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310发布日期:2019-04-23 23:5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灯,具体涉及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路灯上设置雨伞,并且能够实现自动闭合的路灯自动闭合雨伞。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家居环境的不断改变,在现在的生活中路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道路两侧,从而能够通过道路两侧设置的路灯能够进一步对行人进行照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其中在现在的路灯中大多都是简单的灯杆结构,从而能够通过灯杆上设置的灯进一步的达到照明的目的,虽然现在的路灯能够解决行人照明的问题,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在的路灯只是简单的灯杆结构,当在阴雨的天气情况下路上的行人只能通过自身携带的雨伞进行遮雨,从而防止雨水淋湿到身上,但是由于天气变换无常所以路上的行人并不能都携带有雨伞,从而就使雨水淋湿到了身上,由于灯杆只是简单的灯杆结构所以并不能进行遮雨,所以进一步的降低了路灯的使用价值。当在烈日炎炎的情况下由于天气的温度高,所以就给行人造成了严重的紫外线伤害,其中在现在的太阳伞使用过程中,由于太阳伞的遮挡面积小,所以导致太阳伞的遮阳效果差的现象,由于路灯只能进行照明所用,从而就给路灯造成了功能单一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实用性。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所述路灯杆上设置一呈圆环状的第一凹槽,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的转动,能够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顶压轴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轴对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支撑杆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遮雨帆布支撑开,从而能够达到利用遮雨帆布进行遮雨遮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方便行人进行遮雨遮阳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路灯的实用性,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滑动的盖板,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盖板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覆盖,能够在不用的情况下将遮雨帆布覆盖住后进一步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保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包括有一路灯杆,所述路灯杆内设有一灯杆内腔,所述路灯杆上设有一呈圆环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至少3块滑动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相对应连接,所述路灯杆上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盖板相对应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顶压轴,所述盖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压轴上,所述顶压轴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转轴的滑动,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顶压轴的滑动,能够在所述顶压轴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盖板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盖板对所述第一凹槽进行相对应的密封,从而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保护。

所述第一凹槽内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路灯杆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有至少3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路灯杆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有至少6个,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第一升降块,所述第一升降块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支撑杆,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分别连接有一遮雨帆布,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一升降块的第一弹簧,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块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支撑杆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遮雨帆布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遮雨帆布进行遮阳避雨的目的,进一步方便行人的使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升降块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升降块顶起后能够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收缩,从而达到了闭合遮雨翻遍的目的。

所述第一滑槽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顶压块,所述顶压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块相对应,所述顶压块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锥齿轮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顶压块的升降,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块对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达到自动闭合和开启遮雨帆布的目的。

所述灯杆内腔内还设有一电机驱动的主转轴,所述主转轴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电机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主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的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带动所述盖板和所述支撑杆同时协调动作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设有4块,所述第一滑槽设有4个,所述第二滑槽设有8个,所述路灯杆内设有一与所述第三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三转轴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所述路灯杆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六锥齿轮分别在所述第二内腔内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转轴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顶压轴的滑动。

所述路灯杆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内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所述第三转孔分别与所述灯杆内腔相对应连通,所述路灯杆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内腔,所述第三转孔内设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和一第四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六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所述主转轴上连接有一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在所述第三内腔内转动,能够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四转轴的转动,在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五转轴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五转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达到带动所述盖板升降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路灯杆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应的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转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所述路灯杆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三锥齿轮分别在所述第一内腔内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转孔内滑动;

所述路灯杆内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与所述灯杆内腔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转孔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主转轴上连接有一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能够在所述主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进行相对应的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连接有一第四锥齿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顶压顶压块滑动的目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三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使盖板和所述支撑杆的升降协调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第六锥齿轮上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分别在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滑孔内转动,所述路灯杆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圆环状设置,所述连接套筒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的滑动环,所述连接套筒内设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能够在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套筒的转动,在所述连接套筒内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螺纹,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螺纹孔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的升降,从而能够进一步达到带动所述顶压轴和所述顶压块的同步动作,并且能够利用所述连接套筒上所设的滑动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连接套筒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到所述连接套筒的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压轴上分别设有一呈T型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转腔内转动的第二滑动头,能够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第二滑动头,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滑动头在所述第二转腔内转动,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第三转轴能够在所述顶压轴上转动,同时也能够带动所述顶压轴的同步滑动。

