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52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灯具中,提出了各种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导光体的光向预定的方向反射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车辆用灯具:使来自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并使该入射的光从导光体的后面部向后方侧射出。在该车辆用灯具中,设置反射器,该反射器具备位于导光体的后方侧的第一反射部、和与该第一反射部相邻的第二反射部,利用第一反射部使从导光体的后面部向后方侧射出的光朝向第二反射部反射,并利用第二反射部使来自第一反射部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反射。

然而,近年来,在要求车辆的外观品质以及功能性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即使在具备导光体以及反射器的车辆用灯具中,也迫切希望进一步的外观提高以及观察确认性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灯具中,从灯具前方侧观察时,导光体附近比其他部分亮,存在容易产生明暗差的问题,难以与上述愿望对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1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更加良好、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的结构来把握。

(1)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是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反射器,其具有向上述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第一反射器部;内板,其用于配置上述反射器;第一导光部件,其沿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车辆中央侧的缘部设置,且与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对置地配置;以及光源,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导光部件的一端部A及另一端部B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且使光向上述第一导光部件内入射,上述第一导光部件配置成能够从车辆侧方侧观察确认,并且由上述第一导光部件的反射面反射且向上述第一反射器部侧射出的直射光中未由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向上述车辆前方侧照射的光向上述车辆侧方侧照射。

(2)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反射器具有第二反射器部,该第二反射器部设置成在上述车辆中央侧与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相接,上述车辆用灯具还具备:第二导光部件,其沿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的缘部设置,且与上述第二反射器部对置地配置;以及光源,其设置在上述第二导光部件的一端部C以及另一端部D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且使光向上述第二导光部件内入射,上述第二导光部件具有使在上述第二导光部件内引导的光向上述第二反射器部侧反射的反射面。

(3)在上述(2)的结构中,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与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部分,沿该相接的部分设有多个切口部。

(4)在上述(2)的结构中,上述第二反射器部具有用于使上述一端部C向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的背面侧露出的一端部C侧孔,上述一端部C通过上述一端部C侧孔而配置在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的背面侧,使光向上述第二导光部件内入射的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的背面侧,以使光向上述一端部C入射。

(5)在上述(2)的结构中,上述一端部C是上述第二导光部件的上述车辆前方侧的端部。

(6)在上述(2)的结构中,上述内板具有覆盖上述第二导光部件的缘部,使得在从上述车辆前方侧观察时,难以观察确认上述第二导光部件。

(7)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具有用于使上述一端部A向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露出的一端部A侧孔,

上述一端部A通过上述一端部A侧孔而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

使光向上述第一导光部件内入射的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以使光向上述一端部A入射。

(8)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具有用于使上述另一端部B向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露出的另一端部B侧孔,上述另一端部B通过上述另一端部B侧孔而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使光向上述第一导光部件内入射的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背面侧,以使光向上述另一端部B入射。

(9)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一端部A是上述第一导光部件的上述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上述另一端部B是上述第一导光部件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

(10)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内板具有覆盖上述第一导光部件的缘部,使得在从上述车辆前方侧观察时,难以观察确认上述第一导光部件。

(11)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使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向上述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具有设置在车辆中央侧的第一反射器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以朝向车辆上方侧的方式配置,并且以从车辆后方侧朝向上述车辆前方侧而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

(12)在上述(11)的结构中,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具有向上述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面,上述多个上述反射面从上述车辆前方侧朝向上述车辆后方侧形成为台阶状。

(13)在上述(11)的结构中,上述反射器具有第二反射器部,该第二反射器部设置成在上述车辆中央侧与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相接,

在上述第一反射器部与上述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部分,沿该相接的部分设有多个切口部。

(14)在上述(13)的结构中,上述相接的部分从上述车辆后方侧朝向上述车辆前方侧而接近车辆内侧。

(15)在上述(13)的结构中,上述第二反射器部具有向上述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面,上述多个上述反射面从上述车辆前方侧朝向上述车辆后方侧设置成台阶状。

(16)在上述(13)的结构中,具备第一导光部件,该第一导光部件沿上述第一反射器部的上述车辆中央侧的缘部设置,且与上述第一反射器部对置地配置,上述第一导光部件配置成能够从车辆侧方侧观察确认,从上述第一导光部件射出的直射光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切口部向车辆侧方侧照射。

