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596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优良、并且作业效率得到提高的照明装置。散热板具有圆弧状弯曲的面,与多个散热板和接触板形成大致箱型的截面形状,灯罩包括:在灯罩的内部壁面上与灯罩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灯罩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的抵接部,和在发光元件的非发光方向一侧的面上设置的凸部,散热部件中散热板上的弯曲的面形成为能够与凸部接触,能够配置在抵接部与凸部之间。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收纳在直线状管体中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具备直线状管体的照明装置,以往已知有直管形荧光灯,而近年来,从长寿命化、节能化的观点出发,人们提出了将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等发光元件收纳在直线状管体中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O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97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照明装置中,用于LED的散热的金属制的支承机构形成为能够与具有透光性的壳体密合,所以作业效率可能会变差。
[0007]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优良且作业效率得到提高的照明装置。
[000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管形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直线状管体内的发光元件,搭载上述发光元件的多个基板,支承该基板的散热部件,和覆盖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多个基板和上述散热部件的管形状的灯罩,上述直管形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散热部件包括:与上述基板的背侧面接触的接触板,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散发的散热板,和与接触板和散热板相连、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从接触板传递至散热板的多个传热板,其中上述多个传热板彼此大致平行,各自与接触板呈大致直角状地连接,上述散热板具有圆弧状弯曲的面,与上述多个传热板和上述接触板形成大致箱型的截面形状,上述灯罩包括:在该灯罩的内部壁面上与该灯罩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该灯罩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兀件的发光方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的抵接部,和在上述发光元件的非发光方向一侧的面上设置的凸部,上述散热部件中,上述散热板上的上述弯曲的面形成为能够与上述凸部接触,被配置在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凸部之间。
[0010]发明效果
[001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散热效率优良且作业效率得到提高的照明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 (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底视图,(b)是拆下配线盖后的照明装置的底视图,(C)是透过灯罩观察的照明装置的底视图。
[0013]图2(a)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放大并透过灯罩观察的底视图,(b)是表示设置在照明装置的基板上的基板上接头和与基板间配线的两端连接的配线侧接头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
[0014]图3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供电侧的伪灯口(拆下配线盖后的状态)的周边放大并透视的放大图。
[0015]图4是图3的A-A方向的向视截面图。
[0016]图5是图3的B-B方向的向视截面图。
[0017]图6A是灯罩和散热部件(热沉)各自的截面图。
[0018]图6B是表示在散热部件插入灯罩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被卡止在设于现有灯具上的共用灯座(socket)中,供电线缆被收纳在设于供电侧的伪灯口上的槽内,并且电源侧接头并未与照明装置(的装置侧接头)连接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7B是表示从图7A所示的状态起,进而使电源侧接头与照明装置(的装置侧接头)连接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7C是表示从图7B所示的状态起,进而安装了配线盖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8是在图7C的配线盖的位置上截断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0023]图9A是搭载了 2个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现有灯具的示意图(之一)。