所述盖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第四转孔,所述盖板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四转孔相对应连通的第四内腔,所述顶压轴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四转孔内滑动的滑动轴,所述滑动轴分别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四内腔内滑动的滑动挡块,所述滑动轴上分别设有一顶压所述滑动挡块的第三弹簧,能够在所述顶压轴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盖板的同步动作,所述盖板触碰到所述路灯杆上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弹簧的弹压力能够使所述盖板进一步的扩张,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盖板包围在所述路灯杆上,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所述盖板与所述路灯杆发生硬性的碰撞。

所述盖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通过一第二弹簧相对应连接,能够在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置一相对应的连接孔,从而能够通过第二弹簧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使所述盖板相对应的压紧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三滑槽内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路灯杆上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呈T型设置,所述顶压轴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槽相对应的第三滑动头,能够在所述顶压轴上设置呈T型的第三滑头,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滑头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所述顶压轴的正常滑动。

进一步的,顶压块上分别设有一呈T型的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转腔内转动的第一滑动头,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滑动头,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头在所述第一转腔内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顶压块的同步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块上分别设有一呈凹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块上的第六转轴,所述支撑杆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上转动,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块上设置有一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一第六转轴,从而能够使所述支撑杆在所述第六转轴上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支撑杆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伸展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顶压块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二升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块相对应,所述第一升降块通过一连接环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的固定块,能够在所述顶压块上分别连接一第二升降块,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升降块对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升降块的滑动,并且能够通过一连接环将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升降块同步的滑动,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块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固定块对所述支撑杆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支撑杆能够正常的伸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顶部与所述盖板上分别设有一呈倾斜状的卡接面,能够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凹槽顶部分别设置一倾斜的卡接面,从而能够在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盖板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从而保证到所述盖板的正常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所述路灯杆上设置一呈圆环状的第一凹槽,能够在主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的同时转动,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的转动,能够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顶压轴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轴对所述第一升降块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支撑杆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遮雨帆布支撑开,能够在所述遮雨帆布撑开后能够进行挡雨遮日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防止行人没有拿雨伞发生淋湿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方便行人,并且进一步提高路灯的实用性,同时也能够利用遮雨帆布进行遮挡阳光,能够进一步的避免了太阳对行人造成的紫外线伤害,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滑动的盖板,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盖板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覆盖,能够在不用的情况下将遮雨帆布覆盖住后进一步对所述遮雨帆布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路灯自动闭合雨伞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盖板升起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顶压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路灯自动闭合雨伞开启后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路灯杆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盖板与顶压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锥齿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六锥齿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顶压轴整体结俯视图。

图中:1路灯杆、2第一凹槽、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固定块、6第一升降块、7第一弹簧、8支撑杆、9第一转孔、10第一内腔、11第一转轴、12顶压块、13第二升降块、14盖板、15灯杆内腔、16电机、17主转轴、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21第二转孔、22第二转轴、23第四锥齿轮、24第五锥齿轮、25第一转腔、26第一滑动头、27第三滑槽、28第二滑孔、29第三转轴、30第二内腔、31第六锥齿轮、32第三内腔、33第三转孔、34第四转轴、35第七锥齿轮、36第一齿轮、37第五转轴、38第八锥齿轮、39第二齿轮、40顶压轴、41连接孔、42第二弹簧、43卡接面、44第四转孔、45第四内腔、46滑动轴、47滑动挡块、48第三弹簧、49第四滑槽、50第二凹槽、51第六转轴、52遮雨帆布、53连接套筒、54滑动环、55第三凹槽、56螺纹孔、57第二转腔、58第二滑动头、59第三滑动头、60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路灯自动闭合雨伞,包括有一路灯杆1,所述路灯杆1内设有一灯杆内腔15,所述路灯杆1上设有一呈圆环状的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至少3块滑动的盖板14,且所述盖板14相对应连接,所述路灯杆1上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盖板14相对应的第三滑槽27,所述第三滑槽27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顶压轴40,所述盖板14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压轴40上,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三转轴29,所述第三转轴29上分别连接有一第六锥齿轮31,所述第六锥齿轮3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9的滑动,在所路灯杆1内设有一内腔即灯杆内腔15,在所述路灯杆1上设有一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能够密封所述第一凹槽2的盖板14,并且所述盖板14设置有至少3块,所述盖板14的数量设置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计,并且所述盖板14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滑动,每相邻两块所述盖板14之间能够相对应的连接,在所述路灯杆1上设有与所述盖板14相对应的第三滑槽27,所述第三滑槽27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滑槽27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顶压轴40,所述盖板14分别连接在所述顶压轴40上,在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三转轴29,在所述第三转轴29上分别连接有一第六锥齿轮31,从而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3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9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转轴29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轴40在所述第三滑槽27内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盖板14的升降。

