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53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包括有筒体、及分别设置于筒体头端和尾端的灯头组件和后盖组件,其中,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置式充电电池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筒体和后盖组件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两者的连接轴,且所述筒体尾端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与充电控制电路电导连接的充电插口。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充电电池,且充电插口在放电状态时被后盖组件遮盖,灰尘和污水无法进入,保护了充电插口,另一方面,充电状态时后盖组件无需脱卸下来,保证后盖组件不会遗失;且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属于手电筒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手电筒除作为一般家庭常备的临时照明工具外,亦为许多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所必备,如一般技工、保全人员及警察等。事实上,手电筒在一般家庭通常是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对于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而言则是作为常态使用,由于是常态使用,其电池的消耗量十分惊人,为了符合环保要求,目前的手电筒一般都采用充电手电筒,因此大批使用新型环保能源的充电式手电筒出现在市场上。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充电手电筒的充电电池都是采用外置充电结构,即充电时需打开后盖组件将充电电池取出,放置到外部充电座进行充电,这种结构的手电筒存在下述缺点,即操作不便,而且容易在脱卸后盖组件时遗失后盖组件,导致手电筒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有部分充电手电筒米用内置充电电池,但充电插口均设置在手电筒筒体表面,灰尘及污水都有可能容易进入充电插口,由此造成手电筒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因而无法满足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在特定环境下的持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该手电筒采用内置充电电池,且充电插口在放电状态时被后盖组件遮盖,灰尘和污水无法进入,保护了充电插口,且充电状态时后盖组件无需脱卸下来,保证后盖组件不会遗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包括有筒体、及分别设置于筒体头端和尾端的灯头组件和后盖组件,其中,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置式充电电池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筒体和后盖组件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两者的连接轴,且所述筒体尾端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与充电控制电路电导连接的充电插口。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轴连接筒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平头端,筒体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一平头端的条形槽;所述连接轴连接后盖组件的一端形成第二平头端,后盖组件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二平头端且与条形槽平面垂直的的环形轨道。
[0008]进一步,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活动穿套于连接轴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平头端和条形槽的槽壁顶抵接触。
[0009]进一步,所述所述筒体尾端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充电指示灯。
[0010]进一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同向且位于其尾端朝向后盖组件,中心为负极,周端为正极,及负极和正极分别与负极触钉和正极触钉电导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电导连接板,及所述后盖组件内部设置有按压开关、电导触帽、及位于按压开关和电导触帽之间的电导弹簧,电导触帽穿过筒体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且与电导连接板离合接触。
[0012]进一步,所述手电筒的放电电路依序为充电电池负极、负极触钉、电导连接板、电导触帽、按压开关、后盖组件外壳、筒体外壳。
[0013]进一步,所述手电筒的充电电路依序为外部充电源、充电插口、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充电电池。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充电电池,且充电插口在放电状态时被后盖组件遮盖,灰尘和污水无法进入,保护了充电插口,另一方面,充电状态时后盖组件无需脱卸下来,保证后盖组件不会遗失;且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0016]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放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包括有筒体1、及分别设置于筒体I头端和尾端的灯头组件2和后盖组件3,其中,所述筒体I内部设置有内置式充电电池41和充电控制电路,筒体I尾端朝向后盖组件3的端面设置有与充电控制电路电导连接的充电插口 42和充电指示灯43。
[0022]上述筒体I和后盖组件3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两者的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连接筒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平头端51,筒体I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一平头端51的条形槽11 ;所述连接轴5连接后盖组件的一端形成第二平头端52,后盖组件3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二平头端52且与条形槽平面垂直的的环形轨道31。进一步,所述条形槽1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53,复位弹簧53活动穿套于连接轴5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平头端51和条形槽11的槽壁顶抵接触。
[0023]上述充电电池41的正、负极同向且位于其尾端朝向后盖组件3,中心为负极,周端为正极,及负极和正极分别与负极触钉42和正极触钉电导通连接。进一步,所述筒体I内部设置有电导连接板12,及所述后盖组件3内部设置有按压开关32、电导触帽33、及位于按压开关和电导触帽之间的电导弹簧34,电导触帽33穿过筒体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且与电导连接板12离合接触。
[0024]如图2所示,所述手电筒的放电电路为:充电电池41负极通过负极触钉42与电导连接板12连接,进而与电导触帽33连接,再与按压开关32 —端连接,按压开关32另一端与后盖组件3外壳导通,后盖组件3外壳进一步与筒体I外壳接触导通形成放电回路。
[0025]如图4所示,所述手电筒的充电电路为:右旋后盖组件3使之慢慢与筒体I分离,在旋转过程中,连接轴5的第二平头端52沿着环形导轨31滑动,而第一平头端51压缩逐步复位弹簧53,直至后盖组件3的端面与筒体I的端面相切,此时推开后盖组件3,即可将后盖组件3推向一旁,由于具有连接轴5,因此后盖组件3不会从筒体I脱落,而筒体I的电导连接板12与后盖组件3的电导触帽33分离接触,放电回路断开;此时,露出充电插口42,插上外部充电源后,通过充电控制电路,由充电电池的正极触钉和负极触钉给充电电池充电,同时充电指示灯亮。
[0026]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和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包括有筒体、及分别设置于筒体头端和尾端的灯头组件和后盖组件,其中,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置式充电电池和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和后盖组件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两者的连接轴,且所述筒体尾端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与充电控制电路电导连接的充电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连接筒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平头端,筒体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一平头端的条形槽;所述连接轴连接后盖组件的一端形成第二平头端,后盖组件内部设置有活动容置第二平头端且与条形槽平面垂直的的环形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活动穿套于连接轴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平头端和条形槽的槽壁顶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筒体尾端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充电指示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同向且位于其尾端朝向后盖组件,中心为负极,周端为正极,及负极和正极分别与负极触钉和正极触钉电导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电导连接板,及所述后盖组件内部设置有按压开关、电导触帽、及位于按压开关和电导触帽之间的电导弹簧,电导触帽穿过筒体朝向后盖组件的端面且与电导连接板离合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的放电电路依序为充电电池负极、负极触钉、电导连接板、电导触帽、按压开关、后盖组件外壳、筒体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内置式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的充电电路依序为外部充电源、充电插口、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池的正负极、充电电池。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3431511SQ20132043473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胡胜荣 申请人:阳西星际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