图2 (a)右侧) 外侧为外螺纹9,其内侧设计有防止打滑的防滑凸肋7,该部分在垂直于螺纹方 向开有缺口 6。在套筒2上的中前端部分的套筒内侧设计有定位凸台8用以固定 灯管插槽座11的位置。套筒2的后端内侧则设计了对准卡口 10, 一个对准卡口 的位置是另一个对准卡口位置在套筒内壁旋转90°的内圆周位置上。
灯管插槽座11的一侧(图3 (b)右侧)中间部位开有一对灯管插槽13, 其插孔间距离配应荧光灯管16的一对插脚间的距离,在灯管插,曹13所在一侧的 圆周部分开有定位卡口 12,装配时,利用定位卡口 12将灯管插槽座11定位在 套筒2内部。盖体3嵌合在转接头的一端,挨着灯管插槽座ll的开口端,盖体 3中间部位留有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4,其间距与现有的荧光灯座的一对插孔一 样。盖体上的内侧(图3 (a)的右侧)的圆周位置设定有对准卡柱14,装配时, 嵌合在转接头的后端(图1的左侧),并利用对准卡柱14定位。利用对准卡柱 14可使安装后的荧光灯管16灯头上的一对插柱和盖体上的一对插柱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此实现荧光灯管安装中的自对准,避免了由于一对转接头相互独立而
可能会引起的安装偏差。
灯管插槽座11利用定位卡口 12定位在套筒2里,套筒内的定位凸台8将其
限制在固定位置。灯管插槽13中的插孔间距为T5灯头插柱的距离。在盖体上
装插柱的插孔4中插入插柱15 (例如T8荧光灯管插柱),然后将盖体3装配在
套筒2的后端,利用套筒2上的对准卡口 10和盖体的对准卡柱14的配合,可以
将盖体3定位在固定位置。同时由于对准卡口 IO和定位卡口 12的设计,可以使
得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4上的插柱15与灯管插槽11上的安装插孔处于同一水平
面上,实现自对准功能。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管转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使用时,将荧光灯
管16 (例如T5荧光灯管) 一端灯头穿过锥形螺纹套1中,再旋转插入已装配在
套筒2中的灯管插槽座11上的灯管插槽13中的插孔中。然后利用锥形套筒内螺
纹5和套筒外螺纹9的配合,将锥形螺纹套1旋在套筒2上。由于锥形套筒内螺
纹5使用锥形螺纹,其部分螺纹直径小于套筒外螺纹9上的螺纹直径。因此当在
将锥形螺纹套1旋入套筒2上时,将不断压紧螺纹部分套筒,使其套筒上的缺口
6不断变小,将灯头不断压紧。同时由于套筒2内部设计了防滑凸肋7,灯头在
被压紧后将不易打滑。
荧光灯管16与铜插柱15的连接方式荧光灯管16 —端的两个插柱插入灯 管插槽13后,将荧光灯管16略微旋转,将灯管插槽座ll内的铜簧片夹紧;铜 簧片与通过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4固定盖体3上的铜插柱15实现电气连接。以 上说明中的电气连接仅为一种实例方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该电气连接。
同样,将荧光灯管16 (例如T5荧光灯管)的另一头也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灯 管转接头上。此时,两个灯管转接头将和荧光灯管16 (例如T5荧光灯管)形成 牢固联结。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现有的不同规格的荧光灯座(例如T8荧光 灯座)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形式上的限 制,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管夹紧装置、一盖体和一灯管插槽座,其中灯管夹紧装置包括一螺纹套和一套筒;螺纹套旋在套筒上,灯管插槽座定位在套筒里,灯管插槽座的一侧开有一对灯管插槽,其插孔间距离配应荧光灯管的一对插脚间的距离;盖体装配在套筒的后端,其上留有盖体上装插柱的插孔,其间距与现有荧光灯座的一对插孔一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螺纹套前端锥形部分设有内螺纹,与套筒前端部分外侧的外螺纹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套筒上的前端部分内侧有防滑凸肋,该部分在垂直于螺纹方向开有缺口,在套筒上的中前端部分的套筒内侧设计有定位凸台,套筒的后端内侧有对准卡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灯管插槽座中,在灯管插槽所在一侧的圆周部分开有定位卡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盖体上内侧的圆周位置设定有对准卡柱,与套筒上的对准卡口配合,嵌合在灯管转接头的后丄山顺o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荧光灯座为T8荧光灯座,荧光灯管为T5荧光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节能灯管转接头,包括一灯管夹紧装置,一盖体和一灯管插槽座,其中灯管夹紧装置包括一螺纹套和一套筒;螺纹套旋在套筒上,螺纹套前端锥形部分设有内螺纹,与套筒前端部分外侧的外螺纹配合,灯管插槽座定位在套筒里,盖体装配在套筒的后端。灯管夹紧装置夹紧荧光灯管一端灯头部位;灯管插槽座上有一对插孔,其插孔间距离配应一荧光灯管的一对插脚间的距离;盖体嵌合在灯管转接头的一端,一对插柱嵌在盖体上,以供插置在现有的荧光灯座的一对插孔中。依此,可将荧光灯管经由本实用新型灯管转接头直接安装在现有的不同规格的荧光灯座上。
文档编号H01R33/94GK201407612SQ20092008590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廖红华, 张宏翔, 杨惠芸, 骏 王 申请人:王 骏;杨惠芸;廖红华;张宏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