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729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照亮周围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包括导光板(22)、扩散板(23)及发光元件(36)。导光板(22)具有设置在侧部(27)且相对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侧的入射面(28)、以及与主照射方向对向设置的出射面(29),且引导从入射面(28)入射的光使其从出射面(29)向主照射方向出射。扩散板(23)覆盖导光板(22)的包含侧部(27)在内的外侧。发光元件(36)具有出射光的发光部(36a),使从发光部(36a)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并且使从发光部(36a)出射的一部分光入射到覆盖导光板(22)的侧部(27)的扩散板(23)的侧部(32)。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有一种照明装置,通过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到导光板并使光从该导光板的表面部出射而获得均匀的面发光。
[0003]导光板形成为四边形的平板状,与该导光板的端面对向地配置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被安装在基板上,该基板被安装在覆盖导光板的周边部而予以支撑的不透光壳体。
[0004]【背景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09055号公报
[0007]然而,使用导光板的照明装置是通过与导光板的端面对向地配置发光元件,而由不透光的壳体覆盖发光元件以及导光板的周边部,因此有光未出射到照明装置的周围,照明装置周围暗,而令人感到不适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照亮周围的照明装置。
[0009]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导光板、扩散板及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设置在侧部且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侧的入射面、以及与主照射方向对向设置的出射面,且引导从入射面入射的光使其从出射面向主照射方向出射。扩散板覆盖导光板的包含侧部在内的外侧。发光元件具有出射光的发光部,使从发光部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射面并且使从发光部出射的一部分光入射到覆盖导光板的侧部的扩散板的侧部。
[0010][发明的效果]
[0011]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来自发光元件的一部分光入射到覆盖导光板的侧部的扩散板的侧部,可使光从扩散板向侧方出射,而可期待照亮照明装置的周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发光单元的截面图。
[0013]图2是该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0014]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发光单元的截面图。
[0015][符号的说明]
[0016]10:照明装置
[0017]11:天花板面
[0018]12:吊顶主体
[0019]I3:接头
[0020]14:器具主体
[0021]15:发光单元
[0022]16:点灯单元
[0023]17:安装面部
[0024]18:侧面部
[0025]19:接头导件
[0026]22:导光板
[0027]23:扩散板
[0028]24:发光模块
[0029]26:发光面部
[0030]27、32:侧部
[0031]28:入射面
[0032]29:出射面
[0033]31:中央面部
[0034]33、43:空间部
[0035]35:基板
[0036]36:发光兀件
[0037]36a:发光部
[0038]40:反射板
[0039]41:主照射方向反射部
[0040]42:作为反射部的侧面反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0042]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0是周围形状为圆形的天花板直接安装型照明器具,通过接头(adapter) 13被安装在设在天花板面11上的吊顶主体(ceiling body) 12。
[0043]照明装置10包括器具主体14、安装在该器具主体14下表面的发光单元(unit) 15、及配置在器具主体14内的点灯单元16。
[0044]并且,器具主体14例如为金属制造,下表面形成可供发光单元15安装的安装面部17,从该安装面部17的周围立起侧面部18。在器具主体14的上表面中央部安装着被装设在接头13的接头导件(adapter guide) 19。
[0045]此外,如图1所示(另外,图1是截面图,但为了示出光的轨迹而省略了截面记号的影线(hatching)),发光单元15是以下方为光的主照射方向,包括导光板22、覆盖该导光板22的扩散板23、及发出光的发光模块(module) 24。
[0046]导光板22由例如厚度为2mm?2.5mm左右的透明丙烯酸系(acrylic)树脂等高透射率的材料形成,从下表面观察时其外形形成为圆形,且在中央区域形成平板状的发光面部26,在该发光面部26的周边区域形成侧部27,该侧部27为与主照射方向交叉的侧部且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侧并且朝向上方弯曲。导光板22的周边端面因弯曲的侧部27而朝向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之侧,从而形成为供光入射的环状入射面28。在发光面部26形成可使光出射到与主照射方向对向的下表面的出射面(发光面)29。在出射面29上形成着用以使在导光板22内被引导的光出射的点图案(dot pattern)。在导光板22的背面侧设置着例如反射片(sheet)或反射板等反射元件。
[0047]扩散板23例如是对具有透光性的乳白色的丙烯酸系树脂、或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实施乳白色的扩散面处理,而具有透光性及光扩散性。扩散板23从下表面观察时外形形成为圆形,覆盖导光板22的从发光面部26遍及至侧部27的整个外侧,且在中央区域形成平板状的中央面部31,在该中央面部31的周边区域形成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侧且朝向上方弯曲的侧部32。中央面部31与导光板22的发光面部26的出射面29接触,或空出少许间隙而相对向。此外,侧部32与导光板22的侧部27隔开配置,且在侧部32与侧部27之间形成有间隙尺寸大于中央面部31与发光面部26之间的空间部(外侧空间部)33。
[0048]此外,发光模块24包括基板35、及安装在该基板35上的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多个发光兀件36。
[0049]基板35形成为与扩散板2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圆板状,下表面形成为安装多个发光元件36且形成着布线图案的安装面。
