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38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安装方向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并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沿上述安装方向排布的连接元件及承接件;所述承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面上,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突起部,设于所述承接件的侧壁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设于每一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承接件的连接处,沿所述承接件的轴向方向延伸,使所述突起部以所述弹性元件为轴沿所述承接件的周向方向旋转;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旋转,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突起部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转接组件的安装、拆卸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也进一步提高。
【专利说明】—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家装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组件及具有该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照明灯具内,经常通过转接组件将灯具的主体连接到已安装好的固定装置上来固定安装灯具主体。但常常由于转接组件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使用者无法简便地安装灯具。况且由于安装后,灯具内的散热元件受到转接组件的限制,无法完全地将热量消散至外部,降低了散热效果,从而影响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0003]虽然灯具内的发光二极管(LED)等电子器件实际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大大增加,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小时以上,但依然存在由于部分器件故障需要更换、维修以避免整个器具更换所带来的较大费用的使用场合。因此,当需要对照明灯具内的部分零件更换时,由于灯具主体与转接组件安装的结构不容易拆卸,导致替换的工序复杂,降低了照明灯具的工作效率。
[0004]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转接组件,其安装结构简单,且可提高其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内的固定装置及连接部活动且紧密连接,方便组装与拆卸。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照明灯具,具有简便的安装结构,其灯具本体与转接组件连接方便,散热效果好。
[000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安装方向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并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沿上述安装方向排布的连接元件及承接件;所述承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面上,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突起部,设于所述承接件的侧壁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设于每一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承接件的连接处,沿所述承接件的轴向方向延伸,使所述突起部以所述弹性元件为轴沿所述承接件的周向方向旋转;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旋转,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突起部间。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散热元件,其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承接件通过所述通孔套入所述散热元件,使所述散热元件置于所述端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承接件的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的横截面的面积。
[0010]优选地,所述通孔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突起部靠近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的距离;当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端面上时,所述突起部抵压所述散热元件使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紧贴。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元件呈环状,所述环状散热元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元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当所述散热元件的一端面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面接触时,部分所述散热元件展开于所述连接元件外。
[0012]优选地,所述散热元件与连接元件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
[0013]优选地,所述可形变材料层为: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泡沫塑料、石墨垫片、发泡娃胶中的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突起部远离所述承接件的一端为自由端,与所述承接件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远离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为第一端部;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当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并向所述连接元件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挤压所述突起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端的所述第一端部间形成的表面,推动所述突起部向所述承接件旋转,使所述散热元件向所述连接元件滑动。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端上靠近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为第二端部;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当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并远离所述连接元件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挤压所述突起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端的第二端部间形成的表面,推动所述突起部向所述承接件旋转,使所述散热元件远离所述连接元件滑动。
[0016]优选地,所述突起部呈三角形或C型。
