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9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结构的车辆用灯具,S卩,使来自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的出射光,相对导光体从其一端面入射后,被形成于其后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从其前面部朝向前方射出。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在这种车辆用灯具中,导光体以沿从其一端面朝向另ー 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367404号公报通过采用如上述“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灯具结构,可以容易地将车辆用灯具的表面形状形成为沿着车身形状的形状。但是,在像这样导光体以沿从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并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来自从其一端面入射的光源的光中的一部分会直接到达位于该一端面的附近的反射元件,因此,被该反射元件内面反射后的光与被其它反射元件内面反射的光相比,会变成极端明亮的光。因此,从灯具正面方向观察导光体时,会看到产生仅仅其一端面的附近部分明亮地发光的所谓叫做点发光的现象,存在灯具点亮时的外观不良之类的问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这种事情而设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导光体,即使是其导光体以沿着从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也能够改善灯具点亮时的外观。本申请发明是通过在导光体上,对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一端面的表面形状想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gp,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光源、和以使来自该光源的出射光从一端面入射后,被形成于后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而从前面部朝向前方出射的方式构成的导光体,其特征为,上述导光体以沿着从上述一端面朝向该导光体的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上述一端面上的位于上述曲线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由该一端面上的相对于上述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在向上述另一端面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构成。上述“光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等。上述“导光体”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圆形或矩形等截面形状。另外,对于该“导光体”延伸的方向而言,其具体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包含向其“前方侧膨出的曲线”的平面沿水平面延伸的结构或沿垂直面延伸的结构等。上述“反射元件”只要以使到达该反射元件的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内面反射的方式构成的元件,其具体的截面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反射元件的“内面反射”可以是通过全反射进行的反射,也可以是通过对该反射元件的表面施行镜面处理而作为通常的镜面反射来进行。上述“第一区域”只要是导光体的一端面中、位于上述曲线的内周侧的区域,其具体的形成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第一区域”只要由相对于其以外的第二区域向导光体的另一端面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面构成,其面可以由平面构成,也可以由曲面构成,另夕卜,其倾斜角度的具体的值没有特别限定。对于上述“第二区域”而言,可以由平面构成,也可以由曲面构成。 发明效果如上述构成所示,本申请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如下构成,S卩,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对导光体从其一端面入射后,使其被形成于其后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从其前面部朝向前方射出,但由于该导光体以沿着从其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所以,可以容易地将车辆用灯具的表面形状形成为沿着车身形状的形状。另外,在本申请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导光体的一端面上的位于上述曲线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由在相对于其以外的第二区域向导光体的另一端面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构成,所以能够使从该第一区域入射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向前方侧进ー步加大折射,而使该光不会直接到达位于上述一端面的附近的反射元件,或将其直接到达的光量抑制在极少的量。从而,能够将像现有技术那样的如下情况防患于未然,即,能够防止被位于上述一端面附近的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后的光,与被其它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后的光相比成为极端明亮的光,而产生点发光。此时,在导光体的一端面上的第一区域向前方侧加大折射后的光,被其前面部全反射后,被其它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从其前面部向前方射出,所以,不会浪费来自光源的光,可以看到导光体整体大致均匀地发光。因此,根据本申请发明,在具备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即使是其导光体以沿着从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也能够改善灯具点亮时的外观。在上述结构中,只要由与上述曲线大致正交的平面构成导光体的一端面上的第二区域,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从该第二区域入射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路计算。在上述构成中,只要由在与包含上述曲线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凹圆柱面构成导光体的一端面上的第一区域,就能够使从该第一区域入射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向沿着包含上述曲线的平面的方向扩散,将到达其前面部的到达位置设定为宽范围的位置。从而,其后,能够使被其前面部全反射后的光被许多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而从其前面部向前方射出,由此,能够看到导光体整体大致均匀地发光。另外,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虽然从第一区域入射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会直接到达位于该第一区域附近的反射元件,但因为此时直接到达该反射元件的光仅仅是扩散光的一部分且为极少的量,所以不会使被该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的光成为极端明亮的光而产生点发光的现象。


