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79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手电筒,特别是涉及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手电筒都是安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当手电筒内的电池的电量用完之后将电池取出来然后在进行充电,将充好电的电池再放入手电筒内充电,这样的手电筒需要额外配置电池的充电装置,一般不能与手电筒同时携带,使用不方便。为了充电和携帯方便,现在有内置充电设备的手电筒,这样的手电筒将充电设备内置,在电池耗电完毕后直接插电进行充电,充电方便,这样的手电筒的充电设备和手电筒的开关一般是分别设置在手电筒的后部和侧部,这样无形之中加大了手电筒的尺寸,而且外观不美观,制造时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用途比较单一,只能是给手电筒充电或者是对手电筒供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了因电筒增加了移动电源功能开关位置设置的难题,使产品外观轻巧美观,不单独设置开关,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电筒因设置开关带来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寿命的问题,本产品使用广泛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对外供电的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与所述手电筒本体后端旋转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端接ロ和输出端接ロ,所述输入端接ロ与所述输出端接ロ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还可以是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中间电池管、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中间电池管前端和后端的灯头和尾套管,所述可充电电池位于所述电池管内,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路板构成回路,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输入端接ロ和所述输出端接ロ位于电池管和尾套管内部。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有导线的可充电电池外部包设有用于将电池管和电池以及导线隔离的绝缘皮。所述电池管与所述尾套管之间设置尾罩,所述尾罩上设置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所述输出端接ロ和所述输入端接ロ对应,所述尾罩垂直于所述电池管和所述尾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电池管与所述尾套管之间设置尾罩,所述尾罩上设置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所述输出端接ロ和所述输入端接ロ对应,所述尾罩垂直于所述电池管和所述尾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尾罩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尾罩的前端插入所述电池管内,所述尾罩的后半部分与所述电池管的末端相抵,所述尾套管套设在所述电池管后端和所述尾罩的外部。所述电池管与所述灯头之间通过中套管连接,所述中套管分别与所述电池管和所述灯头螺纹旋转连接。所述灯头后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电池管的前端设置凸起的外螺纹,所述中套管的前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的中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的后端内壁光滑,所述中套管前部的内螺纹的尺寸与所述灯头后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中部的内螺纹尺寸与所述电池干前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的后部内壁尺寸与所述电池管管身外
壁尺寸一致。所述灯头后端外螺纹与所述电池管前端外螺纹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尾套管与所述电池管螺纹连接,所述电池管的后部设置有下凹的外螺纹,所述尾套管后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尾套管后部的内螺纹与所述电池管后部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灯头包括灯头套管和设置在灯头套管内的灯泡、控制电路和灯板,所述控制 电路与灯泡接触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后部设置电接头,所述电接头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相抵,所述灯板设置在所述灯头套管的最前端。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由于包括手电筒本体和与所述手电筒本体后端旋转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端接ロ和输出端接ロ,所述输入端接ロ与所述输出端接ロ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这样,手电筒内的可充电电池电量耗尽后,将电源通过输入端接ロ和电路板与手电筒内的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充电结束后,旋转手电筒本体,使得内部的可充电电池与手电筒本体电接触,可充电电池对手电筒本体供电,手电筒本体作为手电筒使用而使得灯亮起。当需要其作为移动电源时将可充电电池通过电路板以及输出端接ロ与需要充电的手机或IPOD等移动终端设备电连接,对移动終端设备进行供电,实现其作为移动电源的作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外观美观,不单独设置开关,只需要旋转手电筒本体即可接通或者断开手电筒本体与可充电电池以及电路板的电连接,实现手电筒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成本低、用途广泛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对外供电。

图I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实施例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实施例后视图。图号说明
I…电路板2…输入端接ロ3…输出端接ロ
4…可充电电池5…导线6…电池管
7…灯头套管8…尾套管9…绝缘皮
10…尾罩11…中套管12…灯泡
13…灯板14…控制电路15…内套圈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图I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作进ー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请參考图I至图2,包括手电筒本体和与所述手电筒本体后端旋转电连接的电路板I,所述电路板I上设置有输入端接ロ 2和输出端接ロ 3,所述输入端接ロ 2与所述输出端接ロ 3均与所述电路板I电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4,所述可充电电池4与所述电路板I电连接。这样,手电筒内的可充电电池4电量耗尽后,将电源通过输入端接ロ 2和电路板I与手电筒内的可充电电池4电连接对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当充电结束后,旋转手电筒本体,使得内部的可充电电池4与手电筒本体电接触,可充电电池4对手电筒本体供电,手电筒本体作为手电筒使用而使得灯亮起。当需要其作为移动电源时将可充电电池4通过电路板I以及输出端接ロ 3与需要充电的手机或IPOD等移动终端设备电连接,对移动終端设备进行供电,实现其作为移动电源的作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外观美观,不单独设置开关,只需要旋转手电筒本体即可接通或者断开手电筒本体与可充电电池4以及电路板I的电连接,实现手电筒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成本低、用途广泛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对外供电。输入端接ロ 2为充电端ロ,所述输出端接ロ 3可以是USB接ロ或者其他现在可以对手机等终端设备充电的任何端ロ。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请參考图I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中间电池管6、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中间电池管6前端和后端的灯头和尾套管8,所述可充电电池4位于所述电池管6内,所述可充电电池4的正极和负极与电路板I构成回路,所述电路板I和所述输入端接ロ 2和所述输出端接ロ 3位于电池管6和尾套管8内部。这样,位于中间电池管6内的可充电电源与电路板I、输入端接ロ 2和输出端接ロ 3组成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而灯头的作用是与可充电电池4构成手电筒照明回路,尾套管8的作用是封闭电路板I、输入端接ロ 2和输出端接ロ 3,避免他们与可充电电池4分离而不能进行充电和放电。