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焦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80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焦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尤其是指一种可变焦光源。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典型的可变焦光源,其主要包括有一壳体11,该壳体11内 腔的后端处设置有一电机13,该电机13上设置有一反光面朝向壳体11前端的反光碗15, 该反光碗15在电机13的驱动下可在壳体11内轴向移动,在壳体11内腔的前端处设置一 朝向该反光碗15的发光体17。发光体17发射出的光线投射到反光碗15上,并经反光碗 15反射出去而可起到照明之用,藉由电机13调节反光碗15与发光体17之间的距离而可改 变反射光的照射角度和范围。上述结构的可变焦光源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即,当反光碗15 越发接近发光体17时,反光碗15的反射出光角度变大,造成在反射光的照射范围中出现暗 圈,影响可变焦光源的照射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可变焦光源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 暗圈、提高照射效果的可变焦光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焦光源,其包括有一其 前端形成有透光部的壳体、一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后端处的驱动机构、一联接于所述驱 动机构上的其反光面朝向所述透光部且可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轴线移动的反光碗、一 朝向该所述反光碗设置的第一发光体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体的背面处的朝向所述透光 部的第二发光体。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 体的由导热材料制备的导热架,所述导热架至少部分紧贴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导热架包括有至少一紧贴于所述壳体内壁的支撑臂,所 述支撑臂在其前端弯折而形成有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臂处。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导热架包括有两根紧贴于所述壳体内壁的支撑臂,所述 支撑臂分别在其前端弯折而各自形成有一安装臂,两所述安装臂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 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安装于两所述安装臂处。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发光碗、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的中心点处于同一轴 线。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壳体为圆筒状结构。 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壳体的透光部处设有一透明片。 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壳体包括有一筒体、一螺合于所述筒体后端的后盖及一 螺合于所述筒体前端的前盖,所述前盖形成有所述透光部。[0013]上述可变焦光源中,所述壳体为铝合金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反光体的背面处设置一第二发光体,由于发光碗的反射出 光角度变大而导致的反射光照射范围中所出现的暗圈可由第二发光体所发射出的光线进 行补充,解决了单发光体可变焦光源所存在的暗圈问题,提高了可变焦光源的照射效果。

图1是现有可变焦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变焦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 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可变焦光源主要包括有一其前端具有透光部 100的呈圆筒状结构的壳体10,该壳体10内部的后端处设置有一驱动机构12,该驱动机构 12上设置有一反光面朝向壳体10的透光部100的反光碗14,该反光碗14在所述驱动机构 12的驱动下可在壳体10之内轴向移动,在壳体10内部的前端处设置一朝向该反光碗14的 第一发光体16,该第一发光体16的背面处设置有一朝向壳体10的透光部100的第二发光 体18。通过该第二发光体18的设置,由于发光碗14的反射出光角度变大而导致的反射光 照射范围中所出现的暗圈可由第二发光体18所发射出的光线进行补充,解决了单发光体 可变焦光源所存在的暗圈问题,提高了可变焦光源的照射效果。优选地,发光碗14、第一发 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18的中心点处于同一轴线,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发光体18所发射的光 线对于第一发光体16的反射照射范围的补充照射效果。壳体10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一发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18的由导热材料制 备的导热架20,该导热架20包括有两根紧贴于该壳体10内壁的支撑臂200,两根支撑臂 200分别在其前端弯折而各自形成有一安装臂202,两安装臂202处于同一平面,而将第一 发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18固定于该导热架20的安装臂202上。采用上述结构,第一、二 发光体16、18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该导热架20快速传递至壳体10,并由壳体10散发出去, 提高了可变焦光源的散热效果,避免可变焦光源处于高温工作状态。优选地,该驱动机构12使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于该反光碗14的背 面处,而由该步进电机驱动该反光碗14轴线移动。使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机构,保障了反 光碗14进退移动操控的可靠性。一般地,在壳体10的透光部100处设有一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备的透明片102,以 避免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该壳体10内部而影响可变焦光源的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该壳体10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备,其包括有一筒体104、一螺合于该筒体104后端 的后盖106及一螺合于该筒体104前端的前盖108,前盖108形成有上述的透光部100。采 用上述结构,便于操作人员对壳体10进行拆分/组装,以将诸如电机等功能部件安装于壳 体10之内,或对壳体10内的功能部件进行维修。在壳体10的上方设置有一罩盖22,可起到保护可变焦光源的作用,特别是当可变 焦光源运用于户外环境时。[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限制,凡 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可变焦光源,包括有一其前端形成有透光部(100)的壳体(10)、一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后端处的驱动机构(12)、一联接于所述驱动机构(12)上的其反光面朝向所述透光部(100)且可在所述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轴线移动的反光碗(14)、及一朝向该所述反光碗(14)设置的第一发光体(16),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体(16)的背面处设置有一朝向所述透光部(100)的第二发光体(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安 装所述第一发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18)的由导热材料制备的导热架(20),所述导热架 (20)至少部分紧贴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架(20)包括有至少一紧贴 于所述壳体(10)内壁的支撑臂(200),所述支撑臂(200)在其前端弯折而形成有一安装臂 (202),所述第一发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18)安装于所述安装臂(202)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架(20)包括有两根紧贴 于所述壳体(10)内壁的支撑臂(200),所述支撑臂(200)分别在其前端弯折而各自形成有 一安装臂(202),两所述安装臂(20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发光体(16)和第二发光体 (18)安装于两所述安装臂(202)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为步进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碗(14)、第一发光体(16) 和第二发光体(18)的中心点处于同一轴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圆筒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透光部(100)处设 有一透明片(10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有一筒体(104)、 一螺合于所述筒体(104)后端的后盖(106)及一螺合于所述筒体(104)前端的前盖(108), 所述前盖(108)形成有所述透光部(10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铝合金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焦光源,其包括有一其前端形成有透光部的壳体、一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后端处的驱动机构、一联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的其反光面朝向所述透光部且可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轴线移动的反光碗、一朝向该所述反光碗设置的第一发光体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体的背面处的朝向所述透光部的第二发光体。通过在第一发光体的背面处设置一第二发光体,由于反光碗的反射出光角度变大而导致的反射光照射范围中所出现的暗圈可由第二发光体所发射出的光线进行补充,解决了单发光体可变焦光源所存在的暗圈问题,提高了可变焦光源的照射效果。
文档编号F21V14/04GK201666542SQ20102011423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王尤山 申请人:深圳中脉博视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