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8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管,特别是一种于具有同时利用于壳体设置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及于基板再涂布有导热涂料,以吸收LED灯所生的高温,并以辐射散热的方法,而同时具备对流散热与辐射散热的LED灯管结构。
背景技术
按习知的LED灯管1,如图1及2所示的第一种习知者,是由壳体10、基板11及灯罩12组成,其中壳体为由铝挤型一体成型制成,而灯罩通常由塑料材料押出一体成型制成,其缺点为基板上设置的数个LED灯所生的高温,仅能经由基板21上表面所涂布的导热胶将高温导引到壳体20,并为壳体20吸收后散热,其散热效率欠佳,无法适时将LED灯所生的高温散出,致使LED灯因为过度处于高温环境,而快速的热衰竭故障,无法发挥真正节能省电与提供应有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且者由金属壳体制成,重量过重,造成挂置灯管掉落的问题。次如图3及4所示的第二种习知者,亦由壳体20、基板21及灯罩22组成,其中壳体20与灯罩22为由塑料材料押出一体成型制成不同的颜色与外观,优点为重量轻,缺点为基板21设置于密闭的壳体20与灯罩22之间,非常不方便,且LED灯所生的高温,仅能经由壳体吸收散热,散热效率更低于前述第一种习知者,更无法适时将LED灯所生的高温散出,致使LED灯因为过度处于高温环境,而快速的热衰竭故障,无法发挥真正节能省电与提供应有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此,本案发明者等,积多年相关产品的制造与设计经验,特针对前述习知LED灯管的结构缺点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发明专利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乃在提供一种LED灯管结构,其可以同时以二种以上的散热方法,以快速降低LED灯所处环境的温度,减缓省电LED灯热衰竭,提升LED灯管的使用寿命及普及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碳量。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壳体,为一或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设有二或二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为LED灯所生的高温产生空气对流散热;前述壳体内侧设二设置槽,方便基板的设置;前述壳体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设置槽中,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前述基板并涂布有导热涂料,得利用前述导热涂料吸收LED灯所生的部分高温,再经由前述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所生的空气对流散热,以将LED灯所生高温热源得以快速自灯管内部散布于空气中;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藉由前述壳体设置散热对流孔得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并于基板涂布导热涂料,以产生辐射散热的效果,以同时提供二种以上的散热,让LED灯快速散热,减缓LED灯的高温热衰竭,增加LED灯管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LED灯管结构的壳体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单一壳体;所述的LED灯管结构的壳体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如为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是以各壳体组件逐一与灯罩组合并靠,或得再以胶合材料粘着,即可将数个壳体组件组成单一的壳体。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设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并依据需求改变设置密度,具有利用壳体侧边的散热对流孔以为常温空气进入壳体的内部,再经由位于壳体上方的散热对流孔将热源散布于空间中,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用。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基板得设一或一以上的气孔,得再藉由前述气孔将存在于基板与灯罩所形成的空间中的高温热源导引到基板与壳体所形成的空间中,再经由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排出于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壳体,为一或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设有二或二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为LED灯所生的高温产生空气对流散热;前述壳体内侧设二设置槽,方便基板的设置;前述壳体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设置槽中,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藉由前述壳体设置散热对流孔得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让LED灯快速散热,减缓LED灯的高温热衰竭,增加LED灯管的使用寿命的。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为单一壳体。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如为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是以各壳体组件逐一与灯罩组合并靠,或得再以胶合材料粘着,即可将数个壳体组件组成单一的壳体。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壳体设二或二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并依据需求改变设置密度,具有利用壳体侧边的散热对流孔以为常温空气进入壳体的内部,再经由位于壳体上方的散热对流孔将热源散布于空间中,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用。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基板得设一或一以上的气孔,得再藉由前述气孔将存在于基板与灯罩所形成的空间中的高温热源导引到基板与壳体所形成的空间中,再经由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排出于外。本发明的目的也可惟这样实现,一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壳体,得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的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的设置槽,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藉由前述壳体的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具有组装快速的优点。一种LED灯管结构,其中壳体是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并由一或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本发明的LED灯管结构,其中壳体是由数个壳体组件组成,并于各壳体组件设置有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本发明的LED灯管结构,其中于基板上表面并涂布有导热涂料,得藉由导热涂料吸收LED灯所生的高温,以产生辐射散热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LED灯管结构主要是利用壳体所设的散热对流孔所生的散热空 气对流,与基板所设的导热涂料所生的辐射散热,同时提供二种以上的散热方法,让LED灯 所生的高温,得以发挥高效率的散热效果,减缓LED灯的热衰竭,提升LED灯管的使用寿命。


