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0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照明式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灯具一般将预设个数的LED发光元器件固定安装在灯板上,之后将灯板安装在壳体内,这样,现有灯具的亮度是固定的,若要调节现有灯具的亮度,通常需要安装控制装置,用于控制LED发光元器件的工作功率,如,通过控制通向LED发光元器件的电流或电压大小,以达到控制LED发光元器件亮度的问题,然而,通过额外安装控制装置会提高现有灯具的成本。

并且,现有灯具一般用于起到照明作用,通常不能够起到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需要额外安装排气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亮度控制效果好且无需使用控制装置,以及通过抽风设备与通风换气孔连通,能够在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周边区域产生负压,进而能够使模块照明式灯具能够具备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更有利于排出空气洁净,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的模块照明式灯具。

一种模块照明式灯具,包括:

灯板,

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多个拆装模组,各所述拆装模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每一所述拆装模组包括固定柱及拆装环,各所述固定柱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每一所述拆装环一一对应活动套置于一所述固定柱外;

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多个发光模组,每一所述发光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拆装环上,每一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多个LED发光元器件,每一所述发光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元器件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拆装环上,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贴附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面上;及

通风换气组件,所述通风换气组件包括通风换气板体及抽风设备,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换气孔,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嵌置槽连通,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内形成通风换气腔体,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腔体分别与所述通风换气孔以及抽风设备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装环具有圆环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拆装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加强筋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具有圆柱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的直径由靠近所述灯板向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拆装环与所述灯板相贴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风换气孔,各所述通风换气孔围绕所述散热板的边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灯板。

上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拆装组件包括多个拆装模组,每一拆装模组包括固定柱及拆装环,每一拆装环一一对应活动套置于一固定柱外,从而能够使拆装环更便捷地进行拆装操作,需要多少个拆装环,则安装多少个拆装环,从而能够控制对应数量的LED发光元器件执行发光操作,进而能够实现亮度控制的效果,且无需安装控制装置。并且,通风换气组件包括通风换气板体及抽风设备,散热板远离拆装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散热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换气孔,通风换气孔的第一端与嵌置槽连通,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通风换气板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通风换气板体内形成通风换气腔体,通风换气板体至少部分嵌置于嵌置槽内,通风换气板体腔体分别与通风换气孔以及抽风设备连通,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贯穿灯板,并与外部环境连通,这样,通过在散热板上开设通风换气孔,并且通过抽风设备与通风换气孔连通,能够在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周边区域产生负压,进而能够使模块照明式灯具能够具备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更有利于排出空气洁净,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模块照明式灯具在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传热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传热过渡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传热过渡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模块照明式灯具,包括:灯板,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多个拆装模组,各所述拆装模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每一所述拆装模组包括固定柱及拆装环,各所述固定柱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每一所述拆装环一一对应活动套置于一所述固定柱外;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多个发光模组,每一所述发光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拆装环上,每一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多个LED发光元器件,每一所述发光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元器件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拆装环上,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贴附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面上;及通风换气组件,所述通风换气组件包括通风换气板体及抽风设备,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换气孔,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嵌置槽连通,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内形成通风换气腔体,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腔体分别与所述通风换气孔以及抽风设备连通。

请参阅图1,模块照明式灯具10包括灯板100、拆装组件200、照明组件300及散热板400,散热板400设置于灯板100上,灯板100上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散热板400上。拆装组件200安装在灯板100上,照明组件300设置于拆装组件200上,照明组件300发光时产生的热量首先传递至拆装组件200上,之后再传递至灯板100上,最后再传递至散热板400上。

请参阅图1,拆装组件200包括多个拆装模组210,各拆装模组210间隔设置于灯板100的一侧面上,每一拆装模组210包括固定柱211及拆装环212,各固定柱211间隔设置于灯板100的一侧面上,这样,能够使固定柱211与灯板100相固定,每一拆装环212一一对应活动套置于一固定柱211外,这样,能够使拆装环212更便捷进行拆装操作,即按安装拆装环212时,直接将拆装环212卡入固定柱211内时即可,拔出时就可完成拆卸,例如,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多个拆装模组,各所述拆装模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每一所述拆装模组包括固定柱及拆装环,所述拆装环活动套置于所述固定柱外,并且各所述拆装模组的所述固定柱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侧面上;这样,可以对应调整在拆装环212的数量,即需要多少个拆装环212,则安装多少个拆装环212。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拆装环具有圆环状结构;又如,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拆装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加强筋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滑动槽内;又如,所述固定柱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固定柱的直径由靠近所述灯板向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拆装环与所述灯板相贴附;又如,所述拆装环过盈套置于所述固定柱外,利用所述拆装环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壁产生的摩擦力,用于使所述拆装环安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

