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52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导光部件。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车辆用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都有车辆用导光部件、具备车辆用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下,对专利文献1、2的现有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导光部件将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配置成它们的端部彼此对接,使来自光源的光从第一发光导光体的未对接的端部射入,且使该入射光经由对接着的端部而从第一发光导光体射入第二发光导光体,从而光从第一发光导光体及第二发光导光体射出而第一发光导光体及第二发光导光体发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1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007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车辆用灯具中,使光泄漏少且效率高地从第一发光导光体射入第二发光导光体是重要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使光泄漏少且效率高地从第一发光导光体射入第二发光导光体是重要的这一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明)为车辆用导光部件,其为形成利用在内部的全反射来引导光的棒形状、而且在重叠面重合的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该车辆用导光部件的特征在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分别相对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导光方向倾斜,一个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在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将光向外部射出的射出方向侧覆盖另一个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设于导光方向垂直或大致垂直的部位,上侧的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在射出方向侧覆盖下侧的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由曲面构成。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的导光方向的尺寸为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与导光方向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尺寸的约3~4倍大小。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划分灯室的灯罩及灯透镜;以及配置于灯室内的光源及使来自于光源的光射入的上述第一方面记载的车辆用导光部件。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车辆用导光部件形成沿着灯透镜的外形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而言,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分别相对于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导光方向倾斜。因此,相比将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配置成各自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现有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能够在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泄漏少且效率良好地传导光。而且,根据两根车辆用导光部件的重叠面的倾斜角度、配置等,能够控制来自重叠面的漏光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两根导光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两根导光部件的后视图(图4的III向视图)。

图4是表示两根导光部件的俯视图(图2的IV向视图)。

图5是表示两根导光部件的侧视图(图4的V向视图)。

图6是表示上侧导光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下侧导光部件的主视图。

图8是两根导光部件的重叠面的剖视图(图2的VIIIA-VIIIA线剖视图及图2的VIIIB-VIIIB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内板的一部分和光源及导光部件的入射面侧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导光部件的入射面侧的局部的横向剖视图(图9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导光部件的入射面侧的局部的纵向剖视图(图9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两根导光部件的重叠面的漏光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在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在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装配于车辆时的前、后、上、下、左、右。在图8~图12中,省略导光部件的剖面线,而且用实线箭头表示光。另外,在图9中,省略半导体型光源的剖面线。而且,在图3、图5中,省略一个一个的反射面及阶差面的图示。

(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说明)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符号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上述车辆用灯具1例如是车辆用前照灯、头灯等前组合灯的示宽灯。

上述车辆用灯具1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的前部的左右两侧。车辆的前部的外观面朝向车辆的前方(从车辆的后侧朝向前侧)且朝向上下方向(从车辆的上侧向下侧)及左右方向(从车辆的内侧向外侧)地倾斜。其结果,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的外观面由三维的曲面构成。

在搭载于车辆的右侧的右侧车辆用灯具1中,车辆的外侧为右侧,车辆的内侧为左侧。另一方面,在搭载于车辆的左侧的左侧车辆用灯具中,车辆的外侧为左侧,车辆的内侧为右侧。

以下,对搭载于车辆的右侧的右侧车辆用灯具1进行说明。此外,搭载于车辆的左侧的左侧车辆用灯具形成与右侧车辆用灯具1左右相反,且其它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用灯具1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上述车辆用灯具1具备:作为示宽灯的灯单元10;作为其它灯单元的近光用头灯4及远光用头灯5;灯罩(未图示);灯透镜(例如,平的外壳、外透镜等)6;以及内板(内罩)7。

上述灯单元10及上述近光用头灯4及上述远光用头灯5及上述内板7配置于被上述灯罩及上述灯透镜6划分的灯室内。

此外,在上述灯室内,除了配置有上述灯单元10及上述近光用头灯4及上述远光用头灯5以外,有时配置有日间行车灯、转向灯(turn signal lamp)、雾灯、转弯灯(cornering lamp)等其它灯单元(未图示)。

(灯单元10的说明)

上述灯单元10具备:两个作为光源的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两根(两个)导光部件3U、3D。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及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一部分从上述灯透镜6观察,被上述内板7遮蔽。此外,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灯透镜6,能够看到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大部分及上述近光用头灯4及上述远光用头灯5及上述内板7。

