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836发布日期:2018-11-16 21:4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涉及一种照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而照射,能够防止由直射光造成的炫目感,并且通过使照射到反光罩前方的光的轨迹相互具有相似的轨迹,使向照射区外部流失的光通量最小化,从而能够提高光度,不会侧重于一点而能够均匀地照射光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是供应从光源照射的光的装置,使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卤素灯等多个种类。最近使用节约能源且寿命长而能够使维护费最小化的LED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受到瞩目。

但是,使用LED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存在散热相关的缺点。LED全部能量的15%转换为光,剩余能量的全部则转换为热能量。因此,在LED照明装置中, LED过热将会对LED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即,由于LED过热而发生颜色变异和低的光输出,并且发生光通量衰减和有效寿命缩短等问题。

而且,当LED上设置散热棒来发热时,由于散热棒为金属材料,因此存在需另对LED进行绝缘处理的问题。而由于绝缘处理,散热棒的发热性能会降低。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从作为单独器件焊接设置在基板上的SMD(Surface Mount Device)类型的LED开发出了将电路接合部的电阻最小化而降低发热的 COB(Chip On Board)类型的LED。这种COB LED相比SMD LED发热少,能够将多个LED设置在基板上并形成特殊的透明硅膜,因此绝缘性能优异,从而提高集成度来实现高光度,但是存在无法完全消除LED特有的发热的问题。

另外,即使是COB类型的LED也无法解决LED特有的直行性,无法有效地分散从照明装置照射的光,因此存在光量集中在特定点的问题。

因此,从COB类型的LED照明装置来看,需要开发一种发热性能优异且能够均匀地分散并集中被照射光的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10-0997172B1

(专利文献2)KR10-2011-0108269A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而照射并能够防止由直射光造成的炫目感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射到反光罩前方的光的轨迹相互具有相似的轨迹,因此使向照射区域外部流失的光通量最小化,从而能够提高光度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侧重于一点而能够均匀地照射光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包括:散热棒,内侧或外侧中任意一个以上的部位形成有热导体的多面棱柱形状;多个照明模块,由多个照明器件排成一列而形成,且在所述散热棒的外周面以长度方向附着;反光罩,以另一端开口的容器形状形成,中央部插入固定所述散热棒,多个板形反射板的侧面相互连续相接而形成;散热板组件,与所述散热棒的端部相接,将从所述散热棒传导的热向外部散热;镇流器,位于所述散热板组件的一侧,向所述照明模块供应电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反射板由第一反射板和从所述第一反射板的另一端弯曲而延长的第二反射板构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二反射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棒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更小于所述第一反射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棒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一反射板被投影到所述散热棒的长度方向线上的长度更大于所述照明模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散热棒的内侧设置多个散热杆,以便吸收所述照明模块产生的热并传递至所述散热板组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散热板组件包括:散热器,另一侧端部平坦地形成;多个散热管,从所述散热器侧面插入并向外部延长形成;多个散热板,由所述散热管贯通插入且贯通部接触所述散热管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外周面,其中,所述散热管的一侧外周面向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端部外侧暴露,并与所述散热杆接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中,所述散热管从所述散热板的相互不同方向或相互不同位置贯通插入。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照明模块以相对散热棒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或从垂直方向扩散规定部分的方向发射光,照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而照射,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由直射光造成的炫目感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照明模块发射的光被第一反射板和从第一反射板弯曲而延长且相比第一反射板以更小的角度形成的第二反射板反射,因此照射到反光罩前方的光的轨迹相互具有相似的轨迹,因而具有使向照射区域外部流失的光通量最小化,从而能够提高光度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照明模块和对应于照明模块数量的反射板实现光的照射,因此具有不会侧重于一点而能够均匀地照射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照度及散热效率提高的COB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的安装示例图。

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散热棒100,内侧或外侧中任意一个以上的部位形成有热导体的多面棱柱形状;多个照明模块200,由多个照明器件排成一列而形成且在散热棒100的外周面以长度方向附着;反光罩300,以另一端开口的容器形状形成,中央部插入固定散热棒100,多个板形反射板310的侧面相互连续相接而形成;散热板组件400,与散热棒100的端部相接,将从散热棒100传导的热向外部散热;镇流器500,位于散热板组件400的一侧,向照明模块200供应电源。

