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22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其中多个发光组件间隔配置于导光板的侧方,基板电性连接发光组件且朝向导光板的上方延伸设置有连接部。第一黏着件位于导光板与连接部之间,且具有胶层,胶层贴附于连接部。多个第二黏着件对应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而配置于第一黏着件与导光板之间,且具有第一胶层与第二胶层,第一胶层贴附于第一黏着件,第二胶层贴附于导光板。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上方且接触基板,背板配置于导光板下方,侧板围绕导光板侧方,背板与侧板互相连接且具有L字形的切面。
【专利说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TF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薄型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设备具有框体,框体中固设有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具有导光板、反射片、基板、发光组件与多个光学膜片等。一般来说,框体具有背板与侧板,背板上方设置有反射片与基板,反射片上方设置有导光板,基板上方电性连接有发光组件,而发光组件位于导光板的侧方,多个光学膜片则贴附于导光板的上方。其中,侧板连接于背板并且围绕于导光板与发光组件的周围,侧板还朝向导光板折弯因而框体周缘的切面呈C字型结构,框体便是以此C字型结构夹持固定导光板。
[0003]然而,在薄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厚度缩减,框体周缘无法折弯呈C字型结构,因此为了固定导光板,则需将发光组件与基板反置,利用双面胶带将基板和导光板黏接在一起。不过上述技术的问题在于,导光板上对应于发光组件的入光区,因其上方表面贴附有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胶层会影响光线折射并造成光能量的损耗,进而影响背光模块整体的光学质量。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其以单面胶带结合双面胶带的设计,避免双面胶带的胶层影响到背光模块的光学质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多个发光组件、基板、第一黏着件与多个第二黏着件。多个发光组件彼此间隔配置于导光板的侧方,基板电性连接发光组件且朝向导光板的上方延伸设置有连接部。第一黏着件位于导光板与连接部之间,且具有胶层,胶层贴附于连接部。多个第二黏着件对应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而彼此间隔配置于第一黏着件与导光板之间,且具有第一胶层与第二胶层,第一胶层贴附于第一黏着件,第二胶层贴附于导光板。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黏着件的相对于胶层的另一表面具有无胶面,无胶面不具有黏性,第二黏着件的第一胶层贴附于无胶面上。
[0007]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侧缘具有多个入光区与多个非入光区,入光区对应发光组件,非入光区对应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第二黏着件夹于非入光区与第一黏着件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黏着件的宽度随着远离发光组件而递减。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黏着件具有三角形或梯形的切面。
[0010]优选地,所述基板为挠性印刷电路板,第一黏着件为单面胶带,第二黏着件为双面胶带。
[0011]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入光面与反射面,出光面与反射面互相对立,入光面位于出光面与反射面之间且对应发光组件,第二胶层贴附于出光面上邻近入光面的侧缘,反射面设置有反射件。[00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块、显示面板与框体。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方且接触基板,框体具有背板与侧板,背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下方,侧板围绕背光模块侧方,背板与侧板互相连接且具有L字形的切面。
[0013]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可减少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的能量损耗,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亮度,并确保背光模块的光学质量。
[0014]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易理解,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说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剖面图。
[0019]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示意图。
[002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1]10:显示设备
[0022]100:背光模块
[0023]110:导光板
[0024]111:出光面
[0025]112:入光面
[0026]113:反射面
[0027]114:入光区
[0028]115:非入光区
[0029]120:发光二极管
[0030]130:挠性印刷电路板
[0031]131:连接部
[0032]140、240:单面胶带
[0033]141:胶层
[0034]142:无胶面
[0035]150,250:双面胶带
[0036]151:第一胶层
[0037]152:第二胶层
[0038]160:反射片
[0039]170:光学膜片
[0040]200:显示面板
[0041]210:上基板
[0042]220:下基板
[0043]300:框体
[0044]310:背板
[0045]320:侧板【具体实施方式】
[0046]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显示设备10采用薄型设计,其包括背光模块100、显示面板200与框体300。显示面板200配置于背光模块100上方,显示面板200包括互相叠合的上基板210与下基板220,上基板210与下基板220之间夹有液晶层(图中未示出)。框体300具有背板310与侧板320,背板310配置于背光模块100的下方,侧板320围绕背光模块100的侧方,背板310与侧板320互相连接且具有L字形的切面。
[0047]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多个发光组件、基板、第一黏着件与复数第二黏着件。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120,基板为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130,第一黏着件为单面胶带140,第二黏着件为双面胶带150,在其它实施例中则不限于此。导光板110具有出光面111、入光面112与反射面113,出光面111与反射面113互相对立,入光面112位于出光面111与反射面113之间且对应发光二极管120。反射面113上设置有反射件,在本实施例中反射件为反射片160,反射片160配置于背板310的上方。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1上设置有多个光学膜片170,光学膜片170位于显不面板200与导光板110之间。发光二极管120彼此间隔地配置于导光板110的侧方且毗邻入光面112,发光二极管120所产生的光线会通过入光面112进入导光板110,并在导光板110内经过一系列折射与反射的作用,最终由出光面111射出并进入显示面板200。
