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巡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及其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巡视过程,需要经常在夜间、电缆沟、电缆半层和采光不好的设备区进行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如果照明设施出现故障,不仅会对巡视人员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在变电站巡视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用强光手电进行照明,采用该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工作人员有时会忘记携带强光手电,充电需要插口方式,经常忘记插上充电器充电;在巡视过程中,强光手电不方便携带。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及其无线充电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包括帽檐的头盔、太阳能电池、照明灯和控制器,所述头盔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头盔的前端设有第一照明灯,头盔的后端设有第二照明灯,所述头盔下部、帽檐的上侧设有蓄电池,所述帽檐边缘内设有感应线圈,所述第一照明灯的上部设有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上设有控制按钮,所述第二照明灯的上部设有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上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太阳能电池及感应线圈均通过第二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一照明灯及第二照明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由全桥、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三可调电阻、固定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一控制器由第一调光控制器及第二调光控制器组成;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与全桥的两输入端相连接,全桥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二可调电阻的一端、第三可调电阻的一端及固定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三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电插口的正极端,所述固定电阻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第一调光控制器的电源正极端及第二调光控制器的电源正极端相连接;所述全桥的负极输出端与太阳能电池的负极、充电插口的负极端、蓄电池的负极、第一调光控制器的电源负极端及第二调光控制器的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器的两输出端连接第一照明灯,第二调光控制器的两输出端连接第二照明灯。所述第一照明灯及第二照明灯均为LED聚光灯;所述第一调光控制器及第二调光控制器均为带有开关的LED灯亮度调节电路,其控制钮设置在第一控制器的上部。
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无线的充电装置,包括内设空腔的底板、发射线圈、探头和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底板空腔内,所述探头和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设置在底板的一侧,探头的感应端朝向底板中部方向,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电源端通过探头的控制线与电源插头连接。
所述探头为交流220V供电的反射式红外接近开关,电源插头的一端与探头的一电源端及其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接,探头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一电源端,所述电源插头的另一端与探头的另一电源端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另一电源端相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两输出端连接发射线圈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头盔戴在头上即可,通过控制器可方便分别控制前后两个照明灯的开关及亮度,能采用太阳能、插口及无线三种方式充电,杜绝忘记插上充电器充电而造成无法使用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的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图;
图5本实用新型正在进行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包括帽檐的头盔、太阳能电池、照明灯和控制器,所述头盔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2,头盔1的前端设有第一照明灯3,头盔1的后端设有第二照明灯4,所述头盔1下部、帽檐5的上侧设有蓄电池6,所述帽檐5边缘内设有感应线圈7,所述第一照明灯3的上部设有第一控制器8,第一控制器8上设有控制钮,所述第二照明灯4的上部设有第二控制器9,第二控制器9上设有充电插口91;所述太阳能电池2及感应线圈7均通过第二控制器9与蓄电池6电连接,蓄电池6通过第一控制器8与第一照明灯3及第二照明灯4电连接。
参照图2,所述第二控制器9由全桥Z、第一可调电阻W1、第二可调电阻W2、第三可调电阻W3、固定电阻R、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组成;所述第一控制器8由第一调光控制器T1及第二调光控制器T2组成;所述感应线圈7的两端与全桥Z的两输入端相连接,全桥Z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W1与第二可调电阻W2的一端、第三可调电阻W3的一端及固定电阻R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可调电阻W2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第三可调电阻W3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太阳能电池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充电插口91的正极端,所述固定电阻R的另一端与蓄电池6的正极、第一调光控制器T1的电源正极端及第二调光控制器T2的电源正极端相连接;所述全桥Z的负极输出端与太阳能电池2的负极、充电插口91的负极端、蓄电池6的负极、第一调光控制器T1的电源负极端及第二调光控制器T2的电源负极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器T1的两输出端连接第一照明灯3,第二调光控制器T2的两输出端连接第二照明灯4。所述第一照明灯3及第二照明灯4均为LED聚光灯;所述第一调光控制器T1及第二调光控制器T2均为带有开关的LED灯亮度调节电路,其控制钮设置在第一控制器8的上部。所述全桥Z为0.5A的整流全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W1、第二可调电阻W2和第三可调电阻W3均为阻值100Ω的多圈电位器,功率为2W,所述固定电阻R的阻值为5.1Ω,功率为2W,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7。
参照图3,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内设空腔的底板21、发射线圈22、探头23和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所述发射线圈22设置在底板21空腔内,所述探头23和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设置在底板21的一侧,探头23的感应端朝向底板21中部方向,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的输出端连接发射线圈22,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的电源端通过探头23的控制线与电源插头20连接。
参照图4,所述探头23为交流220V供电的反射式红外接近开关,电源插头20的一端与探头23的一电源端及其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接,探头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的一电源端,所述电源插头20的另一端与探头23的另一电源端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的另一电源端相连接,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的两输出端连接发射线圈22的两端。
参照图1—图5,发射线圈22采用直径1mm的漆包线在直径60mm的圆筒上盘绕30—50匝,脱胎呈片形圆环状结构用胶水粘合在底板21夹层空腔内。所述感应线圈7采用直径0.4mm的漆包线在直径60mm的圆筒上盘绕30—50匝,脱胎呈片形圆环状结构用胶水粘合在头盔1下部、帽檐5的上侧。
在白天露天行走时,太阳能电池2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可调电阻W2及电阻R能为蓄电池6充电;充电插口91插入充电器后通过第二二极管D2、第三可调电阻W3及电阻R能为蓄电池6充电;将本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放置在其无线充电装置的底板21上时,探头23发出的红外线被头盔1反射,探头23的常开触点闭合,无线充电发射电路24得电工作,其通过发射线圈22向感应线圈7传送电能,感应线圈7通过全桥Z、第一可调电阻W1及电阻R能为蓄电池6充电;上述为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能采用三种方式充电。
当工作人员头戴变电站智能巡视头灯在夜间、进入电缆沟、电缆半层和采光不好的设备区域时,可用第一控制器8上的控制钮,通过控制第一调光控制器T1或第二调光控制器T2,控制开启第一照明灯3或第二照明灯4,第一照明灯3能为前方进行照明或照射设备进行巡视,第二照明灯4能为后方人员提供照明,同时通过第一调光控制器T1或第二调光控制器T2对第一照明灯3或第二照明灯4进行亮度调节,使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