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30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台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台灯,所述改进型台灯包括:灯罩壳、透光单元、反射单元、发光单元;所述灯罩壳内设一容纳空间且朝下开设一光照口;所述透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单元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反射单元包括一反射斜面,所述反射斜面相对于灯罩壳的底部呈倾斜状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灯罩壳的光照口;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二侧面。发光单元设置在灯罩壳内,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直接受到光照的影响,因此可达到防眩光的效果;透光单元的底面上的波浪形纹路会使光线扩散以达到减弱光线以及增加光照范围的效果;扩散板进一步将光线进行雾化柔和处理,最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型台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台灯,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以及改变光线强弱的改进型台灯。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台灯进行办公、阅读或书写等。然而,一般的台灯的灯泡或灯管在通电后其光线不但直接朝外散发,而且光线强度较强,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若是眼睛直视到灯泡或灯管时会突然产生眩光感,若是长期使用该类型的台灯,甚至会对使用者的眼球造成伤害。
[0003]因此,在市面上出现有多款均号称具有防炫目或是护眼效果的台灯。但是,号称具有这些效果的台灯在点亮时,其灯泡或灯管的光线只是简单地经过一些内置在台灯灯头的反射结构(如反射铝层或反射镜面)后从而将光线以一定的折弯角度射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其光线的角度和限制光线不直接照射在使用者的眼睛上,但是,由于光线还是直接从灯泡或灯管射出,其光线强度还是非常刺眼,光照不够柔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台灯,该改进型台灯的光线经由一反射单元后向外发射,其光线不仅不会直接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上,且光线经过雾化柔和处理,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改进型台灯,所述改进型台灯包括:
[0007]灯罩壳、透光单元、反射单元、发光单元;
[0008]所述灯罩壳内设一容纳空间且朝下开设一光照口 ;
[0009]所述透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单元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0010]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反射单元包括一反射斜面,所述反射斜面相对于灯罩壳的底部呈倾斜状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灯罩壳的光照口 ;
[0011]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二侧面;
[0012]其特征在于,
[0013]当发光单元发出光线时,光线从透光单元的第二侧面进入透光单元的内部,并穿透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后照射在反射斜面上,反射斜面使光线反射出光照口。
[0014]优选地,所述反射斜面的形状对应所述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的形状。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阶梯部。
[0016]优选地,所述反射斜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阶梯部。
[0017]优选地,在所述多个第一阶梯部中,越接近第一侧面的中间位置的第一阶梯部的尺寸越大;在所述多个第二阶梯部中,越接近反射斜面中间位置的第二阶梯部的尺寸越大。
[0018]优选地,所述透光单元还包括一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肋。
[0019]优选地,所述凸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透光单元的长度方向,所述凸肋沿透光单元的长度方向平均地间隔排列。
[0020]优选地,所述透光单元的底面形成于类似波浪形的纹路。
[0021]优选地,所述改进型台灯还包括一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上具有雾面结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发光单元设置在灯罩壳内,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直接受到光照的影响,因此可达到防眩光的效果;透光单元的底面上的波浪形纹路会使光线扩散以达到减弱光线以及增加光照范围的效果;扩散板进一步将光线进行雾化柔和处理,最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台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台灯的透光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台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台灯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台灯的光线走向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改进型台灯的局部和整体结构图,改进型台灯包括灯罩壳10、定位板20、透光单元30、反射单元40、多个固定件50、发光单元60和扩散板70。
[0031]上述的灯罩壳10内设一容纳空间且朝下开设一光照口 12,更为明确地,灯罩壳10包括上壳13和下壳14,光照口 12设置在下壳14的底部。
[0032]上述的定位板20设置在灯罩壳10的容纳空间内,定位板20包括顶壁21和侧壁22,定位板20整体呈L形,顶壁21上还设有多个固定孔211。
[0033]上述的透光单元30设置在灯罩壳10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定位板20的顶壁21与灯罩壳10的下壳14之间,其透光单元30正对地设置在其光照口 12的上方,透光单元3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优选地透光单元30可由透明的亚克力板制成。透光单元30包括一顶面31、一底面32以及第一侧面33和第二侧面34,透光单元30正对地设置在其光照口 12的上方且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面向其光照口 12。