(17)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导光部件;反射器,其沿上述导光部件设置,对来自上述导光部件的光进行反射;以及光源,其设置在上述反射器的车辆中央侧,且使光向上述导光部件的端部入射,

上述反射器在设于上述光源侧的车辆内侧具有反射上述光的第一反射部。

(18)在上述(17)的结构中,上述反射器具有第二反射部,该第二反射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远离上述光源的一侧,且与上述第一反射部连接,上述第二反射部向车辆前方侧反射上述光。

(19)在上述(17)的结构中,上述反射器在比上述第一反射部更靠上述车辆中央侧的位置具有开口,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端部通过上述开口配置在上述反射器的背面侧,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反射器的上述车辆中央侧的背面侧,以使光向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端部入射。

(20)在上述(19)的结构中,上述第一反射部以与上述开口相接的方式设置。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外观更加良好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中拆下外部透镜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车辆用灯具中拆下内部透镜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图4的B部放大图,是说明第一、第二反射器部的相接的部分的图,图5(b)是说明图5(a)的比较例的图。

图6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图4所示的第一导光部件以及第二导光部件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D向视图,是从车辆侧方侧而且水平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8是图4的E向视图,是从车辆侧方侧而且斜下方观察到的图。

图9是图4的F向视图,是从车辆侧方侧而且斜上方观察到的图。

图10(a)是图6的G-G线剖视图,图10(b)是图10(a)的H-H线剖视图,图10(c)是图6的J-J线剖视图,图10(d)是图10(c)的K-K线剖视图。

图11是图7的作用图,是表示反射器的反射光以及来自第一导光部件的直接光的图。

图12是图6的作用图,是表示面发光的内部透镜的图。

图13是图1的作用图,是表示来自第一导光部件的直接光的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拆下内部透镜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F向视图,是从车辆侧方侧而且斜上方观察到的图。

图16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拆下图16的车辆用灯具的外部透镜后的分解图。

图18是从图17的车辆用灯具进一步拆下内部透镜后的分解图。

图19是放大了图16的A部分的立体图,是省略了内部透镜和外部透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对实施方式的贯穿整个说明而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另外,在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的“前进方向”、“后退方向”。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从乘坐在车辆上的驾驶者观察到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

首先,基于图1~图4对车辆用灯具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是设置在车辆11的灯具,配置在车辆前方侧而且车辆侧部的上表面。

此外,在车辆11设有左右一对车辆用灯具10,但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0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在此,仅对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如图2所示,车辆用灯具10具备:灯主体12;支撑于灯主体12的内板20;嵌入于内板20的反射器30;以及设于反射器30的表面侧的内部透镜40。

另外,如图4所示,反射器30具有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如图2所示,具备:沿第一反射器部31的车辆中央侧的外周(缘部)35设置的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沿第二反射器部32的车辆外侧的外周(缘部)36设置的第二导光部件52。

并且,如图3所示,车辆用灯具10具备覆盖内部透镜40的表面侧的外部透镜13。

这些构成要素中,第一导光部件51、第二导光部件52、反射器30、内部透镜40以及后述的光源61、62(参照图10)在车辆用灯具10中是构成信号灯、照明灯的主要素。

例如,包括车距灯(车宽灯)、日间行车灯(白天亮灯)等信号灯、照明灯。

(内部透镜40、内板20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4对内部透镜40、内板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内部透镜40形成为以大致L字状弯曲的形状,具备宽度从其弯曲的角部40a向车辆后方侧逐渐变窄的第一透镜部41;以及宽度从角部40a向车辆斜后方侧(左斜后方侧)逐渐变窄的第二透镜部42。

第一透镜部41以及第二透镜部42是通过后述的光源61、62(参照图10)、第一导光部件51、第二导光部件52以及反射器30而整体进行面发光的构件。

这样进行面发光的内部透镜40通过外部透镜13而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此外,也可以在被第一透镜部41以及第二透镜部42所夹的部分(角部40a的对角方向的位置)配置构成头灯等各种的照明灯、各种信号灯的光源15以及反射器16。

内板20具有与内部透镜40的外形一致而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开口部20a。该开口部20a的周缘部例如由嵌入内部透镜40的槽等构成。该周缘部中,车辆中央侧的缘部21位于第一导光部件51上,车辆外侧的缘部22位于第二导光部件52上。