请参阅图1,照明组件300包括多个发光模组310,每一发光模组310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拆装环212上,每一发光模组310包括多个LED发光元器件311,每一发光模组310的各LED发光元器件311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拆装环212上,例如,每一发光模组310的各LED发光元器件311环绕设置于对应的拆装环212的边缘上,以安装所述LED发光元器件。

例如,所述灯板朝向所述拆装环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片,所述拆装环朝向的灯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片,所述拆装环还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片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照明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当将所述拆装环安装在所述灯板时,即当所述拆装环与所述灯板贴合时,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片电性连接,用于给所述发光模组供电,使所述发光模组执行正常的发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传统灯具LED发光元器件固定需要依靠控制装置来进行亮度控制的问题,上述模块照明式灯具10的拆装组件200包括多个拆装模组210,每一拆装模组210包括固定柱211及拆装环212,每一拆装环212一一对应活动套置于一固定柱211外,从而能够使拆装环212更便捷地进行拆装操作,需要多少个拆装环212,则安装多少个拆装环212,从而能够控制对应数量的LED发光元器件311执行发光操作,进而能够实现亮度控制的效果,且无需安装控制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散热板400贴附于灯板100远离拆装组件200的一侧面上,散热板400远离灯板100的一侧面用于贴附在外部的安装支架上,如,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灯板的一侧面用于贴附安装在传热过渡装置上,散热板40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且及时地被安装支架,如热量被传热过渡装置所吸收,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在此过程中,散热板400作为传热和/或散热过渡部件,其承担的散热负荷较小,因此,能够使模块照明式灯具10实现小体积和轻便化的设计效果,且还能够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例如,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传热过渡装置,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当然,安装支架也可以为室内的天花主体结构或者墙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

由于所述散热板承担的散热负荷较轻,需要依靠外部的安装支架进行辅助散热,为了能够更好地使所述散热板与外部安装支架进行安装,且能够对所述散热板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例如,请参阅图3,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还包括弹性适配安装组件500,弹性适配组件500包括固定片510、螺纹紧固件520及弹性适配件530,所述散热板的侧边边缘开设有螺接孔,所述固定片开设有避位孔,所述固定片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侧边边缘上,所述螺接孔与所述避位孔相对齐,所述螺纹紧固件顺序穿设所述避位孔及所述螺接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散热板螺接,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片相固定,所述弹性适配件包括焊接部、弹性部及贴附部,所述焊接部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固定片上,所述焊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弹性部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弹性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贴附部相固定,所述贴附部上开设有安装孔,这样,通过将贴附部贴附在外部支架上,并采用固定杆穿过所述安装孔,能够将所述散热板更好地固定在外部的安装支架上,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所述散热板与外部安装支架进行安装,且通过弹性适配件还能够对所述散热板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例如,所述弹性适配件具有“S”形结构;又如,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弹性部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避位槽;又如,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弹性部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弹性部;又如,所述固定片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贴附部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贴附部与所述固定片相垂直,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且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可以理解,现有灯具一般用于起到照明作用,通常不能够起到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需要额外安装排气扇,为了使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能够具备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例如,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还包括通风换气组件600,通风换气组件600包括通风换气板体610及抽风设备(图未示),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面开设有嵌置槽,所述散热板400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换气孔410,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嵌置槽连通,所述通风换气孔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具有中空结构以在所述通风换气板体内形成通风换气腔体,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内,所述通风换气板体腔体分别与所述通风换气孔以及抽风设备连通,所述通风换气孔410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灯板100,并与外部环境连通,这样,通过在所述散热板400上开设通风换气孔410,并且通过所述抽风设备与通风换气孔410连通,能够在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周边区域产生负压,进而能够使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能够具备通风并且吸收排出废气的作用,更有利于排出空气洁净,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例如,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风换气孔,各所述通风换气孔围绕所述散热板的边缘设置,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通风排气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偏向于轻便式设计,即灯板和散热器起到过渡散热的作用,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安装支架进行散热,因此,会导致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机械强度较差,为了提高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及提高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安装在外部安装支架上的牢靠度,例如,请参阅图6,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还包括结构加强组件700,所述结构加强组件700包括固定板体710、安装板体720、加强角板730、第一螺钉740及第二螺钉750,所述散热板的侧边边缘开设有螺孔,所述固定板体贴附于所述散热板的侧边边缘上,所述固定板体开设有第一过渡孔,所述第一过渡孔与所述螺孔相对齐,所述第一螺钉顺序穿设所述第一过渡孔及所述螺孔,所述第一螺钉分别与所述散热板及所述固定板体相螺接,所述安装板体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体上,所述加强角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板体及所述安装板体相固定,所述安装板体开设有第二过渡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过渡孔,且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安装板体相螺接,这样,通过设置所述结构加强组件700,并且固定板体710、安装板体720、加强角板730、第一螺钉740及第二螺钉750能够提高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以及提高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安装在外部安装支架上的牢靠度。