[0048]挠性印刷电路板130的下方电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120,并且挠性印刷电路板130朝向导光板110的上方水平延伸设置有连接部131,单面胶带140位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1的侧缘与连接部131之间。如图2所示,单面胶带140具有相对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上具有胶层141,另一表面上则具有无胶面142,无胶面142的特性为不具有黏性、较为光滑且具有较高的反射系数。胶层141具有黏性并贴附于连接部131下方。双面胶带150对应发光二极管120之间的间隔,进而双面胶带150彼此间隔地配置于单面胶带140与导光板110之间。双面胶带150具有相对的两表面,两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一胶层151与第二胶层152,第一胶层151贴附于单面胶带140的无胶面142上,第二胶层152贴附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1的侧缘。另外,显示面板200与框体300互相卡合,卡合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其中,下基板220的下方侧缘则压接挠性印刷电路板130的上方,由此导光板110与发光二极管120被固设于框体300中。
[0049]请参阅图3与图4,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图。图3以图1所示的显示设备10为例,由导光板110的底部朝上仰视,并为了便于说明在绘制上去除了框体300、反射片160等组件,图4为图3的A-A区域的剖面。导光板110为透明材质,因此透过导光板110,可以看出双面胶带150、单面胶带140与挠性印刷电路板130的连接部131,依序叠置于导光板110的后方(若以图1来看则为上方)。导光板110上的毗邻发光二极管120的侧缘具有多个入光区114与多个非入光区115,入光区114对应于发光二极管120,非入光区115对应于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双面胶带150位于导光板110上的非入光区115与单面胶带140之间。如图3与图4所示,单面胶带140的无胶面142对应入光区114设置,因此无胶面142与入光区114重叠,发光二极管120产生的光线进入光面112后,部份往无胶面142射去的光线,会被无胶面142反射回导光板110,需注意的是,无胶面142的反射系数比第二胶层152的反射系数高,因此可降低光损耗,提高背光模块100的整体亮度。[0050]在组装时,将双面胶带150先贴附于单面胶带140的无胶面142上,形成一条复合式胶带,再将此复合式胶带黏接在挠性印刷电路板130的连接部131上,接着撕除双面胶带150的第二胶层152上的离型纸(图中未示出),并将第二胶层152贴附于导光板110上的相应位置。其中第一胶层151与单面胶带140之间的黏性大于第二胶层152与离型纸之间的黏性,因此将离型纸从双面胶带150上撕除时,可避免把双面胶带150从单面胶带140上扯离。[0051]另外,由于光有随着距离而逐渐发散的特性,双面胶带150的宽度优选地随着远离发光二极管120而递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双面胶带150呈现三角形的形状,相应的,单面胶带140未被双面胶带150黏接的部份则呈现倒梯形的形状。因为导光板110上的入光区114对应单面胶带140的无胶面142,因此发光二极管120所产生的光在进入导光板110后,不易造成光的能量损耗。
[0052]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仰视示意图,图5与图3的差异在于,图5的双面胶带250在仰视时呈现梯形的形状,相应的,单面胶带240未被双面胶带250黏接的部份则呈现倒梯形的形状。
[0053]表1亮度量测数据
[0054]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导光板; 多个发光组件,彼此间隔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方; 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且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上方延伸设置有连接部; 第一黏着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连接部之间,且具有胶层,所述胶层贴附于所述连接部;以及 多个第二黏着件,对应所述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而彼此间隔配置于所述第一黏着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具有第一胶层与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一黏着件,所述第二胶层贴附于所述导光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黏着件的相对于所述胶层的另一表面具有无胶面,所述无胶面不具有黏性,所述第二黏着件的第一胶层贴附于所述无胶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导光板的侧缘具有多个入光区与多个非入光区,所述入光区对应所述发光组件,所述非入光区对应所述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黏着件夹于所述非入光区与所述第一黏着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黏着件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发光组件而递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黏着件具有三角形或梯形的切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基板为挠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黏着件为单面胶带,所述第二黏着件为双面胶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入光面与反射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反射面互相对立,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反射面之间且对应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二胶层贴附于所述出光面上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侧缘,所述反射面设置有反射件。
8.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 显示面板,配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方且接触所述基板;以及 框体,具有背板与侧板,所述背板配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下方,所述侧板围绕所述背光模块侧方,所述背板与所述侧板互相连接且具有L字形的切面。
【文档编号】F21S2/00GK103629564SQ20121031095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简元禹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