所述第一凹槽2内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设有至少3个,所述第一凹槽2内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设有至少6个,所述第二滑槽4与所述第一滑槽3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第一升降块6,所述第一升降块6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支撑杆8,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8之间分别连接有一遮雨帆布52,所述盖板14与所述支撑杆8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有一弹压所述第一升降块6的第一弹簧7,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并且所述第一滑槽3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滑槽3设置有至少3个,所述第一凹槽2内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对应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滑槽4设置的数量为所述第一滑槽3数量的2倍,其中有一半所述第二滑槽设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第一升降块6,所述第一升降块6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在所述第一升降块6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支撑杆8,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8之间分别连接有遮雨帆布52,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8在所述升降块6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支撑杆8伸展开后将所述遮雨帆布52打开,从而能够达到遮雨遮阳的目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有一第一弹簧7,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弹簧7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能够在闭合遮阳帆布52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7将所述第一升降块6顶起,从而能够实现将所述遮阳帆布52闭合的目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盖板14将所述第一凹槽2进行密封后,从而能够将所述遮阳帆布52密封住。

所述第一滑槽3内分别设有一滑动的顶压块12,所述顶压块12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块6相对应,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20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的滑动,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分别设有一顶压块12,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顶压块12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升降块6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升降块6下落后使所述支撑杆8支撑开,从而达到了打开雨伞的目的,并且在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连接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11,在所述第一转轴11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锥齿轮20,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锥齿轮20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顶压块12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通过所述顶压块12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实现遮阳帆布52的闭合。

所述灯杆内腔15内还设有一电机16驱动的主转轴17,所述主转轴17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0和所述第六锥齿轮31转动,在所述灯杆内腔15内设有电机16驱动的主转轴1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电机16进一步带动所述主转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主转轴17同时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0和所述第六锥齿轮3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盖板14开启后能够同时带动所述支撑杆8的撑开,从而打开遮阳帆布52,从而能够通过遮阳帆布52进行遮雨蔽日,进一步的提高路灯的实用价值,避免了行人忘记随身携带雨伞造成的淋湿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到人体的健康,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遮阳帆布52进行遮阳,从而进一步的增加遮阳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方便行人的遮阳。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盖板14设有4块,所述第一滑槽3设有4个,所述第二滑槽4设有8个,所述路灯杆1内设有一与所述第三滑槽27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28,所述第三转轴29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28内滑动,所述路灯杆1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滑孔28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内腔30,所述第六锥齿轮31分别在所述第二内腔30内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3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9在所述第二滑孔28内滑动,所述盖板14能够根据设计需要设计成4块,所述第一滑槽3设置有4个,所述第二滑槽4设置有8个,在所述路灯杆1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槽27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28,所述第三转轴29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28内滑动,在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二内腔30,所述第二滑孔28与所述第二内腔30相对应连通,所述第六锥齿轮31在所述第二内腔30内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31能够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9在所述第二滑孔28内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六锥齿轮3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9的转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三转轴29在所述第二滑孔28内滑动。

所述路灯杆1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内腔30相对应连通的第三转孔33,所述第三转孔33分别与所述灯杆内腔15相对应连通,所述路灯杆1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三转孔33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内腔32,所述第三转孔33内设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37和一第四转轴34,所述第五转轴37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六锥齿轮31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38,所述主转轴14上连接有一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四转轴34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9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七锥齿轮35,所述第四转轴34与所述第五转轴37上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36和一第二齿轮39,所述第一齿轮36与所述第二齿轮39分别在所述第三内腔32内转动。