图I是表示本申请发明ー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平剖面图;图2是图I的II部详细图;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和图2同样的图; 图4(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要部的立体图,(b)是上述变形例的同样的图。符号说明10车辆用灯具12 灯体14透光罩20导光体20a右端面(一端面)20al、120al 第一区域20a2 第二区域20b左端面(另一端面)20c后面部20d前面部20s反射元件20sA位于右端面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2、24导光体支承部件30发光二极管(光源)30a发光芯片32光源支承部件C 曲线L垂直线O发光中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平剖面图。如图I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0为设于车辆的右后端部的尾灯,为在由灯体12和安装在该灯体12的前端开ロ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装入在车宽方向上曲线状延伸的导光体20、和配置在该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附近的发光二极管30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前方”、“后方”等前后方向的方向,为作为车辆用灯具10的方向,与作为车辆的方向相反。
导光体20作为沿着从其右端面20a朝向其左端面20b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C延伸的导光柱而形成。此时,该曲线C在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位置,向其切线方向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向左侧倾斜60°左右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左端面20b的位置,向其切线方向与灯具正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而且,该导光体20具有以曲线C上的点为中心的圆形的截面形状,在其后面部20c,且在其左右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多个反射元件20s连续地形成锯齿状。此时,这些各反射元件20s作为上下方向延伸的全反射棱镜而构成。另ー方面,发光二极管30以使其发光中心O位于曲线C上的状态,朝向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向左侧倾斜60°左右的方向配置。该发光二极管30被光源支承部件32固定支 承。而且,该光源支承部件32被灯体12固定支承。导光体20在其左右两端部分别被导光体支承部件22、24固定支承。此时,支承导光体20的右端部的导光体支承部件22被光源支承部件32固定支承,另外,支承其左端部的导光体支承部件24被灯体12固定支承。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如下构成,S卩,使来自其发光二极管30的出射光从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入射后,被形成于其后面部20c的多个反射元件20s通过全反射进行内面反射,然后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b由与曲线C正交的单一平面构成,但其右端面20a由与之不同的面构成。图2是图I的II部详细图。另外,图4(a)是表示导光体20的右端部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以穿过曲线C的垂直线L为界线,位于曲线C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20al,由向相对于位于曲线C的外周侧的第二区域(即第一区域20al以外的区域)20a2,向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b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面构成。具体地说,第二区域20a2由与曲线C正交的平面构成,另ー方面,第一区域20al由相对于第二区域20a2向左端面20b侧倾斜20 40° (例如30°左右)的平面构成。另外,发光二极管30以其发光芯片30a的发光面沿着与曲线C正交的平面延伸的方式配置。如图1、2所示,从发光二极管30射出、到达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第二区域20a2的光,在该第二区域20a2向靠近曲线C的方向折射后,在其前面部20d进行全反射,进而,在形成于其后面部20c的多个反射元件20s进行全反射,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另外,从发光二极管30射出并到达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第一区域20al光,也在该第一区域20al向靠近曲线C的方向折射,但因为此时该第一区域20al相对于第二区域20a2向左端面20b侧倾斜,所以比到达第二区域20a2的光向靠近曲线C的方向更加加大地折射。而且,该在第一区域20al折射后入射到导光体20的光在其前面部20d进行全反射后,被形成于其后面部20c的多个反射元件20s进行全反射,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虽然为如下构成,即,使来自发光二极管30 (即光源)的出射光,对导光体20从右端面20a(即一端面)入射后,被形成于后面部20c的多个反射元件20s进行全反射,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但由于该导光体20以沿着从右端面20a朝向左端面20b (即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碰触的曲线C延伸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容易地将车辆用灯具10的透光罩14的表面形状形成为沿着车身形状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中,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位于曲线C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20al,由在相对于其以外的第二区域20a2向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b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成,所以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S卩,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第一区域20al,假设如在图2中用双点线表示的现有例那样由与曲线C正交的平面20al’构成的情况下,从发光二极管30出射并到达平面20al’的光,在该平面20al’上向靠近曲线C的方向进行折射,但其偏转角度比第一区域20al的情况小,因此从该平面20al ’入射到导光体20的光的一部分,到达位于该平面20al ’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0sA,被该反射元件20sA进行全反射,然后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此时,由于到达该反射元件20sA的光量成为相当大的量,所以被该反射元件20sA进行全反射而从前面部20d朝向前方射出的光量也成为相当大的量。