[0024]图9B是搭载了 2个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现有灯具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适当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6]图1 (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的底视图。通常,照明装置I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等比人眼的高度更高的位置,从人看来照明装置I的底面可见。因而图1 (a)中记载了通常人看到的面的底面一侧。如图1 (a)所示,照明装置I具有出射照明光的直线状管体4,和将直线状管体4的两端封闭的一对有底圆筒部2c、3a。在有底圆筒部3a的底面上设置有卡止部3b,有底圆筒部3a和卡止部3b构成伪灯口(即,并不真正起到灯口的作用)(非供电侧)3。在有底圆筒部2c的底面上设置有卡止部2d,有底圆筒部2c、卡止部2d和配线盖2a构成伪灯口(供电侧)2。通过伪灯口(供电侧)2的卡止部2d和伪灯口(非供电侧)3的卡止部3b,使得本发明的照明装置I能够安装在可安装现有的直管荧光灯的现有灯具上。
[0027]图1 (b)表示从伪灯口(供电侧)2上拆下配线盖2a (参照图1 (a))后的状态的照明装置I的底视图。装置侧接头6设置在伪灯口(供电侧)2的有底圆筒部2c的侧部上。在装置侧接头6上设置有供电端子6a、6b,与从外部的电源供给电力的电源侧接头连接。电源侧接头能够沿有底圆筒部2c的直径方向插入装置侧接头6而实现连接,详情在后文中叙述。在伪灯口(供电侧)2的有底圆筒部2c的侧部,沿着周长方向设置有槽5a、5b。槽5a、5b设置在装置侧接头6的两侧。
[0028]图1 (C)表示透过直线状管体4的灯罩13观察的状态下的照明装置I的底视图。在直线状管体4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灯罩13。灯罩13使照明光透射。该照明光从LED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发光元件8出射。其中,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使用LED作为发光元件8。发光元件8被设置在多个(图1 (c)的例子中为4个)基板7 (71、72、73、74)的正面。多个基板7 (71、72、73、74)由散热部件(heat sink,热沉)14支承,沿着直线状管体4的长度方向(以下也称长边方向)排成一列。多个基板7 (71、72、73、74)在仰视图(对应于底视图)中,呈沿着直线状管体4的长度方向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相互邻接的基板7 (71、72、73、74)的长方形的短边彼此相对。在多个基板7(71、72、73、7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8和与发光元件8连接的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95、96)。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95、96)设置在上述短边的附近。相邻的基板7 (71、72、73、74)的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经基板间配线10a、IOb连接。由此,能够使多个基板7 (71、72、73、74)上的所有多个发光元件8以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连接方式连接。基板7 (71)的基板上接头9 (95、96)经基板接头间配线11a、Ilb与装置侧接头6的供电端子6a、6b连接。由此,能够使多个基板7 (71)以及基板7 (72、73、74)上的所有发光元件8与装置侧接头6连接。
[0029]图2 Ca)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的一部分放大并透过灯罩13观察的底视图。如图2 (a)和图1 (C)所示,多个发光元件8中的大部分被配置成中心位于基板7 (71、72、73、74)的沿着长方形长边方向的中心轴上。不过,其中例外的是,设置在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的附近(侧部)的发光元件8 (81、82、83、84)从该中心轴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具体而言,如图2 (a)所示,基板上接头91和93由基板间配线IOa连接。基板上接头91和93相对于发光元件81、83配置在相同侧(图2 (a)的例子中为上侧)。该发光元件81、83的中心,从基板7 (71、72)的沿着长方形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在图2 Ca)的例子中配置在该中心轴的下侧。另一方面,基板上接头92和94由基板间配线IOb连接。基板上接头92和94相对于发光元件82、84配置在相同侧(图2 (a)的例子中为下侧)。该发光元件82、84的中心从基板7 (71、72)的沿着长方形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在图2 (a)的例子中配置在该中心轴的上侧。隔着沿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上接头91与92和93与94在长边方向上错开配置。进而,在基板7 (72,73)的两端附近部分别设置的基板上接头91与93和92与94采用这样的配置,即,使得分别成对的基板上接头91与92、93与94的错开的配置在长度方向上按照相同方向成为大致相同的位置关系。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无需使基板7 (71、72、73、74)的短边变长,就能够使从散热部件14 (基板7 (71、72、73、74)的端面(长边))到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的距离确保为规定值以上,并且能够使从发光元件8 (81、82、83、84)到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的距离确保为规定值以上。