(反射器30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4、图5以及图9对反射器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反射器30以预定的配光图案将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光反射到车辆前方侧。

反射器30具有:将从第一导光部件51射出的光反射到车辆前方侧的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将从第二导光部件52射出的光反射到车辆前方侧的第二反射器部32。

更为具体而言,第一反射器部31设置在比第二反射器部32更靠车辆中央侧,第二反射器部32以在第一反射器部31和车辆中央侧的边界部33相接的方式设置。

此外,以下还存在将该边界部33记载为相接的部分的情况。

图5(a)是以放大图来表示图4的B部分的图。也就是,成为放大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的一部分来表示的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一体形成。

但是并非必须限定为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一体形成,也可以是符合下述方式的结构,即单独形成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并在该相接的部分一体地连接。

如图5(a)所示,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分别形成为山部31a、32a相接,谷部31b、32b相接,该山部31a、32a以及谷部31b、32b形成为随着到达车辆后方侧而逐渐变高的台阶状。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形成为,该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以变高的方式倾斜。

在此,对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的形状进行说明。

例如,关于该边界部33,如图5(b)所示,也可以单纯地为第一反射器部31A和第二反射器部32A由壁状的对合部33A相接的形状。

但是,壁状的对合部33A难以形成为与其他反射器部分以相同程度使光向车辆前方侧反射的反射面,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可知,容易沿壁状的对合部33A产生线状的黑暗部分。

因此,不是希望将该壁状的对合部33A做成使与其他反射器部分相同程度的光反射那样的反射面的形状,而是转变想法,做成切开壁状的对合部33A那样的形状,也就是,如图5(a)所示的边界部33那样,做成具有沿边界部33的多个切口部33c的形状,以免产生这样的线状的黑暗部分。

更为具体而言,图5(a)以及图7的点线33d表示相当于图5(b)所示的壁状的对合部33A的上边的位置,如图5(a)以及图7所示,切口部33c成为从上边切开壁状的对合部33A那样的形状。

这样,通过在参照图5(b)说明的成为线状的黑暗部分的壁状的对合部33A形成切口部33c,从而消除成为线状的黑暗部分的原因的壁状的对合部33A。

其结果,不会显现线状的黑暗部分,看上去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也能够与其他反射器部分相同。

(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1、图4、图6~图11、以及图13对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导光部件51配置在反射器30的车辆中央侧的外周35的上方,例如,沿车辆前部的机罩17(参照图1)、挡泥板18(参照图1)大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并且,如图4所示,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外部透镜13(未图示)以及内部透镜40时,第一导光部件51位于被车辆中央侧的内板20的缘部21隐藏的位置。

此外,更为准确而言,不一定通过缘部21完全不能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缘部21成为大致覆盖整体的状态,以便尽可能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

因此,第一导光部件51的一部分位于能够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的位置。

但是,由于第一导光部件51主要向第一反射器部31侧射出光,因此不会向车辆前方侧主动照射光,因此即使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第一导光部件51,也不怎么亮而看不见,未由第一导光部件51的缘部21覆盖的一部分不能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但成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基本上无法辨识的程度的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表示整体上朝向车辆的上方的配置的情况,因此第一导光部件51相对于反射器30配置在上方,但也有根据所要求的样式而朝向倾斜横方向那样的配置的情况,该情况下,相对于反射器30在倾斜横向上配置第一导光部件51。

因此,一般地,就第一导光部件51相对于反射器30的配置而言,配置在与反射器30对置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二导光部件52配置在反射器30的车辆外侧的外周36的上方,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向斜方向延伸。例如,第二导光部件52沿车辆前部的机罩17(参照图1)、挡泥板18(参照图1),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向斜方向延伸。

并且,如图4所示,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外部透镜13(未图示)以及内部透镜40时,第二导光部件52也位于被车辆外侧的内板20的缘部22隐藏的位置。

由此,第二导光部件52配置成无法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

但是,对于第一导光部件51而言,与所说明的相同,第二导光部件52也主要向第二反射器部32侧射出光,因此不会向车辆前方侧主动地照射光,因此,是从车辆前方侧难以辨识的结构,因此不一定必须将第二导光部件52配置在被缘部22隐藏的位置以便完全不能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

