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11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使用「鳍片」来作为协助散热的设计,已是灯具设计中,广为使用的方式。图1是 一种现有的鳍片散热结构100。上述的鳍片散热结构100具有一实心管壁所形成的过线孔 120,以及复数个鳍片140。其中,上述鳍片140是以过线孔120为圆心,向外辐射延伸。上述的鳍片散热结构100常见的使用方式为,将灯具的电性组件贴附于过线孔 120的截面,电性组件的导线穿过过线孔120以连接至外部的电源供应装置或是其它电子 装置。根据此一设置方式,上述电性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将先传导至与电性组件所接触的截 面,再传导至鳍片140,以达到为电性组件降温的效果。上述的鳍片散热结构100的另一种 常见的使用方式为,将部分电性组件容置于过线孔120内,且部分电性组件贴附于上述过 线孔的截面。上述的鳍片散热结构100的功能,都是为了降低电性组件的使用的温度。上述的 鳍片散热结构100的热传导方式,是根据电性组件与截面的接触,把热量导离电性组件,以 免电性组件因过热而故障或缩短使用寿命。然而,有限的接触面积,在单位时间中的热传导 量也将是受限的。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在有限的空间设计中有效地协助电性组件快速散热的散热 结构是一重要且具产业价值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的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以有效的增进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包含一基底部;复数个鳍片,各鳍片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基底部,其中该些鳍片是各自独立延伸自 该基座部的第一侧;以及一环状部,该环状部是连接于每一该些鳍片的第二端;其中该些鳍片与该基底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任两个相邻的鳍片间具有一空隙。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散热方式除了可根据接触传导将热能导 引至鳍片之外,更可根据空气对流的方式来快速散热,从而有效降低了灯具使用时的温度。

图1是一现有的灯具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是一根据本说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灯具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示意图。[001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鳍片散热结构
260环状部
310灯具之散热结构120 过线孔140 鳍片
320透气板
330电性组件 340发光组件 350反光罩 360透光板
370钢圈 380第一固件 390第二固件 392弹性固件
223固定孔 200灯具之散热结构220基底部222凸起部224固定孔226过线孔228安装孔240鳍片242 第一鳍片244 第二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实用 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显然地,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未限定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成或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 以避免造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 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不受限定,其以权利要求所确定的专利范围为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上述灯具的散热结构主要 是包含一基座部、复数个鳍片、以及一环状部。上述的每一个鳍片可以是分别独立延伸自基 座部,且与基座部形成一个类似杯状的容置空间。根据本实施例,任意两相邻的鳍片之间具 有一空隙。上述的环状部连接于上述的每一个鳍片远离于基座部的一端。上述的环状部有 助于维持上述基底部与鳍片所形成的杯状容置空间。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 述环状部可以包含复数个固定孔,用以固定一杯盖于环状部。上述的基底部可以更包含至少一凸起部。相对于基底部,上述凸起部是设置与上 述鳍片相同侧。根据本实施例的设计,上述基底部与鳍片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可用来容置灯 具的电性组件。上述的电性组件可以是整流器、控制器、或是其它该项技艺者所熟知的电子 组件。上述的电性组件可以固定于上述凸起部,使得电性组件不与基底部直接接触。根据根据本实施例的设计,上述电性组件是放置于一个具有复数个通风空隙的容 置空间中。如此一来,除了可透过鳍片进行散热之外,更可根据鳍片间的空隙的空气流动来 加速降温。所以,根据本实施例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灯具散热结构。根据本说明书的另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图2A与图2B是一根据 本实施例的灯具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A与图2B,根据本实施例的灯具的散热结构 200包含一基底部220、复数个各自独立延伸自基底部220的鳍片240、以及环状部260。上 述的基底部220与鳍片240可形成一杯状的容置空间。上述的鳍片240包含复数个第一鳍片242、与复数个第二鳍片244。上述每一第一鳍片242的第一端是连接于基底部220,且第二端是朝向基底部220的第一侧延伸。上述每 一第二鳍片244的第一端是连接于基底部220,且第二端是朝向基底部220的第一侧延伸。 其中,第二鳍片244的第二端包含至少一固定孔。如图2A与图2B所示,在任两个第二鳍片 244之间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鳍片242。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的环状部260 是设置于上述鳍片240的第二端,用以连接每一鳍片240,以维持上述容置空间的形状。上 述环状部260可以更包含复数个固定孔。在一根据本范例的一变化应用中,上述环状部260 的固定孔可用以固定一上盖,未显示于图中。上述的上盖是用以盖合基底部220与鳍片240 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以防异物侵入容置空间而发生危险,且上述的上盖包含至少一过线孔, 与复数个散热孔。上述的过线孔是用以提供连接上述灯具的电性组件与外侧的电性装置的 连接线穿过上盖。上述的电性装置可以是一电力供应装置、一电性开关、一程序化电性控制 装置、或是其它的电性装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环状部260包含复数个弧状部,每一弧 状部的两端是连接于两第二鳍片244的第二端,弧状部的两端之间是连接于两第二鳍片 244间的复数个第一鳍片242的第二端。