[0034]优选地,如图1a所示,在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上设置有多个凸肋321,每个凸肋3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透光单元30的长度方向,每个凸肋321沿透光单元30的长度方向平均地间隔排列,即使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形成于类似波浪形的纹路。
[0035]第一侧面33从透光单元30的顶面31向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方向倾斜延伸,第一侧面33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阶梯部331,如图4所示,优选地,在多个第一阶梯部331中,越接近第一侧面33的中间位置的第一阶梯部331的尺寸越大,越接近透光单元30的顶面31和底面32的第一阶梯部331的尺寸越小;第二侧面34为一垂直的平面。
[0036]上述的反射单元40设在灯罩壳10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定位板20的顶壁21与透光单元30之间。反射单元40包括一顶端41、一反射斜面42以及以底端43,其反射斜面42从顶端41向下倾斜延伸至底端43,这里,反射斜面42相对于下壳14的底部呈倾斜状且面向于透光单元30的第一侧面33以及下壳14的光照口 12,优选地,反射斜面42的形状对应透光单元30的第一侧面33的形状设置,更为具体的,反射斜面42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阶梯部421,第二阶梯部421的形状构造对应于第一阶梯部331的形状构造,同样地,在多个第二阶梯部421中,越接近反射斜面42中间位置的第二阶梯部421的尺寸越大,越接近透光单元30的顶面31和底面的第二阶梯部421的尺寸越小;在底端43设置有多个通孔431,上述的固定件50穿过固定孔221与通孔431后固定在下壳14的底部,因此其定位板20与反射单元40 —起固定在下壳14,而透光单元30被夹设在反射单元40与下壳14之间,透光单元30的第一侧面33紧贴在反射单元40的反射斜面42。另外,反射斜面42由具有反射光线功能的材质构成,或者也可以在反射斜面42上涂覆可反射光线的化学材料。
[0037]上述的发光单元6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面向于透光单元30的第二侧面34,更为具体的,所述发光单元60是设在定位板20的侧壁22的内侧并紧贴在透光单元30的第二侧面34。发光单元60可以是一设有多个LED灯泡或LED灯条,如图1所示,LED产生光线时,其定位板20能将发光单元60产生的热量吸收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0038]扩散板7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光照口 12上,优选地,在扩散板70的表面上具有雾面结构,因此当光线最后通过扩散板70时扩散板70将光线扩散以达到较为柔和舒适的效果。
[0039]如图2和图3所示,为改进型台灯的整体和拆分结构图,改进型台灯还包括一支臂81和一灯座82,所述灯罩壳10的下壳14连接在支臂81的上端,支臂81的下端连接在灯座82上。
[0040]如图5所示,当发光单元60通电点亮时发出光线时,其光线从透光单元30的第二侧面34(横向)进入透光单元30的内部,该光线进一步(横向)穿透其透光单元30的第一侧面33的第一阶梯部331后照射在反射斜面42的第二阶梯部421,第二阶梯部421将光线反射使其再次(朝下)进入透光单元30内,最后该光线穿透过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以及扩散板70从光照口 12的方向朝外射出。
[0041]如上所述,由于发光单元60设置在灯罩壳10内,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直接受到光照的影响,因此可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0042]同时,由于光线在穿透过透光单元30的底面32时,底面32上的凸肋321的波浪形纹路会使光线扩散以达到减弱光线以及增加光照范围的效果。再者,在光线经凸肋321扩散减弱其光照强度后,光线再穿透过雾面状的扩散板70时进一步将光线进行雾化柔和处理,最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
[004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台灯,所述改进型台灯包括: 灯罩壳、透光单元、反射单元、发光单元; 所述灯罩壳内设一容纳空间且朝下开设一光照口; 所述透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单元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反射单元包括一反射斜面,所述反射斜面相对于灯罩壳的底部呈倾斜状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灯罩壳的光照口; 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面向于透光单元的第二侧面; 其特征在于, 当发光单元发出光线时,光线从透光单元的第二侧面进入透光单元的内部,并穿透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后照射在反射斜面上,反射斜面使光线反射出光照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斜面的形状对应所述透光单元的第一侧面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阶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斜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阶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第一阶梯部中,越接近第一侧面的中间位置的第一阶梯部的尺寸越大;在所述多个第二阶梯部中,越接近反射斜面中间位置的第二阶梯部的尺寸越大。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还包括一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透光单元的长度方向,所述凸肋沿透光单元的长度方向平均地间隔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的底面形成于类似波浪形的纹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台灯还包括一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上具有雾面结构。
【文档编号】F21S6/00GK204227168SQ20142076555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发明者】姜敏, 冯颜明, 惠菲 申请人:延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