[0017]优选地,所述突起部及弹性元件为两个,所述两个突起部及弹性元件对称设于所述承接件上。
[0018]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为弹簧或簧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优选地,所述承接件为封闭结构,所述承接件内设有电源。
[0020]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设有开孔,用于布置电源。
[002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具有上述转接组件及灯具本体;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灯具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具本体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者仅需旋转弹性元件来安装或拆卸灯具,过程工序简单。另外,安装后灯具的散热元件可直接与固定装置贴合,作为传热或绝热或散热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连接部与固定装置对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连接部与固定装置对应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0固定装直、11连接兀件、111连接兀件面、12承接件、13关起部、131第一端部、132第二端部、133突起部自由端、14弹性元件、20连接部、21散热元件、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27]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转接组件包括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图1和图2分别为两者对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及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连接后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10可一部分固定在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需要安装的位置,另一部分则与连接部20连接,而连接部20则为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用于安装固定的部分,当连接部20套设在固定装置10外时,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安装方向。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该安装方向与固定装置10或连接部20的轴向同向。此处所指的外部装置除照明灯具外,也可以是需要通过转接组件连接的两机械元件或是电子器件,并不局限于照明灯具中的应用。
[0028]更具体地,固定装置10由连接元件11及承接件12组成.连接元件11为直接与安装位置固定的部分,而承接件12为连接元件11的一端面111的部分突起形成或是两者在端面111上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元件11与承接件12 —体化。若连接部20与承接件
12连接完毕,即完成了连接部20与整个固定装置10的连接。进一步地,将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连接后,便将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安装在了需要安装的位置。通过固定装置10及连接部20的“中间桥梁”连接结构,形成了可拆卸的转接组件的安装方式。此处所述的“可拆卸的”方式,是指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间的可拆卸关系,当固定装置10内设有装置如电源、LED灯时,通常将引出引线如电源线与同连接部20连接的外部装置连接。因此,上述关系中,需先将外部装置与固定装置10分离,而后才可将固定装置10与连接部20拆卸分开。为了简化上述安装及后续拆卸的过程,固定装置10在结构上还包括:至少一个突起部13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4。突起部13设置在承接件12的侧壁上,用作固定承接件12与连接部20的元件。而该弹性元件14则设置在突起部13与承接件12的连接处,其沿承接件12的轴向方向(即上述安装方向)延伸,使得突起部13以弹性元件14为轴可沿承接件12的周向方向旋转,即突起部13与弹性元件14形成了一合页般的结构,突起部13可在承接件12的侧壁上打开或收拢。当打开时,由于其突起于承接件12的侧壁的表面,原本套设在承接件12外的连接部20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路线便被阻挡,该突起部13可起到作为阻挡的作用;当收拢时,突起部13靠近侧壁的表面或与侧壁接触,则可视为侧壁轮廓的一部分。连接部20套设在承接件12侧壁外时的运动路线再次呈现,其可在侧壁外的竖直方向上移动。上述打开或收拢的动作可通过使用者手动持握突起部13向内或向外旋转来完成。为了能使上述动作完成,弹性元件14的初始状态下为推拉突起部13向外打开,在受到外力影响后,则向内收拢。当连接部20套在承接件12外时,突起部13旋转,并将连接部20固定在连接元件11和突起部13之间且突起部13的下端缘抵压连接部20。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与突起部13的下端缘之间的最小距离需满足小于等于连接部20厚度,即当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连接时,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间不会出现滑动。可选地,突起部13的下端缘可以为平面或曲面,该平面或曲面的下端缘中的某处或多处与端面111间的距离小于连接部20的厚度,则连接部20放置在端面111上时,该某处或多处部位抵压连接部20,使其无法在端面111上移动。由此,完成连接部20与固定装置10的连接,且由于突起部13的卡合,连接部20乃至照明灯具不会与固定装置10间产生位移。因此,上述弹性元件14的设置需要沿承接件12的轴向方向延伸或是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使得突起部13的旋转方向必然会有一部分是以承接件12的轴向方向为轴的。进一步地,旋转时,突起部13便可沿着承接件12的周向方向旋转,从而达到阻挡或让出连接部20运动路线的效果。上述所述的突起部13的旋转方向并不限定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只需要在突起部13旋转后紧贴或靠近承接件12即可。
[0029]上述实施例中,突起部1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突起部
13的数量越多,其固定效果也就越好。一优选实施例中,突起部13和弹性元件1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突起部13对称设置在承接件12上,同样地,弹性元件14也对称设置在承接件12上,可使得突起部对连接元件的弹力平衡,固定效果更佳。
[0030]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部20具有一散热元件21,其中部具有一通孔22,承接件12穿入该通孔22套入散热元件21,则散热元件21作为连接部20的一部分,固定在突起部13与固定装置10间后置于形成所述承接件12的的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上,与固定装置10接触后将固定装置10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该散热元件21可作为连接部20的一部分,亦可以是整个连接部20均作为散热元件21散热。在连接部20整个作为散热元件21散热的情况下,由于连接部20 (散热元件21)与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贴合,通过热传导,固定装置10内放置的电源、光源等部件等发出的热量通过固定装置10至连接部20的顺序消散至外部空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元件21仅根据其用途命名,若该元件用于隔绝固定装置10内的热量使其不消散,亦或是该元件用于将热量传导给固定装置10的情况下,其命名自然以该元件的技术效果命名,不局限于散热元件21。同样指出的是,无论是用作何种用途的元件,其与连接部20及固定装置10的关系均为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配置或相互关系之建立。