例如,所述加强角板具有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角板的其中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固定板体及所述安装板体相固定;又如,所述固定板体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安装板体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固定板体开设有多个所述螺孔,所述固定板体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渡孔,所述结构加强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螺钉,每一所述第一螺钉一一对应穿设一所述第一过渡孔和一所述螺孔;又如,所述安装板体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过渡孔,所述结构加强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螺钉,每一所述螺钉一一对应穿设一所述第二过渡孔;又如,所述第一螺钉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螺钉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这样,通过优化所述结构加强组件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偏向轻便式设计,即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所述散热板承担较小的散热负荷,所述散热板露置于外部,即直接与空气接触,所述散热板直接与外部的安装支架进行组装,如,所述散热板直接与传热过渡装置进行组装,利用传热过渡装置来共同承担散热负荷,因此,有必要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能够与散热板更好地进行组装,以及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散热板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性能。

为了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能够与散热板更好地进行组装,以及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散热板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性能,例如,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还包括传热过渡装置及废热重利用装置,所述传热过渡装置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传热过渡装置用于吸收来自所述散热板的热量,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与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连接,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进行散失;所述传热过渡装置包括传热箱、介质循环流出管、介质循环回流管及多个半导体制冷片,所述传热箱包括传热板体、框架、封装板体及多个接触隔板;所述框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框架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框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传热板体与所述框架的第一端相固定,所述传热板体罩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封装板体与所述框架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封装板体罩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上,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传热板体、所述封装板体及所述框架连接并形成介质容置腔体,所述介质容置腔体内容置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分别与所述传热板体的内侧壁接触,各所述接触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装板体的内侧壁上,各所述接触隔板容置于所述介质容置腔体内,且各所述接触隔板与所述传热介质接触,各所述接触隔板分别开设有流通孔;所述传热板体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一对应容置于一所述安装槽内,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和热端,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一一对应一与一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相固定,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分别与所述散热板相固定,所述传热板体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传热板体的边缘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封装板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介质循环流出孔及介质循环流入孔,所述介质循环流出孔及所述介质循环流入孔分别与所述介质容置腔体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及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封装板体上,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出孔连通,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入孔连通;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包括废热重利用装置本体、介质循环接入管及介质循环排出管,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本体具有受热接触部,所述受热接触部的内部开设有热释放腔体,所述受热接触部的表面设置受热接触面,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的第一端及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传热介质顺序循环流经所述介质容置腔体、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所述热释放腔体、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进行解释说明,例如,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9,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还包括传热过渡装置800及废热重利用装置,所述传热过渡装置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传热过渡装置用于吸收来自所述散热板的热量,当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所述LED发光元器件发光产生热量时,LED发光元器件发光产生的热量会迅速地被所述散热板吸收,所述散热板会将自身吸收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传热过渡装置800,进而对所述散热板起到降温,即散热效果。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与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连接,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进行散失或吸收,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能够将这些废热重新利用。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中,传热过渡装置800包括传热箱810、介质循环流出管820、介质循环回流管830及多个半导体制冷片840,介质循环流出管820及介质循环回流管830分别与传热箱810连通,各半导体制冷片840安装在传热箱810上。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传热箱810包括传热板体811、框架812、封装板体813及多个接触隔板814,传热板体811及封装板体813分别与框架812的两端相固定,接触隔板814设置于传热板体811上,且接触隔板814位于框架812内。