[0030]图2 (b)表示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与基板间配线IOb (IOa)的连接方法。在基板间配线10a、10b的两端连接有配线侧接头10c。通过将该配线侧接头IOc插入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的开口 9a并使之在基板上接头9的长边方向(箭头方向)滑动,而使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与基板间配线10a、10b连接。由此,能够简便并且迅速地实现基板7 (71、72、73、74)彼此间的电连接。并且,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的长边方向与基板7 (71、72、73、74)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平行。
[0031]图3中将拆下配线盖2a (参照图1 (a))后的状态下的供电侧的伪灯口 2的周边放大并透视表示。如图3和图1 (c)所示,多个发光元件8中大部分被配置成中心位于基板7 (71)的沿着长方形长边方向的中心轴上。不过,其中例外的是,设置在基板上接头9(95)的附近(侧部)的发光元件8 (85)从该中心轴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基板上接头95与装置侧接头6的供电端子6b由基板接头间配线Ilb连接。发光元件85的中心从基板7 (71)的沿着长方形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在图3的例子中配置在该中心轴的上侧。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无需使基板7 (71)的短边变长,就能够使从散热部件14 (基板7 (71)的端面(长边))到基板上接头9 (95)的距离确保为规定值以上,并且能够使从发光元件8 (85)到基板上接头9 (95)的距离确保为规定值以上。
[0032]此外,基板上接头96与装置侧接头6的供电端子6a由基板接头间配线Ila连接。基板上接头9 (95、96)与基板接头间配线lib (Ila)的连接方法,与图2 (b)所示的基板上接头9 (91、92、93、94)与基板间配线IOb (IOa)的连接方法同样地,将与基板接头间配线lib (Ila)的一端连接的配线侧接头10c,插入基板上接头9 (95、96)的开口 9a并使之在基板上接头9 (95)的长边方向滑动。由此,能够简便并且迅速地进行装置侧接头6与基板7 (71)的电连接。并且,基板上接头9 (95)的长边方向与基板7 (71)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平行。另一方面,基板上接头9 (96)的长边方向不与基板7 (71)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平行,而是存在倾斜。进而可以呈直角,或者倾斜程度超过直角。更加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基板上接头9 (96)的插入的滑动方向被设置为与装置侧接头6相对、并且相对于基板的长边方向朝着外侧方向倾斜的方向,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插入从装置侧接头6连接的接头间配线11a。基板上接头9 (96)与基板上接头9 (95)和发光元件8 (85)相比,配置在距离基板7 (71)的长方形的短边更近的位置。供配置基板7 (71、72、73、74)的直线状管体4的内部空间与供配置装置侧接头6的空间由间隔壁12分隔。因此,基板接头间配线11a、Ilb从设置在间隔壁12的周边部的配线引导孔12a、12b内通过。基板上接头9 (96)的长边方向不与基板7 (71)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平行而是存在倾斜,因此无需使基板接头间配线Ila过分弯曲就能够使其与基板上接头9 (96)连接。此外,通过这样的倾斜配置,能够使发光元件8 (85)接近基板7 (71)的长方形的短边配置,能够扩大可在基板7 (71)上配置发光元件8的范围。
[0033]图4表示图3的A-A方向的向视截面图。装置侧接头6朝向上下方向中的地面方向设置。装置侧接头6配置在比伪灯口最外周面2b更靠内侧。在装置侧接头6的两侧设置有槽5a、5b。槽5a、5b的槽底面5c向直径方向的外侧方向凸出状弯曲。槽5a、5b的深度越远离装置侧接头6越浅。槽5a、5b各自的一端配置在装置侧接头6的附近,槽5a、5b各自的另一端到达伪灯口最外周面2b (有底圆筒部2c的侧部)上的天花板一侧,在该天花板一侧上彼此相对。
[0034]图5表示图3的B-B方向的向视截面图。直线状管体4具有在上下方向中的地面一侧设置的灯罩13,和在天花板一侧设置的散热部件(热沉)14。在直线状管体4内配置有在正面一侧设置有发光元件8的基板7。基板7在使正面侧向下的状态下由散热部件14支承。灯罩13使由发光元件8发出的照明光的一部分反射、散射并透射,向外部均匀地分散照射。灯罩13上形成有在地面一侧具有圆弧状弯曲的面的圆弧部13c,设置在圆弧部13c的两端且与散热部件14的钩状部14g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部13b,和在圆弧部13c上设置于抵接部13b之间且与散热部件14的传热板14c的外侧抵接的凸部13a。