此外,关于第二导光部件52,如用第一导光部件51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反射器30的上方,更一般地,第二导光部件52以与反射器30对置的方式配置。

并且,第一导光部件51配置成,能够从车辆侧方侧(例如,站立在前轮胎19(参照图1)侧的人)经由外部透镜13(参照图3)以及内部透镜40(参照图3)观察确认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光。

例如,在拆下外部透镜13以及内部透镜40后的状态下,就第一导光部件51而言,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在如图4的箭头D方向那样从水平方向观察时,能够观察确认前半部(参照图7),在如图4的箭头E方向那样从斜下方观察时,也能够观察确认前侧的至少一部分(参照图8)。并且,就第一导光部件51而言,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在如图4的箭头F方向那样从斜上方观察时,能够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的大部分(参照图9)。

接着,对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端部形状的例子以及光源61、62的配置例进行叙述。

如作为图6的G-G线剖视图的图10(a)所示,第一导光部件51具有车辆前方侧的第一前端部51a以及车辆后方侧的第一后端部51b。

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向反射器30的背面侧弯曲,在反射器30设有用于使弯曲的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各自向反射器30的背面侧露出的第一前侧孔37a以及第一后侧孔37b。

由此,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通过第一前侧孔37a以及第一后侧孔37b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使光向第一导光部件51内入射的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61以与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

并且,如作为图10(a)的H-H线剖视图的图10(b)所示,在第一导光部件51沿第一导光部件51的长度方向设有反射面(棱镜面)51c,该反射面51c使在第一导光部件51内引导的光向反射器30的第一反射器部31(参照图4)侧反射。

更为具体而言,从光源61放射且入射到第一导光部件51的光一边在第一导光部件51被引导一边由反射面51c折射,超过了临界角的光依次向反射器30的第一反射器部31(参照图4)侧射出。

并且,由该反射面51c反射且向第一反射器部31侧射出的光例如以反射面51c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以±20°左右的宽度射出。

因此,如图11所示,从第一导光部件51射出的光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反射器部31向车辆前方侧照射,一部分光不通过第一反射器部31向车辆前方侧反射(照射),而是朝向车辆侧方侧。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导光部件51能够从车辆侧方侧观察确认,因此朝向该车辆侧方侧的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光如图13的箭头R所示那样车辆侧方侧照射,因此能够提高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沿该边界部33形成有切口部33c。

因此,在图5(b)所示的壁状的对合部33A的情况下,由该壁状的对合部33A阻碍的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直射光也通过切口部33c向车辆侧方侧照射。

因此,通过形成该切口部33c,能够进一步提高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

另一方面,如作为图6的J-J线剖视图的图10(c)所示,第二导光部件52具有车辆中央侧的第二前端部52a以及车辆外侧的第二后端部52b。

在该例中,第二前端部52a向反射器30的背面侧弯曲,在反射器30设有用于使弯曲的第二前端部52a向反射器30的背面侧露出的第二前侧孔38a。

由此,第二前端部52a通过第二前侧孔38a而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使光向第二导光部件52内入射的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62以与第二前端部52a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

并且,如作为图10(c)的K-K线剖视图的图10(d)所示,即使在第二导光部件52中,也沿第二导光部件52的长度方向设有反射面(棱镜面)52c,该反射面52c使在第二导光部件52内引导的光向反射器30的第二反射器部32(参照图4)侧反射。

更为具体而言,从光源62放射且入射到第二导光部件52的光一边在第二导光部件52被引导一边由反射面52c折射,超过临界角的光依次向反射器30的第二反射器部32(参照图4)侧射出,向该第二反射器部32(参照图4)侧射出的光通过第二反射器部32向车辆前方侧照射。

此外,在上述例中,对在第一导光部件51的车辆前方侧的第一前端部51a以及车辆后方侧的第一后端部51b的两端部设置光源6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在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中至少一方的端部设置光源61。

同样,在上述例中,对在第二导光部件52的第二前端部设置光源6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例,既可以在第二导光部件52的第二后端部52b设置光源62,也可以在第二前端部以及第二后端部这双方的端部设置光源62。

但是,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容易观察确认的位置设置光源,则有需要隐藏光源的构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隐藏的光源的附近变得稍暗,外观变差。因此,最好不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容易观察确认的位置(在该例中为第二后端部52b)设置光源。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以通过内板20的缘部21、22隐藏大部分那样的状态配置,使得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因而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的外观变得良好。