与此相反,如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20那样,在其右端面20a的位于曲线C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20al,由在相对于第二区域20a2向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b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成的情况下,使从该第一区域20al入射到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向前方侧加大折射,能够使该光不会直接到达位于右端面20a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0sA,或者能够将直接到达的光量抑制为极少的量。从而,能够将如下情况防患于未然,即、能够防止如现有技术那样,被位于右端面20a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0sA全反射的光,与被其它反射元件20s全反射的光相比成为极端明亮的光而产生点发光。此时,使得在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的第一区域20al向前方侧加大折射的光被其前面部20d进行全反射后,再被其它反射元件20s进行全反射,然后从其前面部20d向前方射出,所以,不会浪费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可以看到导光体20整体大致均匀地发光。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自具备导光体20的车辆用灯具10中,即使是其导光体20以沿着从右端面20a朝向左端面20b侧向前方侧碰触的曲线C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也能够改善灯具点亮时的外观。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上的第二区域20a2,由与曲线C正交的平面构成,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从该第二区域20a2入射到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的光路计算。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以穿过曲线C的垂直线L为界线,其内周侧作为第一区域20al而构成,其外周侧作为第二区域20a2而构成,但也可以比其增大或减小第一区域20al的面积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导光体20的后面部20c的左右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多个反射元件20s连续地形成锯齿状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在成为多个反射元件20s不连续地形成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在通过点刻形成这些多个反射元件20s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导光体20作为导光柱而构成,光源由单一的发光二极管30构成的结构并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导光体20也可以设定为形成为板状的结构,另外,作为光源也可以设定为具备多个发光二极管30的结构。此时,在导光体20形成为板状的情况下,且光源由多个发光二极管30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沿着形成为板状的导光体的一端面,多个发光二极管30配置成列状(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结构。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及图4(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2及图4(a)也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其基本的结构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是一样的,但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上的第一区域120al的表面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S卩、在本变形例中,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a上的第一区域工20al由在与包含曲线C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凹圆柱面构成。另外,该第一区域120al由在相对于第二区 域20a2向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b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面构成,在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是一样的。在本变形例中,如图3所示,能够使从第一区域120al入射到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向沿着水平面的方向(即沿着包含曲线C的平面的方向)扩散,所以,能够将到达其前面部20d的到达位置设定为宽广范围的位置。从而,其后,能够使在其前面部20d进行全反射后的光,被许多反射元件20s进行全反射,然后从其前面部20d向前方射出,由此,能够看到导光体20整体均匀地发光。但是,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从第一区域20al入射到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的一部分,成为也直接到达位于该第一区域20al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0sA的光,此时,因为直接到达该反射元件20s的光为扩散光的一部分且为极少的量,所以,被该反射元件20s进行了全反射的光不会成为极端明亮的光而产生点发光。如上述变形例那样,在代替作为导光柱而构成的导光体20而采用形成为板状的导光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构成其一端面的第一区域120al的凹圆柱面以沿着其一端面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作为各个要素所表示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不用说,也可以将其适宜地设定为不同的值。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车辆用灯具10为设在车辆的右后端部的尾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为设于车辆的左后端部的尾灯的情况、或为尾灯以外的灯具的情况中,通过采用和上述实施方式等同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光源、和以使来自该光源的出射光从一端面入射后,被形成于后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面反射而从前面部朝向前方射出的方式构成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以沿着从所述一端面朝向该导光体的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上述一端面上的位于上述曲线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由该一端面上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在向所述另一端面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由与所述曲线大致正交的平面构成。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由向与包含所述曲线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凹圆柱面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导光体,即使是其导光体以沿着从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侧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也可改善灯具点亮时的外观。在沿着向前方侧膨出的曲线(C)延伸的导光体(20)中,使其右端面(20a)上的位于曲线(C)的内周侧的第一区域(20a1),由相对于其以外的第二区域(20a2)在向导光体(20)的左端面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构成。由此,使从第一区域(20a1)入射到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向前方侧加大折射,以使该光不会直接到达位于右端面(20a)的附近的反射元件(20sA)。而且,将以下情况防患于未然,即,防止被该反射元件(20sA)全反射后的光像现有技术那样,与被其它的反射元件(20s)全反射的光相比成为极端明亮的光,而产生点发光。
文档编号F21W101/02GK102650399SQ20121004333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
发明者仲田麻美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