在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三转孔33,所述第三转孔33与所述第二内腔30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转孔33的另一端与所述灯杆内腔15相对应连通,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三内腔32,所述第三转孔33与所述第三内腔32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转孔33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37和一转动的第四转轴34,在所述第五转轴37上连接有一第八锥齿轮38,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八锥齿轮38与所述第六锥齿轮31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主转轴14上连接有一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四转轴34上连接有一第七锥齿轮35,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七锥齿轮35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主转轴14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9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19与所述第七锥齿轮35相对应啮合连接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四转轴34的转动,所述第四转轴34与所述第五转轴37上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36和一第二齿轮3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36与所述第二齿轮39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五转轴3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达到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31转动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路灯杆1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轴11相对应的第一转孔9,所述第一转孔9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转轴11在所述第一转孔9内转动,所述路灯杆1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孔9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内腔10,所述第三锥齿轮20分别在所述第一内腔10内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0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在所述第一转孔9内滑动,在所述路灯杆1内设有一第一转孔9,所述第一转轴11在所述第一转孔9内转动,并且所述第一转孔9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对应连通,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一内腔10,所述第一转孔9与所述第一内腔10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锥齿轮20分别在所述第一内腔10内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锥齿轮20转动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转轴11在所述第一转孔9内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顶压块12的升降。

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腔10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转孔21,所述第二转孔21与所述灯杆内腔15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转孔21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三锥齿轮20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23,所述主转轴17上连接有一第一锥齿轮18,所述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8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24,在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二转孔21,所述第二转孔21与所述灯杆内腔15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转孔21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端连接有一第四锥齿轮23,所述第四锥齿轮23能够与所述第三锥齿轮20相对应啮合连接,在所述主转轴17上连接有一第一锥齿轮18,从而能够在所述主转轴17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8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8与所述第五锥齿轮24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23的转动,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23与所述第三锥齿轮20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达到了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20转动的目的,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的目的,所述第四转轴34与所述第五转轴37上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36和一第二齿轮3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36与所述第二齿轮39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达到了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三转轴29转动方向相反的目的,从而能够在盖板14打开的过程中使所述顶压块12下降,从而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达到打开遮阳帆布52的目的,能够在所述盖板14闭合的过程中使所述顶压块12升起,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能够实现对遮阳帆布52闭合的目的。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三锥齿轮20与所第六锥齿轮31上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套筒53,所述连接套筒53分别在所述第一转孔9和所述第二滑孔28内转动,所述路灯杆1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转孔9和所述第二滑孔28相对应连通的第三凹槽55,所述第三凹槽55呈圆环状设置,所述连接套筒53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三凹槽55内转动的滑动环54,所述连接套筒53内设有一螺纹孔56,所述第一转轴11与所述第三转轴29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6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在所述第三锥齿轮20与所述第六锥齿轮31上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套筒53,在所述连接套筒53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转孔9和一第二滑孔28,在所述路灯杆1内还设有一第三凹槽55,并且所述第三凹槽55与所述第一转孔9和所述第二滑孔28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三凹槽55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53上分别连接有一滑动环54,所述滑动环54呈圆环状设置,所述滑动环54能够在所述第三凹槽55内滑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三锥齿轮20和所述第六锥齿轮31在所述第一内腔10和所述第二内腔30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三锥齿轮20和所述第六锥齿轮31分别的与所述第四锥齿轮23和所述第八锥齿轮38相对应啮合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53内分别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内设有螺纹孔56,在所述第一转轴11和所述第三转轴29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6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锥齿轮20和所述第六锥齿轮3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和所述第三转轴29的转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转轴11和所述第三转轴29在所述第一转孔9和所述第二滑孔28内上下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顶压块12和所述顶压轴30的升降。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设有一呈T型的第二转腔57,所述第三转轴29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转腔47内转动的第二滑动头58,在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设有一呈T型的第二转腔57,所述第二转腔57呈T型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9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第二滑动头58,所述第二滑动头58在所述第二转腔57内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转轴29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头58在所述第二转腔47内转动,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第三转轴29的正常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转轴29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顶压轴40的上下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盖板14的升降。