另外,由于做成从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射出的光向反射器30(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侧射出、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直射光不怎么朝向车辆前方侧的结构,因此即使从内板20的缘部21、22观察到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一部分,也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

并且,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利用由反射器30(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反射且向车辆前方侧照射的光(图11,箭头P),而以均匀地面发光(参照图12)的方式观察确认内部透镜40整体。

此外,在图11中,对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光进行了表示,未图示来自第二导光部件52的光。

因此,不会在内部透镜40产生明暗而外观变差,因此能够得到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没有明暗差且外观良好的信号灯、照明灯。

另外,在将反射器做成由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构成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参照图5(b)所说明的那样,容易沿第一反射器部31A和第二反射器部32A相接的部分(壁状的对合部)33A产生线状的黑暗部分。

因此,如图5(a)所示,通过沿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设置切口部33c,从而不会产生该线状的黑暗部分。

在产生了线状的黑暗部分的情况下,若内部透镜40的角部40a的宽度W(参照图12)变大,则该线状的黑暗部分也变长,容易观察确认,但如上述那样,为了不产生线状的黑暗部分,而沿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形成切口部33c,从而即使在内部透镜40的角部40a的宽度W(参照图12)变大的情况下,被观察确认那样的线状的黑暗部分也不会显现在内部透镜40,因此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面发光。

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从车辆后方侧(图7的右侧)朝向车辆前方侧(图7的左侧)接近车辆侧,从而不被反射器30遮蔽地向车辆侧方侧照射的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直射光的比率增加,能够得到良好的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

除此以外,如图7所示,反射器30具有将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切开而成的形状的切口部33c,因此来自第一导光部件51的直射光通过该切口部33c进一步向车辆侧方侧照射,因此进一步得到从车辆侧方侧的较高的观察确认性。这种车辆用灯具10在希望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的车距灯等信号灯、照明灯中特别有效。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反射器30的第一前侧孔37a以及第一后侧孔37b,将第一导光部件51的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并在这些第一前端部51a以及第一后端部51b设置光源61。另外,通过设置在反射器30的第二前侧孔38a,将第二导光部件52的第二前端部52a配置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并在第二前端部52a设置光源62。通过这样构成第一导光部件51、第二导光部件52以及光源61、62,从而在反射器30的背面侧配置各光源61、62,因此在观察车辆用灯具10时,难以观察确认光源、设有该光源的底座等,成为外观良好的车辆用灯具10。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即使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不是分别具有山部和谷部那样的反射面,若有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线状的部分(边界部),则认为该部分的光的反射状态与其他部分容易不同。

并且,若使该线状的部分(边界部)为切开的形状,则从与该线状的部分(边界部)相邻的第一反射器部以及第二反射器部的反射面反射的光不被线状的部分(边界部)阻碍,而是通过该切口部,也照射到与该边界部对置的内部透镜的部分,因此推测为难以出现线状的黑暗部分。

由此认为,作为反射器的结构,在具有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部分(边界部)那样的情况下,通过沿该相接的部分(边界部)设置多个切口部,得到抑制在该相接的部分(边界部)出现的线状的黑暗部分的效果。

因此认为,在使用具有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部分(边界部)那样的反射器的情况下,沿第一反射器部和第二反射器部相接的部分(边界部)设置多个切口部,是最适合于得到均匀的内部透镜的面发光状态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因内板20的缘部21、22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的简单的结构,使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的外观良好的情况,但只要考虑使外观良好这一点,则不一定必须利用内板20的缘部21、22而使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变得困难,也可以利用别的结构而使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第一导光部件51以及第二导光部件52变得困难。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反射器30由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构成的结构的情况,但反射器30并不限定于由两个反射器部构成,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为反射器30仅由第一反射器部31构成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4以及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另外,此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说明概要。如图14所示,车辆用灯具10使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车辆用灯具10,具备向上述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反射器30,上述反射器30具有设置在车辆中央侧的第一反射器部31,上述第一反射器部31配置成朝向车辆上方侧,并且设置成从车辆后方侧朝向上述车辆前方侧而朝向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均匀地发光、外观良好,而且进一步提高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详细叙述。

