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11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手电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既能发出白光又能发出蓝光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在黑暗的空间里,人们的肉眼很难看清周围的情况,这时人们则需要借助手电筒来着凉周围的空间,方便人们行走或找寻所需的物品,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在有些场合,白光灯是不适合使用的,如在夜里钓鱼时,蓝光对于鱼类刺激比较小、照射水面相对柔和、所反射的光也相对不太刺眼,而且蓝光对于浮标的反射效果比较突出,所以夜里钓鱼用蓝光灯是比较合适的,然而在夜里赶路时,白光则比蓝光照的相对远一些,照在物体上的反射光也比蓝光强烈,使人们看的更清楚,在赶路或者找东西时白光就要比蓝光更具有优势了。实用新型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发出蓝光又能发出白光的手电筒。[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种手电筒,包括电池、壳体、白光灯头、蓝光灯头和用以控制手电筒发光状态的控制模块,所述白光灯头和所述蓝光灯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0006]上述的手电筒,所述蓝光灯头包括第一反光碗、蓝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灯罩,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碗中,所述第一反光碗设置在所述第一灯罩内,所述白光灯头包括第二反光碗、白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灯罩,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二反光碗中,所述第二反光碗设置在所述第二灯罩内。[0007]上述的手电筒,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用以亮度调节和光源切换的开关、稳压第一恒流源和第二恒流源,所述主控芯片的正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P极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P极通过一根导线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控芯片的负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的一端与主控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0008]上述的手电筒,还包括导电固定环,所述导电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插在所述导电固定环内,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导电固定环连接在一起。[0009]上述的手电筒,所述电池为四芯电池,所述导电固定环的环内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将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导电固定环内。[0010]上述的手电筒,所述蓝光灯头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白光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上述的手电筒,还包括绝缘圈,所述绝缘圈套在所述电池正极上隔开所述电池的正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电筒能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切换蓝白光源和光源的亮度,操作简单方便,在赶路或找寻物品时用白光,在钓鱼时用蓝光,并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的亮度进行调节 ,提供高、中、低三档供用户选择,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电池和导电固定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电池和导电固定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_壳体,2-电池,3-绝缘圈,4_导电固定环,5_限位凸起,601-第一反光碗,602-第二反光碗,701第一灯罩,702-第二灯罩,8-白光灯泡,9-蓝光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3所不,一种手电筒,包括电池2、壳体I、白光灯头、蓝光灯头和用以控制手电筒发光状态的控制模块,所述电池2安装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蓝光灯头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I的一端,所述白光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I的另一端,当更换电池2时,只需拧下蓝光灯头即可更换电池。所述蓝光灯头包括第一反光碗601、蓝光灯泡9和第一灯罩701,所述蓝光灯泡9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碗604中,所述第一反光碗601设置在所述第一灯罩701内,所述白光灯头包括第二反光碗602、白光灯泡8和第二灯罩702,所述白光灯泡8设置在第二反光碗602中,所述第二反光碗602设置在所述第二灯罩702内。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用以亮度调节和光源切换的开关、稳压第一恒流源和第二恒流源,所述主控芯片的正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P极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P极通过一根导线与所述电池2正极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控芯片的负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的一端与主控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如图I和图2所示,还包括绝缘圈3,所述绝缘圈3套在所述电池2正极上隔开所述电池2的正极。所述壳体I为导电体,所述壳体I与所述电池2连接,所述壳体I与所述白光灯头的负极触点和所述蓝光灯头的负极触点接触。[0024]还包括导电固定环4,所述导电固定环4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电池2插在所述导电固定环4内,所述壳体I和所述电池2的芯筒通过所述导电固定环4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池2为四芯电池,所述导电固定环4的环内具有限位凸起5,所述限位凸起5将所述电池2固定在所述导电固定环4内。如图4所示为另一种电池 2和导电固定环4的配合结构。手电筒操作过程光源类型转换轻摁开关打开手电筒,用户根据所需光源类型选择白光或者蓝光,需要转换光源类型时,摁住开关I秒钟以上光源类型即可由白光转换为蓝光或由蓝光转换为白光;光源强度转换轻摁开关一下调节一次光源的强度,手电筒共设置有4个档位,分别为低档、中档、高档和关机档,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光源强度。手电筒工作过程电池2分别为主控芯片、第一恒流源、第二恒流源、白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供电,第二恒流源为蓝光发光二极管提供稳定的电流,第一恒流源为白光发光二极管提供稳定的电流,当用户按开关切换光源类型时,主控芯片改变第二恒流源和第一恒流源两端的电压,二者两端电压的改变使得对蓝光发光二极管和白光发光二极管输出的电流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另一个发光二极管熄灭;当用户按开关切换光源强度时,主控芯片改变第一恒流源或第二恒流源两端的电压,第二恒流源或第一恒流源两端的电压的改变使得对蓝光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发光二极管输出的电流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蓝光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得意改变。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白光灯头、蓝光灯头和用以控制手电筒发光状态的控制模块,所述白光灯头和所述蓝光灯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头包括第一反光碗、蓝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灯罩,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光碗中,所述第一反光碗设置在所述第一灯罩内,所述白光灯头包括第二反光碗、白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灯罩,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二反光碗中,所述第二反光碗设置在所述第二灯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用以亮度调节和光源切换的开关、稳压第一恒流源和第二恒流源,所述主控芯片的正极电压输入端、 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P 极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P极通过一根导线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控芯片的负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的一端与主控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恒流源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控制端和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N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固定环,所述导电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插在所述导电固定环内,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导电固定环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四芯电池,所述导电固定环的环内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将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导电固定环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头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白光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圈,所述绝缘圈套在所述电池正极上隔开所述电池的正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电筒,包括电池、壳体、白光灯头、蓝光灯头和用以控制手电筒发光状态的控制模块,所述白光灯头和所述蓝光灯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能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切换蓝白光源和光源的亮度,操作简单方便,在赶路或找寻物品时用白光,在钓鱼时用蓝光,并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的亮度进行调节,提供高、中、低三档供用户选择,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F21L4/00GK202746976SQ20122046551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闫志广 申请人:闫志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