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98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全螺旋灯管的 出光效率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于能源消耗日渐剧增,诉求节能省电的电子产品因 而大受欢迎,例如取代白炽灯泡及日光灯管的省电灯泡,因其寿命长、效率佳、辉度高,遂逐 渐成为室内外照明灯具的新宠。市售的省电灯泡可依其灯管外观形式,区分为U型省电灯泡与螺旋型省电灯泡。 其中,螺旋型省电灯泡是指其灯管为螺旋状,且根据螺旋灯管两端电极的结构形式,可再将 螺旋灯管区分为半螺旋灯管与全螺旋灯管。图1显示一现有的半螺旋型省电灯泡1的外观 示意图,该半螺旋型省电灯泡1包括一半螺旋灯管11以及一固定结构12 ;该半螺旋灯管11 的两个端部111并未螺旋弯曲,而平行于该半螺旋灯管11的螺旋轴心设置,如图中显示的 Z方向;借此,该两个端部111可直接插设于该固定结构12的两个插接孔121,使得半螺旋 灯管11固设于该固定结构12。但是,上述半螺旋灯管11以插接固设于该固定结构12的方 式,整体机械强度较为不足,旋扭灯管时容易发生不稳固或引发灯管松脱、断裂的问题。图2则显示一现有的全螺旋型省电灯泡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该全螺旋型省电灯 泡2包括一全螺旋灯管21以及一固定结构22 ;该全螺旋灯管21的两个端部211随灯管的 螺旋方向螺旋弯曲;该固定结构22则包括两个插接部221,这两个插接部设置于该固定结 构22的一定位平面222上;每一插接部221对应端部211的螺旋方向分别开设一插接孔 223,使该两个端部211可顺其螺旋方向由该两插接孔223插入该两插接部221,进而固设于 该固定结构22。上述结构中,插接部221须涵盖全螺旋灯管21较多的灯管长度,以获得全螺旋灯 管21定位于该固定结构22的稳固效果。因此,该两个插接部221凸出该定位平面222的 高度,须自该插接孔223处沿该固定结构22的周缘逐渐递减,以配合全螺旋灯管21自该两 个端部211插入的角度。一般来说,灯管包括电极的两端缘通常定义为无效发光区,而无效 发光区的单点发光辉度大多为有效发光区的30%以下。若自灯管端缘起算,无效发光区的 范围大约介于管径的2 8倍之间。由于上述插接部221须涵盖较长的灯管长度,表示该插接部221除供灯管的无效 发光区插入外,还必须包括部分有效出光区,如此将导致全螺旋灯管21部分的光线被该两 插接部221遮蔽,而降低整体的出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可借以提升一全 螺旋灯管定位于该固定结构的出光效率与出光范围。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定位平面以及设置于该定位平面上的两个插接部,每一插接部还包括一涂胶部。其 中,该插接部供该全螺旋灯管的无效发光区插接,该涂胶部则提供黏着剂的涂抹位置,使该 全螺旋灯管定位于该固定结构后,可通过在该涂胶部涂胶使得全螺旋灯管邻近两个插接部 的一圈黏固于该两个插接部,而提升稳固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该两个插接部因未遮蔽该全螺旋灯管的有效发光区,因而可提 升整体的出光效率与出光范围。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技术内容及优选实施例,配合附图 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结合附图予以描述图1为现有的半螺旋型省电灯泡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全螺旋型省电灯泡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1和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外观立体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一全螺旋灯管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固定结构,用以使一全螺旋灯管定位于该固定结构。该全 螺旋灯管可为一放电灯管,例如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或一热阴极荧光灯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但需说明的是,该 固定结构可为螺旋灯泡中连结灯座与全螺旋灯管的其中一个部件,亦或为灯座的其中一部 分,并与灯座一体成型,在此并无特别的限定。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 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1及图3-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不同视角的外观立体示 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30,其包括一定位平面31 以及设置于该定位平面31上的两个插接部32。其中,每一插接部32开设一插接孔321,该 插接部32自该插接孔321内的空间定义为一容置空间322 ;该插接孔321的孔径大于一全 螺旋灯管40 (请参考图4)的管径,使该全螺旋灯管40的一端部可自该插接孔321插入该 容置空间322。