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如图1所示那样将车辆用灯具10配置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第一反射器部31配置成朝向车辆上方侧,并且不是完全的水平配置,而是设置成从车辆后方侧朝向车辆前方侧平缓地朝向下方。

另外,如图14所示,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具有用于向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面31c、32c,如图15所示,这些反射面31c、32c从车辆前方侧朝向车辆后方侧设置成台阶状。

更为详细而言,多个反射面31c、32c的列状排列的反射面部从车辆前方侧朝向车辆后方侧设置成台阶状。

这样,通过形成多个反射面31c、32c,从而能够独立控制各反射面31c、32c的光的反射方向,并容易进行配光控制,使得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内部透镜40作为整体而均匀地进行面发光。

接着,此次参照图5对反射器30进行说明。图5(a)是以放大图表示图14的B部分的图。也就是,成为放大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相接的部分的一部分来表示的图。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一体形成。

但是,不需要限定于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一体形成,也可以是符合下述方式的结构,即单独形成第一反射器部31和第二反射器部32,并在该相接的部分一体地连接。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第一反射器部31以及第二反射器部32在车辆前方侧形成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面31c、32c,因此能够独立控制各反射面31c、32c的光的反射方向,并容易进行配光控制,使得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内部透镜40作为整体而均匀地进行面发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均匀地发光、且外观良好,而且进一步提高从车辆侧方侧的观察确认性。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6至图1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说明概要。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具备:导光部件51;沿上述导光部件51设置且反射来自上述导光部件51的光的反射器31;以及设置在上述反射器31的车辆中央侧且使光向上述导光部件51的端部入射的光源,上述反射器31在设于上述光源侧的车辆内侧具有反射上述光的第一反射部3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使用了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该导光部件进行良好的向车辆内侧的光的照射。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详细叙述。

以往,已知有如下车辆用灯具:使来自光源的光向导光部件入射,且利用反射器使从导光部件射出的光反射(参照日本特开2010-146818号公报)。

另一方面,近年来,配置在车辆前方的车辆用灯具从车辆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倾斜的形状变多,难以使光向车辆内侧照射(参照日本特开2009-146761号公报)。

与以往的灯泡类型的光源相比,导光部件的光的射出角较小,因此射出的光的范围较小,若与车辆用灯具的倾斜形状一致地配置导光部件,则存在难以进行向车辆内侧的光的照射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该导光部件进行良好的向车辆内侧的光的照射。

图17是仅表示车辆用灯具10的部分的图,表示拆下外部透镜13后的状态。

如图17所示,车辆用灯具10以覆盖壳体12的前面的方式安装有外部透镜13,由壳体12和外部透镜13形成灯室,在灯室内设有各构成部件(反射器16、光源15、内部透镜40等)。

此外,光源15是信号灯(例如,转向灯)等,但并非必须是车辆用灯具10,在车辆11设有信号灯等作为其他车辆用灯具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该反射器16以及光源15的结构。

图18是表示拆下车辆用灯具10的内部透镜40后的状态的图。此外,外部透镜13省略了图示。

如图18所示,在配置于壳体12内的内板20安装有反射器30,在内板20以覆盖该内板20的前面的方式安装有内部透镜40。

反射器30由一体形成的反射器31和反射器32这两面构成,导光部件51配置成与反射器31对置,导光部件52配置成与反射器32对置。

并且,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由反射器31反射,来自导光部件52的光由反射器32反射,利用这些反射的光,内部透镜40均匀地发光,例如,构成车距灯(车宽灯)、日间行车灯(白天亮灯)。

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反射器30是由一体形成的反射器31和反射器32这两面构成的大致V字形状的反射器30且内部透镜40也是大致V字形状的情况,但反射器30以及内部透镜40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以及结构。

例如,也可以做成根据所要求的车辆用灯具10的形状来省略反射器32以及导光部件52,而仅由反射器31以及导光部件51构成的结构,反射器31也并不限定于图18所示的那样的大致三角形状的面。

也就是,也可以是没有反射器32以及导光部件52、而仅沿导光部件51设有大致均匀的宽度的反射器31的结构,该情况下,内部透镜40也可以是以大致均匀的宽度覆盖反射器31那样的形状。