[0031]进一步地,为了将散热元件21与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贴合,通孔22的横截面的面积应大于承接件12的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的横截面的面积,即承接件12可穿过该通孔22但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整体无法穿过通孔22。由此当承接件12穿过通孔22后,通孔22与承接件12间仍留有部分间隙或通孔22与承接件12间间隙很小,该部分间隙需要满足的是,突起部13的下端缘的某处或多处仍然抵压连接部20,即通孔22的内缘受到突起部13的抵压,连接部20无法在端面111上移动。但通过这部分间隙,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无法穿入,由于重力的作用,散热元件21与固定装置10的端面111接触并贴合,从而满足散热元件21与端面111间的热量互相传导的必要条件。
[0032]对于突起部13,其远离承接件12的一端为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与承接件12连接的一端为突起部13的固定端,该固定端包括第一端部131及第二端部132,其中固定端上远离连接元件11的端部为第一端部131,固定端上靠近连接元件11的端部为第二端部132。在一实施例中,通孔22的轴向长度可大于等于第二端部132到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的距离,即当散热元件21设置在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上时,第二端部132将抵压住散热元件21,从而使得散热元件21与连接元件11紧贴住。采用第二端部132来抵压住散热元件21,相比于突起部13的侧边抵压,愈发保证了散热元件21与突起部13间不会出现滑动,从而避免了灯具从固定装置10上脱落的情况。
[0033]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突起部13的打开与收拢,将突起部13配置为:其自由端133的端部沿上述轴向或安装方向至连接元件11的距离小于突起部13的固定端中远离连接元件11的第一端部131至连接元件11的距离,即如附图中所示的,突起部13与承接件12的侧壁的连接处固定端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131及第二端部132,其中第一端部131为远离连接元件11的端部,第二端部132为靠近连接元件1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便将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的端部位置设置在第一端部131的下方,使得当连接部20套设在承接件12外并向连接元件11运动时,连接部20的底端或底部将与突起部13接触,具体接触的部分为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与固定端的第一端部131间形成的表面,而由于自由端133与第一端部131具有水平高度差,该表面为倾斜状,连接部20施加在该表面的弹力为垂直于该表面的弹力,即均与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具有一倾斜角度的力。当连接部20接触到该表面并继续向连接元件11运动时,该弹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分力,而水平方向上的力则代替使用者手动施加的转动力将突起部13向承接件12推动并旋转。当连接部20持续运动时,突起部13也持续向内旋转,从而不需要使用者手动推动旋转突起部13的情况下,连接部20自动向连接元件11滑动。该配置使得安装时更加简便,只要推动散热元件21或连接部20向固定装置10运动,散热元件21或连接部20自动卡入关起部13与连接兀件11间。
[0034]同样地,当需要将连接部20从连接元件11与突起部13间取出时,也可采用上述相似的配置,即,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端部沿上述轴向或安装方向至连接元件11的距离大于突起部13的固定端中靠近连接元件11的第二端部132至连接元件11的距离,也就是说,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的水平位置位于第二端部132的上方。当连接部20向远离连接元件11的方向上运动时,连接部20与突起部13接触并施加弹力,该弹力同样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分力,而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将突起部13向内推动并旋转,使得连接部20在挤压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与固定端的第二端部132间形成的表面时,突起部13逐渐呈现连接部20可运动的路线,完成了无需手动旋转突起部13而滑动退出连接部20的过程。
[0035]上述两实施例中的优选配置可同时采用,也可择一选用。但本领域人员可想到的是,当固定装置10安装在天花板或顶部时,由于承接件12方向向下,连接部20及灯具本身的重力会造成其自动从固定装置10上脱落,所以需要保证的是,在没有施加外部的力的情况下,连接部20与灯具不会自动掉落。因此,可将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与固定端的第二端部132间形成的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设置的略小,这样施加的弹力在水平分量上的分解力也相应减少,从而保证了上述的要求。
[0036]一般说来,满足上述两实施例中的突起部13的结构可以是三角形或C型。在突起部13呈三角形的情况下,三角形的一边与承接部贴合,其对角即为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而在C型的情况下,C型圆滑处即为突起部13的自由端133。这两种构造均可满足推动连接部20的同时旋转突起部13的技术效果。
[0037]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4可选择为弹簧或簧片中的一种或多种,保证原始状态下突起部13弹出即可。
[0038]又一实施例中,散热元件21的形状可配置为环状,从而将散热面积最大化。此外,环状散热元件2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连接元件11的横截面的面积,则部分散热元件21与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接触,另一部分(外环部分)则展开在连接元件11的轮廓外。这样的配置下,与连接元件11接触的部分通过传导吸热或绝热,而外部展开部分则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出,进一步地提高散热元件21的散热效果。
[0039]再一实施例中,散热元件21与连接元件11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该可形变材料层在以下多项领域中分别起到不同的效果:
[0040]I)机械方面:
[0041]I)当固定装置10本身材质导热系数很高,无需额外增强散热时,连接元件11的环形本体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这样,突起部13与弹性元件14及端面111之间的保持力可能会不足而产生固定装置10相对于连接部20反转从而松脱的情形。此时可形变材料层用于在连接元件11的上表面与散热元件21之间增大摩擦力。此时可形变材料层可选用如橡胶层、硅胶层等。
[0042]II)当固定装置10的连接元件11的环形本体具有较大尺寸时,与散热元件21的摩擦力过大的时候,则会设置如石墨垫片等结构,来减小摩擦力,使组装和拆卸更加顺畅。
[0043]2)传热方面:
[0044]I)当连接的外部装置如照明灯具或电器功率很大时,发热量很高,散热需要增强。因此需要设置的可形变材料层就需要为增强传热的,将固定装置10连接的外部装置的热量快速传导给散热元件21,此时可形变材料层需要选择导热系数高的材质,如石墨硅胶等作为散热器。
[0045]II)如果功率小,或者散热元件21作为结构件,耐温能力弱,不能承受来自固定装置10传导的热量时,该可形变材料层则使用隔热材料,如泡沫塑料等,用于隔绝传导至散热元件21的热量。