散热棒100为多面棱柱形状,沿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切断的截面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优选为正16边形形状,且由热导率高的材料形成。散热棒100一般优选由铝材料形成,但金、银、钨、铜等金属也无妨,可选择性地适用不是金属的热导率高的多种材料中的一种以上。

在所述散热棒100的外周面,多个照明模块200沿着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因此,散热棒100吸收由照明模块200产生的热并传递至散热板组件400,从而能够防止因发热而导致的照明模块200的发光效率和寿命的降低。

散热棒100的内侧贯通形成有多个散热孔。在本实用新型中虽示出形成有三个散热孔,但并不限定于此,可形成有两个、四个或其以上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散热杆110。散热杆110由热导率非常优异的材料制成,具有将散热棒100 吸收的热迅速传导至散热板组件400的作用。

另外,优选地,散热杆110向散热棒100的一端部外侧暴露,以使其在散热棒100的一端部折断并与散热棒100的一端部形成相同的一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向散热板组件400的散热器410传递热。

所述散热棒100和散热杆110优选过盈配合,可在散热棒100和散热杆110 之间涂敷散热膏等来稳定地传导热。

而且,散热棒100的中央形成盖孔101,盖孔101设置有盖120,由此形成美丽外观的同时使从反光罩300反射出的光不被散射而向特定的方向反射。所述盖120的下部形成有结合突起121,结合突起121过盈配合在盖孔101。

照明模块200是由多个照明器件210排列而构成,是COB(Chip On Board) 类型,多个LED210在直线带形状的基板上排列而形成。多个所述照明模块200 在散热棒100的外周面沿着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附着。其中,散热棒100的外周面还可设置有陶瓷板,使照明模块200与散热棒100绝缘,并能够将照明模块 200的热有效地传递至散热棒100。当设置陶瓷板时,散热棒100的外周面可附着相当于照明模块200数量的陶瓷板,所述陶瓷板上附着照明模块200。

所述照明模块200能够附着在多面棱柱散热棒100的各个面,当散热棒100 为16边形时,照明模块200的数量也为16个。而且,照明模块200各个内部排列有照明器件210,即LED210,一列、二列、三列等按照所需的光度调节LED210 的列数和数量。

反光罩300以另一端开口的容器形状形成,中央部插入固定有散热棒100。所述反光罩300起到将由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反射并通过开口部照射的作用,为此,设置的数量相当于照明模块200数量的多个板形反射板310以相互的侧面连续而接合的方式形成。而且,所述反光罩300的外侧还可以以裹住反光罩300 的外侧面的形式进一步设置反光罩外壳320,以能够在外部冲击下保护反光罩 300。

反射板310由第一反射板311和从第一反射板311的另一端弯曲而延长的第二反射板312构成,第一反射板311的一端与散热棒100的外周面直接接合或者与插入散热棒100的散热棒插入部313连接。当所述反射板310以多个反射板 310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形成时,优选地,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变大而形成,以便其形状形成容器形状。

优选地,所述反射板310的第一反射板311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更小于第二反射板312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这是为了在将由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从反光罩300的开口部送出时,以尽量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小的角度的方式照射光,使光以更大的角度从第一反射板311弯曲而反射。

另外,从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以一定角度扩散而发射,为了使从照明模块200沿长度方向扩散的光反射到开口部的前方,第一反射板311的长度大于照明模块200的长度。优选地,将第一反射板311投影到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线上时的长度大于照明模块200。

由于这种反射板310的结构,从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首先反射到第一反射板311,此时,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以过于大的角度反射的光可再次通过从第一反射板311弯曲而形成的第二反射板312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更小的角度并向反光罩300的开口部方向照射。并且,从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中以脱离第一反射板311的角度扩散的光直接反射到第二反射板312,此时,由于从照明模块200扩散的角度已经充分大,因此被第二反射板312反射的角度可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充分小的角度。

因此,由照明模块200发射的所有光被反射板310反射后照射,因此防止炫目感,照射到反光罩300前方的光的轨迹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使向照射区域外侧流失的光最小化,能够确保更大的光量。而且,由于照明模块200的数量与反射板310的数量1:1对应,从各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反射到各反射板310的比例和角度相互相同,因此光不会侧重于一点从而能够获得均匀的光度。