以下,参照图19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反射器32以及导光部件52不是必须的,因此以下主要对反射器31以及导光部件51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9是放大表示车辆用灯具10的图16的A部分的立体图,省略了外部透镜13以及内部透镜40的图示。

如图19所示,在车辆中央侧的反射器31的部分形成有开口33,导光部件51的端部通过该开口33被导出到反射器31的背面侧。

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配置有使光向导出的导光部件51的端部入射的光源。

更为具体而言,在基板上安装有发光芯片的LED、EL(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设置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且配置成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与导光部件51的端部对置。

反射器31以与设置在车辆中央侧的开口33相接的方式设有第一反射部34,并且具有第二反射部35,该第二反射部35设置在第一反射部34的远离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一侧,并与第一反射部34连接。

也就是,第一反射部34设置在比第二反射部35更靠反射器31的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侧。

在导光部件51,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使在导光部件51内引导的光向反射器31侧射出的棱镜构造(未图示),在该棱镜构造中,以超过临界角的方式反射的光依次向反射器31侧射出,并由反射器31的第一反射部34以及第二反射部35反射。

如图1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34通过从与开口33相接的位置沿导光部件51设置三级的反射面34a而形成。

此外,对越靠后越适合以与开口33相接的方式设置第一反射部34的理由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必须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以与开口33相接的形成。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按照图19的上下方向观察,形成为,与开口33相接的反射面34a由一个反射面形成,下一个反射面34a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两个反射面,再下一个反射面34a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三个反射面。

此外,对于各反射面34a在上下方向由几个反射面构成,考虑第一反射部34的上下方向的幅度的宽度等以得到预定的配光状态的方式适当决定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开口33相接的位置沿导光部件51设置三级反射面34a,但是对于形成几级反射面34a也考虑得到预定的配光状态而适当决定即可。

第一反射部34的各反射面34a形成为使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向车辆内侧反射。

更为详细而言,以使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朝向车辆内侧的下方反射的方式形成各反射面34a。

也就是,第一反射部34是为了使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朝向车辆内侧的下方反射而形成的反射部。

另一方面,第二反射部35的各反射面35a形成为使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向车辆前方侧反射。

也就是,第二反射部35是为了使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向车辆前方侧反射而形成的反射部。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车辆中央侧的反射器31的背面侧配置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

例如,还能够在与第三实施方式反对侧的导光部件51的端部、也就是导光部件51的车辆外侧(车辆后方侧)的端部设置使光入射的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

但是,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车辆外侧(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侧容易被观察确认,若在这样的位置配置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则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结构被观察确认,从而外观变差。

假设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反射器31设置开口,将导光部件51的车辆外侧(车辆后方侧)的端部配置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通过将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配置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从而即使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本身的结构,形成于反射器31的开口也会位于容易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的位置。

因此,需要设置用于使开口等难以观察到的覆盖物等,但被该覆盖物覆盖的部分会变暗,从而导致外观变差。

对于这一点,若将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配置在车辆中央侧,则即使不是配置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的结构,也能够配置成隐藏在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的内板20的角部,从而能够使外观变得良好。

另外,在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反射器31的背面侧配置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情况下,设置用于将导光部件51的端部引入反射器31的背面侧的开口33,该开口33也能够位于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外观变得良好。

并且,若车辆用灯具10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则能够使开口33的方向朝向车辆后方侧,从而也能够形成为难以从车辆前方侧观察确认开口33本身,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外观变得良好。

另一方面,若在车辆中央侧设置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则在与车辆用灯具10的倾斜一致地配置的导光部件51引导的光从车辆前方侧朝向车辆后方侧进行导光。

在此,在导光部件51引光的光的大部分通过棱镜构造向反射器31侧射出,但一部分光也向与反射器31侧不同的方向射出。

然而,向与该反射器31侧不同的方向射出的一部分光朝向光的导光方向射出,所以不会成为朝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射出的光。

因此,若反射器31仅由向车辆前方侧反射光的第二反射部35构成,则无法得到良好地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的光,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反射器31设置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反射的第一反射部34,从而能够得到良好地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的光。

如上所述,第一反射部34以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光的方式反射来自导光部件51的光,第二反射部35以向车辆前方侧照射光的方式反射光。