[0046]另一方面,由于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可能为曲面或部分为曲面,则散热元件21与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间的接触面积会相应减少,通过可形变材料层的设置,增加散热元件21与端面111间的接触面的压力,使交界面上的突出部分变形,从而减小缝隙增大接触面,同时,减小散热元件21与连接元件11间的热阻,加强传热。
[0047]上述实施例中的可形变材料层可以是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泡沫塑料、石墨垫片、发泡硅胶中的一种。根据上述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是,所有可变形的、可满足减小散热元件21与端面111间的缝隙的材料,且其导热能力较高(导热系数大于10ff/m.K或者大于2W/m.K)的话,均可作为可选的设置,放置在散热元件21与端面111间,此处提及的可形变材料层仅为部分可选之举例,并非对可形变材料层的选择的限定。
[0048]以上四种情形可组合使用。
[0049]由于该固定装置10内部可为中空的腔体,因此,其内部可放置电源。而其他位置如:承接件12,也可布置电源。当电源设置在固定装置10内时,在连接元件11的端面111上设置开孔,设于固定装置10内的电源便可将导线从开孔中穿出,与外部其他设备连接。而在承接件12内设置电源时,须将承接件12设置为封闭的结构,其电源导线从承接件的顶部穿出,再与外部其他设备连接。
[005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中转接组件的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包括本身的灯具本体,安装时,固定装置10安装在灯具本体需要安装的位置上,而连接部20则与灯具本体固定连接,灯具本体通过连接部20固定至固定装置10上来安装到指定位置。当转接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10内设有电源时,电源从固定装置10的顶部穿出,并穿过连接部20至灯具本体,与灯具本体内的接线处连接导通。
[005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者仅需旋转弹性元件14来安装或拆卸外部电气设备,如灯具等,过程工序简单。另外,安装后灯具的散热元件21可直接与固定装置10贴合,作为传热或绝热或散热的效果。
[0052]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接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及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安装方向套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外并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沿上述安装方向排布的连接元件及承接件; 所述承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突起部,设于所述承接件的侧壁上; 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设于每一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承接件的连接处,沿所述承接件的轴向方向延伸,使所述突起部以所述弹性元件为轴沿所述承接件的周向方向旋转; 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旋转,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突起部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散热元件,其中部具有一通孔,所述承接件通过所述通孔套入所述散热元件,使所述散热元件置于所述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承接件的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的横截面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突起部靠近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的距离; 当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端面上时,所述突起部抵压所述散热元件使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紧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元件呈环状,所述环状散热元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元件的横截面的面积; 当所述散热元件的一端面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面接触时,部分所述散热元件展开于所述连接元件外。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元件与连接元件间设有可形变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形变材料层为:导热垫片、橡胶、发泡橡胶、硅胶、泡沫塑料、石墨垫片、发泡硅胶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远离所述承接件的一端为自由端,与所述承接件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 所述固定端上远离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为第一端部; 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 当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并向所述连接元件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挤压所述突起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端的所述第一端部间形成的表面,推动所述突起部向所述承接件旋转,使所述散热元件向所述连接元件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端上靠近所述连接元件的端部为第二端部; 所述自由端的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连接元件的距离; 当所述连接部套于所述承接件外并远离所述连接元件运动时,所述连接部挤压所述突起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端的第二端部间形成的表面,推动所述突起部向所述承接件旋转,使所述散热元件远离所述连接元件滑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呈三角形或C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及弹性元件为两个,所述两个突起部及弹性元件对称设于所述承接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为弹簧或簧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件为封闭结构,所述承接件内设有电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端面设有开孔,用于布置电源。
15.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接组件及灯具本体; 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灯具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具本体连接。
【文档编号】F21V17/16GK203927793SQ20142029772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王明权, 沈祥, 王洪波 申请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