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59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例如,车辆用信号灯。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第2006-164908号公开了一种附接到车辆用侧视镜的车辆用信号灯。该车辆用信号灯是包括彼此一体的转向指示灯24A2和日间行驶灯24A1的灯具。日间行驶灯24A1可这样构造为使得,LED灯26和光导光体管27安装在由壳主体22和外罩24形成的灯室Sa中。外罩24和壳主体22可附接至侧视镜的壳体10的内侧,在侧视镜的壳体10的前面可以形成水平长的开口部12。接着,外罩24可部分地嵌入开口部12中。导光体27可以面向开口部12,以沿着开口部12在左右方向延伸。LED灯26朝向导光体27在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入射面。当LED灯26发光时,从LED灯26出射的光可以穿过导光体26的光出射 面出射,形成面光源(面状出发射光),该光可以透过外罩24向外投射。日本特开第2008-100653号也公开了一种附接到侧视镜的车辆用信号灯。在该车辆用信号灯中,分割壁15可以安装在由壳主体12和外罩13界定的灯室14中,使得可以由分割壁15将灯室14分割为外罩13侧的空间14b和壳主体12侧的空间14a。在壳主体12侧的空间14a中可以容纳多个LED灯16。此外,在分割壁15上可以形成多个开口 19。反射壁部20可以在分割壁15的外罩13侧上从开口 19的边缘的一部分延伸,使得反射壁部20可以覆盖开口 19。反射壁部20的顶端可以从分割壁15的在外罩13侧的表面分离。在反射壁部20的在分割壁15侧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反射面21。当LED灯16发光时,从LED灯16出射的光可以透过开口 19,被反射面21反射,由此透过外罩13向外投射。在日本特开第2006-164908号中描述的日间行驶灯24A1中,当LED灯26关闭时,观察者可以透过外罩24观看到导光体27,从而外观可能恶化。此外,当LED灯26发光时,导光体27的出射面在LED灯26附近的区域可以较亮,而远离LED灯26附近的该区域变暗。在日本特开第2008-100653号中描述的车辆用信号灯中,当LED灯16关闭时,观察者看不到LED灯16,但是可以看到分割壁15和反射壁部20,从而外观可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些和其它的问题和特征结合现有技术而创造。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用信号灯,其构造得观察透过外罩在视觉上不能识别出光源和导光体等,并且可以抑制出射光的明亮度不均匀。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面,该车辆用灯具用于透过在侧视镜的镜壳体中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的开口部向外投射光,该开口部在所述侧视镜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该车辆用灯具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阻光性并且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沿着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延伸,并朝向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开口 ;外罩,该外罩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外罩和所述壳体界定了灯室;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在一个竖直方向(车辆高度方向)上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并该光源具有在另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光轴;以及导光体,该导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同时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向所述光源偏移,以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透过该导光体的光出射面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转换面状出射光。在该车辆用灯具中,不能从所述镜壳体的前面透过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看到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体。此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可以形成有漫反射面,该漫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漫反射。此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 可以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向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使得光被漫射;并且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可以形成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此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可以形成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并且所述外罩可以被构造为使所述反射面反射或漫反射的光漫射透过。