因此,例如,若在第二反射部35内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反射部34,则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利用由第一反射部34反射的光而发光的内部透镜40的部分能够形成在利用由第二反射部35反射的光而发光的内部透镜40的部分中。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反射部34和第二反射部35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光,因此利用由第一反射部34反射的光而发光的内部透镜40的发光状态和利用由第二反射部35反射的光而发光的内部透镜40的发光状态成为不同的发光状态。

更为具体而言,第二反射部35向车辆前方侧反射光,针对于此,第一反射部34不向车辆前方侧反射光,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利用第一反射部34反射的光而发光的内部透镜40的部分稍微变暗,从而外观变差。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中,以与开口33相接的方式形成第一反射部34。

与该开口33相接的部分是最接近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反射器31的表面侧的位置,在与该部分对应的导光部件51内引导的光还几乎未衰减,因此光量较多,导光部件51本身明亮,因此可缓和内部透镜40因上述那样的第一反射部34的影响而看起来变暗,从而减轻外观变差。

如上所述,第一反射部34最适合以与开口33相接的方式形成,但如果在接近开口33、也就是接近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部位形成,则即使不接近开口33,也可得到同样效果。

因此,第一反射部34适合形成于反射器31的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侧。

并且,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部34位于反射器31的车辆中央侧的端部一方,也就是设于与内部透镜40的车辆中央侧的端部的一方对应的位置。

例如,在内部透镜40的中央等存在发光状态不同的部分的情况下,虽然该发光状态不同的部分会显眼,但如果在端部一方,则由于发光状态的差异不那么显眼,因此能够避免外观变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反射部34设置在与发光状态的差异不显眼的内部透镜40的端部一方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外观变差。

除此以外,在车辆用灯具10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倾斜的情况下,若在车辆后方侧的反射器31的部分形成第一反射部34,则存在由第一反射部34反射而欲朝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的光被车辆内侧的内板等阻碍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反射器31的车辆中央侧形成第一反射部34,因此还能够避免由第一反射部34反射而欲朝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的光被车辆内侧的内板等阻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在导光部件51的棱镜构造,对作为使在导光部件51内引导的光向反射器31侧反射的棱镜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在使用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中,还存在如下情况:在导光部件的背面侧(车辆侧)设置棱镜构造,以使在导光部件引导的光向车辆前方侧射出。

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导光部件内引导的所有的光也并非仅通过棱镜构造向车辆前方侧射出,在导光部件内引导的光的一部分向车辆侧射出,因此在导光部件的背面侧(车辆侧)设有反射器的情况较多,该反射器用于使向该车辆侧射出的光向车辆前方侧反射。

从导光部件射出的光由于射出角不比卤素灯等其他光源大,因此若导光部件与车辆用灯具的倾斜一致地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地配置,则即使以向车辆前方侧照射光的方式形成棱镜构造,也难以使来自导光部件的光良好地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配置于导光部件的背面侧的反射器的一部分设置使来自导光部件的光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反射的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也能够成为使光良好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的车辆用灯具。

另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位于车辆中央侧,根据上述说明的外观这点是良好的,使来自设置在反射器的一部分的导光部件的光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反射的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也优选设置在反射器的车辆中央侧,以便设置在接近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位置。

在导光部件内引导的光的量越远离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越衰减,但在导光部件的接近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部分,光不怎么衰减,因此向反射器侧射出的光的量也比其他部分多。

因此,通过在接近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部位设置第一反射部,从而与在远离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的位置设置第一反射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向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照射较多的光,从而能够提高车辆内侧(车辆内侧的下方)的观察确认性。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

上述实施方式中,本领域人员可知能够加以各种变更或者改良。而且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加以该各种变更或者改良后的方式也可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符号的说明

10—车辆用灯具,11—车辆,20—内板,21—车辆中央侧的内板的缘部,22—车辆外侧的内板的缘部,30—反射器,31—第一反射器部,31a—山部,31b—谷部,31c—反射面,32—第二反射器部,32a—山部,32b—谷部,32c—反射面,33—相接的部分(边界部),33c—切口部,35—车辆中央侧的外周,36—车辆外侧的外周,37a—第一前侧孔,37b—第一后侧孔,38a—第二前侧孔,40—内部透镜,51—第一导光部件,51a—第一前端部,51b—第一后端部,51c—反射面,52—第二导光部件,52a—第二前端部,52b—第二后端部,52c—反射面,61—光源,62—光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