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0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指一种将负离子产生器的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金属框架外一长度,可以避免负离子被金属框架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养生保健意识抬头,号称具有杀菌、抑菌、除臭、镇静、催眠、镇痛、镇咳、止痒、 利尿、增进食欲、降血压等功效的负离子相关技术产品也陆续问世并不断创新。除了单纯具有负离子产生功能的负离子机之外,目前可见附带有负离子功能的装置,例如灯具、空气清静机、冷气机或除湿机,但是上述装置都需要增加高额花费,且机台占据额外空间,使用并不普遍。此外,由于上述装置的框架具有金属成分,导致负离子机所产生的负离子被金属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因此,若能将负离子产生器附加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照明装置中,提供一种不需要占用额外空间,符合经济成本考量,兼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的装置,且负离子不致于被金属还原而丧失效应,必能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也是相关技术领域人士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负离子产生器的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金属框架外一长度,可以避免负离子被金属框架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的照明装置,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负离子产生器附加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照明装置中,不需要占用额外空间,不仅符合经济成本考量,且使照明装置兼具有负离子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发光元件,设置于该框架内,该发光元件设有至少一导光体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设置于该框架内,该负离子产生器具有一负离子出口端,该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该框架外一长度。实施时,该框架为金属材料。实施时,该负离子产生器的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该框架外的长度位于Imm-IOOmm 的范围内。实施时,该发光二极管为交流发光二极管。实施时,该负离子产生器与该发光二极管并联。实施时,该负离子产生器与该发光二极管电性串联。实施时,其设有多个负离子产生器,其分别于该发光元件的二侧设置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实施时,该导光体为一圆柱体,在该导光体轴向两端设置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实施时,该导光体表面设有一微结构层,在该微结构层外设有一反射层,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二发光二极管外各设有一散热层,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散热层外设有一散热装置,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散热装置外设有电极接脚,该电极接脚与该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实施时,该导光体对称两端外周设有一呈鳍片状的散热装置。为使贵审查员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目的和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产生器与发光二极管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产生器与发光二极管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框架;11-凹部;20、20A-发光元件;21、2IA-导光体;22、 22A-发光二极管;23A-微结构层;24A-反射层;25A-散热层;26A-散热装置;27A-电极接脚;30-负离子产生器;31-负离子出口端;L-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 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审查员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照明装置包括一框架10、 一发光元件20、一负离子产生器30,该框架10由金属材料构成,在该框架10设有一凹部 11,该凹部11的表面具有反射性,该发光元件20及负离子产生器30设置于该框架10的凹部11内,该发光元件20及该负离子产生器30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可由该控制电路控制该发光元件20及该负离子产生器30同步作动或个别作动。该框架10可设置于所需位置,例如天花板、墙壁,该框架10的形态及材质并无限制,例如可采用轻钢架。该发光元件20由一导光体21以及二发光二极管22构成,该导光体21呈长形条状,可为一圆柱体、半圆柱体、矩形体或断面为任意几何形状,该导光体21的材质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饱和聚酯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该二发光二极管 22分别设置于该导光体21的二端部,亦可依所需于该导光体21的其中一端设置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22,或于该导光体21 二端分别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22或多个发光二极管 22,该发光二极管22为交流发光二极管(AC LED),该发光二极管22用以发出光线,该发光二极管22所发出的光线入射于该导光体21,可使该导光体21发光。该负离子产生器30具有一负离子出口端31,该负离子产生器30所产生的负离子由该负离子出口端31送出,该负离子出口端31凸伸于该框架10外一长度L,且该长度L位于Imm IOOmm的范围内,由于该负离子出口端31凸伸于该金属材料的框架10外一长度 L,因此负离子可以直接被送出该框架10外,可以避免负离子被该金属材料的框架10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本实用新型的该负离子产生器30与发光元件20电连接的方式有二种, 如图2所示该负离子产生器30与该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二极管22的电连接方式为并联,而如图3所示该负离子产生器30与该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二极管22的电连接方式为串联,但无论负离子产生器30与发光元件20连接方式为何,重点在于该负离子出口端31必须凸伸于该框架10外一长度L ;再者,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依所需于该导光体21的其中一端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22,或于该导光体21 二端分别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22或多个发光二极管22,同理,本实用新型可设置多个负离子产生器30,该多个负离子产生器30 的设置位置并没有一定限制,视实际需要而设置,例如,可分别于该发光元件20对称二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30。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发光元件20A 包含一导光体21A,于该导光体21A表面设有一微结构层23A,在该微结构层23A外设有一反射层24A,在该导光体21A对称两端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22A,再于该导光体21A对称两端的该二发光二极管22A外各设有一散热层25A,该散热层25A可采用散热胶或散热膏,再于该导光体21A对称两端外周设有一鳍片状的散热装置2队,再于该导光体21A对称两端的该散热装置26A外设有电极接脚27A,该电极接脚27A与该发光二极管22A电连接,该电极接脚27A用以插设于外部所设的电极插孔(图中未示出),由电极插孔提供电力,经由该电极接脚27A驱动该发光二极管22A发光,该发光二极管22A所发出的光线射入该导光体 21A,可使该导光体21A发光,通过该微结构层23A及反射层24A的扩散及反射作用,可均勻化并强化该导光体21A的亮度,而该发光二极管22k作用而产生的热量,可经由该散热层 25A传导至该散热装置2队,并通过该鳍片状的散热装置26A将热量快速散发。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其负离子产生器的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金属框架外一长度,因此可以避免负离子被金属框架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负离子产生器附加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照明装置中,不需要占用额外空间,不仅符合经济成本考量,且使照明装置兼具有负离子功能。以上所示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的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框架内,该发光元件设有至少一导光体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设置于该框架内,该负离子产生器具有一负离子出口端,该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该框架外一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为金属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产生器的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该框架外的长度位于Imm-IOOm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为交流发光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产生器与该发光二极管并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离子产生器与该发光二极管电性串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多个负离子产生器,其分别于该发光元件的二侧设置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体为一圆柱体,在该导光体轴向两端设置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体表面设有一微结构层,在该微结构层外设有一反射层,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二发光二极管外各设有一散热层,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散热层外设有一散热装置,在该导光体对称两端的该散热装置外设有电极接脚,该电极接脚与该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体对称两端外周设有一呈鳍片状的散热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主要包含一框架、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该至少一负离子产生器设置于该框架内,该发光元件由至少一导光体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构成,该发光二极管用以发出光线,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入射于该导光体,使该导光体发光,该负离子产生器具有一负离子出口端,该负离子出口端凸伸于该框架外一长度,因此提供一种兼具有负离子功能以及照明功能的照明装置,且可以避免负离子被金属材料的框架还原而丧失负离子效应。
文档编号F21V33/00GK201935149SQ2010205899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叶志庭, 黄国瑞 申请人: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