[0035]此外,灯罩13只要使发光元件8发出的照射光照射到外部即可。当灯罩13的透明度提高(使其更透明)时,作为灯的光束增加。相反地,当灯罩13的透明度降低时照射范围扩大。本实施例中,凸部13a在图5中的上下方向的天花板一侧设置有2个(2条)。2个凸部13a保持着间隔Wl从灯罩13的一方的开口端部设置至另一方的开口端部。散热部件14在灯罩13内与凸部13a和抵接部13b接触而被保持。其中,只要相邻的接触部位的间隔均匀,就能够起到抑制保持状态下的松动和提高稳定性的效果。凸部13a的截面是大致半圆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散热部件14的沿着圆弧部13c的弯曲的面的形状。
[0036]散热部件14设置在基板7的背面一侧。散热部件14具有与基板7的背面的整个面接触的接触板14a,露出到外部空气中从而使发光元件8所产生的热散发到外部的散热板14b,和与接触板14a和散热板14b连接而使发光元件8所产生的热从接触板14a传递至散热板14b的多个传热板14c、14d、14e。接触板14a的两端部被弯折,以支承基板7的两端部。散热板14b在上下方向的天花板一侧具有圆弧状弯曲的面。在该面上,由多个棱(槽)形成在周长方向上相连的凹凸形状,增大露出到外部空气中的面积而提高散热效率。多个传热板14c、14d、14e彼此平行,分别与接触板14a呈直角状连接。接触板14a、散热板14b、传热板14c、14d构成截面为大致箱型的筒形状,所以能够抑制直线状管体4在轴方向上出现弯曲。并且,设置在该筒形状的内侧的传热板He起到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抑制直线状管体4的轴方向上的弯曲。在传热板14e上设置有弯曲的加强部14f,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直线状管体4的轴方向上的弯曲。不过,多个传热板14c、14d、14e与接触板14a只要以能够抑制弯曲的方式连接即可,也可以不呈直角。
[0037]在散热板14b的两端设置有上述钩状部14g。
[0038]此外,抵接部13b的下端的高度H2比接触板14a的上端的高度H3更高(H2 > H3)。并且,传热板14c、14d的突起部14h附近的一部分与圆弧部13c的一部分相对。由此产生被该传热板14c、14d的突起部14h附近的一部分和圆弧部13c的一部分夹着的空间15。通过该空间15,照明光也能够向靠上下方向的天花板方向的方向照射。该照射的趋势能够通过降低接触板14a的上端的高度H3即降低基板7的高度(接近地面方向)而增强,但当发光元件8过于接近灯罩13时,灯罩13不能实现充分的光散射效果,一个一个的发光元件8的光被强调,不能形成如现有的荧光管一样的前面(整个面)发光,而是成为粒状的发光方式。从而,通过调节直线状管体4内的基板7的高度,能够将照明光的照射强度的分布变更为所要求的分布,但为了使让室内感觉明亮的射向天花板方向的光和灯罩13的发光方式最佳,优选接触板14a的上端的高度H3为直管外径的1/3以上、2/3以下。通过使接触板14a的上端的高度H3为直管外径的1/3以上、2/3以下,可以起到能够使让室内感觉明亮的射向天花板方向的光和灯罩13的发光方式最佳的效果。
[0039]此外,被传热板14c、14d的突出部14h附近的一部分和圆弧部13c的一部分夹着的空间15也是决定光向天花板方向的扩散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构成用于使光向天花板方向的扩散程度最佳的空间15,优选传热板14c、14d的高度与接触板14a的宽度尺寸的比率为1: 3至1:1之间。通过使传热板14c、14d的高度与接触板14a的宽度尺寸的比率为1:3至1:1之间,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构成用于获得光向天花板方向的最佳扩散的空间15。
[0040]图6A表不灯罩13和散热部件14各自的截面图。图6B表不将散热部件14插入灯罩13之前的状态。
[0041]将散热部件14插入灯罩13的流程如下所述。如图6B所记载,使灯罩13的有凸部13a的一侧向下,将散热部件14搭在凸部13a上,以抵接部13b紧贴着钩状部14g的方式在轴方向上使该散热部件14滑动。抵接部13b在插入时起到使散热部件14平衡地插入灯罩13的效果,在插入后起到使灯罩13内的散热部件14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效果。凸部13a起到在将散热部件14插入灯罩13内时使得插入易于进行、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此夕卜,通过设置凸部13a,灯罩13与散热部件14的接触面积变小,所以在将散热部件14插入灯罩13等时,可以起到减少因灯罩13内部的接触的面被削去而产生的粉末的量的效果。此夕卜,通过凸部13a和抵接部13b,在插入后可以起到抑制灯罩13和散热部件14的松动和提高稳定性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记载了以直线状设置2根凸部13的情况,但只要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即可,凸部13的形状、根数并不受此限定。当凸部13a的根数变多时,可以提高防止松动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2根凸部13a从灯罩13的一方的开口端部设置至另一方的开口端部,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提高散热部件14插入灯罩13内时的作业效率,即使至少仅在灯罩13的一方的开口端部附近设置,也可以发挥效果。
[0042]这样,在直管形照明装置I中,具有设置在直线状管体内4的发光元件8、搭载上述发光元件8的多个基板7、支承该基板7的散热部件14和设置在发光面一侧的灯罩13,通过散热部件14与灯罩13的组合而构成直线状管体4,其中,在散热部件1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钩状部14g,并且在散热部件14上设置有传热板14c、14d,散热部件14与灯罩13在设于传热板14c、14d与第一钩状部14g之间的空间部中彼此卡止,由此起到散热效率优良、能够容易地进行散热部件14与灯罩13的卡合组装,并且防止上述灯罩13脱落的效果。