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车辆用灯具可以通过在侧视镜的镜壳体中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的开口部向外投射光,该开口部在所述侧视镜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该车辆用灯具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阻光性并且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沿着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延伸,并朝向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开口 ;外罩,该外罩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外罩和所述壳体界定了灯室;以及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在一个竖直方向(车辆高度方向)上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并该光源具有在竖直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上的光轴。在该车辆用灯具中,不能从所述镜壳体的前面透过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看到所述光源。此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轴交叉的部分中可以形成有漫反射面,该漫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光源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漫反射。此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轴交叉的部分中可以形成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光源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并且所述外罩可以被构造为使所述反射面反射或漫反射的光漫散透过。进一步的,以述车辆用灯中的任一项可以是车辆用信号灯。根据本发明,由于光源和导光体可以设置为从镜壳体的开口部在一个竖直方向(车辆高度方向)上偏移,所以观察者透过镜壳体的开口部和外罩不能看到光源和导光体,从而保持了或改善了车辆用灯具(例如车辆用信号灯)的外观。此外,通过由反射面或由导光体的光出射面对光进行漫反射或由外罩的光对进行漫射透过,可以抑制明亮度的不均匀。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性、特征和优点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将变得清晰,在附图中图I是附接有根据本发明而得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信号灯的侧视镜的前视图;图2是侧视镜的顶视图;图3是侧视镜的侧视图;图4是车辆用信号灯的侧视
图5是附图2中的侧视镜沿V-V线的截面图;图6是附图2中的侧视镜沿VI-VI线的截面图;以及图7是附接有根据变型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信号灯)进行描述。这里,包括上、下、前、后、右和左的方向,以及竖直(车辆高度)方向和水平(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向可以是基于当车辆用灯具安装在车体上时车体的相应方向而定义的。图I、图2和图3分别是侧视镜10的前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图4是附接到侧视镜10的车辆用信号灯20的侧视图;图5是图2中的侧视镜沿V - V线从箭头方向观看到的截面图;图6是图2中的侧视镜沿VI -VI线从箭头方向观看到的截面图。如图I至图3所示,侧视镜10可以是附接在车门的门镜。侦彳视镜10可以包括杯状且具有后部开口的镜壳体11,以及设置于镜壳体11内的后部开口的镜主体15。镜壳体11的前侧外表面12可以形成为凸面状地弯曲,并且可以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向外的开口部14。开口部14可以在车辆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以在车辆长度方向是细长的。因此,开口部14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长度比沿车辆高度方向(竖直方向)的宽度长。然后,车辆用信号灯20可附接在镜壳体11内侧,以在开口部14部分地露出。车辆用信号灯20可以包括壳体30、外罩(outer lens)40、多个导光体60和多个光源70等。在图I至图4中,为了详细示出箱体50内部而省去了外罩40。如图2、图3和图6中所示,壳体30和外罩40可以组装在一起,以构成箱体50。由此,可以由壳体30和外罩40界定灯室51。作为壳体30和外罩40的组装体的箱体50可以构造为沿镜壳体11的开口部14弯曲,由此,灯室51也是弯曲的,并沿着开口部14在左右方向细长。如图I至图3中所示,壳体30可以具有阻光性并且在镜壳体11内侧沿着开口部14延伸。如图I、图4和图6中所示,壳体30可以在与壳体3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具有字母U型的截面,使得壳体30的开口朝向开口部14。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壳体30可以包括顶板31、侧板32、倾斜板33和反射面34。侧板32可以位于开口部14的位置上方(比开口部14的位置高),并且在镜壳体11内侧沿着开口部14延伸。具体而言,侧板32可以沿着镜壳体11的内表面13弯曲,并朝向内表面13的在开口部14上方的部分。
