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临时路灯。
背景技术:
在一些施工现场,需要安装临时路灯,但是现在的路灯基座都是采用预埋件,即用混凝土将底座固定,这种情况可以保证路灯的稳定性,但是使用完成后,底座将不得不掩埋丢弃,这样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从制作预埋到路灯安装使用需要一个时间差,有时会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快速、能够重复使用的临时路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路灯,包括底座外壳、螺旋叶片、配重块、压杆、防退杆、内螺纹、防退槽、底座内壳、外螺纹、灯杆;其特征在于底座外壳中心为圆柱形空腔,底座外壳下端呈圆锥状,底座外壳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底座外壳外壁上部还固定对称设置有两个盒体;底座外壳内部设置有与底座外壳中间腔体相适配的底座内壳,所述底座内壳上部中心开设有圆柱形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壁攻有内螺纹;所述底座内壳外壁上设置有与防退杆相配合的环形防退槽;灯杆下部外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灯杆与底座内壳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转轴,转轴靠近底座外壳的一侧焊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防退杆,所述防退杆端部伸入底座外壳内,转轴另一侧与防退杆相对位置焊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尾端下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盒体底部接触。
进一步地,底座内壳与底座外壳同心,底座内壳能够在底座外壳内部的圆柱形空腔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外壳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不需预埋,直接旋入安装地点,快捷方便,使用完毕后旋出,实现重复利用;由于底座内壳能够在底座外壳内部的圆柱形空腔内转动,在底座内壳于灯杆连接时,保持灯杆不动,只须转动底座内壳即可,组装简单;防退杆卡住环形防退槽,保证了底座内壳不会从底座外壳内部的圆柱形空腔内退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外壳,2、螺旋叶片,3、配重块,4、压杆,5、防退杆,6、内螺纹,7、防退槽,8、底座内壳,9、外螺纹,10、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1、附图2和附图3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路灯,包括底座外壳1、螺旋叶片2、配重块3、压杆4、防退杆5、内螺纹6、防退槽7、底座内壳8、外螺纹9、灯杆10;其特征在于底座外壳1中心为圆柱形空腔,底座外壳1下端呈圆锥状,底座外壳1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2,底座外壳1外壁上部还固定对称设置有两个盒体;底座外壳1内部设置有与底座外壳1中间腔体相适配的底座内壳8,所述底座内壳8上部中心开设有圆柱形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壁攻有内螺纹6;所述底座内壳8外壁上设置有与防退杆5相配合的环形防退槽7;灯杆10下部外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6相匹配的外螺纹9,所述灯杆10与底座内壳8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转轴,转轴靠近底座外壳1的一侧焊接有开口朝下的弧形防退杆5,所述防退杆5端部伸入底座外壳1内,转轴另一侧与防退杆5相对位置焊接有压杆4,所述压杆4尾端下部设置有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与盒体底部接触。具体地,压杆4和防退杆5能够绕转轴中心线转动,在配重块3的作用下,防退杆5处于翘起状态,向底座外壳1圆柱形空腔内放置底座内壳8是,底座内壳8下边沿下压防退杆5,底座内壳8对防退杆5产生的压力克服配重块3重力,压杆4翘起、防退杆5下倾;底座内壳8下边沿和底座外壳1圆柱形空腔底面接触时,防退杆5和防退槽7相配合,防退槽7侧壁不对防退杆5形成约束,防退杆5在配重块3重力作用下重新翘起,并对防退槽7下底面形成防退约束;底座内壳8与底座外壳1同心,底座内壳8能够在底座外壳1内部的圆柱形空腔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底座外壳1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2,不需预埋,直接旋入安装地点,快捷方便,使用完毕后旋出,实现重复利用;由于底座内壳8能够在底座外壳1内部的圆柱形空腔内转动,在底座内壳8于灯杆10连接时,保持灯杆10不动,只须转动底座内壳8即可,组装简单。