进ー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可充电电池4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5与所述电路板I连接,所述连接有导线5的可充电电池4外部包设有用于将电池管6和电池以及导线5隔离的绝缘皮9。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电路板I与所述可充电电池4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起来,实现充电和供电双重功效。而绝缘皮9的作用是避免漏电,而且使得装配更加容易,导线5不容易掉线。还可以是所述电池管6与所述尾套管8之间设置尾罩10,所述尾罩10上设置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所述输出端接ロ 3和所述输入端接ロ 2对应,所述尾罩10垂直于所述电池管6和所述尾套管8的轴线方向设置。尾罩10的作用是将输出端接ロ 3和输入端接ロ 2位置固定,而且封闭在尾套管8内,安装时先将尾罩10的插孔与输出端接ロ 3和输入端接ロ 2对应,然后将尾罩10插入电池管6内,然后将尾套管8与电池管6连接即可。进ー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尾罩10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尾罩10的前端插入所述电池管6内,所述尾罩10的后半部分与所述电池管6的末端相抵,所述尾套管8套设在所述电池管6后端和所述尾罩10的外部。这样,尾罩10不会错位,而且固定比较牢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请參考图I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池管6与所述灯头之间通过中套管11连接,所述中套管11分别与所述电池管6和所述灯头螺纹旋转连接。具体可以是所述灯头后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电池管6的前端设置凸起的外螺纹,所述中套管11的前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11的中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11的后端内壁光滑,所述中套管11前部的内螺纹的尺寸与所述灯头后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11中部的内螺纹尺寸与所述电池干前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11的后部内壁尺寸与所述电池管6管身外壁尺寸一致。这样,中套管11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灯头和电池管6旋转连接,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灯头与可充电电池4接触或分离,进而通过旋转灯头和中套管11就可以实现手电筒照明功能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无开关功能,只通过旋转即开启或关闭手电筒。更进ー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头后端外螺纹与所述电池管6前端外螺纹螺旋方向相反。这样,由于旋转方向不同,将灯头与中套管11旋转固定后再直接反方向旋转中套管11即可实现照明功能的开启和关闭,而避免旋转错误时的误操作。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请參考图I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尾套管8与所述电池管6螺纹连接,所述电池管6的后部设置有下凹的外螺纹,所述尾套管8后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尾套管8后部的内螺纹与所述电池管6 后部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旋转连接方式。进ー步优选的是,所述尾套管8的最末端设置向中央延伸的棱边,所述棱边阻挡所述尾罩10避免尾罩10掉落出所述尾套管8外。还可以是所述灯头包括灯头套管7和设置在灯头套管内的灯泡12、控制电路14和灯板13,所述控制电路14与灯泡12接触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4的后部设置电接头,所述电接头与可充电电池4的正极相抵,所述灯板13设置在所述灯头套管7的最前端。这是手电筒灯头的通用结构。另外,在电池管6的头端内设置内套圈15,内套圈15的作用是将可充电电池4封闭在电池管6内。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电筒本体和与所述手电筒本体后端旋转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端接ロ和输出端接ロ,所述输入端接ロ与所述输出端接ロ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中间电池管、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中间电池管前端和后端的灯头和尾套管,所述可充电电池位于所述电池管内,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路板构成回路,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输入端接ロ和所述输出端接ロ位于电池管和尾套管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有导线的可充电电池外部包设有用于将电池管和电池以及导线隔离的绝缘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与所述尾套管之间设置尾罩,所述尾罩上设置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所述输出端接口和所述输入端接ロ对应,所述尾罩垂直于所述电池管和所述尾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罩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尾罩的前端插入所述电池管内,所述尾罩的后半部分与所述电池管的末端相抵,所述尾套管套设在所述电池管后端和所述尾罩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与所述灯头之间通过中套管连接,所述中套管分别与所述电池管和所述灯头螺纹旋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后端设置外螺纹,所述电池管的前端设置凸起的外螺纹,所述中套管的前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的中部设置内螺纹,所述中套管的后端内壁光滑,所述中套管前部的内螺纹的尺寸与所述灯头后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中部的内螺纹尺寸与所述电池干前端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所述中套管的后部内壁尺寸与所述电池管管身外壁尺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干,所述灯头后端外螺纹与所述电池管前端外螺纹螺旋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套管与所述电池管螺纹连接,所述电池管的后部设置有下凹的外螺纹,所述尾套管后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尾套管后部的内螺纹与所述电池管后部的外螺纹尺寸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ー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包括灯头套管和设置在灯头套管内的灯泡、控制电路和灯板,所述控制电路与灯泡接触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后部设置电接头,所述电接头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相抵,所述灯板设置在所述灯头套管的最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与所述手电筒本体后端旋转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端接口和输出端接口,所述输入端接口与所述输出端接口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结构简单,解决了因电筒增加了移动电源功能开关位置设置的难题,使产品外观轻巧美观,不单独设置开关,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电筒因设置开关带来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寿命的问题,本产品使用广泛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对外供电。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2532200SQ20122019033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魏智魁 申请人:魏智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