[0050]发光元件36例如使用表面安装型(type)的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edDevices, SMD)封装体(package)式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元件。该SMD封装体是在外壳(case)内配置LED裸晶(bare chip),由含有荧光体的密封树脂密封而成的封装体,密封树脂的表面构成为可出射光的发光部36a。多个发光兀件36以发光部36a与导光板22的环状入射面28对向的方式呈环状排列在基板35的安装面上。发光兀件36以如下方式配置:发光部36a的中心比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外侧偏移(offset),发光部36a外侧的一部分比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 (侧部27)向外侧露出且通过空间部33与扩散板23对向,使从发光部36a出射的一部分直射光直接入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另外,多个发光元件36可使用发光颜色相同的元件,还可使用发光颜色不同的元件或能够改变发光颜色的元件。
[0051]此外,点灯单元16的电源输入侧是通过接头13及吊顶主体12被连接在商用交流电源上,负载输出侧是通过发光模块24的基板35被连接在多个发光元件36。并且,通过点灯单元16将交流电力转换成规定的直流电力并将其供给到发光元件36,而使发光元件36点売。
[0052]并且,在以此方式构成的照明装置10点亮时,从发光元件36的发光部36a出射的光主要从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入射到导光板22内,一边在导光板22内进行反射一边从侧部27被向发光面部26引导而从出射面29出射,进而入射到扩散板23,从扩散板23的表面向主照射方向扩散照射。
[0053]而且,从发光兀件36的发光部36a出射的一部分直射光通过空间部33直接入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或上方扩散照射。
[0054]因此,包含侧部32在内的扩散板23的整个表面以均匀的亮度发光。
[0055]这样一来,通过使来自发光兀件36的一部分直射光直接入射到覆盖导光板22的侧部27的扩散板23的侧部32,可使光自扩散板23向侧方出射,而可照亮照明装置10的周围。由此,还可照亮设置着照明装置10的天花板面11,可降低设置着使用导光板22的照明装置10时的不适感。
[0056]此外,导光板22的侧部27从入射面28遍及出射面29而弯曲,并且扩散板23的侧部32对应于导光板22的侧部27而弯曲,因此即便使用薄导光板22及薄扩散板23,也可以使光向侧方照射。
[0057]此外,由于在导光板22的侧部27与扩散板23的侧部32之间形成有空间部33,因此来自发光元件36的光可容易地入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的广范围内,而可使扩散板23的侧部32以均匀的亮度发光。另外,通过调整导光板22的侧部27与扩散板23的侧部32之间的空间部33的距离,可调整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出射的光的光量。
[0058]接着,将第二实施方式不于图3。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对其构成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0059]在导光板22的内侧配设着反射板40。反射板40包括与导光板22的发光面部26的上侧对向的主照射方向反射部41、以及与导光板22的侧部27内侧对向的作为反射部的侧面反射部42。在导光板22的侧部27与侧面反射部42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内侧空间部)43。
[0060]发光兀件36以如下方式配置:发光部36a向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的外侧及内侧该两侧突出,从发光部36a向内侧方向出射的一部分直射光直接入射到侧面反射部42。
[0061]并且,从发光兀件36的发光部36a出射的光主要从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入射到导光板22内,一边在导光板22内进行反射一边从侧部27被向发光面部26引导并且被反射板40的主照射方向反射部41朝向出射面29反射而从出射面29出射,进而入射到扩散板23,从扩散板23的表面向主照射方向扩散照射。
[0062]而且,从发光兀件36的发光部36a出射的一部分直射光通过空间部33直接入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并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或上方扩散照射。
[0063]而且,从发光兀件36的发光部36a出射的一部分直射光通过空间部43直接入射到侧面反射部42,经侧面反射部42反射的光透过导光板22的侧部27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或上方扩散照射。
[0064]因此,包含侧部32在内的扩散板23的整个表面以均匀的亮度发光。
[0065]这样一来,通过使来自发光元件36的一部分直射光被侧面反射部42反射而使其入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可使光从扩散板23向侧方出射,而可照亮照明装置10的周围。由此,还可照亮设置着照明装置10的天花板面11,可降低设置着使用导光板22的照明装置10时的不适感。
[0066]此外,由于在导光板22的侧部27与侧面反射部42之间形成有空间部43,因此来自发光元件36的光可容易地入射到侧面反射部42的广范围内,可使光从侧面反射部42的广范围反射到扩散板23的侧部32的广范围,而可使扩散板23的侧部32以均匀的亮度发光。另外,通过调整导光板22的侧部27与侧面反射部42之间的空间部43的距离,可调整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出射的光的光量。
[0067]另外,发光兀件36还能以如下方式构成:发光部36a比导光板22的入射面28只向内侧突出,而不向外侧突出。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经侧面反射部42反射的光从扩散板23的侧部32向侧方或上方扩散照射。
[0068]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0并不限于圆形,还可构成为四边形或多边形。
[0069]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具有设置在侧部且与主照射方向为相反侧的入射面、以及与所述主照射方向对向设置的出射面,且引导从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使其从所述出射面向所述主照射方向出射; 扩散板,覆盖所述导光板的包含所述侧部在内的外侧;以及 发光元件,具有出射光的发光部,使从所述发光部出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射面并且使从所述发光部出射的一部分光入射到覆盖所述导光板的侧部的所述扩散板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部从所述入射面起遍及所述出射面而弯曲,并且所述扩散板的所述侧部对应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部而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部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侧部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所述侧部的内侧对向配置,并且所述发光元件使从所述发光部出射的一部分光入射到所述反射部。
【文档编号】F21V13/00GK104132308SQ20131074494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淳, 冈田康秀, 川越真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