所述盖板14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第四转孔44,所述盖板14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四转孔44相对应连通的第四内腔45,所述顶压轴40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四转孔44内滑动的滑动轴46,所述滑动轴46分别上连接有一在所述第四内腔45内滑动的滑动挡块47,所述滑动轴46上分别设有一顶压所述滑动挡块47的第三弹簧48,在所述盖板14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第四转孔44,在所述盖板14内还分别设有一第四内腔45,所述第四内腔45与所述第四转孔44相对应连通,在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连接有一滑动轴46,所述滑动轴46能够在所述第四转孔44内滑动,在所述滑动轴46上还连接有一滑动挡块47,所述滑动挡块47能够在所述第四内腔45内滑动,在所述滑动轴46上分别套装有一第三弹簧4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弹簧48对所述滑动挡块47进行弹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盖板14压紧在所述滑动轴46上,从而能够在所述盖板14开启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弹簧48的弹压力从而能够使所述盖板14在所述顶压轴40升降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盖板14与所述路灯杆1相对应的摩擦后,能够使所述盖板14打开,能够在闭合所述盖板14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顶压轴40的升降能够在所述第三弹簧48的弹压力下,能够使所述盖板14相对应的压紧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

所述盖板4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连接孔41,所述连接孔41内通过一第二弹簧42相对应连接,在所述盖板4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连接孔41,并且每个所述连接孔41相对应,在所述连接孔41内通过一第二弹簧42相对应连接,能够在所述连接孔41内通过一第二弹簧42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42将所述盖板44进行相对应的串联在一起,从而能在所述盖板14闭合的过程中,能通过所述第二弹簧42的压紧力,从而能够使所述盖板14压紧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

所述第三滑槽27内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四滑槽49,所述第四滑槽49呈T型设置,所述顶压轴40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槽49相对应的第三滑动头59。在所述第三滑槽27内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路灯杆1上的第四滑槽49,所述第四滑槽49设在所述第三滑槽37内,所述第四滑槽49与所述第三滑槽27相对应连通,所述第四滑槽49呈T型设置,在所述顶压轴40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滑头59,所述第三滑头59能够在所述第四滑槽49内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顶压轴40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滑头59在所述第四滑槽49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顶压轴40的正常滑动,从而进一步的对所述顶压轴40进行支撑。

如图3所示,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设有一呈T型的第一转腔25,所述第一转轴11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转腔25内转动的第一滑动头26,在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转腔25,所述第一转腔25呈T型设置,所述第一转轴11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滑动头26,所述第一滑动头26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腔25内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头26的转动,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滑动头26在所述第一转腔25内转动,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11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头26进一步的推动所述顶压块12的上下升降。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升降块6上分别设有一呈凹形的第二凹槽50,所述第二凹槽50内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块6上的第六转轴51,所述支撑杆8分别在所述第六转轴51上转动,在所述第一升降块6上分别设有一第二凹槽50,在所述第二凹槽50内分别设有一第六转轴51,所述支撑杆8能够在所述第六转轴51上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51在所述第六转轴51上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遮阳帆布52通过所述支撑杆8打开。

如图1所示,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的第二升降块13,所述第二升降块13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块6相对应,所述第一升降块6通过一连接环60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滑槽3内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支撑杆8相对应的固定块5,在所述顶压块12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升降块13,所述第二升降块13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4内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升降块13对所述第一升降块6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一升降块6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支撑杆8的滑动,能够使遮阳帆布52进一步的打开,所述第一升降块6能够通过一连接环60进行并联在一起,并且所述连接环60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升降块13推动所述第一升降块6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的使所述第一升降块6同步的滑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一固定块5,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块6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杆8与所述固定块5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固定块5对所述支撑杆8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到所述支撑杆8能够正常的伸展,从而使所述遮雨帆布52能够正常的展开。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凹槽2顶部与所述盖板14上分别设有一呈倾斜状的卡接面43,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2的顶部和盖板14上分别设置一呈倾斜状的卡接面43,从而能够在所述盖板14开启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面43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盖板14的正常开启,从而避免了盖板14与第一凹槽2发生硬性的碰撞造成所述盖板14无法开启的问题。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