(半导体型光源2的说明)

如图1、图9所示,在该例中,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例如为LED、OEL或者OLED(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由发光部20和基板21构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在上述灯室内的车辆的外侧且在后侧,而且分别配置于上侧的部位和下侧的部位。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罩。

(导光部件3U、3D的说明)

上述导光部件3U、3D是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通过在内部的全反射(内面反射)而从入射面30引导至射出面31的部件。上述导光部件3U、3D在该例中,由丙烯酸酯树脂、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构成。上述导光部件3U、3D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截面(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与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截面)圆形的圆柱形状、即、圆棒形状。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直径在该例中为约6~8mm。

如图12所示,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上述导光方向Z(即引导光的方向)为形成截面圆形的圆柱形状的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中心线(中心轴线)方向。

如图1所示,上述导光部件3U、3D形成沿着车辆的前部的外观面及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外观面的形状。即、在主视(图1、图2)及后视(图3)及侧视(图5)中,上述导光部件3U、3D从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上侧经车辆的内侧而到下侧,形成大致横V字形状。另外,在俯视(图4)中,上述导光部件3U、3D从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上侧经车辆的内侧而到下侧,形成大致斜纵V字形状。如上所述,上述导光部件3U、3D形成沿着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在三维上复杂地较长的形状。

上述导光部件3U、3D配置成从上述灯室内的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上侧经车辆的内侧而到下侧。上述导光部件3U、3D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罩。例如,将与上述导光部件3U、3D设为一体的安装片(未图示)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罩。

上述导光部件3U、3D通过在内部的全反射来引导光。上述导光部件3U、3D具备一端面的上述入射面30、上述射出面31、另一端面的重叠面32U、32D以及反射面33。

上述导光部件3U、3D由两根导光部件、即上侧导光部件3U和下侧导光部件3D构成。如图6所示,上述上侧导光部件3U在主视中,从一端面的上述入射面30到另一端面的上述重叠面32U,形成为沿着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从上侧到车辆的内侧的垂直部的外形)的大致“へ”字状。如图7所示,上述下侧导光部件3D在主视中,从一端面的上述入射面30到另一端面的上述重叠面32D,形成沿着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从下侧到车辆的内侧的垂直部的外形)的大致水平字符形状。

两根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上述上侧导光部件3U的上述重叠面32U和上述下侧导光部件3D的上述重叠面32D重合,构成沿着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的在上述的三维上复杂地较长的形状。

(入射面30的说明)

上述入射面30设于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一端面。上述入射面30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部20对置。上述入射面30的中心和上述发光部20的中心一致或大致一致。上述入射面30由平面或曲面或平面及曲面的组合构成。上述入射面30使从上述发光部20放射的光射入上述导光部件3U、3D中。如图1所示,上述入射面30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同样地、在上述灯室内的车辆的外侧且在后侧,而且分别配置于上侧的部位和下侧的部位。

(射出面31的说明)

上述射出面31设为从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前侧的一侧面(即、正面)到上侧的一侧面(即、上面)及下侧的一侧面(即、下面)。上述射出面31与上述灯透镜6对置。上述射出面31的截面(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与上述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截面)形状由大致圆弧的圆弧面构成。上述射出面31使从上述入射面30射入到上述导光部件3U、3D中的入射光L1作为射出光L2而从上述导光部件3U、3D中向外部射出。

(反射面33的说明)

上述反射面33设于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后侧的一侧面(即、背面)。上述反射面33的截面(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与上述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截面)形状由直线的平面构成。上述反射面33使从上述入射面30射入到上述导光部件3U、3D中的上述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3而向上述射出面31侧反射。

如图3、图4、图6、图7所示,从上述导光部件3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的上述重叠面32U、32D,在上述导光方向Z上连续地设有多个上述反射面33。在作为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的被上述内板7遮蔽的部分未设置上述反射面33。上述反射面33的宽度在该例中为约2mm。

在上述反射面33与上述反射面33之间设有平面(或曲面)的阶差面35。即,经由上述阶差面35而连续地设有多个上述反射面33。由一个上述反射面33和一个阶差面35构成一个棱镜。上述反射面33相对于上述导光方向Z(上述入射光L1的前进方向),从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正面侧向背面侧倾斜。