[0043]图7A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卡止在设于与直管形荧光灯共用的现有灯具22 (trough,凹槽形)上的共用灯座16中的状态。共用灯座16安装在顶板17上。在顶板17的共用灯座16的照明装置I 一侧设置有顶板孔17a。从外部电源供给电力的供电线缆18从顶板孔17a穿过。顶板孔17a设置在槽5b的正上方的附近。供电线缆18穿过槽5b被引导至供电端子6a、6b (装置侧接头6)的正下方。供电端子6a、6b (装置侧接头6)设置在不面向顶板17 (与其不相对)的一侧。供电线缆18上连接有电源侧接头19。能够将电源侧接头19引导至供电端子6a、6b (装置侧接头6)的附近。
[0044]接着,如从图7A到图7B的变化所示,将电源侧接头19与供电端子6a、6b (装置侧接头6)连接。供电端子6a、6b (装置侧接头6)设置在不面向顶板17 (不与其相对)一侧,所以能够容易地连接电源侧接头19。
[0045]最后,如图7C所示,将配线盖2a安装在伪灯口(供电侧)的本体上。电源侧接头19被配线盖2a完全遮掩。并且,如果从照明装置I的正下方观察,供电线缆18也能够完全遮掩,即使在从照明装置I的斜下方观察的情况下,也仅能看到供电线缆18的上部的一部分,能够保持简洁美观。
[0046]图8表示在图7C的配线盖2a的位置处截断照明装置I的截面图。此处供电线缆18穿过槽5b,但也能够如供电线缆18a那样穿过槽5a。
[0047]图9A表示搭载了 2个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 (la、Ib)的现有灯具20的示意图。现有灯具20是倒三角形的现有灯具。现有灯具20被安装在天花板23上。现有灯具20的中央部与端部相比更低,所以通过将供电线缆18配置在现有灯具20的中央部一侦牝与将供电线缆18配置在现有灯具20的端部一侧相比,能够使供电线缆18更不容易被注意到。即,在照明装置I (Ia)中,使供电线缆18穿过槽5a,在照明装置I (Ib)中,使供电线缆18穿过槽5b,由此能够使供电线缆18不容易被注意到,能够保持简洁美观。[0048]图9B表示搭载了 2个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 (la、lb)的现有灯具21的示意图。现有灯具21是具有伞状反射罩的现有灯具。现有灯具21安装在天花板23上。在现有灯具21的端部安装反射罩,反射罩从顶板(天花板)17垂下。因此,通过将供电线缆18配置在现有灯具21的端部一侧,与将供电线缆18配置在现有灯具21的中央部一侧相比,能够使供电线缆18不容易被注意到。即,在照明装置I (Ia)中,使供电线缆18穿过槽5b,在照明装置I (Ib)中,使供电线缆18穿过槽5a,由此能够使供电线缆18不容易被注意到,能够保持简洁美观。
[0049]附图标记说明
[0050]I 照明装置
[0051]2 伪灯口(供电侧)
[0052]2a 配线盖
[0053]2b 伪灯口最外周面
[0054]2c,3a 有底圆筒部
[0055]2d, 3b 卡止部
[0056]3 伪灯口(非供电侧)
[0057]4 直线状管体
[0058]5a, 5b 槽
[0059]5c 槽底面
[0060]6 装置侧接头(公接头)
[0061]6a, 6b 供电端子
[0062]7,71,72,73,74 基板
[0063]8 发光兀件(LED)
[0064]9,91,92,93,94,95,96 基板上接头
[0065]10a, IOb 基板间配线
[0066]IOc 配线侧接头
[0067]11a,Ilb 基板接头间配线
[0068]12 间隔壁
[0069]12a, 12b 配线引导孔
[0070]13 灯罩
[0071]13a 凸部
[0072]13b 抵接部
[0073]13c 圆弧部
[0074]14 散热部件
[0075]14a 接触板
[0076]14b 散热板
[0077]14c,14d,14e 传热板
[0078]14f 加强部
[0079]14g 钩状部
[0080]14h 突起部[0081]15空间
[0082]16共用灯座
[0083]17顶板
[0084]17a 顶板孔
[0085]18供电线缆
[0086]19电源侧接头(母接头)
[0087]20,21,22 现有灯具
[0088]23 天花板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管形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直线状管体内的发光元件,搭载所述发光元件的多个基板,支承该基板的散热部件,和覆盖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基板和所述散热部件的管形状的灯罩,所述直管形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包括:与所述基板的背侧面接触的接触板,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散发的散热板,和与接触板和散热板接触、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从接触板传递至散热板的多个传热板,其中所述多个传热板彼此大致平行,各自与接触板呈大致直角状地连接, 所述散热板具有圆弧状弯曲的面,与所述多个传热板和所述接触板形成大致箱型的截面形状, 所述灯罩包括:在该灯罩的内部壁面上与该灯罩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该灯罩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的抵接部,和在所述发光元件的非发光方向一侧的面上设置的凸部, 所述散热部件中,所述散热板上的所述弯曲的面形成为能够与所述凸部接触,且能够配置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凸部之间。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775872SQ20131050671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野村和男, 泽本敏弘, 上村贤一郎, 中泽育男, 丹羽浩一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