顶板31可以位于开口部14的位置的上方(比开口部14的位置高),并从侧板32的上端朝镜壳体11向外延伸。倾斜板33可以从侧板32的下端朝镜壳体11向外延伸。倾斜板33和顶板31彼此不平行,但是倾斜板33可以朝开口部14向下倾斜。倾斜板33的垂直位置在镜壳体11中可以与开口部14的竖直方向相匹配。反射面34可以形成在倾斜板33的顶面,使得反射面34的竖直位置可以与开口部14的竖直位置相匹配。因此,反射面34可以朝开口部14向下倾斜。换句话说,反射面34可以构成壳体30的内表面的下表面。反射面34可以与光 源70的光轴Ax交叉,并朝向导光体60的光出射面66。反射面34可以被构造为将从导光体60出射的光朝向镜壳体11的开口部14反射。如图2、图3和图6中所示,外罩40可以在镜壳体11内侧沿着开口部14延伸。壳体30在与外罩4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可以具有字母U状的截面,使得外罩40的开口朝向与开口部14相反。外罩40和壳体30可以组装在一起,使得壳体30的顶板31和倾斜板33之间的开口以及外罩40的开口彼此相对并且交叠,从而壳体30的顶板31和倾斜板33之间的开口可以由外罩40封闭。也就是说,外罩40可以设置得在镜壳体11内侧比壳体30更靠近镜壳体11。在车辆用信号灯中,外罩40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如图6中所示,外罩40可以包括由透明材料一体形成的顶板41、侧板42、底板43和嵌合凸部44。侧板42可以在镜壳体11内侧沿着开口部14延伸,并且沿着镜壳体11的内表面13弯曲。侧板42可以被构造为抵靠镜壳体11的内表面13,以封闭镜壳体11的开口部14。顶板41可以从侧板42的顶端在镜壳体11的内表面13的相反方向向镜壳体11内侧延伸。由此,顶板41的延伸端可与壳体30的顶板31的延伸端结合。底板43可以从侧板42的底端在镜壳体11的内表面13的相反方向向镜壳体11内侧延伸。由此,底板43的延伸端可以与壳体30的倾斜板33的延伸端结合。 嵌合凸部44可以设置在侧板42的外表面上以弯曲。嵌合凸部44的竖直方向可以与反射面34和开口部14的竖直位置相匹配。嵌合凸部44可以从镜壳体11的内侧嵌入开口部14。如图5和图6所示,光源70可以是半导体发光装置,例如发光二极管。光源70可以附接至箱体50。具体而言,多个光源70可以分别安装到基板71上,而基板71可以附接到壳体30的顶板31的下表面。因此,当光源70移动到开口部14位置的上方(比开口部14的位置高)时,可以设置于灯室51内。在示出的示例中,这些光源70可以沿着壳体30的顶板31的长度方向布置。光源70可以具有在车辆高度方向朝向下方的光轴Ax,使得光源70可以向下发光。应该知道,光源70的光轴Ax意味着从光源70在光量变得最大的方向上延伸的竖直线。导光体可以包括多个导光体60,并可以设置在光源的下方,使得多个导光体60可以布置在与光源70的光轴Ax垂直的方向上。导光体60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连接,并借助于固定器等一体地附接至箱体50,使得各个导光体60与光源70——对应。这些导光体60可以设置在灯室51内,同时偏移到开口部14上方。导光体60可以将从光源70发出的光转换为向反射面34投射的面状出射光(或带状出射光)。如图5所不,导光体60可以包括一对导光部61、入射面62、一对第一反射面63、多个第二反射面64、多个台阶65以及光出射面66。如图4所不,在多个导光体60中,最后面的导光体60A可以具有多个光出射面66,而其余的导光体60B可以各具有一对光出射面
66ο如图5所示,两个导光部61的组合可以形成倒置的Y字形状。换句话说,两个导光部61的基端部可以彼此连接,使得这些导光部61的连接部向上方向(与光轴Ax方向相反)凸起。也就是说,这些导光部61的连接部可以与光轴Ax相交叉,并且分支为在光轴Ax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这些导光部61。入射面62可以形成在导光部61之间的连接部的上表面。具体而言,入射面62可以形成在导光部61之间凸起的连接部的突端面上。入射面62可以由绕着作为旋转对称轴 的光轴Ax向上突出的凸状的旋转对称面组成,并具有焦点。入射面62朝向光源70,使得面62的焦点位于光源70或在光源70附近。入射面62可以被构造为使得从光源70发出的光在入射到面62上并进入导光部61的连接部时可以被折射,同时光可以被沿着光轴Ax引导(调整该光沿着光轴Ax的方向性)。一对第一反射面63可以形成在导光部61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与入射面62相对。具体而言,一个第一反射面63可以形成在一个导光部61的基端部的下表面,而另一个第一反射面63可以形成在另一个导光部61的基端部的下表面。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导光部61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上,在第一反射面63之间形成V形槽区。即,第一反射面63可以相对于光轴Ax径向向外倾斜45度。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反射面63可以将通过入射面62进入的光反射向各个导光部61,使得相对于光轴Ax径向向外地分割光。两个导光部61的上表面可以在相对于光轴Ax比入射面62径向向外的各个区域处形成为台阶状。即,第二反射面64以及台阶65可以形成在两个导光部61的比入射面62的形成区域更外部的上表面上。具体而言,台阶65可以垂直于光轴Ax以阶梯方式形成,使得径向方向上远离光轴Ax的台阶65可以定位为远离光源70更向前。第二反射面64可以布置在相邻的台阶65之间,使得第二反射面64和台阶65在径向方向上交替布置。第二反射面64可以以阶梯方式设置,使得在径向方向上远离光轴Ax的第二反射面65可以定位为远离光源70更向前。具体而言,第二反射面64可以形成为平行于相应的第一反射面63,并相对于台阶65在光轴Ax方向上倾斜45度。第二反射面64可以构造为将已被第一反射面63反射并在导光部61内相对于光轴Ax向外行进的光,向沿着光轴Ax的方向反射。接着,多个导光体60中最后面的导光体60Α将结合其光出射面66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光出射面66可以形成在导光部61的比第一反射面63的形成区域更外部的下表面上,使得面66可以与第二反射面64相对。这些光出射面66可以相对于光轴Ax径向向外地顺序布置。进一步,光出射面66可以相对于垂直光轴Ax的平面朝向光轴Ax倾斜。光出射面66可以面向壳体30的内面(inner surface)的反射面34。因此,已被第二反射面64反射的光可以在该光被光出射面66向反射面34折射的同时透过光出射面66出射。接着,除导光体60A之外的其余导光体60B将结合其光出射面66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光出射面66可以形成在导光部61的比第一反射面63的形成区域更外部的下表面上,使得面66可与第二反射面64相对。光出射面66可以是与光轴Ax垂直的面。光出射面66可以面向壳体30的内面的反射面34。在上述结构的导光体60中,从光源70发出的光可以入射在入射面62上,以在由入射面62沿光轴方向Ax进行准直的同时进入导光部61。在光轴Ax方向上从入射面62行进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面63相对于光轴Ax径向向外地分割。从第一反射面63相对于光轴Ax沿径向方向行进的光可以被第二反射面64沿光轴Ax方向在导光体内反射。