(重叠面32U、32D的说明)

如图12(A)所示,上述重叠面32U、32D分别相对于两根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上述导光方向Z倾斜。上述重叠面32U、32D设于上述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部位、即、上述灯透镜6的外形中的沿着车辆的内侧的垂直部的部位。

如图8(A)、图12(A)所示,上述上侧导光部件3U的上述重叠面32U(上侧重叠面32U)在作为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正面侧的使上述射出光L2射出的方向(射出方向)侧覆盖(盖住)上述下侧导光部件3D的上述重叠面32D(下侧重叠面32D)。

如图8(A)、(B)所示,上述重叠面32U、32D分别由相互重合的曲面(三维曲面或二维曲面)构成。

如图12(A)所示,上述重叠面32U、32D的上述导光方向Z的尺寸A1(约25mm)为上述重叠面32U、32D的与上述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尺寸A2(约6~8mm)的约3~4倍大小。

(近光用头灯4及远光用头灯5说明)

上述近光用头灯4从上述灯透镜6向车辆的前方照射近光配光模式。上述远光用头灯5从上述灯透镜6向车辆的前方照射远光配光模式。

(灯透镜6的说明)

上述灯透镜6的外观面沿着车辆的前部的外观面,从车辆的后侧朝向前侧、且从车辆的上侧朝向下侧以及从车辆的外侧朝向内侧地倾斜。

(内板7的说明)

上述内板7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罩。从上述灯透镜6观察,上述内板7遮蔽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及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一部分、即、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

在上述内板7设有供上述导光部件3U、3D的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插通的插通孔70。在上述内板7中的上述导光部件3U、3D所处的部位设有收纳槽部71。在上述收纳槽部71中收纳有上述导光部件3U、3D。上述收纳槽部71的与上述灯透镜6对置的一侧的一方开口,三方被立壁堵塞。上述收纳槽部71的立壁被作为反射面。此外,上述反射面直接由上述内板7的原料形成。在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上述收纳槽部71的立壁实施铝、银等的金属涂装、金属蒸镀而得到反射效率高的反射面。

(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包括如上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点亮灯单元10的两个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部20。从而,从发光部20所发射的光从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入射面30分别射入两根导光部件3U、3D中。射入到两根导光部件3U、3D中的入射光L1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中从一端的入射面30向另一端的重叠面32U、32D侧,一边重复进行全反射,一边被引导。

在导光部件3U、3D中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引导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反射面33作为反射光L3而向圆弧面的射出面31的正面侧反射。该反射光L3作为射出光L2从射出面31的正面透过灯透镜6而向外部即、车辆的前方射出。由此,导光部件3U、3D的线状(图1、图2的主视大致横V字形状的线状)的射出面31的正面发光。该射出光L2作为示宽灯配光模式而向车辆的前方射出。示宽灯配光模式对车辆的外侧约80°、车辆的内侧约45°、车辆的上下约15°的范围进行照明。

在此,上侧导光部件3U的入射光L1经重叠面32U、32D而向下侧导光部件3D传导。此时,如图8(A)、图12(A)所示,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U、32D反射而作为漏光L5从上侧导光部件3U的射出面31向外部相对于上述的射出光L2的射出方向朝向下侧地射出。因此,该漏光L5不会进入位于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靠上侧的人的眼部(视点)EP。由此,能够消除因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引起的点光(刺目感),改善外观。

另一方面,下侧导光部件3D的入射光L1经重叠面32D、32U而向上侧导光部件3U传导。此时,虽未图示,但是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D、32U进行反射而作为漏光(未图示)从与下侧导光部件3D的正面侧的射出面31相反的侧的面(反射面33、阶差面35)向外部射出。因此,该漏光不会进入位于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靠正面侧的人的眼部EP。由此,能够消除因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引起的点光(刺目感),改善外观。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包括如以上的结构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的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分别相对于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导光方向Z倾斜。因此,相比将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配置成它们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现有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能够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泄漏少且效率良好地传导光即入射光L1。而且,根据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的倾斜角度、配置等,能够控制来自重叠面32U、32D的漏光L5的方向。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将重叠面32U、32D设于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部位、即、灯透镜6的外形中的沿着车辆的内侧的垂直部的部位。而且,上侧重叠面32U在作为导光部件3U、3D的正面侧的使射出光L2射出的方向侧覆盖下侧重叠面32D。因此,如上述的作用,上侧导光部件3U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如图8(A)、图12(A)所示地在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作为漏光L5从上侧导光部件3U的射出面31向外部相对于射出光L2的射出方向朝向下侧地射出。因此,该漏光L5不会进入位于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靠上侧的人的眼部(视点)EP。由此,能够消除因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引起的点光(刺目感),改善外观。