该插接部32自该插接孔321起算,可供一全螺旋灯管40的一端部插接的最大长 度定义为一幅宽L(如图3-1)。为避免该全螺旋灯管40的有效发光区插入该容置空间322 致使其发光被插接部32阻隔,本实用新型的插接部32为供该全螺旋灯管40的无效发光区 插接,意即该幅宽L不大于该全螺旋灯管40的无效发光区长度,且该全螺旋灯管40的有效 发光区不受该插接部32所涵盖遮蔽,该幅宽L可为全螺旋灯管40管径的2 5倍。需说明 的是,此处将无效发光区的范围定义为单点发光辉度为全螺旋灯管40中段发光辉度30% 以下的区域。此外,为提升该全螺旋灯管40插接于该两个插接部32的稳固效果,该插接部32 可再包括一涂胶部323,如图3-1。该涂胶部323可为该插接部32上开设的一通孔或是一 凹槽,以作为黏着剂的涂抹位置。请参阅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一全螺旋灯管40的 组装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30是固定于一灯座50。当一全螺旋灯管40的两
4端部分别插接于该两个插接部32后,可通过在该涂胶部323 (显示于图3-1)涂胶,使得该 全螺旋灯管40邻近该两各插接部32的一圈黏着固定于该两个插接部32,以提升该全螺旋 灯管40定位于该固定结构30的稳固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插接部32的顶部可开设一个或多个散热孔324,以排出该容 置空间322的废热;请参阅图3-1,在上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插接部32可再包括一定位 槽325,该定位槽325的曲度对应该全螺旋灯管40的管径设置,使全螺旋灯管40定位于该 固定结构30后,该全螺旋灯管40邻近该两个插接部32的一圈可承靠于该定位槽325,而提 升整体的稳固效果。另一方面,请参阅图3-1及图3-2所示,该固定结构30可再包括一散热部33,该散 热部33设置于该定位平面31的中央位置,凸出于该定位平面31并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31 ; 该散热部33内部定义一散热空间332,该散热空间332与该两个插接部32的容置空间322 相连通,使内部气体可互相流通,进而促进整体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插接部32仅涵盖全螺旋灯管40的无效发光区域,可避免 涵盖到全螺旋灯管40的有效发光区而降低整体的出光效率,并提升出光范围;同时,配合 涂胶部323辅助全螺旋灯管40定位于该固定结构30后的稳固效果,可使该插接部32插接 较少的灯管长度下,依然保持全螺旋灯管40稳固于该固定结构30。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欲局限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 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同理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平面(31);以及两个插接部(32),所述两个插接部(32)相对设置于所述定位平面(31)上,每一插接部(32)还包括一涂胶部(323);其中,所述两个插接部(32)用以提供一全螺旋灯管(40)两个端部的无效发光区域插设,所述涂胶部(323)则提供一涂胶区域,使得所述全螺旋灯管(40)邻近所述两个插接部(32)的一圈可黏固于所述两个插接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螺旋灯管(40) 的一个端部可插接于所述插接部(32)的最大长度为所述全螺旋灯管(40)管径的2 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插接部(32) 的顶部开设至少一个散热孔(3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部(323)为通 孔或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插接部(323) 的上端包括一定位槽(325);所述定位槽(325)的曲度对应于所述全螺旋灯管(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散热部(33);所述散热部(33)凸出设置于所述定位平面(31)的中央,使得所述插接部(32)位于 所述散热部(33)的两侧;所述散热部(33)开设多个散热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螺旋灯管的固定结构,用以使一全螺旋灯管(40)插设固定,并提升该全螺旋灯管(40)的出光效率;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插接部(32),每一插接部(32)包括一涂胶部(323);该插接部(32)用以提供该全螺旋灯管(40)的无效发光区域插设,该涂胶部(323)则提供一涂胶区域,使该全螺旋灯管(40)邻近该两个插接部(32)的一圈可黏固于该两个插接部(32)。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1697055SQ2010201908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张宗仁, 张钦嘉, 邹为元, 黄俊杰 申请人:威力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