另外,第一反射板311和第二反射板312分别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以及第一反射板311和第二反射板312的长度根据所需的照射区域范围可选择性地适用。例如,当要向窄的照射区域集中光量时,大幅增大第一反射板311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相反,大幅缩小第二反射板 312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从而当被第一反射板311反射的光处于同样为反射板310的第二反射板312的范围内时,第二反射板312将其再次反射到内侧,将光量集中到中央部,由此可成为能够实现窄而远的照射方式的照明装置。另外一个例子为,当要向宽的照射区域集中光量时,大幅缩小第一反射板311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大幅增大第二反射板312相对于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从而被第一反射板311反射的光再次被构成另外一个反射板310的第二反射板312反射,其反射角度朝向反光罩外部,由此可成为能够实现窄而远的照射方式的照明装置。而且,具有所述多种反射板角度的反光罩叠加准备多个,然后可根据需要替换着使用,反射板310的角度可根据由照明模块200的LED210的扩散角度、第一反射板311及第二反射板312 的长度等计算的结果来决定。

散热板组件400包括:散热器410,另一侧端部平坦地形成;多个散热管420,从散热器410侧面插入并向外部延长形成;多个散热板430,由散热管420贯通插入且贯通部接触散热管420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外周面。

散热器410起到固定散热管420并将散热棒100的热传递到散热管420的作用,为此由金属制成且另一侧端部平坦而形成,平坦的一面接触到散热棒100的一侧端部。

所述散热器410是从侧面插入散热管420,被插入的散热管420的外周面一侧向散热器410的另一端外侧暴露。这是为了能够直接从散热棒100或散热杆 110接收热,为了完善散热棒100或散热杆110与散热管420不直接接触的部分,散热器的另一端接触散热棒100。这种散热器410的另一端与散热棒100的一端之间涂敷有散热膏等,能够辅助隔开部位的热传递。

散热管420是从散热器410的侧面插入并向外部延长而形成。这种散热管 420是铜等管的内侧填充有导热介质的形态,可迅速导热,还可由铜、银、铝等金属杆形成,无需导热介质。

优选地,散热管420的插入散热器410部分的一侧外周面向散热器410的另一侧端部外侧暴露,暴露部位可直接与散热棒100或散热杆110接触。为此,散热管420的暴露部位以平坦的形态形成,散热管420的暴露部位和散热器的另一端部呈平面。

另外,散热管420为贯通多个散热板430的结构。其中,散热管420的外周面接触散热板430,通过散热管420传导的热传递到散热板430,并通过散热板 430放出到空气中。并且,散热管420还可设置多个,贯通散热板430的不同地点,并从散热板430的不同方向贯通而构成。

并且,虽然还可使贯通散热板430的散热管420接触所有散热板430,但是,在按顺序贯通多个散热板430的散热管的特点上看,若所有散热管420接触所有散热板430,外侧散热板430会发生热集中现象,因此无法有效地进行散热。由此,优选地,散热管420中任意一个选择性地接触散热板430,并且在下一个散热板430上接触的是未接触之前散热板430的另一个散热管420。

散热板430由铜、铝等热导率高的金属制成的板形成,并且多个散热板隔开的状态下相互面对而构成组。这种散热板430中贯通散热管420,且散热管420 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外周面接触。

在所述散热板430的外侧,保护板与散热板430隔开并与散热板430面对而设置,以便防止散热板430损坏。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板430组的两侧外侧,可直接固定在散热板430或固定在反光罩300等。

镇流器500起到供应照明模块200工作所需电能的作用,为此,镇流器500 位于散热板430的一侧,优选位于散热板430的另一端方向,并且与散热板430 隔开设置,以便防止镇流器500产生的热降低散热板430的散热效率或散热板 430放出的热降低镇流器500的工作效率。

根据以上述内容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照明模块200以相对散热棒10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或从垂直方向扩散规定部分的方向发射光,照射的光被反射板 310反射而照射,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由直射光造成的炫目感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照明模块200发射的光被第一反射板311和从第一反射板311弯曲而延长且相比第一反射板311以更小的角度形成的第二反射板312反射,因此照射到反光罩300前方的光的轨迹相互具有相似的轨迹,因而具有使向照射区域外部流失的光通量最小化从而能够提高光度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照明模块200和对应于照明模块200数量的反射板310实现光的照射,因此具有不会侧重于一点而能够均匀地照射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标记

100:散热棒 110:散热杆

200:照明模块 210:LED

300:反光罩 310:反射板

311:第一反射板 312:第二反射板

400:散热板组件 410:散热器

420:散热管 430:散热板

500:镇流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