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246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射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灯。



背景技术: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固态发光物质,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目前有逐渐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LED射灯是一种高度聚光的灯具,它的光线照射具有可指定特定目标,主要是用于特殊的照明,比如强调某个很有味道或者是很有新意的地方。

目前市场上的LED射灯,很多采用帕灯的结构,帕灯英文为PAR灯,全称是“Parabolic Aluminum Reflector”,是指将光源封装到反光杯中的结构。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散热器的外壳的表面封闭设置,使得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射灯,所述射灯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散热器的外壳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方向的截面呈圆形,且所述圆形的直径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方向逐渐增加,所述散热器的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镂空部和多个封闭部,多个所述镂空部和多个所述封闭部互相连接,多个所述封闭部中的至少一个呈阶梯状。

其中,呈阶梯状的所述封闭部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分别连接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

其中,所述第一阶梯部和所述第二阶梯部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宽度。

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外壳的内壁环形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鳍片形成有流通部,所述镂空部与流通部连通。

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外壳的外表面包括多个相同的通透单元,多个所述通透单元绕所述散热器的外壳的外表面呈环形阵列设置,每个所述通透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镂空部。

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外壳的外表面对应每个所述散热鳍片均设有肋条,三个相邻的所述肋条围合形成一个所述通透单元,所述通透单元包括由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间隔形成的第一区域和由所述第二肋条和第三肋条间隔形成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封闭部和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区域包括邻近第二开口的第二镂空部和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封闭部。

其中,所述第二封闭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处形成有第三镂空部。

其中,所述射灯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覆盖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压盖周边对应所述流通部设有多个流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镂空部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往所述散热器中心方向延伸设有集成沉头孔的安装板,所述压盖设有空心套筒,所述空心套筒套设于所述沉头孔内,通过螺钉与所述空心套筒配合从而将所述压盖和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射灯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器内部的遮光罩,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遮光罩采用分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射灯的封闭部呈阶梯状,延长了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加快了流通速率,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射灯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射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散热器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散热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射灯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射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射灯包括但不限于par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射灯为被动式散热型,即不采用风扇等主动散热组件,主要靠热气流的自行流动进行散热。本实施例的射灯包括螺口1、灯头2、电路板3、散热器4、反光罩5、透镜7和压盖8。

螺口1的一端与外部灯座螺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口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卡口。灯头2一端与螺口1的另一端连接,在灯头2内部设有电路板3,散热器4与灯头2另一端连接,反光罩5设于散热器4内部,并且散热器4与反光罩5分体成型,即散热器4和反光罩5不采用一体模具成型,分体成型能够降低加工制造散热器4的难度,改善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的散热器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散热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散热器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第一开口41用于与灯头2连接,第二开口42用于与压盖8连接,散热器4的外壳沿平行于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方向的截面呈圆形,且圆形的直径由第一开口41向第二开口42方向逐渐增加,散热器4的外壳的内壁环形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431,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431形成有流通部432,散热器4的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镂空部以将流通部432与外界连通。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得射灯工作时产生的热气流经由流通部432、镂空部散出,从而保证射灯工作的稳定性。

优选地,散热器4的外壳的外表面包括多个相同的通透单元,多个通透单元绕散热器4的外壳的外表面呈环形阵列设置,每个通透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的外壳的外表面对应每个散热鳍片431均设有肋条,三个相邻的肋条围合形成一个通透单元,通透单元包括由第一肋条441和第二肋条442间隔形成的第一区域和由第二肋条442和第三肋条443间隔形成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邻近第二开口42的第一封闭部451和邻近第一开口41的第一镂空部452,第二区域包括邻近第二开口42的第二镂空部461和邻近第一开口41的第二封闭部462。第二封闭部462邻近第一开口41处形成有第三镂空部463。由此,散热器4总体呈鸟巢状,具有多个气流流通通道,利于散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四个或五个等相邻数量的肋条形成通透单元,通透单元内的封闭和镂空形式也可根据情况自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闭部462包括本体464、与本体464分别连接的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对称设于本体464邻近第二开口42的一端的两侧,本体464、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优选一体成型,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本体464的宽度,优选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之间的最大宽度相比本体464的宽度宽1-3mm。通过在第二封闭部462的本体464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阶梯部465和第二阶梯部466,延长了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加快了流通速率,提高了散热效率。

优选地,散热器4还包括环形连接部47,环形连接部47与圆形同心,并设于散热器4内部,散热鳍片431的一端与散热器4的外壳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环形连接部47连接,环形连接部47内设有用于安装光学部件6的承载板48。光学部件6包括但不限于led灯支架以及led灯。

优选地,请参照图5,图5是图1所示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射灯还包括压盖8,压盖8覆盖第二开口42与散热器4连接,压盖8周边对应流通部432设有多个流通孔81。散热气流可经由流通部432和流通孔81流出,从而达到散热目的。进一步地,第二镂空部461邻近第二开口42的一端往散热器4中心方向延伸设有集成沉头孔492的安装板491,压盖8设有空心套筒82,空心套筒82套设于沉头孔492内,通过螺钉与空心套筒82配合从而将压盖8和散热器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间隔120度角度的3个第二镂空部461设有安装板491,并对应设置3个空心套筒8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如4个或者6个等安装板491和空心套筒82。通过这种设置,在一般视角下,螺钉不易看到,达到了螺钉隐藏的目的,增加了射灯的美观度。

优选地,压盖8呈中空环形,中空环形覆盖有ODR(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全位反射镜)透镜7,ODR透镜7在达到同样光束角的同时,厚度只有现有技术中TIR透镜的一半,甚至不到1/3,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留给散热体,大大提升了射灯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射灯具有以下优点:

1.散热器与反光罩分体成型,便于散热器的加工制造;

2.在散热器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流通部流通的镂空部,提高了散热效果;

3.散热器呈鸟巢状,美观度提升,散热效果好;

4.第二封闭部设有阶梯部,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加快了流通速率,提高了散热效率;

5.压盖设有与流通部对应的流通孔,提升了散热效果;

6.采用ODR透镜,给散热器提供了更多空间,并且ODR透镜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处理,实现充分的混光,使射灯的光斑更加均匀,改善了照明效果,更加适合商业照明的需求;

7.螺钉采用隐藏式设计,提高了美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