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板灯。
背景技术:
黑板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传输的载体,其照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授课效率、效果,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视力、用眼疲劳度。黑板照明是垂直设置的,黑板灯一般设置于黑板的侧上方,其照明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使学生能够看清黑板;(2)黑板灯的光线不直射进入学生的眼睛;(3)教师不会受到眩光的干扰;(4)黑板面上达到良好的垂直照度及较好的均匀度。
现有技术的黑板灯通常采用增加其发光功率的方法实现完全照亮黑板,以使学生能够看清黑板;对于避免黑板灯光线直射入学生眼睛的问题,可以通过反射板和挡光板将光源照向学生的光线进行遮挡;对于垂直方向光照均匀度差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偏光的透镜对光源进行均匀地配光,尽管能够起到改善垂直方向光照均匀度的作用,但黑板通常需要两到三个黑板灯照亮,相邻黑板灯之间依旧会有光线重叠区,依然存在光照不均匀的问题,而且教师依然受到光源的眩光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光照均匀度且减少眩光的黑板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板灯,包括灯体和固设于所述灯体上的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罩设有具有非对称配光功能的透镜,所述透镜外侧、沿所述LED灯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格栅片或至少一个格栅模组,所述格栅片或格栅模组与所述灯体固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镜与所述LED灯板或灯体固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具有用于固设所述LED灯板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LED灯板两侧边卡合的第一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镜通过透镜卡扣固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的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透镜卡扣两端卡合的第二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的两侧边分别延伸有竖向的第一侧壁和横向的第二侧壁,所述格栅片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抵靠的第一连接边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抵靠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二连接边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一侧壁对应所述第一卡钩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对应所述第二卡钩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边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具有筒状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固设有驱动器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器单元包括驱动器载板以及固设于所述驱动器载板上的驱动器,所述容置空间内部的顶面和底面都设有用于所述驱动器载板滑动卡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槽孔,所述驱动器载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上对应所述第一槽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的两端都固设有端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上方铰接设有安装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上方固连有长度可调的安装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黑板灯在光源上扣设有偏光透镜以及格栅片,透镜能够将光源的光线进行非对称配光,使光线沿黑板垂直方向均匀照射,并排设置的格栅片进一步沿垂直方向对光线进行均匀配置,格栅片还能够防止光源的光线直射入侧方的教师的眼中。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黑板灯的光照不均以及存在眩光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升黑板灯光照均匀度以及有效降低黑板灯眩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黑板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黑板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黑板灯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黑板灯的灯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黑板灯的格栅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黑板灯包括灯体1、LED灯板2、透镜3、透镜卡扣5、驱动器载板6、驱动器7、端盖8以及安装支架9。灯体1既具有支撑作用,还具有散热作用。LED灯板2固设于灯体1上,且LED灯板2上设有多个LED灯珠,LED灯珠由驱动器7驱动发光。透镜3为能够起非对称配光作用的偏光透镜,其罩设于LED灯板2之上,用于对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强分布的偏移。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灯体1呈长条筒状,其材质优选为金属或陶瓷,以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其朝向黑板的一侧设有L形开口,在L形开口内设有用于固定LED灯板2的凹陷部11,凹陷部11两侧设有用于与LED灯板2两侧边卡合的第一滑槽11a,LED灯板2安装时从灯体1的一侧滑入第一滑槽11a即可实现定位,装配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LED灯板2与灯体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固接方式,例如但不限于螺栓锁固、铆接、粘接等。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透镜3通过透镜卡扣5固设于凹陷部11内,凹陷部11的两侧设有用于与透镜卡扣5两端卡合的第二滑槽11b,本实施例中,LED灯板2上罩设有多段透镜3,透镜卡扣5置于相邻的透镜3之间,卡扣式的安装结构兼顾了美观性与便捷性。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同样地,透镜3与灯体1的固连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栓锁固、铆接等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透镜3也可以通过无影胶、热熔等方式与LED灯板2固接,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的固接方式。
请一并参照图3、图4和图5,透镜3外侧、沿LED灯板2延伸方向设有多个与灯体1固连的格栅片4或至少一个与灯体1固连的格栅模组,这里的格栅模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格栅片组成的格栅整体。具体而言,灯体1的凹陷部11的两侧边分别延伸有竖向的第一侧壁11c和横向的第二侧壁11d,格栅片4具有与第一侧壁11c相抵靠的第一连接边41以及与第二侧壁11d相抵靠的第二连接边42,第一连接边41设有第一卡钩41a,第二连接边42设有第二卡钩42a,第一侧壁11c对应第一卡钩41a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槽11e,第二侧壁11d对应第二卡钩42a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槽11f,第一侧壁11c设有定位孔11g,第一连接边41对应定位孔11g的位置设有定位凸起41b。
本实施例中的格栅片4呈扇形,而格栅片4的尺寸以及相邻格栅片4的间距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例如,假设人眼的垂直可视角度约为60°,以人眼为基准点,朝水平向上30°的方向观察时,以直接观察不到光源为宜,若黑板灯高度较高,则可适当增加格栅片4的尺寸、降低相邻格栅片4之间的间距,若黑板灯高度较低,则可适当减小格栅片4的尺寸、增加相邻格栅片4之间的间距。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灯体1具有筒状的容置空间12,容置空间12内固设有驱动器单元,驱动器单元包括驱动器载板6以及固设于驱动器载板6上的驱动器7,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驱动器单元也可以单指驱动器。具体而言,容置空间12内部的顶面和底面都设有用于驱动器载板6滑动卡合的第三滑槽12a,第一侧壁11c朝向容置空间12的一侧设有第一槽孔12b,驱动器载板6朝向第一侧壁11c的方向设有折边61,折边61上对应第一槽孔12b的位置设有安装孔62。
驱动器7以及驱动器载板6都置于灯体1的内部,且驱动器载板6直接与铝合金材质的灯体1相接触,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基础上,黑板灯整体结构也能达到紧凑、美观的要求,进而给教室营造一种舒适、整洁的氛围。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4,灯体1的两端都固设有端盖8,容置空间12的内部设有第二槽孔12c和第三槽孔12d,螺钉穿过端盖8的两个通孔与第二槽孔12c和第三槽孔12d固定,进而实现端盖8与灯体1的固连。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灯体1上方铰接设有安装支架9。本实施例中,灯体1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固接有一支撑座10,安装支架9与支撑座10铰接,铰接轴为一螺栓,当需要调整黑板灯照射角度时,通过旋松与螺栓匹配的螺母即可灵活旋转黑板灯,当需要固定黑板灯照射角度时,通过旋紧螺母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另外,安装支架9上方固连有长度可调的安装杆(图中未绘出),安装杆的长度调节可以通过摩擦伸缩或螺纹旋转伸缩等方式实现,借此以提升黑板灯对不同尺寸、不同高度的黑板的适应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