请参阅图8,框架812具有中空结构,框架812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框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开口,传热板体811与框架812的第一端相固定,传热板体811罩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传热板体811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封装板体813与框架812的第二端相固定,封装板体813罩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上,封装板体813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传热板体811、封装板体813及框架812连接并形成介质容置腔体815,介质容置腔体815内容置有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分别与传热板体811的内侧壁接触,这样,传热板体811上的热量能够被介质容置腔体815内容置的传热介质吸收,用于降低传热板体811上的热量,进而能够使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传递至所述传热板体上。

请参阅图8,各接触隔板814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装板体的内侧壁上,各所述接触隔板容置于所述介质容置腔体内,且各所述接触隔板与所述传热介质接触,各所述接触隔板分别开设有流通孔,通过设置各所述接触隔板以及在各所述接触隔板上开设流通孔,能够提高热交换程度,以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等导热系数较大的流体。

例如,传热板体811及接触隔板814采用导热材质制备得到,具有较好的导热和传热性能,能够将从所述散热板上吸收而来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传热介质上;所述框架和所述封装板体采用隔热材质制备得到,能够起到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使得热量集聚在所述传热介质上。

请参阅图7,传热板体811远离框架812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安装槽811a,每一半导体制冷片840一一对应容置于一安装槽811a内,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和热端,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一一对应一与一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相固定,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分别与所述散热板相固定,所述传热板体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间隔,这样,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从所述散热板上吸收热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将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板体上,在此过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起到“热泵”的作用。

请参阅图8,传热板体811的边缘开设有插接槽811b,例如,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卡扣部,插接槽811b用于与散热板所述卡扣部扣合,如此,能够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与散热板更好地进行组装,且组装拆卸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请查阅图9,封装板体8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介质循环流出孔及介质循环流入孔,所述介质循环流出孔及所述介质循环流入孔分别与所述介质容置腔体连通,介质循环流出管820及介质循环回流管830分别固定于封装板体813上,介质循环流出管820的第一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出孔连通,介质循环回流管830的第一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入孔连通,温度较高的所述传热介质从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820中流出,流经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后,并且所述传热介质的热量被重吸收利用后,温度较低的所述传热介质再由介质循环回流管830回流至所述介质容置腔体,并重新吸收来自所述传热板体上的热量,这样,能够实现循环散热的效果,用于确保所述传热过渡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散热板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效率较低,也就是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冷端快速产生低温效果,用于吸收所述散热板的热量时,同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热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来自所述冷端从所述散热板吸收的热量,另外一大部分来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自身工作时产生的焦耳热,由于半导体的电阻较大,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从所述热端传递至所述传热板体上的热量较多,因此,在照明灯具领域中,通常不会采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散热部件,一般从散热板的材质以及散热板的结构上进行改进,当然,也有一些散热要求较大的灯具会在散热需求下被迫选择半导体制冷片,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并且会使用风扇等通风装置对热端进行散热,也就是说,在一般散热需求的灯具的设计中,即在灯具的技术领域中,本申请的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散热需求适中,普通技术人员不会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散热部件,但是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所述散热板上废热收集并且回收利用,克服了本技术领域的行业偏见,既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也利用了废热,确保了所述散热板时刻处于低温状态,即能够使所述散热板实现小体积和轻便式的设计,进而使得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的整体结构更加轻便。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所述传热介质所携带的废热,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中,废热重利用装置包括废热重利用装置本体、介质循环接入管及介质循环排出管,废热重利用装置本体具有受热接触部,所述受热接触部的内部开设有热释放腔体,所述受热接触部的表面设置受热接触面,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的第一端及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传热介质顺序循环流经所述介质容置腔体、所述介质循环流出管、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所述热释放腔体、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所述介质循环回流管,这样,所述传热介质所携带的废热能够被所述受热接触部吸收,用于使得所述受热接触面的温度上升,进而被回收利用。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介质循环接入管或所述介质循环排出管上,用于给所述传热介质的流动提供驱动力。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为马桶,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本体为马桶本体,所述受热接触部为马桶座,所述热释放腔体开设于所述马桶座内,所述受热接触面为所述马桶座的表面,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安装在厕所的天花板上,当人们如厕时,会预先打开所述模块照明式灯具,此时,所述LED发光元器件发光产生热量,所述传热介质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热量携带至所述马桶座上,用于对所述马桶座进行加热,当用户的身体部位与马桶座的表面接触时,较温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传热介质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热量被所述传热介质携带,并通过所述马桶座时,会比较温和地加热所述马桶座,其温度较适宜,且加热更加温和,相对传统的加热马桶需要设置电热装置以及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废热重利用装置更加节能,加热操作更加温和,符合当今社会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