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led散热灯座及led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的散热和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散热灯座及LED灯。
背景技术:
LED己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光线柔和等优点。但是LED的发热量较大,尤其是LED芯片,所以LED灯具一 般都需要配置散热器。当前市场上LED灯具的散热器外壳基本上是铝合金,其成型加工难,材料成本高,质量大,且外壳易导电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有很多单位和机构开始研究使用导热塑料替代铝合金。但在结构设计方面,仅仅沿用了传统铝合金散热器的结构,由于导热塑料的散热系数比铝合金的低,在与铝合金相同的结构情况下,塑料的散热效果比较差,对于发热量大的LED,散热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利用散热鳍片这种结构解决导热塑料散热的问题。鳍片的设计大部分采用插片式,并且为了增加散热的效果,鳍片之间是镂空的,这就很容易进尘,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并且鳍片的设计基本都垂直向外,容易割手,使用不安全,外观结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塑料易加工成型的优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散热灯座,其具有散热效果好、质量轻、防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其具有绝缘、外型美观、散热效果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LED散热灯座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塑料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的散热鳍片,所述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其中,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塑料壳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对流孔设置在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其中,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塑料壳体形成小于90°的夹角。其中,所述对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塑料壳体四周。其中,所述上端和下端的对流孔同时设置在相同的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一种LED灯,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LED散热灯座、LED单元、电路板和导电接头,所述LED单元和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LED散热灯座里面,所述导电接头套设在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其中,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灯罩螺接的螺纹,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设有螺纹底座,所述导电接头与所述螺纹底座螺接,所述LED散热灯座内的中空通道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通过固定片与LED散热灯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孔。其中,所述LED散热灯座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导电接头为螺旋接头或者卡口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LED散热灯座,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的散热鳍片,所述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采用导热塑料进行造模,材料成本低,制作出来的成品质量较轻,且塑料可塑性比较强,造型多样化,加工工艺简单,塑料壳体四周均匀分布弧形的散热鳍片,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增强空气对流作用,是散热更快,效果更好,对流孔的设置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防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有益效果一种LED灯,包括具有所述散热灯座、LED单元、电路板和导电接头,所述LED单元和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LED散热灯座里面,所述导电接头套设在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该LED灯具有很好的散热和防尘效果,采用塑料外壳绝缘性能优异,且对流孔采用隐藏式设计,外型美观,弧形鳍片不会刮手,使用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LED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LED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LED散热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LED散热灯座的剖面图。附图标记I——散热鳍片2——对流孔3——LED散热灯座4——LED单元5——电路板6——导电接头7-固定杆8-灯罩9-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的上下方向均参照图I所示的方向。实施例I。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LED散热灯座,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的散热鳍片1,所述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2。塑料壳体为有中间通道的喇叭型筒体,塑料壳体的四周是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1,形状为弧形,有利于增大散热鳍片I与塑料壳体的接触面积,因而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2,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带走筒体内的热量,使散热效果更强。对流孔2的孔径不会设置太大,防止因空气对流强烈而引起大量灰尘进入,影响LED灯的使用寿命。所述散热鳍片I与所述塑料壳体一体成型。散热鳍片I与塑料壳体一体成型,连接稳固,工艺上只要把模建好,就可以实现大量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结构统一,质量稳定。所述对流孔2设置在两个所述散热鳍片I之间。散热鳍片I的根部与塑料壳体连接,两个散热鳍片I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对流孔2设置在间隙的位置,空气直接可以进入塑料壳体的腔体内,利于散热。所述散热鳍片I与所述塑料壳体形成小于90°的夹角,对流孔2就隐藏在散热鳍片I之间,正面看不见,这种隐藏式的设计使外形看起来更加统一美观。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对流孔2均匀分布于所述塑料壳体四周。对流孔2设置均匀分布,使空气对流更加顺畅,散热效果更加均匀。塑料壳体上端的对流孔2与下端的对流孔2可以对应设置在相同的两个散热鳍片I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散热鳍片I之间。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间隔三个所述的散热鳍片I设置一个对流孔2,塑料壳体下端共设置3个的对流孔2。经过实验验证,这种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好,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如果对流孔2设置太多,除了会增加造模困难,还会灰尘沉积过多。本实施例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一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如图I至4所示,一种LED灯包括具有实例例I或2的LED散热灯座3、LED单元
4、电路板5、导电接头6。所述LED散热灯座3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灯罩8螺接的螺纹,所述LED散热灯座3的下端设有螺纹底座,所述导电接头6与所述螺纹底座螺接,所述LED散热灯座3内的中空通道设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杆7的侧面通过固定片9与LED散热灯座3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杆7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孔。具有该散热灯座的灯座3上端设有螺纹,可以与对应的灯罩8进行螺接,拆装放方便。LED散热灯座3下端设有螺纹底座,可以与导电接头6螺接,然后连接到电源灯座,拆装更换都非常便利。在中空通道内有用于固定LED灯的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下端与螺纹底座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侧面通过固定片9与LED散热灯座3的内侧壁连接,保证固定杆7不易折断,上端设有内螺纹孔,可以利用螺钉或者螺栓固定电路板5。LED单元4直接安装在电路板5上。作为优选的方式,固定杆7的数量为三个。每两个固定杆7之间设有两个对流孔2。所述LED散热灯座3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整个LED散热灯座3都是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造模成功之后,可进行批量生产,并且整个LED散热灯座3结构牢固,不易损坏,组装方便。所述导电接头6为螺旋接头或者卡口接头。本实施例未解释的技术特征,均采用前两个实施例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事实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性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的散热鳍片,所述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塑料壳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孔设置在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塑料壳体形成小于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塑料壳体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LED散热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和下端的对流孔同时设置在相同的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
7.—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LED散热灯座、LED单元、电路板和导电接头,所述LED单元和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LED散热灯座里面,所述导电接头套设在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灯罩螺接的螺纹,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设有螺纹底座,所述导电接头与所述螺纹底座螺接,所述LED散热灯座内的中空通道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通过固定片与LED散热灯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散热灯座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头为螺旋接头或者卡口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的散热和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散热灯座及LED灯,LED散热灯座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四周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的散热鳍片,所述塑料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对流孔,具有散热效果好、质量轻、防尘的优点;一种LED灯包括具有该LED散热灯座、LED单元、电路板、导电接头,所述LED单元和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LED散热灯座里面,所述导电接头套设在所述LED散热灯座的下端。该LED灯具有绝缘性能好、外型美观、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F21V21/00GK202613346SQ2012202342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傅轶, 周光伟, 汪洋, 谭颂斌, 招启强 申请人:东莞市银禧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