接着,在最后面的导光体60A中,被第二反射面64反射并在光轴Ax方向上行进的光可以被光出射面66折射,并透过该面投射向反射面34。另一方面,在其余的导光体60A中,被第二反射面64反射并且在光轴Ax方向上行进的光可以透过光出射面66投射向反射面34。接着,光可以被反射面34反射向镜壳体11的 开口部14。行进到开口部14的光可以透过外罩40,出射到镜壳体11的外侧。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行进到开口部14的光可以透过外罩40的侧板42和嵌合凸部44,出射到镜壳体11的外侧。为了将通过开口部14出射的光转变为具有低方向性的漫射光,车辆用信号灯20可以构造为如下项⑴至(3)。(I)反射面34 :漫反射反射面34可以通过将倾斜板33的上表面进行纹理化加工(texturing process)、无光化加工(matte process)(磨砂加工)、消光抛光(dull finishing)(例如,消光抛光的白底),或其它漫射/反射面加工。反射面34不需要是镜面抛光的平面。因此,反射面34可将来自导光体60的光向开口部14漫反射,成为面状出射光(透过光出射面66出射的光)。这样,反射面34漫反射的光可以是间接光。(2)导光体60:漫反射导光体60可以将从光源70发出的进入光转换为朝向反射面34的漫射出射光或面状(带状)出射光。具体而言,光出射面66可以经过纹理化加工、微透镜阵列加工或其它漫射加工,使得第二反射面64反射的光可以被光出射面66漫射。(3)外罩40 :漫射透过外罩40可以设置有分散在内表面(主要是侧板42和嵌合凸部44等)上的光漫射剂或微小空洞,或者外罩40的表面(主要是侧板42的内表面或嵌合凸部44的凸起的端面)可以经过纹理化加工、微小凸凹加工、或其它光学漫射加工。在这种方式下,外罩40可以漫射由反射面34反射的光,允许光透过该外罩40。可以根据所需要求采用根据以上项(I)至(3)的上述构造中的任意一项、两项或全部。进一步,如果反射面34不是这种根据以上项(I)的漫反射面,则反射面34不是镜面抛光的平面。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采用根据以上项(2)和(3)的构造。如果导光体60和光出射面66不是这种根据以上项(2)的漫射出射面,则光出射面66各个可以是平面或根据期望发光模式而具有透镜切口或棱镜切口的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以上项(I)和(3)中的任一项或两项。如果外罩40不是根据以上项(3)的扩散/透过体,外罩40可以简单地允许反射面34所反射的光透过而没有光学改变。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以上项(2)和(3)中的任一项或两项。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如下功能/有益效果。
(a)由于导光体60可以将从光源70发出并且入射在各个入射面62上的光转换为面状出射光,所以当光源70开启时,嵌合凸部44的突端面(光出射面)可以观看到均匀的明亮度。由此,在嵌合凸部44的突端面(光出射面)几乎没有亮度不均匀,由此抑制了整个灯具的亮度变化。(b)通常,光源70可以是点光源,并光具有沿着光轴Ax的一定方向性。然而,当采用上述项⑴至⑶中的一项或全部时,从开口部14向外投射的光可以具有小的方向性,但变为扩散光。换句话说,即使观察者从车辆用信号灯20周围的任何角度观看车辆用信号灯20时,也可以观看到嵌合凸部44的突端面(光出射面)具有均匀的亮度。这样,可以观看到车辆用信号灯20没有不均匀的明亮度,从而抑制了整个灯具的亮度变化。(c)当光源70关闭时,可以出现在嵌合凸部44的突端面(光出射面)处的光源70的图像可以变得非常模糊。即,当观察者从车辆用信号灯20周围的任何角度观看车辆用信号灯20的嵌合凸部44的突端面(光出射面)时,由于以上项(I)至(3)的任一结构,他/她视觉上不能识别出光源70的形状。

(d)如果采用以上项(I)和(3)中的任一项或两项,当观察者从嵌合凸部44周围的任何角度观看嵌合凸部44时,他/她视觉上不能识别导光体60。这些构造可以改善车辆用信号灯20的外观。(e)由于导光体60和光源70可以设置在镜壳体11的开口部14的位置的上方(比开口部14的位置高),所以即使外罩40可以允许光简单地透过而没有任何光学改变,观察者也不能直接识别导光体60和光源70。该构造可以改善车辆用信号灯20的审美外观。(f)在车辆用信号灯中,导光体60和光源70可以设置于镜壳体11的开口部14的位置的上方(比开口部14的位置高),所以光源70的光轴Ax可以指向向下,反射面34可以被构造为将光反射向与光轴Ax垂直的方向。该构造可以确保从光源70到嵌合凸部44的各个突端面(光出射面)所需的光路长度,同时车辆用信号灯20可以制造得薄(如图6中在箭头方向的长度)。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于这里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省略导光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加光源70的数量,这些光源70可以沿着壳体30的顶板3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之间没有间隙。凭借这些光源70的组合,该构造可提供带状发光体。此外,如果省略了导光体,则反射面34应该根据以上述项(I)的漫反射面,和/或外罩40应该是根据以上项(3)的漫射/透过体。此外,车辆用信号灯20可以以与上述姿态垂直倒置的姿态安装在镜壳体11中。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开口部14的形状等的其它部件也应该构造为垂直倒置姿态。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光源70和导光体60等,同时相对于开口部14的位置在车辆高度方向向下偏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上述的所有相关领域的参考通过引用合并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用于透过在侧视镜的镜壳体中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的开口部向外投射光,该开口部在所述侧视镜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该车辆用灯具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阻光性并且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沿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延伸,并朝向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开口; 