图1是第一种习知者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第二种习知者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解视图。图6是本发明壳体的视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D-D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的E-E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侧视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壳体3、壳体组件3a、散热对流孔30、设置槽31、 结合槽32、空间33基板4、LED灯40、导热涂料41、气孔42、空间43、灯罩5、结合部50、电连接组件60、6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此,为使贵审查员得以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兹依附图标解说如下如图 5-11所示,为本发明的LED灯管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至少包含壳体3,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为单一壳体(如图14的实施例四所示),或 一以上的壳体组件3a(如图10、图12的实施例二及图13的实施例三所示)组成的壳体3, 如为一以上的壳体组件3a组成的壳体3,是以各壳体组件3a逐一与灯罩5组合并靠即可。 或最多得再以胶合材料粘着,即可将数个壳体组件3a组成单一的壳体3 (如图5、10、12及 13)。前述壳体3设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30 (如图6及7),并依据需求改变设置密 度,具有利用壳体侧边的散热对流孔30以为常温空气进入壳体与基板4所形成的空间33, 再经由位于壳体上方的散热对流孔30将热源散布于前述空间33中,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应,以为LED灯40所生的高温藉由空气对流而快速散热。当然前述散热对流孔30的设置,并未限制于图6及7的方法。前述壳体3的内侧设二设置槽31,前述二设置槽31为对应设计,方便基板4的设置(如图10及11)。前述壳体3的外侧设二结合槽32,前述二结合槽32为对应设计,以为灯罩5设置(如图8及9)。基板4,是设置于前述壳体3的设置槽31中,并于基板4设数个LED灯40 (如图10及11),以提供灯管的光源,前述基板的上表面并涂布有导热涂料41,如此,当LED灯40所生的高温,有部分得导热涂料41所吸收,产生辐射散热的效果,再经由前述壳体3的散热对流孔30将热源散布于灯管之外侧。其中并得于基板设置一或一个以上的气孔42,当前述LED灯40被启亮而产生高温热源,得散布于前述基板4与灯罩5所形成的空间43中,再藉由前述气孔42将前述高温热源导引到基板4与前述壳体3所形成的空间33中,再经由壳体3的散热对流孔30排出于外,更能加快高温排出的速度,保持LED灯的应有的使用寿命。灯罩5,为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并于两侧设结合部50,以与前述壳体3的结合槽32互相结合(如图8-11),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40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于组合过程中,得以前述壳体3的各壳体组件3a与灯罩5先行组合,之后,再将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3与灯罩5之间,并与前述壳体3的二设置槽31中,即可组成本发明以LED灯管,最后再于灯管的两侧设置电连接组件60、61 (电连接组件属于习知技术在此不予赘述),即可构成创新且实用的LED灯管结构。综上,本发明利用壳体3设置散热对流孔30得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并于基板4上涂布导热涂料41,得以同时提供二种以上的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率,让LED灯40于壳体3与灯罩5组成的灯管内部所生的高温被快速散热到外界,迅速降低LED灯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减缓LED灯40的热衰竭,维持LED灯管应有的使用寿命,降低碳排放量,节省能源,符合绿色环保的实用价值,为本案的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壳体,为一或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设有二或二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为 LED灯所生的高温产生空气对流散热;前述壳体内侧设二设置槽,方便基板的设置;前述壳体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设置槽中,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前述基板并涂布有导热涂料,得利用前述导热涂料吸收LED灯所生的部分高温,再经由前述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所生的空气对流散热,以将LED灯所生高温热源得以快速自灯管内部散布于空气中;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藉由前述壳体设置散热对流孔得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并于基板涂布导热涂料,以产生辐射散热的效果,以同时提供二种以上的散热,让LED灯快速散热,减缓LED 灯的高温热衰竭,增加LED灯管的使用寿命。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单一壳体。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
5.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如为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 是以各壳体组件逐一与灯罩组合并靠,或得再以胶合材料粘着,即可将数个壳体组件组成单一的壳体。
6.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设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并依据需求改变设置密度,具有利用壳体侧边的散热对流孔以为常温空气进入壳体的内部, 再经由位于壳体上方的散热对流孔将热源散布于空间中,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用。
7.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基板得设一或一以上的气孔,得再藉由前述气孔将存在于基板与灯罩所形成的空间中的高温热源导引到基板与壳体所形成的空间中,再经由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排出于外。
8.—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壳体,为一或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设有二或二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以为LED灯所生的高温产生空气对流散热;前述壳体内侧设二设置槽,方便基板的设置;前述壳体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设置槽中,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如此,藉由前述壳体设置散热对流孔得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果,让LED灯快速散热,减缓LED灯的高温热衰竭,增加LED灯管的使用寿命的。
9.依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单一壳体。
10.依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一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
11.依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如为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 是以各壳体组件逐一与灯罩组合并靠,或得再以胶合材料粘着,即可将数个壳体组件组成单一的壳体。
12.依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设ニ或ニ个以上的散热对流孔,并依据需求改变设置密度,具有利用壳体侧边的散热对流孔以为常温空气进入壳体的内部,再经由位于壳体上方的散热对流孔将热源散布于空间中,以产生空气对流散热的效用。
13.依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基板得设ー或一以上的气孔,得再藉由前述气孔将存在于基板与灯罩所形成的空间中的高温热源导引到基板与壳体所形成的空间中,再经由壳体的散热对流孔排出于外。
14.ー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壳体,得由ー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前述壳体的外侧设ニ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 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的设置槽,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 灯罩,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经由前述灯罩得以为LED灯所生的光源透出而产生照明效果; 如此,藉由前述壳体的由ー个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具有组装快速的优点。
全文摘要
一种LED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或一以上的壳体组件组成的壳体,壳体设有二或二以上的散热对流孔,;前述壳体内侧设二设置槽,该二设置槽为对应设计,方便基板的设置,前述壳体外侧设二结合槽,以为灯罩设置;基板,设置于前述壳体设置槽中,并于基板设数个LED灯,以提供灯管的光源,前述基板的上表面并涂布有导热涂料,如此,LED灯所生的高温部分为导热涂料吸收,而经由前述壳体的散热对流孔将热源散布于灯管的外侧;灯罩为一体成型制成并于两侧设结合部以与前述壳体的结合槽互相结合,藉由前述壳体、基板与灯罩的组合,可组成本以热辐射及空气对流的方法让LED灯快速散热,减缓LED灯的高温热衰竭,增加LED灯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1S2/00GK103032714SQ20111030301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黄振隆, 黄仲盘 申请人:黄振隆, 黄仲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