另一方面,虽未图示,但是下侧导光部件3D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D、32U进行反射而作为漏光(未图示)从与下侧导光部件3D的正面侧的射出面31相反的侧的面(反射面33、阶差面35)向外部射出。因此,该漏光不会进入位于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靠正面侧的人的眼部EP。由此,能够消除因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引起的点光(刺目感),改善外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的重叠面32U、32D如图8(A)、(B)所示地分别由相互重合的曲面(三维曲面或二维曲面)构成。因此,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U、32D扩散后进行反射。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消除点光(刺目感),进一步改善外观。

而且,如图1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的重叠面32U、32D的导光方向Z的尺寸A1(约25mm)为重叠面32U、32D的与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尺寸A2(约6~8mm)的约3~4倍大小。因此,如图8(A)、图12(A)所示,上侧导光部件3U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U、32D进行反射而作为漏光L5从上侧导光部件3U的射出面31向外部相对于射出光L2的射出方向进一步朝向下侧地射出。由此,漏光L5进一步难于进入人的眼部EP,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消除点光(刺目感),进一步改善外观。

在此,如图12(B)所示,对重叠面320U、320D的导光方向Z的尺寸为重叠面320U、320D的与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尺寸的约1.4倍和稍大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如图12(B)所示,上侧导光部件300U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在重叠面320U、320D进行反射而作为漏光L50从上侧导光部件300U的射出面31向外部相对于射出光L2的射出方向朝向上侧地射出。由此,漏光L50易于进入人的眼部EP,点光(刺目感)增加,在外观上存在问题。此外,在图12(B)中,符号“300D”是“下侧导光部件”。

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使重叠面32U、32D的导光方向Z的尺寸A1比重叠面32U、32D的与导光方向Z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尺寸A2大,因此,漏光L5从上侧导光部件3U的射出面31向外部相对于射出光L2的射出方向进一步朝向下侧地射出。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消除点光(刺目感),进一步改善外观。

(实施方式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对前组合灯的示宽灯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前组合灯的示宽灯以外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前组合灯的日间行车灯、转向灯、转弯灯、雾灯、后组合灯的示宽灯、转向指示灯、尾灯、刹车灯、尾部刹车灯、倒车灯等。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3U、3D形成截面圆形的圆柱形状。但是,本发明的导光部件也可以为截面三角形、截面四边形、截面多边形等的柱形状。

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导光部件3U、3D的直径为约6~8mm,反射面33的宽度为约2mm。但是,本发明中不对导光部件3U、3D的直径的尺寸及反射面的宽度的尺寸特别地进行限定。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3U、3D形成为主视大致横V字形状。但是,本发明不对导光部件3U、3D的形状特别地进行限定。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灯透镜6由平的透镜构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灯透镜设置扩散系棱镜,例如鱼眼棱镜等。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两根导光部件3U、3D的作为一端面的入射面30侧分别配置半导体型光源2。即,配置两个半导体型光源2。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配置一个半导体型光源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重叠面32U、32D串联两根导光部件3U、3D。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重叠面串联三根导光部件。

符号说明

1—车辆用灯具,10—灯单元,2—半导体型光源,20—发光部,21—基板,3U、300U—导光部件(上侧导光部件),3D、300D—导光部件(下侧导光部件),30—入射面,31—射出面,32U、320U—重叠面(上侧重叠面),32D、320D—重叠面(下侧重叠面),33—反射面,35—阶差面,4—近光用头灯,5—远光用头灯,6—灯透镜,7—内板,70—插通孔,71—收纳槽部,A1、A2—尺寸,EP—人的眼部(视点),L1—入射光,L2—射出光,L3—反射光,L5、L50—漏光,Z—导光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