外罩,该外罩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外罩和所述壳体界定了灯室; 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在一个竖直方向上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处,并且该光源具有另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光轴;以及 导光体,该导光体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同时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向所述光源偏移,并且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透过该导光体的光出射面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转换面状出射光, 其中,不能从所述镜壳体的前面透过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看到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形成有漫反射面,该漫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漫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向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使得该光被漫射,并且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形成有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面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的部分中形成有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出射面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并且 所述外罩被构造为使所述反射面反射或漫反射的光漫射透过。
5.一种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用于透过在侧视镜的镜壳体中沿车辆长度方向形成的开口部向外投射光,该开口部在所述侧视镜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该车辆用灯具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阻光性并且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沿着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延伸,并朝向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开口 ; 外罩,该外罩在所述镜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外罩和所述壳体界定了灯室;以及 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灯室中在竖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从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偏移的位置,并该光源具有在竖直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上的光轴, 其中,不能从所述镜壳体的前面透过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看到所述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轴交叉的部分中形成有漫反射面,该漫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光源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漫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轴交叉的部分中形成有反射面,该反射面被构造为将从所述光源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投射的光向所述外罩和所述镜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反射或漫反射,并且 所述外罩被构造为使所述反射面反射或漫反射的光漫射透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车辆用灯具是车辆用信号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例如车辆用信号灯,其被构造为使得观察者不能透过外罩视觉上识别光源和导光体等并可抑制出射光的亮度不均匀。车辆用信号灯可通过侧视镜的镜壳体中沿车辆长度方向且在侧视镜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形成的开口部向外投射光。车辆用信号灯可包括设置于镜壳体内侧的壳体;在镜壳体内侧与壳体组装在一起使得封闭开口部的外罩;设置于灯室中在一个竖直方向上从开口部的位置偏移的位置的光源;和设置于灯室中同时从开口部的位置向光源偏移以将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向下的面状出射光的导光体。在车辆用信号灯中,在壳体内表面的在导光体下方的部分中可形成被构造为漫反射从导光体的光出射面投射的光的漫反射面。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788302SQ2012102232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冈田英隆, 牧内一哉, 高桥浩幸 申请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