根据每一第一鳍片242与每一第二鳍片244的第 二端连结,上述由复数个弧状部所组成的环状部260可有效维持上述基底部220与鳍片240 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形状。在根据本范例的一变化应用中,参考图2B,上述第二鳍片244与 环状部260的固定孔223可用以固定一上盖(未显示于图中)。上述的上盖是用以盖合基 底部220与鳍片24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以防异物侵入容置空间而发生危险,且上述的上盖 包含至少一过线孔,与复数个散热孔。上述的过线孔是用以提供连接上述灯具的电性组件 与外侧的电性装置的连接线穿过上盖。上述的电性装置可以是一电力供应装置、一电性开 关、一程序化电性控制装置、或是其它的电性装置。参考图2A与图2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计,基底部220、每两相邻的鳍片240、 与环状部260可形成一空隙。因此,上述灯具的散热装置具有复数个空隙。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基底部220包含至少一凸起部222设置于基底部220的第一 侧。如图2B所示,每一凸起部222包含一固定孔224。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范例中,上述的 凸起部222与固定孔224可用来架设并固定一灯具的电性组件。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 述电性组件在运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除可根据凸起部222的接触传导来进行散热之外,更 可根据鳍片240间的空隙来进行空气对流的散热,以达到有效降温并防止电性组件因过热 而故障或缩短使用寿命的效果。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基底部220的第二侧,与鳍片240相反侧,可用以连接灯具的 发光组件。上述基底部220可以更包含至少一过线孔226。上述灯具位于基底部220的第 二侧的发光组件与上述位于基底部220第一侧的电性组件之间用以提供电力或传输电性 讯号的一或复数条连接线可根据上述的过线孔226来穿过基底部220。上述连接线的形式 可以是任何一种习知该项技艺者所熟知的模式。上述基底部220可以更包含复数个用以固 定灯具的发光组件于基底部220的第二侧的固定孔(未显示于图中)。在根据本实施例的 一范例中,上述基底部220可以更包含复数个安装孔228。根据此一设计,上述灯具的发光 组件可根据上述的安装孔228来协助固定于上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200。为能进一步阐述本说明书的设计,图3是一应用根据本说明书的灯具的散热结构 的照明灯具的分解示意图。然而,图3的设计仅用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应用模式,本说明书所揭露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在应用方面,不应以图3为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是关于一灯具结构。参考图3,灯具的散热结构310 的第一侧包含一透气板320与一电性组件330。上述的透气板320与电性组件330是依序 锁固于灯具的散热结构310的凸起部。透气板320的设计将可更有效提升根据灯具的散热 结构310的鳍片间的空隙所发展出的气流式散热效果,进而更有效的为运作中的电性组件 330进行降温。在灯具的散热结构310的第二侧设置有灯具的发光组件。参考图3所示,上述发光 组件包含发光组件340、反光罩350、与透光板360。上述的发光组件340可以是钨丝灯、惰 性气体灯、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组件(OLED)、或是其它习知该项技艺者所熟知的发 光设备。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灯具结构可以更包含一钢圈370、一第一固件380、以及一第二 固件390。上述钢圈370有助于上述反光罩350与灯具的散热结构310间的结合。第一固 件380与第二固件390除了协助将上述的发光组件固定于灯具的散热结构310的第二侧, 更可根据第二固件390的弹性固件392将上述灯具结构安装于使用者所设定的位置。综合上述,本说明书揭露了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上述灯具的散热结构包含一基 座部、复数个鳍片、以及一环状部。上述的每一鳍片的第一端皆连接于基底部,每一鳍片的 第二端皆独立延伸向基底部的同一侧。上述环状部是连接于每一鳍片的第二端。上述的基 底部与鳍片可形成一杯状的容置空间,且上述容置空间可用以容置灯具的电性组件。根据 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每一组相邻鳍片与基底部、环状部可形成一空隙。此些空隙可提供 空气对流,使得上述灯具的电性组件除了根据接触方式,将运作中所产生的热传导至鳍片 之外,更可根据空气对流的方式快速散热,以达到快速为灯具降温的效果,进而延长灯具的 电性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底部;复数个鳍片,各鳍片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基底部,其中该些鳍片是各自独立延伸自该基 座部的第一侧;以及一环状部,该环状部是连接于每一该些鳍片的第二端;其中该些鳍片与该基底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任两个相邻的鳍片间具有一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基底部更包含至少二 凸起部,该凸起部是设置于该基底部的该第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基底部更包含复数个 用以结合该灯具的一发光组件于该基底部的第二侧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基座部更包含至少一 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部更包含复数个用 以固定一杯盖于该环状部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杯盖包含复数个散热 孔,与至少一过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凸起部更包含一用以 固定该灯具的一电性组件于该凸起部的固定孔,该电性组件电性连结于该灯具的发光组 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以有效的增进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散热结构包含一基底部;复数个鳍片,各鳍片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基底部,其中该些鳍片是各自独立延伸自该基座部的第一侧;以及一环状部,该环状部是连接于每一该些鳍片的第二端;其中该些鳍片与该基底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任两个相邻的鳍片间具有一空隙。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1779622SQ2010202289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余胜元 申请人:蒙拓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